一段关系,始于走得近,终于走得过于近。但事实上,一段好的关系,需要一点点“冷漠”,恰恰才是高质量关系的核心。“
“冷漠”的后面是真实坦然,是不畏惧,是舒展自由。身边不乏有这样的人:他们对人不过分热情,总是淡淡的,从不恭维迎合,也不唯唯喏诺,但很多人就是喜欢和TA相处。
因为全程Ta都是舒展的,真实的,快乐的,所以,和TA相处也可以是舒展的,真实的,快乐的。越来越多的成年人悄悄退出无效社交圈,只因一个字:累!还不能收获任何幸福感及成长。
年岁渐长,越不需要看似热热络络实则是辛苦维系的鸡肋交往。收到一个提问:什么样的友情相处最舒服?我答:不远不近,有事能第一时间到,不必经常见面,但各自知道近况。微信可以晚回而不会彼此猜疑,有好东西自然会想到分享,见到对方过得好会发自内心快乐。很多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我们终其一生都避不开与人打交道,无论这个人是你喜欢的,还是不甚喜欢的,有时出于种种,总会不得不维系着一些让自己并不舒服的关系。有勇气帮助自己逃离、终结一段关系的人,都能让我们看到一种“自在”“自由”,背后是一种不畏惧:关系结束了,也没关系啊,那就结束;
你讨厌我,那是你的自由;
我们所缺的或许就是被人讨厌的勇气。
我们太沉迷于被人赞美、认同和喜欢了,以至于成了最大的内耗源。人家的微信不敢晚回,怕别人不开心;别人让帮忙,从不懂得拒绝,哪怕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
聊天结束了,总会发一个表情包才作罢,怕显得冷淡;
对于他人的提议总是顺从,就怕万一我不做,被讨厌了怎么办?明明受了伤害,还是会装出一幅“我很好”的样子;。。。。。。
其实,微信晚回没关系,谁还真时刻盯着手机过日子了?
其实,别人开口帮忙也没真一定期望你能答应,真没必要为难自己一定要承接;
其实,被人讨厌其实是给自己多了一种自由,真不需要那么多人喜欢,我们又不靠粉丝量存活;(当然,这里的被人讨厌是在确保自己三观无恙的前提下)在任何一段关系中,维护关系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让人幸福与成长。好的关系,会让我们得到莫大的自由与滋养。所有的关系,都应该是围绕着彼此的感受,而不是牺牲谁的感受而建。这才是关系真正的意义。那些让你觉得不再自由、不再快乐、不再幸福的关系,不妨就不踩油门也不踩刹车,顺其自然就好。
在任何关系中,不断牺牲自我感受的人,是试图抹杀“自我”的人,而这样的关系维持下去,只会让自我损耗,灵魂得不到滋养。允许自我的感受在关系中占一席之地,让自己觉得舒展自由的关系,才能滋养和疗愈。
在心理学中,有这么一个概念,叫做自我关怀(self-care).关系中的自我关怀,就是将我的身心灵感受置于他人之上,当自己和他人有同一需求时,优先照顾到自己,而不是委屈自己成全他人。这种行为并非自私,而是一种正当的自我照顾。有趣的是,这种行为不会让我们失去他人的喜爱,反而会得到更多的关怀。
一个连自己都不敢先爱的人,他人又怎会想起来给予关爱呢?只有我们能照顾好自己的需求与感受,我们才有资源与能量,发自内心的,怀有善意的去照顾他人。
而相反地,一个人总是牺牲自我感受和需求,照顾他人时,就好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跳进水里救人,结果两个人都会溺水。试着先培养自己的“冷漠”特质,把之前因为自己过于在意他人感受和需求而压抑、亏欠自己的先恶补一下,统统还给自己。安装液冷器:冷漠一点,寡淡一点,也是练习自己的心理弹性,明确自己的人际关系价值观:任何人际关系,若不能服务于你的个人幸福,都不值得去长久维系。
一段好的关系,会让你感到舒适,完整,而不是损耗,痛苦。启动减速带:回答他人请求时,慢五秒,听听心得声音再回答,而不是永远惯性回答“好的”。
坚决不把他人该做的且能做的事,无原则认领,绝不做《芳华》里的刘峰。设置隔离区:屏蔽一些噪音、杂音,专心做自己该做的事,保护好自己的边界,也绝对尊重他人的私域领地,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不评判,不建议,更不替人决策。愿我们都能不自卑不炫耀,不动声色地变好,舒展且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