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扬托因·因卡·阿扬迪兰(Ayantoyin Yinka Ayandiran)是位尼日利亚中年人,也是在汉央企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铁四院)尼日利亚项目部的老员工。他的家里,一座奖杯被小心地珍存着。奖杯上,象征着勤勉和杰出的两颗五角星金光闪闪;杯身向上弯曲的造型,代表着前进的路,伸向远方。
今年5月24日,项目经理马彦祥将这座工作十年奖杯,交到了因卡手中。
给因卡颁奖,出自前任项目经理李国忠的建议。李国忠在拉各斯轻轨蓝线一期项目工作了13个年头,其中有十年与因卡交集。
在李国忠的指点和培养下,因卡从专职司机岗位,一步步走上了项目部管理岗位。
去年底,李国忠调任回国,因卡成了尼日利亚项目部最资深的员工。因卡说,他想在这儿干到开不动车为止。
“一切都安排好了,没问题”
李国忠在拉各斯蓝线轻轨跨海桥项目工地。
10月2日下午,长江日报记者辗转抵达拉各斯国际机场,见到了前来接机的因卡。
44岁的因卡穿着黑灰相间的条纹衬衣和黑色西裤。他打开后备箱,放好行李,和送记者出来的代理接机小哥握了手,转身打开后排的两侧车门。
上车坐定,因卡转过头向记者问好。他额头滚圆,嘴唇厚实,牙齿洁白。
一路上,各种“小黄面”在街上穿插。因卡曾是其中一员。1997年,18岁的他驱车穿梭于拉各斯的大街小巷,将核载8人的“小黄面”——当地主力交通工具、一种小型黄色面包车——塞满了16人,努力挣钱。
这份工作充满了动荡。2013年8月,女儿小学毕业,儿子即将出生,因卡结束了16年的“小黄面”生涯,应聘成为铁四院尼日利亚项目部唯一的司机。
在因卡之前,多个司机因种种原因干不下来,因卡不想步他们后尘。
为了确保随时用车,他每次出车回来都会将车洗得干干净净,并做安全检查。项目部离家有一个半小时路程,他每天准时到岗,安静而专注。
第二天,记者正在对因卡作采访,在座的项目部蓝线轻轨地路专业负责人郑世龙接到了一通电话,走出办公室,因卡立即起身跟了出去。记者追出去,看到因卡在打电话。他正根据郑世龙的需求联系搬运工人,提前准备下午的物资搬运工作。
“一切都安排好了,没问题。”5分钟后,因卡挂断了电话说。
郑世龙笑着说,因卡向来都是这么快。
因卡初中读了4年没毕业,最后只能辍学。但靠着这股勤快、守时、靠谱的劲儿,他工作一个月就赢得了时任项目副经理李国忠的信任。
“在这儿干到开不动车为止”
因卡正在拉各斯轻轨蓝线一期起点站参观。长江日报记者杨荣峰 摄
但工作一个月后,因卡突然不见了。
李国忠不相信因卡会无故离岗。他向其他尼日利亚雇员打听,因卡前一天也没来。
“你在哪儿?”几通电话后,李国忠终于联系上了因卡。“我女儿昨天失踪了。”因卡说。
原来,前一天下午,女儿放学后没回家,因卡接到妻子的电话后,跑去警署报了案,到处寻找女儿。
“你先找女儿,我们给你放假。”李国忠在项目部发起倡议,筹了一笔钱,转给了因卡。用这笔钱,因卡四处张贴寻人启事。项目部通过甲方单位联系警署,寻求更多支援。
3天后,女儿找到了。原来她放学后上错了车,中途下车迷了路。一位老人拿着寻人启事赶到警署说见过她。核对之后,女儿被接到警署。
“那一天,我就决定在这儿一直工作,直到开不动车为止,”因卡对记者说,“跟以前的司机不同,我是长期雇员,中方人员就是我的朋友。”
10月4日中午,记者又看到因卡在大院门口打电话,眉头紧锁,语气急促、愤怒。原来,前一天运送物资的工人忘了给仓库锁门。
虽然没出事故,因卡还是不放心,给工人打完电话后,他跑向仓库区,挨个检查门锁。
“下回见到他,我会当面再警告他一次。”一边说着,因卡一边将手里的钥匙串晃得哗哗响。
“能帮大家分担更多,我也很开心”
在项目部采访三天,记者注意到,因卡身上一直挂着碗口大的一串钥匙。
马彦祥告诉记者,因卡的职责早就不只是司机,他已经是一名合格的管理者。
2017年,项目部开展拉伊铁路勘察工作,任务繁重。项目部办公室主任被调回国内,李国忠试着让因卡兼任管理岗。之前李国忠注意到,在户外工作时,因卡一直很留意随车警卫状态,总是筛选最负责的警卫,建立长期联系。勘察中,中方员工与当地人发生误会,因卡也会主动协调化解。
2020年春节,因为疫情原因,项目部所有中方人员无法返回,因卡和一名甲方技术工人留守项目部。某夜,一台钻机被大风吹倒。第二天因卡就去机电市场找到了零配件,协助技术工人将钻机修好。
负责仓库管理、人员调度、现场管理,因卡都是好手。口碑逐渐传开,其他项目部想把他挖过去,开出的工资更高。但因卡一概回绝了,“我得帮李国忠多分担工作”。
今年2月,项目部开始筹备新工程的招投标工作,户外勘探任务多线并行,集中协商会议频繁,司机和搬运工最多时新增了10人。马彦祥将这10人都交给因卡管。管理任务加重,因卡有点焦虑。马彦祥鼓励他:工作已十年,要上进。“管的人太多,心累,”因卡说,“但能帮大家分担更多,我也很开心。”
8月底,两位工人因为口角发生打斗。因卡将两人拉开。一人怒气未消,用力推搡因卡。
因卡是个有脾气的人。但被推搡后,他并未还手,而是冷静劝解,将冲突平复。
有因卡分担管理,马彦祥和同事们很省心,全身心投入新项目的招投标工作中。
“我和中国朋友的友谊,会一直延续下去”
2018年5月,因卡连续两天出了两次车祸。第一天,驾车带着同事去接工人,半路上与一辆罐车追尾。所幸人没事,车损不重,当天即修好。第二天,去机场接人,半路上追尾一辆大巴车。
出事后,因卡没下车,坐在车里哭了起来,担心会被项目部辞退。李国忠让他回家反省,过段时间再来上班。
项目部临时雇了一位当地司机。两个月后,因卡接到李国忠的电话,回到了项目部。
“那两个月,每一天我都不开心。”因卡对记者说,他待在家里,一次都没出门,不断回想车祸经过,反省自己确实开得太快了。“我很想念李国忠。”
李国忠每年都会回国待上数月。每次返回尼日利亚,因卡都会拥抱相迎。
2022年底,李国忠调至国内项目,不再负责境外工程。马彦祥接任了项目部经理。因卡成了项目部唯一的老员工。
“见到马彦祥时,我知道李国忠不会回来了。”因卡说,十年来,他看着项目部人员换了一拨又一拨,他也想过李国忠会调走,他不可能在这儿工作一辈子。
今年5月,在李国忠建议下,马彦祥在项目部为因卡举办了工作十年纪念仪式。
因卡特别穿上了正装,那是李国忠送给他的西服。微信上,李国忠发来了祝贺,“你是我最好的同事”。
“虽然李国忠回国了,但项目部依然是我家。”因卡一一给记者絮叨,郑世龙的英语,口音比他还重;郭宁喜欢捶他的肩打招呼;马彦祥不吃荤食,总会分肉给他,还提供更多管理工作让他历练……“我和中国朋友的友谊,会一直延续下去。”
7月19日,李国忠收到了因卡发来的微信照片。这样的微信照片,每到固定时间就会发来。2022年初开始,李国忠要求因卡,每季度将设备维护的照片传给他。
“你已经不负责尼日利亚项目部了,他为什么还给你传照片?”记者问李国忠。
“这大概就是想念。”李国忠说。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杨荣峰 秦孟婷 发自尼日利亚拉各斯市)
【编辑:张靖】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