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冰封千年的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山脉之间,在冻土千里的“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之上,横跨着一条绵延千里的公路线。这条公路沿途不是壁立千仞的冰峰雪岭、就是悬崖峭壁的高山峡谷。行车其间,便能尽览雪域高原的壮丽风光,这条公路就是著名的喀喇昆仑公路。
喀喇昆仑公路沿途风光
喀喇昆仑公路被称为世界上最高最美的公路,但同时又被评为”世界十大险峻公路”之一。因为这条公路不仅最高海拔达到4733米,并且沿途的地质情况极为复杂。地势险恶、山高坡陡,空气稀薄、气候变化多端,还时有野兽出没。洪水、泥石流、雪崩、坍方等地质灾害频发,防不胜防。在这样的海拔高度和地质条件下建设公路,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喀喇昆仑公路被称为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
喀喇昆仑公路沿途风光
喀喇昆仑公路北起中国新疆的喀什,南至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它不仅是是巴基斯坦北方城市通往首都和南部沿海城市的交通要道,更是中国连接巴基斯坦及南亚次大陆、中东地区的唯一陆路通道,被誉为“当代丝绸之路”。
为了修筑这条公路,中国共投资2.7亿人民币,先后派出2.2万工程技术人员及援建工人,建设工期更是长达十余年。并且,在巴境内809公里的喀喇昆仓公路中,中方援建路段长达613公里。
杨成武(左)与哈克(右)
巴基斯坦前领导人哈克曾盛赞,这条公路是自人类建造金字塔以来的最大工程。巴基斯坦人民将也将中巴友谊比喻为“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因此,他们给这条公路还起了一个名字,叫做“中巴友谊公路”。中国民间还有个称呼,管中巴友谊叫“巴铁”——也就是和巴基斯坦是铁哥们的意思。那么,这条中巴友谊之路是如何修建起来的呢?
1964年8月,应巴基斯坦阿尤布总统邀请,周恩来开始了对巴基斯坦的访问。在访问期间,周恩来向阿尤布总统表示,中国与巴基斯坦是患难之交,这样的友谊是经得起考验的。
周总理在伊斯兰堡夏克巴里安山顶种植一棵乌臼树苗
1966年3月18日,中国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修筑中国-巴基斯坦公路的协议》。协议商定,两国将修建一条连接中国新疆喀什和巴基斯坦塔科特之间的公路,公路以红其拉甫为界,分东西两段。两国境内的公路各自修筑。中国负责从喀什至红其拉甫达的路段,全长420公里,巴基斯坦负责从红其拉甫到塔科特,全长616公里,同时中方无偿提供全部的筑路机械和设备。
红其拉甫国门
经过两年的紧张建设,1968年年初,从喀什到红其拉甫的420公里中国国内段公路胜利完工。然而,这个时候巴基斯坦方面修了多少呢?仅仅只有25公里。原来,这项工程的施工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政府提出请求,希望中国帮忙修路。
1968年5月6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两国代表交换确认,中国工程援建队开始奔赴巴基斯坦,他们的任务是修通从红其拉甫界碑到帕苏的123公里道路。那么,来到巴基斯坦的中国援建队会面临怎样的情况呢?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湖北卫视大揭秘”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