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说:不要相信什么亲情友情,没有钱全都是无情

发布者:半月一了 2023-9-24 21:40

罗翔曾经说过:不要相信什么亲情友情,没有钱全都是无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亲人和朋友之间,经济条件好的往往享受更多关爱。有钱人生病了,家人会尽全力照料;缺钱的生病了,家人可能会觉得是自己的负担。

有钱人遇到困难,朋友会主动伸出援手;缺钱的遇到困难,朋友可能会选择避开或敷衍了事。

这背后是什么原因?从心理学的需要理论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社会需求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上,包括爱与归属的需求。人们会寻找可以满足这些高级需求的对象建立亲密关系。

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每一方都希望从关系中获得最大的利益。这种利益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如获得爱、关心等非物质回报。

当一方无法给予另一方足够的回报时,这种关系将难以维持。因此,亲密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基于互惠互利,取决于每一方获得的利益是否大于付出的成本。

具体来说,有钱人能够提供更多的实际利益,如物质资助、机会等,这些都是其他人渴望得到的。所以,与有钱人建立关系可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相反,缺钱的人由于资源有限,难以提供足够的回报。长此以往,另一方会感到这种关系的成本大于收益,亲情和友情的纽带也就会逐渐松弛。

例如,有钱的朋友会邀请我们吃好的,玩有趣的,送贵重的礼物等,这些都会使我们感到快乐,从而增强与他的亲密度。

而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朋友,由于能做的事和给予的东西有限,我们会渐渐感觉到与他们在一起的乐趣减少,因此也就减少了互动的频率和热度。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会不断评估自己与周围人的差异,特别是在重要方面如收入、地位等。当一个人认为自己在这些方面优于其他人时。

他会感到高兴和自豪;当他感到自己劣于其他人时,会产生焦虑、妒忌和不安。这种社会比较结果会反过来影响一个人的自尊和对其他人的态度。

有钱人通常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资源。与身边人进行比较时,他们更容易感觉到自己处于优势地位,这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并期望获得其他人的尊重和崇拜。

所以,与有钱人为友,人们也更有动力维持这种友谊以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

而对于缺钱的人来说,尤其是在物质生活较富裕的社会,他们很可能在社会比较中感到自己处于劣势,这会损害自尊心,产生自卑和受排斥的感觉。

长期下来,他们会认为自己无法与其他人建立平等和互利的关系。因此,与这些人的友谊也就难以维持。

例如,一个家境贫寒的人与富有的朋友们聚会时,看着他们的奢侈品和讨论投资理财等话题,很容易产生自身条件的不足和自卑。

而有钱的朋友在与他交往时也难免会有一定的优越感,这都不利于建立平等互利的友谊。相反,贫寒和富有的人之间友谊的成本往往大于收益,所以这种关系维持的时间往往较短。

此外,从认知偏差的角度来看,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往往会受到很多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其中财富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我们对有钱人和缺钱的人的看法可能存在着明显的偏差,这会进一步影响我们与他们的关系。

我们对有钱人的判断会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光环效应是指我们对有权有势或成功人士的正面评价过于夸大。

我们会将他们的成功过多归因于其个人因素,忽略外部条件的作用,并且倾向于忽略其缺点和错误。这会使我们对有钱人产生过度的欣赏和尊重。

在与有钱人的交往中,我们也更有动力讨好并迎合他们,以获得更多利益。这无形中加深了我们与有钱人的关系。

我们对缺钱的人的判断会受到基于类别的偏见的影响,如贫困阶层面临的污名化和歧视。我们会将贫困归因于个人原因如懒惰,并对他们的智力和道德产生偏见。

在与缺钱的人交往时,我们也难免会带有一定的优越感和鄙视,这不利于建立平等和互利的关系。

所以,钱确实是影响和测量亲情深浅以及友谊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不应该过于相信表面光鲜的亲情或友情,而忽略了其中的经济因素影响。

只有明白这一点,才不会对人际关系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免承受不必要的伤害。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