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友谊应该是纯洁的,朋友之间互相帮助本无可厚非,可是请不要牵扯到利益。
宋朝王谠的《唐语林》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叫崔枢的人,赴汴梁赶考,与一南方商人住在一起,长达半年之久,两人因此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后来,这位商人不幸得了重病,临终前对崔枢说:「看来,我的病是治不好了。按我们家乡的风俗,人死了要土葬,希望你能帮我这个忙。」
崔枢答应了他的请求。
商人接着又说:「我有一颗珍贵的宝珠,价值万贯,得之能『蹈火赴水』,愿奉送给你。」
崔枢怀着好奇的心理,接受了这颗宝珠。可是事后他仔细想一想,觉得很不妥,怎么能够接受朋友这么贵重的礼物呢?
商人死后,崔枢在安葬他时,不露声色地,把宝珠也一同放进了棺材,葬入了坟墓。
一年后,商人的妻子从南方千里迢迢赶来寻找亡夫,并追查宝珠的下落。官府派人逮捕了崔枢,他却坦坦荡荡、毫无惧色,且心平气和、胸有成竹地说:「如果他的墓还没有被盗汤挖的话,宝珠一定还在棺材里。」
于是,官府派人挖墓开棺,果然宝珠还在棺材里。
由于崔枢的道德、品格确实出类拔萃,因而官府千方百计地挽留他做幕僚,但他不肯。
第二年,崔枢考中进士,后来且出任主考官,一直享有清廉的名声。
不难想象,假如当年崔枢带走了宝珠,商人的妻子又不知实情,告他「谋财害命
」,恐怕他有口也难辩白了。官府再追查下去,他和商人的友谊就可能另当别论,史书也就不会留下此一「葬宝珠」的美谈了。(心情日志大全 www.lingdz.com)与崔枢葬宝珠的故事相比,李勉「葬黄金」的故事也毫不逊色,内容倒是差不多。
唐代天宝年间 ,有一书生旅途中暂住在宋州。当时李勉年轻却很贫苦,与这书生同住在一家旅店里。
然而没到十天,书生因急病发作,很快就生命垂危。
书生临终前对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这次原本准备到京城求职,可是才到这里就病得不行了,这大概是天意吧。」
随后,他拿出黄金百两,递给李勉,说:「我的仆从没人知道我带了这么多金子。先生为我办完身后事,余下的金子就赠送给你了。」
等到丧礼之时,李勉把剩下的黄金一同埋进墓中,一点也没留下。
几年后,李勉在开封为官,那书生的弟弟沿路寻找书生的下落。
到了宋州,得知当时是李勉主办哥哥的丧事,就专门到开封府拜访李勉,顺便打听黄金的下落。李勉请了假,到书生的墓地取出黄金,交给了书生的弟弟。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朋友之间物质上的往来,在彼此真诚互助的基础上,当然可以进行,这也是人之常情。
即使有些很贵重的礼物,有时也可以接受。但是,这种物质往来,必须拿捏好一定的程度,如果超过了特定条件下的限度,就很可能播下祸患的种子。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这句话,是经得起时间长久考验的至理名言。
编后语:请还原友情本来的面对,不让铜臭腐蚀了我们纯洁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