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鼓岭到艾奥瓦州 中美人民友谊生生不息

发布者:星辉斑斓 2023-7-10 10:29

鼓岭情缘跨越世纪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余冰玥 张哲宁

习近平主席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致贺信中写道,“1992年,我邀请加德纳夫人访问鼓岭,帮助她完成了丈夫梦回故土的心愿。30多年过去了,‘鼓岭之友’和两国各界友好人士深入挖掘鼓岭历史,积极传播鼓岭文化,为加深中美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好交流而不懈努力。”

1992年的鼓岭故事是鼓岭精神的根,新的鼓岭故事还在不断续写、传承。一代代鼓岭家族用自己的努力,展现出中美人民“多走动,多交流”的珍贵情感。

__________

在鼓岭百年邮局旁,有一口水井,上面刻着“外国本地公众水井”。美国穆蔼仁家族后人、鼓岭文化研究专家穆言灵最喜欢这口井。她说,当时鼓岭本地村民与居住在此的外国人一起共饮这潭井水。井成了双方相互尊重、友好相处的缩影。

在6月28日举办的“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上,“鼓岭之友”成员们重温起家族在鼓岭生活的岁月,讲述那些关于亲情、友谊与爱的故事,续写搭建民间友谊桥梁,拓展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给穆蔼仁送只鼓岭大黑鸡

在鼓岭山居生活博物馆门口,有一座女挑工雕塑,雕塑挑筐内有一襁褓里的男婴。穆言灵说,她的丈夫穆彼得就是男婴的原型。

穆言灵从小对中国感兴趣,读大学时,她遇到了穆彼得,“他很高很帅,还和别人不一样”。穆言灵发现,穆彼得在中国出生长大,有“中国味道”,会和她讲许多中国的故事,聊中国美食,“我觉得我找到了一个‘中国人’,并和他结了婚。”

穆言灵第一次听到“鼓岭”这个地名,是从穆彼得的父亲穆蔼仁那里。那是战火纷飞的20世纪40年代,20岁的穆蔼仁来到中国,在位于现福建省南平市洋口镇的福州英华中学教授英文和体育。一年后,他因学业返回美国。此后,他成为“飞虎队”中尉,再次来到中国支援抗战。战后,穆蔼仁和妻子留在福建协和大学任教,儿子穆彼得也在福州出生。穆蔼仁告诉穆言灵,1948年,两个月大的穆彼得就是躺在篮子里被挑上鼓岭的。

一次,有位鼓岭村民患了重病,急需输血,只有穆蔼仁的血型相符,他毫不犹豫献血救了村民。这户人家十分感激,特意给他送了一只鼓岭大黑鸡。在穆家的一张历史照片中,穆蔼仁手里拎的正是那只鸡。

互帮互助在鼓岭是寻常事。外国人在鼓岭办学、办医院,教中国学生学习职业技能,为当地村民治病。村民们则提供食物,帮他们从山上采石头来造房子。外国友人离开后,村民们也帮他们照看房子。

父辈对中国的友好感情也在家族中传承。后来,穆彼得和穆言灵夫妇有了两个女儿,取名“爱中”和“爱华”。1988年,他们获得了来中国的机会,先后在南京、北京、重庆和上海等地工作生活,一住就是30年。

2015年,在穆蔼仁去世10年后,穆彼得夫妇遵从其遗嘱,把部分骨灰撒进了闽江。他们还想去看穆彼得出生的医院、小时候住的地方、爱去玩耍的邮局,在福州当地朋友的帮助下,他们第一次到了鼓岭。邮局墙上仍贴着一幅1925年的鼓岭地图,但上面屋主的姓名却难以追溯。这趟鼓岭行,让穆言灵决心开启对鼓岭故事的探寻与传承。

一个“双胞胎”中国闺蜜

自2015年首次来福州“寻根”后,穆言灵坚持研究和传播鼓岭文化,挖掘收集鼓岭相关文字资料、图片和实物超1000件。

“我们最新的进步是引入了AI技术辅助识别图片中的人物。”穆言灵说,“这太令人惊喜了。我认人的能力很强,也常常对许多老照片无法分辨。AI帮了我们很多。”

穆言灵创建了面向外国友人的鼓岭英文网站,组织了多次“寻梦鼓岭”活动。在她和众人的努力下,鼓岭故事的主人公从最开始的加德纳家族扩展至穆蔼仁家族、柯志仁家族、福益华家族、蒲天寿家族、柏龄威家族、兰玛利亚家族等多个家族。更多中美人民友好往来的珍贵情谊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82岁的毕乐华来自美国柯志仁家族,父亲柯志仁是一名生物学家,由他编撰的《华南鸟类》在学界影响力颇高。毕乐华儿时曾在鼓岭生活过,有一个“双胞胎”闺蜜李怡英。毕乐华的父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在福州英华中学教书。1941年,毕乐华在福州出生,父母的好友李老师的女儿也在同年出生。那一年恰逢英华中学建校60周年校庆,李老师的女儿取名为英,毕乐华取名为华。在鼓岭座谈会上,鼓岭文化研究者林轶南展示了两人的合影。在1942年,婴儿时期的她们留下了第一张合影;2014年第一次重逢时,两人已两鬓斑白;这次再回福州,姐妹俩再次重聚。见面时,两位老人始终手挽手,仍旧说着福州话。

类似的珍贵跨国友情,也留在了当地郭茂炉家族后人的记忆中。“父亲经常向我们说起小时候和加德纳一起打网球、踢足球的美好回忆。”郭茂炉的儿子、78岁的郭功宏回忆说,“我们就是远方的亲戚。”

正如习主席在贺信中所说的,“鼓岭之友”的经历再次证明,中美两国人民完全可以跨越制度、文化、语言的差异,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三个关于树的记忆

在“鼓岭缘”论坛上,加德纳的侄孙李·加德纳讲述了3个“树的故事”:上世纪初,儿时的加德纳常和小伙伴一起爬上鼓岭千年“柳杉王”玩耍;1992年,加德纳夫人结束鼓岭访问时,特意带走了一块树皮;2018年,李和哥哥来鼓岭时合抱了那棵老树,触摸家族的“鼓岭之根”。

“我们从来没有想到能找到这么多感人、暖心的鼓岭故事。”穆言灵说,虽然这些故事的人物和情节不同,但它们让人深思。“每个鼓岭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事实: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来自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建立友谊,而且这种友谊可以代代相传。”

穆言灵的女儿爱华7岁起在中国长大,这是她第二次回鼓岭。从小爱华就听妈妈讲祖辈在鼓岭的故事,脑海中想象父亲坐在篮子里被挑着上山的画面。“小时候,我觉得不可思议。现在想来那是个触动人心的画面,他们和当地村民融为一体。”爱华至今还记得母亲找到鼓岭旧址照片并把它和现实中的房子对上的那一刻,“非常令人感动,我们找到了家庭的根。”

“中国(经历)是我身上的一大部分,它和我的心是一体的。”1998年,爱华回到美国上大学。2002年返回中国,直到2017年再次赴美工作。爱华很喜欢跟美国的朋友们分享他们了解不到的中国。“这是另一种生活,一种深入了解文化的方式。让他们认识到在美国的新闻中读到的中国报道只是一个视角。”

“每当我看向鼓岭,我对自己说,我们需要更多美国孩子在这长大,也需要中国孩子在美国长大,将来我们需要这样的孩子指引方向。”穆言灵觉得,不同国家的年轻一代需要更多时间在一起相处,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友好交流。穆言灵提议,在之前总结的鼓岭精神——和平、友谊和爱——基础上再加两点:理解和尊重。“如果没有‘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两种不同的文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友谊和爱’。”穆言灵认为,可以从每一个小行动做起,让中美人民友谊像鼓岭上的千年柳杉一样,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_______________

艾奥瓦州“老朋友”:让友情从“新”出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王一迪 见习记者 赵安琪

艾奥瓦州的马斯卡廷是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安静祥和的小镇。这里因为同习近平主席跨越近40年的缘分而闻名遐迩。1985年,习近平率团考察时曾住在这里;2012年,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访美时故地重游,与老朋友们再次相聚,共忆往事。如今,马斯卡廷已成为中美人民友好的一个缩影。

2022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美国艾奥瓦州友人萨拉·兰蒂女士,鼓励她和艾奥瓦州老朋友们继续撒播友好的种子,为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作出新的贡献。

__________

“我已经有三四年没来到中国了,已经迫不及待要见我的中国朋友们了!”在意大利出生长大,在美国艾奥瓦州生活,然后与中国河北省结缘,习近平主席的艾奥瓦州“老朋友”、美国艾奥瓦州友好委员会董事卢卡·贝隆,近日在“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期间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我很幸运,一生中有3个家。”

卢卡非常相信友谊的力量,因为它能帮助人们走出困境,“国际社会普遍对美中关系的现状感到担忧,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传承友谊,超越分歧。”

“我们分开太久了”

1985年,卢卡曾组织、接待并陪同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率领的石家庄市玉米考察团对艾奥瓦州的访问。为期两周的参观交流奠定了艾奥瓦州和河北省近40年来的友谊,也改变了他的生活。

“那段经历成为我持续加强(美中)合作交往的动力和源泉,他们不仅是我的朋友,还是我的兄弟,他们拓宽了我对跨文化友谊的认识。”卢卡说,这次阔别几年后再次见到中国朋友们,“我们要好好喝一杯!”

和卢卡一样,借此次论坛的契机,不少习近平主席的艾奥瓦州“老朋友”在几年的疫情之后终于又踏上了中国的土地,每个人都难掩心中重逢的喜悦。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这次来中国的心情,我想应该是‘兴奋’。”艾奥瓦州马斯卡廷市对华友好委员会主席丹·斯泰恩表示,这大概是他第10次来中国,也是疫情以来第二次到访中国。他感受到,餐馆和酒吧发生了很多变化,一切都恢复了活力,美国人对回到中国并能够自由旅行感到兴奋。“我们分开太久了,如今终于可以重逢了。”

丹表示,今年,他们要和中国的老朋友们共同庆祝艾奥瓦州与河北省缔结“友好省州”40周年。“我们会有很多纪念活动。我也好几年没有见到这些河北老朋友们了,这让我非常期待。虽然我们经常在网络上联系,但这些代替不了面对面交流时碰撞出来的火花。我也期待,未来我们之间会有更多交流往来的机会来巩固我们的关系。”

“永远的朋友”

在美国艾奥瓦州得梅因市的世界粮食奖基金会大楼里,挂着一幅名为“两个有趣的故事”的油画。那是根据世界粮食奖基金会荣誉主席肯尼斯·奎因在1980年和2012年分别接待习仲勋和习近平父子访问艾奥瓦州的难忘经历创作的,以纪念艾奥瓦州与中国的友好情谊。

这只是奎因几十年来亲身参与中美民间友好交流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虽然年事已高,奎因仍一直致力于推动中美青少年间的友好往来。他认为,青少年和青年思想活跃、能量充沛,他们的交流是民间交往中最具活力也最有影响力的一种方式。

每年3月,美国都会举办大学生篮球锦标赛。奎因记得曾在电视上看到两名中国留学生将两所美国高校的篮球比赛,实时转播给曾就读于此的中国学生,他们一起为母校加油,“他们来这里学习并融入当地文化,再将见闻传播给身边更多人,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加深两国青年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奎因希望有更多美国年轻人能够学习中文,像中国有很多能熟练使用英语的年轻人一样。

奎因介绍,近10年来,他一直持续组织河北与艾奥瓦州的中学生互相参观交流。让他永远忘不了的画面是在一次活动中,他发表关于河北和艾奥瓦州友谊的演讲后,一名在场的中国学生大声喊出一句话——“Friends forever(永远的朋友)!”“我被那个学生深深感动了。我想我们应该做永远的朋友,这也是我的愿望。”

盖瑞·德沃切克一家与中国的故事同样始于1985年。当年习近平率团在马斯卡廷市考察时,被安排住在盖瑞父母的家中。那时,他正在外地上大学,习近平就借宿在他的卧室。

“从那之后,我开始了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并为此着迷。”盖瑞一家10年前开始搬到北京生活,如今,他是美国一家公司在中国的代表。那个老房子也被改建为“中美友谊屋”,成为全美第一个以中美友谊为主题的纪念馆。“这段经历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盖瑞说。

“在这里,每个人都非常友好、文明,生活环境也很安全,我喜欢中国的生活方式。”说起为什么选择在北京生活,盖瑞这样说道。他的两个女儿有一半的童年都是在中国度过,“对她们来说,中国就像她们的家。如果有一天,她们能够遇到中国男孩成为她们的男朋友,我们也会为她们高兴的。”

“青年是未来”

再回首,曾经奋斗在艾奥瓦州与河北省相似的玉米地和广阔平原上,有着同样远大理想和奋斗激情的年轻人已青春不再。在艾奥瓦州的“老朋友”们看来,中美友谊的下一篇章需要年轻人来书写。

盖瑞认为,年轻人越早接触其他国家的人,他们的思想就会越开放,两个国家的人相处起来就会越融洽。“这些年轻人将来都会走上各自的工作岗位,有的甚至会成为两国间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学习理解,可以更好地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

“青年是未来。”丹也表示,让青年积极参与中美两国民间友好交往,这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试图让中美学生聚在一起,确保他们理解这种关系的重要性。在大学时,这些同学们可能会专注于其他事情,但随着他们逐渐成熟、进入职场、开始创业,双方对两国关系的理解是极其重要的,他们会成为未来的领导者。”

“努力促进和延续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习主席对艾奥瓦州的深厚情谊让我看到了民间外交的力量。”奎因回忆说,2018年,世界粮食奖基金会大楼里曾举办一场项目智库研讨会,包括时任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内的中国友人都参与其中。然而,当天龙卷风席卷当地,警笛鸣响,大家都被引导到地下室暂时躲避。当龙卷风逐渐平息,警报解除后,奎因立刻跑到窗边向外看。“花园中有一座非常漂亮的中式凉亭,那是1980年习仲勋先生曾来过的地方,是对他的致敬,也是中美友谊的一种象征。”

奎因原本担心凉亭会在龙卷风中受到损坏,但他透过窗户一看,凉亭依然屹立在那里。“这就像中美关系一样,也许偶尔有乌云笼罩、暴风雨侵袭,但我希望乌云消散、风雨平息后,我们的友谊依然牢固。”

_______________

“鼓岭之友”蒲光珠:中国,我心之乡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余冰玥

“为何会如此?离开中国来到美国这么多年,我的心为何依旧久久不能平静?为什么中国一次又一次在心里召唤我?”在2023“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上,“鼓岭之友”成员、美国蒲天寿家族后人蒲光珠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讲述鼓岭回忆时,仿佛在念一首思乡诗。“这里不是我的第二故乡,就是我的第一故乡。”

1936年,蒲光珠出生于福建古田,父亲蒲天寿是解放前福州协和医院最后一位外籍院长。“当时我们的根在中国已经很深了。”蒲光珠回忆,父亲出生在莆田,直到去美国上大学前都住在福建。在美国医学院就读时,蒲天寿遇到了蒲光珠的母亲多萝西·戴维森,两人相爱了。在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后,他邀请多萝西一起前往中国。

“你会爱上中国的。那里太美了——落日美到无法形容!中国人非常友好,你永远不会害怕,在乡下我们不需要警察,那里的食物很美味……在他们中间工作,尽一份力,是一种多么光荣的生活。当你去一个陌生人的家时,他们会很高兴见到你,总是邀请你进去喝杯茶。”蒲光珠说,父亲真诚的话打动了母亲,于是他们一同回到了福州。后来,蒲天寿依托协和医院创建了妇幼诊所、巡回医疗队、麻风病院等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把一生献给了救死扶伤的医疗事业。

“父亲在鼓岭的家中也开了一间小小的诊所。”蒲光珠12岁之前的夏天都在鼓岭度过,她还记得,诊所在一层,有高大的石头地基。夏季繁忙没有助手时,蒲光珠便常常在父亲给村民看病时帮忙照看病人。她也因此认识了不少当地人,结下了深厚友谊。

蒲光珠一直记得有个名叫“秀(细)妹”的“阿嬷”,童年时,摔倒或受伤了,她不是去找妈妈,而是要找她的小“阿嬷”。即便离开中国后,她也依旧放不下这段回忆。“我的叔叔在福州的孤儿院工作,我的妹妹在那里过世。如果没有中国人的帮助,我们没法承受这样的打击。最大的安慰来自我的‘阿嬷’,我每天都会奔向她,也学会了她的语言。”

1984年,蒲光珠一家受邀回到古田时,再次见到了小“阿嬷”。“她一如既往的美丽和可爱。她给了我一个美好的人生开端。我们回来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他们仍然记得我的父母和他们的工作。”

蒲光珠今年已经86岁了,白发苍苍的她至今仍记得儿时在鼓岭和村子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时光。“我们在这里有很多朋友,就像天堂一样。”蒲光珠说,当时他们住在带门廊的房子里,可以俯视云雾缭绕的山谷。那时山顶不像现在有汽车直达,只能爬台阶上去。“当你爬得越来越高,会到一个有着漂亮菩提树的休息站,可以在那里停下休息喝喝茶,再继续往上爬。”蒲光珠还记得,往上爬的每一步,都要比之前更凉快一些。

蒲光珠还常常和其他孩子一起,拉上医院里不当班的护士,在门廊上排好椅子,挂上床单,演话剧。“妈妈说我们在说英语之前都说汉语。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

12岁时,蒲光珠跟随父母返回美国,这一次是她第四次回到鼓岭,但鼓岭往事一直萦绕在她的脑海里。“汉语是我的第一语言,我在1944年曾回到美国,觉得与中国相比,美国更像外乡。”蒲光珠说,“我的祖父、父亲都曾在中国生活,如今我又带着我的孙女回到中国,这是我们家族五代人与中国割舍不断的情缘。”

蒲光珠时常给家中的孩子们讲鼓岭的故事,孙女凯茜也是听着她的故事长大。这一次,蒲光珠特意带着凯茜来到福州,重走鼓岭老街和故居旧址。她带她去看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滑滑梯石”,看家门口高高的柳杉,“补齐家族记忆遗留在中国的这张珍贵拼图”。

这是凯茜第一次来到中国。在鼓岭邮局旁的“外国本地公众水井”前,她学着祖母当年的模样用水桶打起一桶水。她曾无数次听过这口百年古井和当地村民的温暖故事。“这次能来到祖母儿时的故乡真的很开心!祖母给我讲了很多她在中国鼓岭的故事,每次都听得我很感动。”一路上,凯茜被鼓岭故事吸引,被中国人民的热情友好打动。作为一名教师,她也希望把鼓岭故事和中国见闻讲给自己的学生们听。

“距离、岁月、磨难、战争,都不能把我们和我们祖先所热爱的中国分开。”蒲光珠说,“每次想起中国就让我心绪翻涌,她就是我的心之故乡。”

_______________

程高登:教育事业孕育中美人民友谊的种子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哲宁

“鼓岭的生活让我的父亲和祖父成为了更好的人。”2023“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上,“鼓岭之友”成员、美国程吕底亚家族后人程高登感慨良多。

程高登的父辈和祖辈们与福建渊源深厚。1889年,程高登的曾姑婆程吕底亚(Lydia Trimble)来到中国,在福建开始了办学生涯,并从此留在了中国。她在1891年创办西式女子学校毓贞女子初级中学(今福清市第二中学),1908年在福州创办了私立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华南女子学院前身),这是当时中国第二所女子大学。

程高登的祖父(Garnet Trimble)是名外科医生,在1916年至1927年间,负责管理福建省南平市的一家医院;他的父亲程闽岱(Robert Trimble)在福建古田出生,每年雨季快要结束时,闽江的河水变得汹涌,他们一家就会前往鼓岭小住。在家中大厅内,祖父和其他学校的老师交流最前沿的医学技术;父亲的姑姑程吕底亚与同事们谈论学校发展;华南女子学院的老师们一起探讨如何提高教学。“我的父亲说,在那时一定要保持安静。”

鼓岭邮局是当时程高登父亲经常去的地方,它是家庭接触外界的窗口。那时没有互联网,没有智能手机,他们在鼓岭通过人与人的社交进行技术传播,既充实知识、提高技能,也造福当地人民。

程高登说,父亲回到美国后一直希望能再次前往中国,去看看儿时的故园。他常常听父亲提起在鼓岭的生活,游泳、打网球、捉青蛙……程高登被那些故事深深吸引。

百年前曾姑婆为何在这里办学?自己和妻子的父亲又是怎样在这里诞生、长大?在好奇和向往之心的驱动下,程高登在1989年携妻子首次来到福建,探寻家族的过去,并找到了曾姑婆程吕底亚当年创办的华南女子学院。2005年,退休后的程高登和妻子受邀来到学院担任外籍教师,在此后的15年,每年他们都会在福州为学生们授课一个学期。

通常,程高登的课堂规模并不大,这样学生能有更多发言的机会。程高登说,自己更倾向于去做一个引导者。他已经教了几千名来自不同专业的中国学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作为一名成年人,好好审视自身,意识到他们的努力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这也正是青年一代必须接过的责任。

在程高登的帮助下,一名赢得演讲比赛的华南女子学院学生和她的老师,得以在暑假赴美国夏威夷进行为期20天的访问交流。她们和当地学生在一次次面对面的交谈中,相互认识,将彼此“连接”在一起。

“我相信民间交流一定是有效果的。”程高登曾带领10名夏威夷学生访问福州,在今年10月,他计划再带一名夏威夷代表来福州交流。在过去的30年里,程高登夫妇一直专注于中美民间交流,他们相信这可以增进两国人民间的理解。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多走动、多交流才能增进了解和情谊。134年前程吕底亚来到福建,种下一颗友谊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破土而出,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不断生长。

“在鼓岭,中美人民的友谊已经延续了100多年,具有深远的意义。”程高登说,这其中包含着可以让世界走向更光明未来的密码。

_______________

卢卡·贝隆:期待“老朋友”情谊传承到中美青年一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王一迪 见习记者 赵安琪

与艾奥瓦州当地人不同,美国艾奥瓦州友好委员会董事卢卡·贝隆出生、成长在意大利,17岁才来到美国。因此,他有一头标志性的深色卷发,说的英语也总带着意大利口音。

卢卡的经历同样特殊。1985年,这位刚刚来到美国不久、生性热情的意大利小伙参与组织、接待了一群来自大洋彼岸的中国人,这就是时任河北省正定县委书记习近平率领的石家庄市玉米考察团。

“那是一个非常美妙的时刻。”两周的交流期间,卢卡既是陪同,也是司机。他们谈论了包括工作、农业、足球、大学在内的很多话题。“那时,我们都是年轻人,我们谈论着对生活的畅想、文化的差异、社会的发展。”卢卡说道。

卢卡认为,从那时起,年轻的自己也得到了成长,看问题时拥有了不同的视角,“(和中国人)学到不同的文化和行为,当你用别人的核心文化和观点充实自己时,你作为一个人显然会成长。从我的角度来看,就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考虑。”

前不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时指出,世界正在走出新冠疫情,人们应该多走动、多交流,增进了解。

“多走动、多交流”,对于卢卡来说,这正是交朋友的“秘籍”。卢卡·贝隆曾多次接待访美的中国代表团,也率团访问中国。“在过去10年里,我有幸在其他时候见到习主席。希望我们能继续保持我们的关系,并通过加强民间外交来发展两国的关系。”

近40年过去了,卢卡与中国朋友的友情一直延续至今。在他的中国“朋友圈”中,有每次见面都要“喝一杯”的“好哥们儿”;有曾借宿在他家,来自中国的年轻蜜月夫妻;有在视频中“云养娃”多年的中国外孙女……

今年即将迎来河北省与艾奥瓦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40周年。40年来,艾奥瓦州与河北省开展了农业、工业、教育相关的多项合作,双方代表团互访不断、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卢卡亲身经历和见证了这一切。“河北像我的家一样,来到河北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多年来,卢卡致力于艾奥瓦州与河北省的友好交往,“很多时候我感觉我的心在河北,因为这里的人民,这里的美丽,这里的联系,和我们在过去40年里共同建立的关系。”

如今,曾经的热情小伙已经当上了爷爷,在卢卡看来,“老朋友”的情谊需要传承给越来越多的中美年轻人。

近10年来,河北与艾奥瓦州的中学生一直开展互相参观交流活动。在这其中,卢卡感受到了来自青少年的朝气。“当你看到一个个稚嫩的脸庞望着你,好奇地问你这个英语怎么说,美国的生活是怎样的……这些充满希望的对话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很明显,年轻人将有能力控制未来。”卢卡指出,“这是大多数国与国关系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老朋友)关系的重要影响可能会渐渐消失,我们要让年轻人参与进来,这很重要。”

在卢卡看来,“对话”“尊重”“信任”“联系”应是中美两国民间交往的关键词,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则是青年。“年轻人将文化、体育、艺术、美食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作为交流的载体,能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心与心才能贴得更近。”

“我相信‘面对面’交流的力量。”互联网虽然使跨地域交流变得方便,但卢卡认为人们仍然需要实实在在的接触与交往。“面对面,眼睛对着眼睛,才能让我们的关系更近。文字可以传递信息,但传递不了情感的温度。”

“青年是我们的关键和希望。”6月28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的2023“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上,作为习近平主席的艾奥瓦州“老朋友”,卢卡在大会发言中说,中美两国民间交往的重中之重在青年,青年交流、学生交流、文化分享、体育活动、艺术和美食的交流都可以真正增进理解和包容。

卢卡举例说,艾奥瓦州的核心产业是农业,他将努力促进两国青年农民建立持久的关系和交流。“我们必须用我们的经历和故事激励年轻人,继续走这条成功的道路。尽管目前困难重重,但我相信我们的未来是光明的。我们必须向前看,这是必须努力保持的方向。我们不想让我们的关系倒退。我们要前进!”

_______________

美国留学生:从中国文化探寻友好交往的密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一迪

伯兰德·伊莉斯(Behland Erin Elise)从来没有想过,中国文化会如此有吸引力,以致原本听从父亲建议只想选修中文1年的她,竟然坚持学习了6年时间。

“和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我父亲对中国文化也不太了解,他只是认为中国将是下一个崛起的国家,希望我们能更多地参与到美中的国际交往中。”如今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的伊莉斯说,中国文化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中青年的交往代表了两国未来的关系,她期待用青年突破常规思维,以开放包容的态度与中国朋友建立更加长远深厚的友谊。

除认识了不少中国朋友,伊莉斯还通过暑期交流项目,与中国的两个寄宿家庭成为永远的“家人”。

第一个寄宿家庭在辽宁大连,家里有一对中年夫妻和一位老人。当时,伊莉斯和他们都听不懂对方的语言,只能通过比划来交流。伊莉斯说,每次到吃饭时,奶奶就拿着筷子在她面前演示,她因此学会使用筷子。直到现在,她还经常与奶奶视频通话,甚至回到美国还会用筷子吃饭,因为她觉得用起来更得心应手。“我遇到的每个中国人都很善良、慷慨,尽管我们语言的沟通能力和理解力有限,但只要一回到家,我就会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

同样被中国文化吸引前来求学的还有来自美国的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研究生一年级学生梅学谦(Alexander William Mayers)。他对宋词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充满憧憬和好奇。

“我认为中国的很多文化,尤其是古代诗歌,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人与自然的关系。我想把中国古代关于描写自然的诗歌视角引入当代国际关系中,比如关于环境的政治与公共政策。”在中国历史中,最让梅学谦着迷的是宋代。“宋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他觉得,宋词宛如一条河,带着1000年前的历史温度和情感流淌到人们面前,“我们应该在历史的记忆中找到并珍惜人与自然、国与国友好交往的答案”。

“青年是中美民间友谊的见证者,若干年后,我们可能会成为两国政府对话的代表,我们应该清楚民间交往对于国际关系的重要性并发挥自己的作用。”梅学谦说道。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研究生一年级学生柯仙雅(Amanda Rose Cassano)在中国交了很多好朋友,这些朋友让她感到了温暖,也学到了课本中学习不到的风土人情。

有一次,柯仙雅和好朋友去广西桂林旅行,在登阳朔的月亮山时,她为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所震撼。“山的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形似弯月的洞口,拾级而上,能够透过洞口看见天空中不同时刻的月亮。”让柯仙雅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她在月亮山上树立的介绍牌上看到,这里也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1976年访华时游览的地方。尼克松当时说:“我和我的夫人访问过世界上8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我可以毫无保留地说,我们所访问过的大大小小的城市中,没有一个比得上桂林的美丽。”

“这段佳话仿佛让我与中美友好交往的历史产生了连接。‘天涯共此时’,我希望未来我们能够继续建立跨国界的友谊、青年学生交流,这是两国建立信任的基础,也是民心相通的关键。”柯仙雅说道。

推荐阅读
  • 推动中巴两国友谊日益深厚(侨界关注)

    推动中巴两国友谊日益深厚(侨界关注)

    本报记者 张 红当地时间6月17日,巴西圣保罗市议会大厅,巴西圣保罗州首府圣保罗市与中国温州市代表签署两地正式建立友好交流关系的协议。受访者供图图为唐韵艺术团成立25

    11-22

  • 心弦上的和鸣——友情

    心弦上的和鸣——友情

      秋风轻拂,金黄的秋意渐次浓郁,枯叶随风起舞。秋天,宛如一位晚岁的智者,静观日升月落。那满地的相思豆,犹如散落的思念。世人皆劝莫悲秋,然此情此景,又怎能不感慨

    11-21

  • 2024.11.14星期四,十孔口琴A调演奏《朋友》#音乐分享

    2024.11.14星期四,十孔口琴A调演奏《朋友》#音乐分享

    《朋友》十孔口琴 A 调。背景素材来自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时间为证,岁月为名,友谊万岁。谁能够划船不用浆,谁能够扬帆没有方向,谁能够离开好朋友没有感伤。

    11-20

  • 友情在你心目中的分量到底有多少?

    友情在你心目中的分量到底有多少?

    我是一个平凡的都市青年。朋友,是我生活中最珍贵的存在。在我遇到困难时,他们陪我共度难关;在我快乐时,他们陪我欢笑。我珍视这份友情,如同珍视生命一样。那是一个晴朗

    11-20

  • 总台记者探访丨穿越安第斯山脉的中秘友谊之路

    总台记者探访丨穿越安第斯山脉的中秘友谊之路

    在秘鲁的安第斯山区,一条中国企业修筑的公路给当地带来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兼具的新思路。视频加载中...总台记者 史跃: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距离秘鲁首都利马约350公里

    11-20

  • 让“老乡”情谊更加真实可感

    让“老乡”情谊更加真实可感

    当地时间11月14日,在赴利马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秘鲁人报》发表题为《让中秘友好之船扬帆远航》的署

    11-20

  • “我俩就是你的轮椅”!武当山上的神仙友谊看哭无数人

    “我俩就是你的轮椅”!武当山上的神仙友谊看哭无数人

    近日,在湖北武当山发生了一件令人感动且钦佩的事情,网友视频记录下充满温情的一幕,连央媒新华社都进行了报道:两位小伙带着瘫痪的朋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攀登武当山的道

    11-20

  • 友情,不在乎时间的长短,而在乎真心的程度

    友情,不在乎时间的长短,而在乎真心的程度

    友情,是人生中最璀璨的珍宝之一,它有着独特的魅力。真正的友情,不在乎时间的长短,而在乎真心的程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即便相隔万里,真正的朋友也能让你感

    11-15

  • 成年人的友谊:谁都是一场孤独的履行

    成年人的友谊:谁都是一场孤独的履行

    夏洛蒂.勃朗特说过:所谓友谊这东西, 存在于一切人的生活之中,假如一个人失去了友情,那他有可能无法生存与这个世界上。可是成年人的友谊,总是在不经意间走散。01最近在

    11-15

  • 真正的友情,经得起时间考验

    真正的友情,经得起时间考验

    友情,是人生中一笔珍贵的财富。它如同璀璨星辰,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它宛如陈酿美酒,在时光的流转中愈发香醇。真正的友情,能穿越风雨,能跨越距离,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11-15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