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感情?友情?
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了22年的稼先。在那以前,也就是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以后,美国报章上就已经再三提到稼先是这项事业的重要领导人。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谣言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曾参与中国原子弹工程。
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但我曾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他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1971年8月16日,在我离开上海经巴黎回美国的前夕,上海市领导人在上海大厦请我吃饭。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是稼先写的,说他已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1.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
答:写作者为中国人自己制造出原子弹而激动、自豪、骄傲,从另一个角度写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2.据文分析邓稼先的性格品质特点
答:①工作认真、为人谨慎忠正,保守秘密。从“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可以看出。
②做事实事求是,严肃严谨。如:“当我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时。他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告诉我。”
③胸怀坦荡,客观诚实,热爱国家,具有极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我离开上海前他的来信“说他已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3.作者的妹妹杨振玉女士曾说过“这是一篇至情的文章”,试结合本段文字探究一下,本文的“至情”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①:表现在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例如,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就激动得热泪满眶,显示出作者对民族的深情。
探究②:表现在作者对有着50年友谊的朋友的至情。例如,作者写知道真相后的激荡,除了为中华民族自豪外,也为朋友邓稼先能够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制造出原子弹而骄傲。
4.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①语言朴素通俗,措辞准确严谨。如:“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于1959年底以前”“ 极少”“ 任何” 措辞严谨,表意准确。
②语言朴实,蕴含深情。如:作者写知道真相后的激荡,除了为中华民族自豪外,也朋友邓稼先能够领导国内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制造出原子弹而骄傲。
5.赏析该语段结构上的一个特点,并说说起作用。
答:运用插叙手法。插叙美国物理学家参与制造中国原子弹的谣言。
1)补充当时背景,丰富文章内容,为下文情意表达作铺垫。
2) 更好的突出人物的性格、成就,突出主题。
3) 使文章结构富有变化,避免平铺。
[记叙文中插叙的作用有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结构完整,内容丰富;衬托人物品质;为后文做铺垫;突出文章的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