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不禁想起我那些同窗好友。历时四十余年的友情,如水之韵味、酒之醇香,绵长悠远。她们给予我启迪、指引,对我包容、关爱,拥有这般珍贵的友谊,深感荣幸,人间值得。
因时间仓促,今天就简单写写其中两位朋友吧。
——题记
秀 华
难忘二十年前12月份的一天下午,秀华——失去联系大约三年的朋友,打来了电话。这期间我在找她,她也在找我。因为她曾经得过一场病,而且个性要强,所以对她一直非常牵挂。
秀华是通过她哥哥辗转打听到我的电话号码的。秀华说,当她哥哥把我的号码告诉她时,她落泪了。
她淡泊名利,不慕虚荣,不断进取,自学考取了会计师,在单位是业务骨干。电话上她告诉我,她跟办公室里的比她小10 来岁的年轻人,都很聊得来;我告诉她之前整天泡的一个论坛,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于是,她说也许我们成熟的比较慢吧。她说她到今天也一直喜欢读《散文选刊》和《读者》,而这是我们共同的爱好。
我说我仍然保留着她的所有信件,而她说她不仅保存着我的所有信件,而且她把每次给我写的信都抄在一个笔记本上,保留着底稿。我说我以为我够细心了呢,没想到跟你比差远了(其实是细腻、是珍惜,只是电话上不好说这样的书面语)。她说这天得知了我的电话之后,她又找出出这些信件,再次阅读。她的信件几乎每次都是洋洋洒洒几页稿纸。
我在的偏僻的乡村中学教书时,她曾经在一封信里抄录了两首诗歌,作者跟我重名,她问是不是我写的,并说不是我也没关系,只是觉得很象而且有可能。
她工作生活在滨州,后来是东营。有趣的是她把她后来结交的一位朋友介绍给我,(因为她这位朋友跟我在一个地方),而我和她的这位朋友也很投缘。
那天真的很开心,联系上了秀华,更重要的是得知她身体很好,平安。
从那时到今天,没再断了联系。秀华退休后,爱上了摄影和又与石结缘,日子过得很充实。
连 英
那是我们高中毕业分手后的第五年,那年暑假我到德州市参加函授面授 。一天下午下课后,我正在水管那里洗衣服,有人喊我,说有人找。我回头一看,当时有些楞了,只见她站在离我几米之外,笑咪咪地望着我,原来是连英!我惊喜地问她怎么知道我来这里了,忘记她当时怎么回答的了。
连英用自行车载着我,去了她单位的单身宿舍,那里距离我学习的学校非常远。那天她从她的小书架上取下一个火柴盒大小的圆形的塑料盒,问我是否认识。我摇头。她说:“这是我们高中分别时你送给我的。”然后她又郑重地把它放回到书架上了。
这个细节永远在我的心里珍藏着,对于这个细节的每次回忆,心情都不是一两个词语可以形容的。那只是个价格充其量不超过两三角钱的小东西啊!
在我的抽屉里一直珍藏着她亲笔抄写的两首诗歌,普通的十六开纸折起来的,如今纸张也发黄了,边角都已磨损得厉害。诗歌是刊载在《诗刊》1985年10月份的。
那年我们俩相约把自己读到的好诗歌相互推荐。这两首诗歌是我一直以来倍加喜爱的。
她工作后,一直坚持自学。她是个非常沉静的人,我们一起交谈的过程里时常有沉默的段落,而这些沉默里不是空白,是默契。印象里的她是笑咪咪地抿着嘴望着我的样子。她说话慢条斯理,从来不大声喧哗。无独有偶,她也象秀华一样,把在老家这里工作的一个好朋友介绍给我认识,而这个朋友的性格跟连英何其相似。
退休后的连英,种菜,做家务,闲暇时间打打太极拳,看点书,学习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丰富一下自己的生活。
当我记录这些时,觉得文字很苍白,而且任何华丽的字句都不适合它。这样的友谊美得不动声色。
作者简介:女性。一粒仰望星空的尘埃。
壹点号一叶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