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屋檐】
《父子之“艾”》
○黄圣锋
我轻轻地、稳稳地拿着粗粗长长的艾条,在父亲裸露着的腰背上缓缓移动。缕缕艾烟飘起,家中弥漫着艾条特有的浓浓的苦辛味儿。
父亲腰总是不好。他做点小生意,常常要亲自搬搬拾拾,货很重,这次还把腰伤着了。父亲说忙,就打着,于是我为父亲在家中做艾灸。
我其实不喜这种艾苦味儿,甚至还觉得呛鼻。但是,艾灸对父亲的腰好。点燃艾条,在父亲不再强健厚实的腰背部,沿着膀胱经上上下下缓缓移动,在命门穴上面,隔空绕圈,时不时久久停留。艾烟持续冒上来,一直呛着我的眼鼻,眼泪都要呛出来了。艾烟缭绕中,父亲僵硬瘦削的腰背渐渐发红、变暖。
“舒服啊,儿子!”父亲说。
“嗯!”我回应,心里也一下暖了。
这让我忽然想起了从前的一天。
父亲轻轻地、稳稳地拿着粗粗长长的艾条,在我的右臊关节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缓缓移动,缕缕艾烟飘起,家中弥漫着艾条特有的浓浓的苦辛味儿。
“这是啥?这么苦,这么烫!我不要!”我推开他的手一这是我小学时摔伤后父亲第一次为我做艾灸。
“孩子啊,你别嫌这艾苦,它行气血,温经脉,驱寒祛湿呢。”父亲一边耐心且温柔地解说,一边持续给我做艾灸。慢慢地,我的右脚腂变得暖暖的,用力转转,嗯,酸酸麻麻,不再那么僵硬发痛了。
“爸,你一个做小生意的,你怎么知道这种药理呢?”我不禁好奇起来。
“你爷爷教的。以前我打篮球伤了筋骨,他给我做艾灸时,讲给我这些知识。后来你爷爷身子不舒坦,筋骨寒凉之时,我都给他做艾灸的。”父亲笑笑,淡淡地。我知道,他想念远在乡下的爷爷了。
是的,我看过很多次这样的画面:手轻轻地、稳稳地拿着粗粗长长的艾条,手的主人是爷爷、爸爸或是我。燃着的艾条一闪一闪的,传递着特有的香、特有的暖。
艾烟淡淡地缓缓上升,浓浓的苦辛味儿,细闻其实还有丝丝甘香,其实这是多么让人醒神的药香味儿呀。这暖意蔓延开来,柔软无比,通过缕缕艾烟,似丝带般,把父子间彼此的爱意萦绕全身,最后渗进彼此的心田,留下身
体的康复,和浓浓的爱和温暖。
孟子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我说,身体之痛,求温暖之艾;父子之情,融艾之香暖。
【点评】
这是一篇情感真挚且意境优美的文章,不足千字却巧妙地写出了三代人的故事。文章伊始,便交代出作者为父亲艾灸的情形。“轻轻”“稳稳”“缓缓”,连续几个副词的运用,让人不难看出作者手艺的纯熟。小小的年纪怎会有如此手艺?紧接着,作者便通过他的回忆给出了答案:小时候,自己的脚踝受伤了,父亲就是这样为他艾灸的。耳濡目染,作者对艾灸的每一个过程都熟记于心,所以现在,当父亲腰疼了,他就主动承担起艾灸的责任。
那么,父亲的手艺源自于谁呢?很自然地,作者通过父子之间的对话再次为我们揭晓了答案:爷爷。原来,以前父亲打篮球伤了筋骨,爷爷就给他做艾灸,当父亲长大后,爷爷身子不舒坦时,父亲又反过来开始为爷爷做起了艾灸。
几根简简单单的艾条,串起了祖孙三代人的亲情故事。年少时,我们承蒙父母照顾,长大后,便由我们来照顾他们。一家人传承的不仅是艾灸的手艺,更是爱与温暖、担当与责任。
【适用话题】传承;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爱,就在那里……
《爱似简而深》
○陈楚涵
有时,哪怕只是一块看似简单的芝麻糖,都会让我们感到浓浓的深情。
——题记
到了去看望住在疗养院的太姥姥的时候了。我对她的印象早已淡漠,只隐隐约约记得是个慈祥和蔼的老人。进到房间,老人正在看电视,蜡黄的皮褶皱得像一把蒲扇,一道道皱纹肆意纵横在她的脸上,仿佛一道道拿刀刻出的。她浑浊的眼睛近乎呆滞地望着电视机,直到妈妈大声喊:“姥姥!囡囡来看您啦!”她的眼晴才突然绽发出刚才未曾有过的光彩,慌忙转过头,咧开干瘪的唇,露出一个笑容,皱纹像是绽出了朵朵花儿。
她嘴里叫着“囡囡”,像是又想起了什么,吃力地探过身,踮起小脚,从高高的柜子上取下了一个大盒子。她把手伸向盒子里,摸索一阵,眯起眼笑了。她把手背在身后,朝我勾了勾手指:“来,猜猜太姥姥手里是什么?”我对于这种逗小孩子的游戏并不起劲,一瞥她身后已露出大半的糖纸,随口说:“芝麻糖。”她的眼睛更弯了:“对了!囡囡最爱吃的芝麻糖!”她戏剧性地把手从身后伸过来,一晃,摊开手心,看着我,眼里的光芒快要溢出,隐约在期待着什么。我看看那甜腻的糖,匆匆拿过放入口袋,不再去想它。太姥姥期待的眼神有一瞬的恍惚,慢慢抿起唇角,再度把大箱子拿过来,小心翼翼地端着,吃力地踮着脚尖,用力一推才把盒子放到柜顶。她像是有点累了,不再像初见时那般激动,刚刚她眼中的光像是我的一个幻觉。随后,妈妈和太姥姥拉拉家常,这次的拜访就在我的催促中结束了。
回家的路上,妈妈仿佛无意间问起:“你没吃太姥姥给你的糖啊?”我撇撇微嘴。“太姥姥最喜欢你,你小时候身体不好,又不肯喝中药,太姥姥就在你喝完药后给你芝麻糖,后来你不喝中药了,还是最爱吃这个。你每次来,她都托人去买一大堆。怕疗养院有老鼠,她每次都把糖放到衣柜顶上。听护工说她宝贝着那盒子要命,人家来打扫卫生时生怕被偷走……”
我微微惊愕。想起太姥姥吃力地从柜顶拿下一大盒糖,想起她看向糖时不由自主泛起的微笑,想起我匆忙拿过糖却直接放入衣兜后她的微怔,然后淡淡的失落一种名为懊悔的心情缠住了我的心脏,一点点勒紧,疼得我快不能呼吸。一块简简单单的芝麻糖,早已不止是糖,甜蜜里,裹着的是太姥姥的深情。我望向窗外,路边的小女孩笑容明媚,我想,她的太姥姥也会给她这样一块金色的芝麻糖吗?
什么东西硌了我一下,是那块芝麻糖,静静地躺在衣兜里。我剥开糖衣,金黄的糖入了口,是满满的甜蜜,就像窗外淡淡的阳光撒进我心里,温暖而治愈。甜蜜里,还有一种似简而深的爱,在时光里慢慢弥漫。
【点评】
一个亮眼的题目会为作文增分不少,本文便是如此。这个题目不仅新,而且准。文章中的太姥姥住在疗养院里,并不能时时见到作者。每到了见面的日子,太姥姥原本落寞的脸上便会绽放出无限的慈爱与激动。她在等着,等着自己亲人的到来,等着她精心准备的“礼物”一芝麻糖,给心爱的重孙女带来一如儿时的惊喜。自然,太姥姥的期待扑了空,毕竟芝麻糖对于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来说早已没有了吸引力。回家的路上,母亲讲起以前的故事,作者才得知为什么太姥姥每次都自己准备糖果,也知道为了保存这些糖果,她都付出了哪些。
母亲的话唤醒了作者儿时温暖的记忆和内心的愧疚一芝麻糖虽然普通、简单,但它却包裹着太姥姥深厚的爱。正如文章题目所表达的那样,生活中有太多似简而深的事情与情感,总容易被我们忽略或看轻,然而,只要你肯花一点时间,肯仔细倾听,便会遇见那一份浓浓的深情。
【适用话题】转角遇见爱;有一种滋味在心头;我终于懂了……
《父亲的鱼汤》
○春痕
父亲粗糙黝黑的大手小心翼翼地捧着洁白的瓷碗,里面暖暖的鱼汤漾出丝丝温情。
——题记
看着面前的卷子成堆,我心里烦极了。正咬着笔苦苦思索一道题时,外面传来一阵“咚咚”的剁菜声,过了一会儿,又换成了勺子与铁锅碰撞的声音,还有什么东西在锅里翻滚而发出的“咕噜咕噜”声……我烦躁地向门外吼了一声:“能不能安静点!”
外面的声音仿佛一下子调到了低音模式,而后便只能听到被刻意放轻、往碗里倒汤的声音,一切又恢复了宁静。但不一会儿,门被敲响了。我低低应了一声,只见爸爸佝偻着身子,急急地从外面大步迈进屋,手中紧紧端着一只白瓷碗。他不敢惊扰我,只轻轻把白瓷碗放到桌上,搓了搓通红的大手,询问般看向我:“写这么久了,先喝口汤歇歇?”我不耐烦地挥了挥笔:“待会儿!你打断我思路了!世像做错事的小孩子一样,嗫曙着,脸有点红,转身慢慢出去。刚走没几步,心又不放心地转过身叮嘱道:“记得喝汤1”看我已重新投人书卷,他叹了口气走出屋子。
不久,我终于写完,长灯一口气,不由自主地被白瓷碗里的绕桑香气了魂。刚一捧住碗,我就被烫得吡牙嘴。文么烫的汤,爸爸是怎么端过来的?我想起了他通红的手,心里有点涩。用爸爸为我备好的一把小勺能起鱼汤,它浓浓的,牛奶股洁白。我并不喜鱼,因其膻腥,可这碗汤无半点腥味,只有它特有的鲜香,人口时像云包裹着舌尖,香滑极了。咽下去,暖暖的的感觉涌入全身,那香浓的汤汁更渗进了我疲惫的心。捧起碗,一张小纸条轻悠飘落,我手疾眼快地抓住它。上面熟悉的字迹敲打着我的心:囡囡,快喝汤,鱼汤凉了就腥了。
尝着香浓的鱼汤,我的思绪慢慢飘远。从何时起,这个一直在工作中忙忙碌碌的人,也学会了笨手笨脚地为我精心调制一碗鱼汤?又是什么时候开始,他记住了我挑剔的口味?还有,是什么,让他的背不再笔直?又是什么,让曾经大大咧咧的他也渐渐学会了为我悄悄地关上门?温情,像是勺子在汤里荡出的涟漪,一圈圈地漾开在这一方天地,熏得人眼眶发热,鼻子发酸。父女之闻,不不需太多的语言来诉说亲情,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手势,便子然于心。正如这温热的鱼汤,在无言中给予我温暖,默默呵护着我的身心。
一勺一勺,汤见了底。我把空碗递给爸爸,他的眉眼间染了些笑意。看着他的微笑,我忍不住大声地告诉他:“爸,汤很好喝!”
【点评】
文章中的父亲有多细心?为了让女儿快点喝上鱼汤,他顾不上自己的手被烫,着急地迈着大步就把碗送到了女儿的房间;看到女儿忙碌的身影,怕吵到她学习,走的时候又“慢慢转身”,安静地离开;怕女儿忘了喝鱼汤,他自知嘱附一遍无用,所以又贴心地准备了一张纸条;为了不让鱼汤有腥味,他绞尽脑汁,最终把鱼汤做得鲜香可口父亲是从一开始就这么细心的吗?显然不是。但作者也不知道,那个记忆中忙忙碌碌、大大咧咧、笨手笨脚的人,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细心而且有耐心的?她只知道,父亲是为了自己才有了改变。所以,他会“为我精心调制一碗鱼汤”,也会“记住了我挑剔的口味”,还会“为我悄悄地关上门”……
父母的付出、儿女的感恩,很多时候,靠的不是言语,而是一个眼神、一句话,甚至是一碗鱼汤,浓浓的亲情便了然于心。而这份爱与感恩,都会在无言中给予彼此温暖与力量、欣慰与感怀。
【适用话题】改变,舌尖上的味道,大声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