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头。——母亲
我先将这样一句出自文人笔下的话放在这篇为母亲节写的文章前面,相信每个身为儿女且出门在外的人都曾听过,也都懂得这一句叮咛中饱含的爱与牵挂;相信每个已为人父母的人也明白这句话,能深味简简单单一句话中的每个字包含着的爱与关怀,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他们也一定会将这句话送给自己将要远行的孩子。
每年母亲节都想写点东西,表达对天下母亲的尊敬和感谢,但短短的文字又如何能真的将心里要说的话表达淋漓呢?儿女亲情本就放在心里,在每一个不经意的举止间,渗透在生命中每一个走过的日子,每一步迈出的脚印中。亲情揣在心里,不必说。
我要说个故事,好些年前的事了,是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我的一位昔日朋友身上,时至今日,我每次想起当初朋友跟我讲述他的故事时的神情,他的满含着泪水和复杂情感的眼神宛如昨日,总是那么清晰。
我的这位朋友出生在西北山区,我曾听他用几句当地人自编的顺口溜形容自己的家乡: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六月穿棉袄。虽然出生在贫瘠的土地上,但我的朋友非常热爱他的家乡,从未听他对那个地方的生活和条件有任何抱怨,反而在北京的那些年里时时刻刻惦记着家乡的点滴消息。这位朋友家里一共五个孩子,他正好居中,家中有兄弟姐妹各一个。十九岁那年,他将要考了大学的前夕只身来北京打工,因为那时候他姐姐正在念大学,弟弟妹妹也在念书,他哥哥一
个人供不起四个弟弟妹妹上学,所以他选择了放弃学业和哥哥一同挑起生活的担子,哥儿俩用自己的青春来保证其他三个孩子能有好一点的前途。我的朋友说他离开家的那天,他的母亲送他到了村外,一直送到山道尽头,过了那条山道就是通往外面的大路。正是酷夏,光秃秃的山脊上刮着风,黄土漫漫,他没敢回头看母亲,一直走到山下的大路上,回头时望见母亲站在弯弯曲曲的山道尽头,单薄的身子就像一棵孤独守望在山巅的树。母亲正病着。他说他从小到大都没有留意过母亲,也不曾在意母亲年复一年的咳喘病,但那天他突然泪如泉涌,跪在大路上朝着山道磕了几个头,然后迈开大步赶去长途汽车站,辗转到了省城,然后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他的母亲原本不是当地人,年轻的时候从内地下乡到了大西北,之后便没再离开,虽然变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妇,但她是个有文化的识字人,所以无论日子多么艰难,她都不肯让孩子们辍学务农。两个儿子是为了帮父母挑起生活而固执地自己放弃了上学,母亲为此哭了很多很多天,说自己不是个好母亲,没本事让儿女们都有好前途。
我的朋友在北京呆了11年之后才回家乡,并且再也没有回北京来。家乡有他的牵挂,有他要做的事,他也在北京的十一年里积累了足够改变家里生活和在家乡开拓事业的资本,而在那十一年中,他没有回过一次家——母亲叫他省下来回路费,那样就可以早点结束在外漂泊的日子回去团聚。我和他后来的唯一一次谋面,是在我和家人去西北旅游的时候,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了九十六封来信的故事。
他起初每个月都会收到一封母亲的来信,这是那些年那个偏远山村与外界唯一的联络方式。通过母亲的来信,他可以知道家里的情况,也会将自己在北京的生活和工作告诉家里。那些年里,姐姐毕业后在省城工作并且结婚,哥哥也娶了媳妇,弟弟妹妹念完小学、中学,考上大学。所有的事情他都是通过母亲的来信知道的,他了解家里这些的情况,却没有听过任何一个亲人的声音。
在北京的最后三年,他偶尔才能收到母亲的一封来信,母亲在信中说自己年岁大了,眼睛看不太清,写信很费劲,所以就不再每个月给他写信,隔几个月写一封信报平安也就是了。我的朋友虽然很挂念母亲,但他知道,再坚持一阵子,弟弟妹妹都能顺利毕业了,那时他就可以返回家乡,陪在母亲身边照顾她。他开始掰着手指头计算日子,承诺给家里的十一年就要过去了,他独自在北京,所做的事只有两件:努力挣钱、寄钱回家。他说,第十一个年头的最后几个月,他真的是一分一秒计算着度过的,他太想念亲人了。
弟弟妹妹毕业,他可以结束漂泊生活回家去了。就在他即将离开北京的前一个月,他收到了母亲寄来的第九十六封信,母亲叮嘱他说,弟弟妹妹都毕业了,他该回家成亲过自己的日子了。
他风尘仆仆回家去了。走在十一年前离开时曾经给母亲磕头的大路上,他望着山道弯弯,再一次泪如泉涌。人生中的十一年不算很短,他在外流了十一年汗水,孤独了十一年,和亲人分开了整整十一年。山道尽头没有出现母亲的身影,他猜想母亲年迈体衰走不了那么远,又或者早早准备好了他喜欢吃的面食在家里等他。
他飞快地奔走在乡间小道上,脚下的黄土像十一年前那样弥漫着,他呼吸着黄土的味道,泪雨纷飞,肩上的背包里装着给母亲买的皮鞋,给父亲的卷烟,给未见过面的侄子的北京果脯,还有母亲这些年写给他的九十六封信。
他推开门进去的时候,黄泥墙的院子跟十一年前没有多大分别,破败的院墙,凌乱的农具,墙角卧着的老牛,屋檐下啄食的公鸡……一切都是原先的样子,一家人站在屋檐下齐刷刷望着我的朋友,就像准备好了似的,唯独不见母亲。
我有点不忍心写下去了。眼前忽然又是他叙说这一段经历时的那个复杂而悲伤的眼神,那个我们从未见他哭过却又在说起这段往事时泪流满面的朋友,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子里,那是我听过的最悲痛的哭声,一个男人,为母亲哭泣……
直到他跪在母亲的坟前恸哭,他都不相信眼前那座长满荒草的陈年老坟里是自己的母亲。母亲在四年前已经因为肺病去世了,所有人瞒着他,没有告诉他实情,也遵照母亲的遗愿,在弟弟妹妹没毕业前不叫他回家。母亲病重的时候,得知自己日子不多,只做了一件事:硬撑着写好了后来四年里要写给远在北京的儿子的信,嘱咐家人按时寄给他!她本想多写几封信,后来气力不济,所以先写好了最后一封信,然后才一封一封补写前面的信,她想给儿子写够一百封信,在写第九十七封信的时候,母亲趴在炕桌上睡着了,再也没有醒来……
母亲撒了个谎,一个延续几年的谎,一个无可挑剔的谎,一个让儿子没丝毫怀疑的谎,一个将身前身后大大小小的事考虑得妥妥当当的谎,为此,她写了96封信,直到再也拿不动手里的笔。
我在朋友的家里见到了一条他亲自写的条幅,这条条幅上的文字也许是世上仅有:子欲孝而亲不在,人生更无再悲哀。
写这个故事,我很难受;相信看到故事的读者也会觉得难过,为着母亲节的到来,为着“母亲”两个字,我还是写了。这故事里藏着我朋友一辈子的遗憾,也是他心里永远痛着的秘密,我之所以写出来,是希望在一个特定的日子里,漂泊在外的儿女们能够想起父母,记住我朋友家里的那条条幅:子欲孝而亲不在,人生更无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