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真的可以去做演员。”孙生龙放弃60万年薪的工作,当了十年的陪读爸爸,成功过后,女儿笑着对爸爸丢下了这样的一句话。
对于女儿孙同同来说,以前的付出和辛苦可以烟消云散,唯独爸爸那份锲而不舍的“忽悠”犹在耳边。10年的时间,孙生龙独特的教育方式一次次“忽悠”了女儿。也把女儿推上了梦想的殿堂……
历练恒心:女儿想学音乐爸爸却“哭穷”
1990年元旦,25岁的泰州市语文老师孙生龙结婚了,爱人毛兰英在南京市一家银行上班。工作差异、异地恋情和家人的反对并没有阻止他们在一起。1991年11月,女儿孙同同出生了。
1996年年底。孙生龙想给女儿报个音乐学习班。带着女儿逛了一圈,孙生龙决定让同同学习小提琴。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让女儿喜欢上小提琴,孙生龙有意无意地带同同去观看小提琴培训班孩子们的演出。看得同同蠢蠢欲动。同同迫不及待地告诉爸爸,自己也想拉小提琴。孙生龙偷笑着没有搭理她,同同回家又缠着妈妈。就在毛兰英准备一口答应时,孙生龙把她拉到一边:“不能轻易答应她,轻易得到的东西她不会珍惜。现在的孩子,太缺乏恒心和毅力的锻炼。我要让孩子养成轻易不开始,开始之后不轻易放弃的优良品格。”
同同不依不饶地缠着要学琴,孙生龙假装很为难:“想学小提琴是好事,可是爸爸没有钱啊。”“我要学嘛……”同同急哭了,哭得很伤心。
孙生龙此时才抱起女儿,慈爱地望着她,说:“宝宝,如果你真想学。爸爸再穷也要勒紧裤腰带让你学。但是你必须答应爸爸,只有学到最好,才可以停下来不学。你做得到吗?”
同同含着眼泪笑了,大声答道:“爸爸,我一定学到最好。”
2000年,同同三年级了,那个暑假,同同的小提琴,竟然得到了几位小提琴专家的一致称赞,说孩子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让不让同同专业学小提琴,夫妻俩将这个决定权交给同同,同同郑重表示自己喜欢音乐,不想放弃小提琴。孙生龙还是那句话,让女儿牢记“不轻易开始,不轻易放弃”。女儿默默地点了点头。
2002年6月,同同以全国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全家人面临一个新问题,谁去陪读?孙生龙半年前刚到一家报社任执行总编,年薪60万。
夫妻俩拿出了两张白纸,分别在纸上列出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最终,孙生龙以贩过菜、做过裁缝和老师、当过记者和编辑、还做过领导的丰富经历,高分胜出。
糖衣炮弹:爸爸的“好极了”与“糟透了”
当上陪读爸爸后,孙生龙明确了自己的职责:帮助孩子在心里建立目标,帮助孩子养成始终服从于目标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确立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一流的小提琴演奏家?孙生龙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案,那就是不失时机地夸孩子。孙生龙不仅在女儿面前夸,而且逢人就夸。妻子提醒孙生龙:“你得注意分寸啊,这样容易让孩子自负。”孙生龙早有对策:“放心,我会让‘好极了’和‘糟透了’这两种声音交替出现。”
2008年春天,父女俩到美国费城报考柯蒂斯音乐学院,学院只给了孙同同十分钟演奏时间,压力之下孙同同落榜了。
孙同同回到酒店就用枕头压住自己的头,一直不停地哭着。孙生龙也不免伤心起来。可这种现实的挑战不正好可以让女儿品尝一下“糟透了”的滋味吗?女儿只有在挫折中前进才会有真的进步……想清楚这些,孙生龙释然了,他知道“糟透了”过后,该轮到“好极了”登场了。
临回国的前一天晚上,他和女儿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孙生龙让女儿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学琴优势和个人优点。孙生龙安慰女儿:“宝宝,你很棒,真的。你有许多优点,就算有些许缺点和不足,那也是瑕不掩瑜。不要气馁,走过失败就是成功。爸爸相信,你不会因为这次小小的挫折就放弃音乐梦想。”
回到上海的当天,同同的房间里再次响起了琴声。
该放手时就放手,十年陪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不陪
从2002年开始。孙生龙的生活就开始围绕着同同转。孙生龙一直坚持尊重孩子,但是自己却偏偏辞去高薪职位专门看着孩子,这让许多朋友不能理解。孙生龙只能解释,选择音乐是一个重担,如果让一个孩子单独扛起的话,势必会把她压垮,这时就非常需要家长。在孩子慢慢的成长中,家长可以慢慢地将自己身上的重任卸给孩子了。
2005年10月31日,被孙生龙定为同同全面独立的日子。那天,同同自己做了早饭,自己一个人去上学。
2006年4月。孙生龙陪女儿去法国参加比赛。比赛之后,孙生龙提议跟女儿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就叫做‘爸爸老年痴呆了’,你要安全地把爸爸带回家。这个过程中我不能帮你做任何事情,你还要照顾好痴呆的爸爸。”
“呵呵,蛮有挑战性的,我接受。”女儿答应了。宣布游戏开始后,同同先是带着孙生龙去了餐厅。给爸爸安排好座位后,就冲上去点餐买单。乘坐地铁时,孙生龙知道错了也不提醒,同同一次次错一次次改,碰壁不少,也学会了不少。
2007年。孙同同以优异成绩取得了加拿大一个夏令营活动的参加权。但是不巧的是孙生龙泰州的老房子倒了,家里指望着孙生龙回家盖房。
出国办手续,还要转机,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这一切都是16岁的同同以前从未单独面对过的。经过深思熟虑后,同同决定要只身前往。
机场临别的时候,同同问孙生龙的问题越来越详细。飞机会不会晚点?我转机的时间够不够?行李箱会不会找不到?孙生龙知道女儿害怕了,而此刻的自己和妻子又何尝不害怕呢,煎熬中,孙生龙决定早早把女儿送进关,望着女儿怯怯的背影,夫妻俩泪水涟涟。
怀着深深的忧虑和害怕。孙生龙终于盼回了女儿。见面的那一刻孙生龙抱着女儿哭了:“宝宝,爸爸就知道你是最最棒的,你是最勇敢的英雄。”
“爸爸,其实我也害怕,害怕得要死,比每次演出之前更害怕,但是我不能把琴往台上一放,对观众说,对不起,我现在害怕,我今天就不拉了啊。”一家人都被逗笑了,孙生龙看见女儿的笑容灿烂无比。
孙生龙没想到,自己在女儿那上了一课:勇敢,就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责任。
“残忍”教育,毫无保留地让孩子面对当前窘境与困难
辞去工作,举债100多万,专门陪读10年,如果孩子失败了该怎么办……流言蜚语一直笼罩在孙生龙一家人的头顶,孙生龙默默承受着一切。孙生龙内心的强大无人能够否认。
无论再怎么难,孙生龙在孩子学琴上丝毫不退缩。陪着女儿观看顶尖的音乐会,给女儿请最好的老师,带着女儿全世界游学。可是私下里他却只舍得花5块钱买一天的菜,捡着老婆的旧棉袄穿……
2000年9月,当孙同同决定在上海拜师学习小提琴时。有朋友主动送来三万块钱。孙生龙将报纸包裹着的三万块钱递给了同同:“孩子,用手试试有多重,再到房间里,打开数一数,看看有没有少。”他想让女儿在数钱的时候获得成长。孙生龙和妻子在借条上签了字后,要求同同也签上名字,那一刻,孙生龙看见了9岁孩子脸上多了一份沉重。
许多人都不解,为什么孙生龙能够这么“残忍”?难道他不怕那一串串沉甸甸的数字会压垮孩子的美好童真?
事实证明,人们过虑了。内心强大的孙生龙造就出了同样内心强大的女儿,他告诉女儿服从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不会不成功的,就算是失败,走过失败依旧会成功。
三年前,孙生龙就和同同交上了笔友。他让女儿以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的想法,想说的话,甚至是发泄自己的不满。而自己则会用心去读,去体会,最终写下自己的留言。这种方式回避了面对面的碰撞,也屏除了因情绪不稳定而造成的伤害。
“我要做的就是让我的女儿快乐地去吃天底下最大的苦!让女儿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文化素养和音乐素养全面发展,小提琴技艺高超的人。我很快乐,我做到了。”谈及十年陪读,孙生龙觉得自己是快乐地苦着。
2010年9月孙生龙将自己十年陪读的经历和教育理念整理出版了《谁绑架了中国父母》一书。女儿孙同同在序中这样写道:我本平凡,我的很多所谓的优秀真的主要靠后天养成。我一直认为我只是山间随处可见的普通一块石头。起初并没有奢望自己会拥有翡翠和玛瑙的光泽,可上帝格外眷顾我这块石头。把我放到了我爸爸手里,爸爸一遍又一遍地对我说:“你很特别,你是独一无二的,”结果。我的想法真的变了。我感觉我可能真的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就这样,自信和我的身体一起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