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真挚的文 最动人的情
——读《母亲今年九十七》兼论当下亲情散文写作
文/王涘海
由于编辑的身份,每天我要读到大量的文学作品,就散文而言,亲情书写进入我的视野是最为频繁的。如此高频率出现在我视野中的亲情散文,在我多年的阅读经历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寥寥无几。在我看来,这类作品大多千篇一律、面孔相似,缺乏新鲜独特的情感体验,缺乏动人心魄的情感力量。而清风的散文《母亲今年九十七》(载《天涯》2022年第3期)却给了我一种欣喜,让我经受了一场伟大母爱的洗礼,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也引发了我对当下亲情散文写作的思考。
“文学即人学”,对人的塑造和剖析是文学创作重要的一环,哪怕不以人为写作对象的文学作品,也是人的思想和情感的投射。亲情散文着眼于亲人之间的相处交流,人物形象的塑造尤为重要,可以说,人物形象塑造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作品成功与否。清风的《母亲今年九十七》令人称道的重要方面就是母亲形象塑造得圆融丰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物形象刻画,这对作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人的生命中可记述的事情太多,把握不好,人物很容易让琐屑的事情所湮没,勾不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人物形象也很难立起来。巴金的《怀念萧珊》是悼念亡妻之作,读来让人动容,就是因为巴金用血与泪来表达至情至爱,他巧妙地撷取了妻子在极端的逆境中的表现,来塑造她坚强、坚守、坚贞的形象。清风巧取材、精构思,精选母亲过去和现在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片段,着力塑造母亲乐观、豁达、善良、勤劳、节俭、坚强、上进的可亲可敬且可爱的形象,特别还真实再现了母亲作为耄耋老人超于常人的可贵之处。整个作品文风清新自然、用词简约精准,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得母亲形象鲜活动人,仿若触手可及。这既体现了作者有着高超的文学把握能力,也鉴照了作者的重情重义、有情有爱,热爱生活和对生活极为深刻的体察。
情感是散文的核心和灵魂。作为亲情散文,更是如此。在亲情散文里,最动人的便是情,是真情。我认为,情至深处皆文章。如果情感真挚,用情至深,就像刘勰所说的“为情造文”,可以不需要任何技巧,让自己的文字随着浓郁的情感自然流淌就是一篇佳作。当然,人之所以产生真挚情感,是因为被对方在相处中的点滴表现所感化。因此,作为文学作品,要想准确传达情感,让读者产生共情,细节的叙写厥功至伟。朱自清《背影》里的父亲感人的重要来源,是因为作品中的父亲为给儿子买橘子而爬月台的细节。清风的《母亲今年九十七》中最憾人心的是母子情深,“身边很多同龄人都已经没有母亲可以去牵挂,而我不但母亲健在,她还如同守护神一般待在我身边,一双眼睛须臾没有离开过我”,这种感觉让人感同身受。作品通过很多细节来表现这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比如母亲跟“我”聊天时突然出手帮我打蚊虫;比如为让“我”吃到新鲜的黄骨鱼,九十高龄的母亲坚持去两里之外还要横穿一条四十多米宽马路的菜市场去买。同时,作品也用了一定的篇幅来写“我”的反哺之情,比如母亲生病、跌倒时的自责,“我”坚持陪母亲散步聊天等。这种母子之间的亲密,母子之间的温馨,朴素自然,不煽情而情自溢,全文七千多字,完全没有繁缛的感觉,反而极具有感染力,给人沦肌浃髓的感受,让人无法停下阅读的目光。
很多散文只是写一己之悲欢,沉浸在小我中无法自拔,缺乏大格局大情怀。清风的《母亲今年九十七》情感丰沛、不矫情不做作,既注重写自己和母亲的独特之爱,又不自觉地将小我向大我跃升,彰显了作者高远的思想境界。作品的最后一个部分,主题是“走路”,作者用母亲的长寿、现在坚持走路为锻炼身体和外公、外婆的寿命进行对比,用“走着走着,母亲的背渐渐驼了,腰渐渐弯了……但是母亲走路时的坚定和自信一点也没有变化”这样的描述,来折射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和对家国美好明天的期待,实际上,这既是对生育、养育自己母亲的赞歌,也是对伟大祖国、伟大新时代的赞歌!
(原载《文艺报》2022年11月11日第2版)
王涘海,文创一级,现任湖南省文联文艺创作与研究中心主任、《湘江文艺》和《文艺论坛》杂志执行主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首届理事、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