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张维斌(辽宁大连)
前些日子,闲着没事,我翻箱倒柜找以前曾经收拾的一些个旧物,不经意间翻出来一个四十年前爷爷的户口本,其实早已经忘记了还有个“宝”物,当初我收藏的时候只是想留下一个念想和好奇,虽然爷爷奶奶相继去世的那几年,我还只是个十多岁的少年,但每每看到户口本上的籍贯填写的那一栏,就会让我记忆犹新。
小的时候,我们这里当地人走亲戚,都叫“串门”,一般只有春节过年的时候用这个词比较多,因为大部分的农民,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有春节的时候,才可以勉强休息几天,也才会有时间去“串门”。那时候大人们如果领着孩子去亲戚家“串门”,那是孩子们最为快乐的事了,因为大人们一年,甚至几年都不能去“串门”一次,不是因为不想去,而是因为家庭贫困,连温饱几乎都解决不了,手里根本就没有富余的钱,怎么好意思空着手去亲戚家呢?再说了几乎又都是晚辈去看望老长辈的据多。
我记得有一年春节的时候,大约是我还不到十岁,也是父亲第一次领着我去走亲戚“串门”,因为我是我们家六个孩子中“老小”,才会有这个“待遇”。这次就是去爷爷户口本上籍贯一栏填写的那个地方——马庙屯。后来长大了才知道,那里离我们家只不过四十多里地,可当初我根本就不知道有多远,父亲领着我是一路步行,爬山越岭,走的都是土路毛道,那个时候根本没有什么交通工具,既是再远,也就是靠两个腿,更别说汽车了,就连自行车都是宝马级的奢侈品,能坐上马车就像现在坐上高铁一样享受。由于我年纪小,我们爷俩几乎整整走了一个上午,中午的时候才到了我叫“老爷”的家,其实就是我爷爷的弟弟,我父亲的老叔。“老爷”“老奶”以及那些个叔叔、婶婶们,看见我们的到来,都相互亲热得不得了,看出来那是发自心底里的热情和高兴,当然了,我也沉醉在这热情的氛围之中。其实当初不甚明白,后来才知道,原来那里是爷爷的出生地,也是父亲的出生地,所以对于父亲的到来,就像看见了现在出国多年归乡的游子似的,显得格外的亲切和热情。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次特别的“串门”,才让我后来每次填写籍贯的时候,我都能毫不犹豫准确无误写上“庄河城山马庙”。当初我依稀还记得父亲好像只是买了二斤饼干,孝敬我“老爷”的,但是他们依然非常热情地招待了我们爷俩几日,我的四个叔叔,都轮流邀请我们去家里吃饭,每家都是那么热情款待。虽然已经几十年过去了,却依然让我记忆犹新。说心里话,我到现在也没有好好地再去看看他们,虽然现在的我们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也快捷便利,走亲戚就同走邻居那么方便,可是似乎亲戚亦在,亲情淡薄了,“串门”却变得有些奢侈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