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两性情感中的这3个坑,希望你1个都没踩过

发布者:济水郁林 2023-8-28 03:59

“幸福的婚姻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


这句脍炙人口的名句,出自于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


这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巨制,作品耗费数年,经过12次修订,废弃的手稿高达1米多。


小说一经出版,就引起巨大轰动,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都忍不住赞叹:


“这是一部尽善尽美的艺术杰作,现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同类作品可以与之媲美!”


书中通过一波三折的情节,深刻描述了女主安娜·卡列尼娜因无法忍受丈夫卡列宁的古板、冷漠和无爱的婚姻而出轨,后来却因为情人的自私善变而陷入绝望,最终卧轨自杀的悲剧故事。


曲折跌宕的故事里,写满了作者对婚姻的深度思考和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安娜轰轰烈烈却又如流星般转瞬而逝的悲情人生,让无数读者无限唏嘘的同时,也给了所有面临爱情婚姻的女人一个最大的警示:


两性情感中往往藏着3个大坑,希望你1个都别踩中。




小说中的女主安娜出生于皇室贵族,她既有赏心悦目的美貌,又有特别丰富的精神世界,在思想、才智等方面都远高于同时代女性。


17岁时,安娜在姑妈的安排下,嫁给比自己大20岁的政府高官卡列宁。


卡列宁身居要职,地位显赫,做事杀伐果断,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官场机器”。


在外人眼里,这对夫妇的婚姻近乎完美:


丈夫身居高位、既富且贵,妻子出身名门、温婉高雅。


但年轻且活力四射的安娜却在这段婚姻中越来越倍感窒息:


卡列宁刻板虚荣且只醉心于自己的仕途,他的世界里只有名利、地位和政绩,容不下温情脉脉的男欢女爱。


对于妻子安娜,他既没有情感上的陪伴,也没有情绪上的抚慰,夫妻二人一个古板守旧,一个朝气蓬勃。


他们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也没有聊得来的相同话题,就连夫妻生活,都像是一次次周密安排的例行公事。



这场婚姻一开始,其实就是一场毫无情感基础的利益交换:


安娜提供给卡列宁的,是有名望的家世、绝世的美貌、优质的生育能力,以及优秀的内务管理能力。


而卡列宁给安娜提供的,是更优渥的生活条件,更优质的贵族社交圈层。


在没有外力影响下,夫妻二人还能维持基本的安宁。


然而,这样的日子很快就被一个叫伏伦斯基的年轻帅气军官所打破。


一次偶然的机会,伏伦斯基在火车上与安娜相遇。


温婉大气、风姿卓越的安娜,让阅人无数的伏伦斯基一见倾心。


混迹情场多年,堪称“少女猎手”的他,抛下自己交往的妙龄女友,全然不顾安娜已婚已育,转身对她展开猛烈的追求。


他深谙女性心理,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都能精准地踩在女人的情绪点上。


他的出现,让安娜貌似完美的婚姻一下就相形见绌:


他高大英俊的外形,衬托出卡列宁五官的平庸和步伐的蹒跚;


他风趣幽默的谈吐,映射出卡列宁的古板与保守;


他的活力四射、多才多艺,对比卡列宁的冷峻无趣,更让安娜觉得无比扎心。


对伏伦斯基难以遏制的心动,让安娜情不自禁对自己的婚姻感到极度厌倦。



前苏联教育家贝拉·列昂尼多娃说:


“婚姻的基础是爱情、是依恋、是尊重。”


是啊,一段好的婚姻离不开共同利益,但绝不能仅仅只有利益关系。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那些美满的婚姻大都始于眼缘,爱于才貌,合于三观,忠于懂得。


有始于微时的一见倾心,有郎才女貌的旗鼓相当,有三观相似的情投意合,还有相互懂得的惺惺相惜。


一段好的婚姻,往往能减少一大半的人生疾苦。


而像安娜与卡列宁这般只有利益支撑的婚姻,就如一个美丽的肥皂泡,看似绚丽,但一旦诱惑来临,往往是一戳就破。




面对伏伦斯基狂热的追求,安娜虽然心动不已,但她深知这种感情如果失控将面临的可怕后果。


所以她毅然离开了那个能见到伏伦斯基的地方,回到自己在彼得堡的家。


但她却大大低估了伏伦斯基的疯狂。


在得知安娜离开的那一刻,伏伦斯基连想都没想就一路跟随安娜来到彼得堡。


一边是刻板冷漠,时常忽略自己的大龄丈夫,一边是年轻英俊、激情四射且同样身居要职的伏伦斯基,原本就已经心动的安娜,在伏伦斯基的一次次诱惑下,终于放下所有戒备,投向了他的怀抱。


两人都觉得这份地下情会长长久久。


却没想到伏伦斯基在参加一次赛马会时,不慎被狠狠摔下马,安娜忍不住当场失声痛哭。


这哭声引来了全场齐刷刷的异样目光,以及丈夫卡列宁的严厉追问。


被爱情冲昏头脑的安娜干脆一股脑向丈夫承认了自己和伏伦斯基的感情。


她一改往日的柔顺,和卡列宁大吵了一架后,头也不回的奔向伏伦斯基。



两人随后公开同居、一起旅行,这无疑就如一颗巨石投入湖面,引起了上流社会的巨大轰动。


安娜与伏伦斯基旅行结束后回到彼得堡,才发现自己已经被原来的贵族社交圈所鄙夷和唾弃。


往日的亲戚孤立她,朋友也拒绝与她往来,所有的冷遇,都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屈辱。


而伏伦斯基在滔天的舆论中,也猛然惊醒自己与安娜的恋情到底惹了多大的麻烦。


为了保住仕途前程,他把重心又放在了经营自己的社交圈上。


他常常将安娜留在家里,自己却频频流连于各种饭局和舞会。


而为爱不惜抛夫弃子、众叛亲离的安娜,发现自己付出了一切、放弃了所有,却并没有等到伏伦斯基的全情陪伴。


巨大的恐慌和安全感的完全丧失,让她忍不住疯狂干涉控制伏伦斯基的行踪。


吵架,逐渐成了两人的日常,而伏伦斯基对安娜狂热的爱也在一次次的争吵中日渐淡化。


著名诗人拜伦说:“爱情通常是男人生活中的一种调剂,而它却往往是女人生活的全部。”


当安娜甘冒天下之大不帏公然与伏伦斯基私奔的那一刻,她就把自己的这份爱情,置于了孤注一掷的境地。


她押上了自己全部的名誉与地位,去赌伏伦斯基会永不变心。


都说爱情是人间最美的感情,赋予生命无限的激情与活力。


但是当一个人的人生全部被盲目而激烈的爱情所驾驭时,这份爱往往会让人丧失自我,变成禁锢彼此最沉重的枷锁。



张小娴有句名言:


“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种悲伤;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声叹息。”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把自己身家性命都押在爱情上的孤注一掷,往往都难逃分崩离析的结局。


因为爱情从来都不是不如意人生的最佳解药。


而一段不被世俗祝福的爱情,往往更容易始于激情,怠于舆论,终于厌倦。




抛夫弃子的安娜为这份爱情付出的惨烈代价,让她的心理严重失衡,也让她更加渴望伏伦斯基能时刻陪伴自己。


所以在被伏伦斯基冷落后,安娜陷入了无尽的自我怀疑与巨大焦虑中。


她开始时刻关注伏伦斯基的日程安排,监视他的行踪;


她变得患得患失,更想通过讨好伏伦斯基来控制他所有的行程。

她甚至通过撒谎把正在参加选举的伏伦斯基骗回家,只是因为让他看自己穿上新买的裙子。


当安娜疯狂而偏执的爱,变成伏伦斯基仕途的最大阻碍时,他那本就开始淡漠的激情,逐渐变得冰冷。


在一次激烈的争吵后,伏伦斯基夺门而出,逃离了和安娜共同居住的地方,并一直回避和她单独见面。


安娜眼看自己耗尽一切构建的爱情城堡轰然崩塌,她怎能甘心就此放手?


她多次发急电请求伏伦斯基回来,她甚至想好了要亲自到车站去接他,但伏伦斯基回应他的,却是一次次无尽的沉默。


万念俱灰的安娜,来到两人最初相遇的地点,用卧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这段飞蛾扑火般的爱情。



回望安娜短暂而悲凉的一生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一切悲剧的源头,都源于她对于被爱极度渴求而不得的匮乏。


一开始,她渴望得到丈夫卡列宁的关注与疼爱,但卡列宁却只是一个不解风情的官场机器。


而后,她以为伏伦斯基会疼她一生,爱她一世,却没想到当初爱得有多轰轰烈烈,后面散场就有多悲凉绝望。


一个极度缺爱的生命内核,必然会造就偏执极端的性格缺陷,如果没有自我的觉察与警醒,缺乏自我愈疗与悦纳的能力,那终将在情爱的惊涛骇浪中颠沛流离,直至粉身碎骨。


当一个女人失去经济和精神的双重独立,将自己全部的幸福都寄托于爱情,依附于男人的那一刻,就注定是一个悲剧。


因为缺爱,安娜陷入一场错爱,而这场错爱,却彻底摧毁了她的一生。



重读《安娜·卡列尼娜》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扎心的情感真相:


我们这一生,和谁过,其实都是和自己过。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说过一段话特别让人深思:


真正有资格拥有完美爱情的人,一定是他有能力一个人也能好好生活。


唯有如此,他才有能力辐射温暖,既不会成为别人的压力和负担,也不会因为失去爱情而惶惶不可终日。


感情是两个人的相处,却终究是一个人的修行。


当自己的婚姻不尽如人意时,如果不思考如何去修复和经营,而只想着换一段新的感情,那结局大概率不会有多美好。


有人说,幸福婚姻的秘诀就是“承认缺憾,留有余地,难得糊涂,绝不背叛。”


细想之下,不无道理。


唯有正视婚姻的不完美,认清爱情的非永恒,才能活得更加清醒通透。


唯有学会洞察自己的情绪黑洞,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不断在自我觉醒与疗愈中努力成长,才能真正强大自己的生命内核。


唯有不断修炼自己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独立,习得难得糊涂的智慧,拥有绝不背叛的坚贞,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终极安全感,才能最终经营好属于自己的专属幸福。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