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人爱情故事:混血老太太与中国才子的55年爱情奇遇

发布者:小桥流水 2023-10-29 06:20

大家好

我微笑着,什么都没有说。但我觉得,为了这一刻,我已经等待得很久了。-泰戈尔《飞鸟集》美丽的爱情好像只存在于上个世纪,似乎永远都不会跨越时光,来到现代。仿佛我们的心灵都充满了曲折与艰辛,让它走得如此辛苦。但是,今天我要讲的这个爱情故事不同,它从上个世纪延续到了现在。在开始之前,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会等待喜欢的人多久?3年?5年?10年?但李丹妮等待了袁迪宝整整55年,这不就是半个世纪的时间吗?李丹妮出生于1927年的北平,她的父亲是中国美术学院的教授,而母亲则是一位法国姑娘。因此,她是一位当时普遍存在的混血儿,拥有中国女孩的气质和出众的相貌,总是能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她既温柔又亲切,容易亲近。此外,她在学习上也表现出色。因为精通四国语言的缘故,她在25岁时被浙江医学院聘为俄文老师。

而袁迪宝则是厦门人,一个勤勉用功的读书人,同时也是个传统的中国人。他家里依然坚持先成家再立业的观念。虽然25岁并不算老,但在当时的观念中,他已经成为一个"大龄青年"了。因此,在为屡次考试失败而烦恼的时候,他抽出时间结婚了。他的妻子是一名护士。之后,他顺利考入了浙江医学院,并独自一人来到了杭州读书。那是1953年,李丹妮作为一位俄文老师,万万想不到自己会留意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学生。这位学生,名叫袁迪宝,已经25岁了。在那个普遍十七八岁的班级里,他就像一个异类。没有人比他更渴望知识。每次进教室,她都会看到他那双特别明亮的眼睛。这双眼睛一直到她年老时依然记忆犹新。同样,她也清晰地记得袁迪宝的脸,那是一张英俊而成熟的脸。在经历了苦难和冷酷之后,他散发出与众不同的光芒。他每次都能取得满分的俄文成绩,这也使得李丹妮对他的喜欢越来越深。

借机会,她给他奖励了一些书籍和生活用品,这使得他们的关系从老师变成了朋友。然而,袁迪宝对李丹妮并没有特殊的感情。一次偶然,成为了他们之间的催化剂。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袁迪宝冻得瑟瑟发抖。幸运的是,他在李丹妮那里获得了一件特别的礼物,一个蓝色毛衣。这件毛衣显然是李丹妮亲手编织的。当他穿上它时,那种温暖几乎让他感动得不能自已,甚至不禁要落泪。不久之后,他们开始了恋爱。你可能会问,那个护士呢?袁迪宝一直没有提及她,因为他知道只要一提,这段感情就会被埋没。事实上,正是如此。1955年,袁迪宝向李丹妮坦白了自己已婚的事实。对李丹妮来说,这是晴天霹雳。她一直以为自己的爱情没有任何困扰,是一场美丽无忧的旅程。然而事实早已存在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然而,李丹妮真心爱着袁迪宝,她怎么能轻易放下这段初恋呢?

她要求袁迪宝与他前妻离婚,但袁迪宝拒绝了。因为那个时代对于再婚的女性来说,要面临很多苛刻的批评。他不忍心让李丹妮受到伤害。后来,袁迪宝要去成都,他们见了最后一面。在他们分别的时刻,李丹妮剪下了一缕自己的头发。在中国,头发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情感与忧伤。剪断头发,也常常意味着断情绝爱。她把这个伤心的东西连同袁迪宝给她的戒指一起归还。此后,他们就天各一方了。起初,他们不能抑制自己会有书信来往的冲动。然而,经历了十年浩劫,书信就再也无法寄出去了。对于袁迪宝来说,一封来自国外的信件并不是件好事。因此,在那段时间里,他们甚至失去了书信的联系。但李丹妮从未忘记过袁迪宝。每天,她都会拿出袁迪宝写给她的信,翻看着,默默地读着,几乎是将其背得滚瓜烂熟。而袁迪宝,也总是在李丹妮曾经住过的地方来回踱步。

或许上天也不忍心看着如此深沉的感情就此消失在世间。于是,出现了袁迪宝的几个开明的子孙。是在2010年的春节,他们全家人都知道了袁迪宝当年差点和一位混血老师结婚的事。于是,他们反复向袁迪宝求证此事。袁迪宝承认后,他的三儿媳劝他再给李丹妮写信。那个时候,袁迪宝的妻子早已去世。三儿媳认为公公尽到了责任,真爱是可以追求的了。袁迪宝被感动了,颤巍巍地写下了一封又一封的信。他原以为过去的地址已无用,怕收不到回信。但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厚厚的信封。里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三张信纸,还有一张彩色照片。袁迪宝才知道,原来李丹妮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结婚,也没有儿女。他当即泪流满面,想立刻和这位远方的初恋见面。后来,在袁迪宝的三个儿子和儿媳的支持下,他们结婚了。从此,李丹妮的心中感到自己仿佛置身天堂,仿佛在做梦。这55年的感情,她竟然等到了。

李丹妮常常想:"我突然有了一个家!感觉非常非常好!"她的喜悦也感染了很多人,他们的爱情被记者报道了出来——有缘人相伴相爱,有情人终能走到一起。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