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请永远记住,要经常打电话回家,工作固然重要的,但是父母比什么都重要,时间挤挤,总是可以挤出时间回家的,常回家看看,听听他们的唠叨,记住报喜不报忧,钱没了可以再赚,记住父母是独一无二的。
在未长大之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考一个好点的大学,在城市里面的最好。后来,终于到了那所离家1018公里的学校,那个地方叫做北京,于是认为终于可以自由作息、为所欲为;再后来,留在了城市里工作、生活……但不久,我们终于生了病,一种名叫homesick的病。
父母亲,对于一个二十几岁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栋旧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为你挡风遮雨,给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会和房子去说话,去沟通,去体贴它、讨好它。”在外地的我们,眷恋着父母这所“旧房子”带来的一切——包容和温暖,我们如此地爱他们,但爱并不是认识,也不是了解,甚至很多时候,我们以爱之名,故意地不去认识,不去了解。
我们从来没注意到,我们离开家的日子里,爸妈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每一次我们回家的时候,他们总能弄出一大桌子菜,给我们准备许多的水果、零食,还有衣服鞋子,他们会和我们聊七大姑八大姨的八卦,领着我们去逛这逛那,热热闹闹十分温馨。但没有我们在家的日子里,他们是“空巢老人”,他们会一直很安静,或许还有一些失落,他们节约而简单,说话不多发呆不少,他们的生活远没有我们在家时的丰富多彩……妈妈一盘菜可以吃很多天。
儿女是父母心头的一块肉,长出来了,就永远也无法割舍。家里,我们的房间、甚至放在床头的书,爸妈都不乱动,说是感觉那样像是孩子还在家里似的。这两位老人,在我们不在家的日子里,习惯于把我们一次次地想起,把思念一遍一遍地温习。想儿女,就像是呼吸一样,是一件他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事情……他们会拿出我们从小到大的照片细细地看。
最伟大的爸妈不是愿意一辈子养孩子,而是愿意为了孩子的幸福放他们去飞,而他们就甘愿为孩子经营那一辈子的窝。
父母老了。爸爸不再是那个把我们高高扛上肩的年轻小伙,妈妈也不再是那位干家务麻利十足的年轻美女。老,是一种让人伤感的事情,但他们为了不给我们添麻烦,总是说自己一切没问题,他们每次电话里第一句话总是:“丫头啊,你好吗,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担心。”其实你不知道,没有你在家的日子里,他们过得并不容易……突发急病,身边却没有年轻人能送他们到医院,父亲生病了。夜里只有我妈陪他大老远跑去医院看病,病情很严重。我感到莫名的悲哀,都说养儿防老,可是像我这样身在远方,他们需要我时除了在电话里问候两句,还能做什么?父亲喜欢喝酒,因为他身体没什么异样,所以也没反对,这次终于表露出来了。烟酒伤身如果发现得再晚一点,不知道有什么更可怕的后果。电话中还笑着对我说没事,当时我的眼泪就刷下来了。请坚持每年带父母体检一次。要劝劝你们的爸爸烟酒少沾。
把动作放慢一点,等等他们,问问冷暖,就像我们小时候,他们对我们一样……一人在外打拼很辛苦,那是自己选的就自己承担。只是,累了就回家吧,爸妈永远高兴为你多添副碗筷。
一生中要离多少次家,没有确定的数字。可以确定的是心中对家的存在。在异乡的床铺上醒来,因没有家的气息没有家人的面容没有了曾经操持的家务而空落得成为孤旅。终究是离家了,无论远还是近,心怀一丝淡淡的忧伤,伴随着匆忙的行程。
茫茫人海,其实很多人都是有相似的感伤,只是谁也没有说.每次离家的时候.眼泪就会在眼中打转.还有明天一天我又要离家了,一路向北。心放开了,可是还是有不舍。
曾经离家的日子我想念家中的父母,他们是否依然无恙?总感觉自己亏欠父母的太多,家中的一切是否依然?离家是一个过程,回家也是一个过程。开门关门,这些属于生命里的情节,每日每月每年都在人生的舞台上重复上演,直到落下最后的帷幕。
初离家时的感觉令人刻骨铭心。或许为逃避家的“束缚”,也或为理想中的精彩世界,像刚出巢的雏鹰我们离开了家,背起沉沉的行囊,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混出个模样来,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上不知延伸到何方的路。尽管知道有牵挂的眼泪想拉住远处的身影,可依然走下去,走下去……走得远了,走得累了,才知道家是圆心,而我们是圆周上的点,离家越远,家对我们的离心力就越大。我们在茫茫人海中挣扎、奋斗,像一叶在大海里航行的扁舟,深感自己的渺小,这时才感到家的温暖与安全。我们在离家时义无反顾,可在离家后,家又成为我们这些思乡者凄凄的渴望。 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