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不上班

发布者:静止地过去 2021-11-12 18:08 原作者: 王梦影来自: 读者

瑞信研究院发布的《2015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在中国,拥有35万至350万元人民币财富的成年人达1.09亿人,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在这个收入区间里,中国的人数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都多。

这一群体对教育分工持有全新的态度,甚至不再拘泥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模式。2016年,艾瑞咨询调查了1015位家庭年收入在30万至50万元人民币的家长。他们之中,父母共同负责教育、母亲负责教育、父亲负责教育的比例分别是27.3%、42.7%、30%,几乎呈三足鼎立之势。

上海松江,女作家毛利和她的丈夫陈华椋达成了“爸爸回家”协议。那是2018年的一个周末,夫妻俩相对坐着,一人一台电脑工作,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毛利刚刚把一本书的版权卖掉,收入100万元,“有底气过一点自己想要的生活”。她提议,不如丈夫辞掉工作,回家全职带小孩。

陈华椋不假思索地说“好”。他以为那是一个玩笑。毕竟,“哪对夫妻平时不开开辞职的玩笑”。毛利又问了一遍。陈华椋从屏幕前抬起头。他大学毕业后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长期与妻子分隔两地,每月只有几天能回到上海的家中。儿子艾文在手机那头长大,还有一年就要升入小学。父子俩几乎天天都要视频通话。其实哪有那么多话可聊,小男孩低头玩着玩具,间或蹦两句见闻,陈华椋就看着他玩儿。

陈华椋一直觉得自己有损失。岳母和妻子合力带娃,他只知辛苦,却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辛苦。“那些辛苦本该也是属于我的。”他说,“虽然是辛苦,但没有经历,人生也不完整。”

他想了一会儿,最多一分钟,然后又说了一遍:“好啊。”第二天,他坐高铁回到公司,递交了辞职申请。

毛利依据陈华椋上一份工作的薪资水平,给他开出每月两万元的全职爸爸“工资”,有需求可以申请追加预算。她觉得这很划算,100万元至少可以发上3年。这些钱将保障家庭的日常开销、儿子的玩具和练习本,以及丈夫的劳动付出。

当陈华椋忙前忙后时,她心安理得地窝在一个角落写稿不去帮忙。她如今处在传统故事里丈夫的位置,但她不想像他们一样,所以“工资”得发多一点儿。她曾在自己的文章里多次讽刺过他们:宣称养着全家,其实妻子劳动折算的市场价值远远高于他们的供给——“算盘也打得太精了一点儿”。

她觉得,有些人可能天生不适合育儿,比如自己,不如让适合的人去做合适的事。一个家里,“有人出钱,有人出力,没有输赢”。

陈华椋职务里最重大的一项任务,是筹备艾文进入小学。夫妻俩希望艾文能进入国际学校。踏入校门的流程和应届生找工作差不多:准备简历,资料初筛,笔试,面试,不仅面试学生,还要考家长。陈华椋也像所有求职期的大学生一样,关注了20多个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以便随时获取信息。

艾文被套入崭新挺括的毛呢三件套西装,拍摄了人生第一张简历照片。陈华椋花费一晚写了800字阐述儿子优点的简历,这让作家妻子都自叹不如。在毛利眼中,小孩子有时十分难缠,可以为获得一颗糖手段频出,且十分擅长与家长理论。对此,陈华椋写道:“最宝贵的是,他經常能指出长辈的一些错误……我们用这种方式共同进步。”

“我这样写,是因为我真的是这样看他的呀。”陈华椋说。

艾文不爱背古诗,也尚未在数学或写作上展现出什么异于常人的天赋。他迷恋了一阵葫芦丝,坚持天天练习。还有一段时间,陈华椋沉迷于高尔夫少年英才的美梦,向毛利申请了两万元,给儿子报名参加了两轮相关课程,成功让儿子学会了挥杆。

小男孩的精力主要贡献给了发呆、捡贝壳,坚持在每一趟旅行里去遍能去的海滩。他的热爱大多与升学无关,包括爱一切虫子。陈华椋为这份热爱骄傲:“你知道蜗牛的眼睛长在哪里吗?我儿子知道,他观察得很仔细,画得也很清晰,就在较长的那对触角的顶端。”

但他还需要说服学校理解儿子的可贵之处。国际学校会定期举办校园宣讲,类似公司招聘开宣讲会。最忙的时候,陈华椋一周要跑一家学校,参观一下校园,听一听办学理念,顺便分析揣测哪些特质能获得主考官的喜爱。

有一次,一位校长的演讲让他心潮起伏得几乎要大声叫好,关键词包括“个性”“关怀”“身心发展”。演讲结束,家长将负责招生的老师团团围住,老师开门见山:“数学什么基础?英文达到什么水平了?练过钢琴吗?”

更难熬的是面试。孩子们被领去一间大教室,家长则在另一间。孩子们在休息时间能看动画、吃零食,一切都安排得像一场游戏。而家长听着音乐声和笑声传过来,极力辨认着自家小孩的声音。除了熟人能简单聊几句,他们全程沉默,人们都盯着挂钟。陈华椋心中有两个词轮番闪现:成功、淘汰。

似乎有一整个新兴群体都在为孩子而奔忙。艾瑞咨询2016年的调查显示,他们都生活在一二线城市,超过九成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一半以上是中高管理层及专业人士。这些家庭里,超过一半的子女在上课外辅导班,其中有78.9%的人在子女课外学习上投入万元以上,而95.7%的人希望子女能接受“个性化教育”。

《爱、金钱与孩子》一书中说:调查数据显示,相对于极高收入和低收入群体,中产阶级更倾向于“鸡娃”,即给孩子“打鸡血”,设定较高的培养目标。这可能是因为,中产阶级通过教育深造获得了社会资源,他们相信奋斗,又深感不安,害怕孩子会失去他们努力得来的一切。

这个观点也让毛利印象深刻。可能因为类似的不安定感,在艾文求学的道路上,她在两种心情间反复横跳。和某个家长聊了两句,她深感耽误了小孩,要赶紧抓紧学习。过两天翻了几本书,她又恢复了“佛系”心态,要让孩子有做孩子的权利。“做父母,很多时候要在很久之后,才能判断自己当时做得对不对。”

丈夫陈华椋从未陷入过这种摇摆。“可能她是写书的,比较细腻。”陈华椋说。

21世纪家庭关系研究中著述最多的理论之一是父亲在位理论。研究指出,高质量的父亲在位,涉及与孩子的情感、表达、教育指导、身体互动等一系列方面,通常还与妻子和其他家庭成员有着良性关系。一个优秀的父亲,面对问题要一马当先(before the other),触手可及(at hand),总是在场(in attendance),且能起到实际作用(his existence)。

如果陈华椋正走在通往这些优秀品质的路上,那么搬家可以算作一座里程碑。搬家前夜,他一个人躺在新家里,激动得一夜未眠。

他们一家搬离了与岳父母同住的郊区大房子,住进了一套小公寓——租的。在原来的房子,做儿女的职责是接受无穷无尽的馈赠。

房子位于松江区——上海之根。毛利的邻居里,女孩从临近大学拿到文凭,通常会在本地小伙子中挑选一番,比对过双方手上的房本、车本,然后相夫教子。毛利是个不太一样的本地女孩。她身高超过1.7米,短发,站起来很有气势。她嫁给了一个福建男人,现在还给他开工资。

福建男人陈华椋搬入新家后,终于可以实施一直令他心痒的一项工程:教儿子洗澡。艾文惧怕莲蓬头洒下来的水,于是陈华椋建议他佩戴护目镜进浴室。他护卫在旁。

他们保持着随时会翻船的友谊。陈华椋愿意陪儿子在海滩挖上几个小时的沙子,也最懂他的心思。艾文使尽手段买了好几盒鲜肉月饼,只咬了兩口就放在一边,只有陈华椋看出他是要用月饼盒子做纸船。

辅导作业时,陈华椋不得不一再控制自己的脾气。丈母娘探视时赶上,在旁假装经过好几个来回,战战兢兢地问女儿:“是不是太凶了?”毛利亲自上场试过一次,在儿子第20次用橡皮擦掉没错的地方时,她破口大吼。陈华椋幽幽地说:“其实我每次都能忍到第50次。”

他没忘记自己“员工”的身份。每天夜里儿子睡着,他会回顾一下这一天的工作。如果儿子哭着说“我再也不和爸爸做朋友了”,那么这是客户的负面反馈,他会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该有所改进。

他始终没和在福建老家的父亲细致讨论过自己全职爸爸的身份。他知道老父亲并不支持。

2019年4月,艾文被一所不错的国际学校录取了。促使陈华椋做全职爸爸的最大任务完成,他还想继续做下去。

闲暇时,他和同住上海的几个全职爸爸有规律地聚餐。席上几乎都是外国面孔。大家聊足球、明星,不聊小孩。小孩已经占据生活太多了,况且,男人聚会,聊天本来就是酒菜的陪衬。

(杨贺勤摘自《中国青年报》2019年11月27日,本刊节选,辛 刚图)

推荐阅读
  • 年度最佳微小说《良心的底价》,读完沉默

    年度最佳微小说《良心的底价》,读完沉默

    内容来源:图文综合自网络 从前,有一个人很喜欢欣赏画作。 他拼命地节衣缩食,为的就是多买几幅新画。 数十年下来,从伦勃朗、毕加索到其他著名画家的作品,他应有尽有...

    07-12

  • 经典微小说:《丢脸的父亲》

    经典微小说:《丢脸的父亲》

    父亲挤上火车,倚窗而坐。虽然埋头闭目,但是他依然能感到别人的目光盯着他。别人看他,只因为他反穿着衣服。他知道反穿衣服丢脸,但是他只能这么做。 父亲对面的男人一直...

    07-08

  • 一等奖作品:我的农妇妈妈(含泪读完)

    一等奖作品:我的农妇妈妈(含泪读完)

    内容来源:图文综合自网络 作者:赵海宁 来源:《舍得》节选 1997年7月28日,天津一中高三学生安金鹏在阿根廷举行的第三十八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喜获金牌。 这位朴...

    07-07

  • 2022上半年12篇最佳《微小说》,短到极致,却催人泪下……

    2022上半年12篇最佳《微小说》,短到极致,却催人泪下……

    内容来源:图文综合自网络 1 《电话》 老太太接到了一个诈骗电话,对方谎称是她儿子,但她儿子在两年前已经病逝了。 可那骗子的声音和她儿子实在太像,她舍不得挂断。 骗...

    07-06

  • 经典短篇:《五分钟的爱》

    经典短篇:《五分钟的爱》

    内容来源:图文综合自网络 01 上高中的明明每周都去爷爷奶奶家吃饭。这也是老爸暗中授意的,因为爸爸发现每次只要明明回去,爷爷奶奶都会烧几个像样的好菜给明明,否则,...

    07-05

  • 自在一生,自己就是风景

    自在一生,自己就是风景

    卞之琳在《断章》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位置不同,高度不同,风景亦不同。每个人阅历不一,很难感同身受。 大年初一,有人叫了外卖,客户与外卖...

    06-23

  • 愿有一人,知你懂你

    愿有一人,知你懂你

    红尘陌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行者,时常在思考着这世间,最走心又最难得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灵魂拷问是什么? 我想那便是有人懂你!人的这一辈子,被人懂是幸福的,有...

    06-23

  • 绝望过后的温暖

    绝望过后的温暖

    文/路桂军 有一位来自河南的患者,病情确诊为乙肝肝硬化转为肝癌。他来找我时,癌细胞已经骨转移,出现全身疼痛的症状。 他问我:“我的疼痛有没有办法治疗?” “有办法,...

    06-10

  • 芒种,愿你我无恙,岁月无忧

    芒种,愿你我无恙,岁月无忧

    生命的每一段都记录着我们走过的历程,岁月的每一帧都见证着所有,时间煮雨,岁月缝花,最美的是深情,寒来暑往,春华秋实,最暖的是感动,感谢静好时光,让我们走过鲜衣怒...

    06-06

  • 一则真实的故事:《海獭哺乳》

    一则真实的故事:《海獭哺乳》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位商人的亲自口述。 他在未经商前是个猎人,专门捕捉海獭。 有一次,他一出门就抓到一只大海獭,等剖下珍贵的毛皮后,就把尚未断气的海獭藏在草...

    06-06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