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婚、换亲与租妻:一个荒唐却无奈的农村单身世界

发布者:一只许许 2021-11-12 18:05 原作者: 彭大松来自: 文化纵横

买婚、换亲与租妻:一个荒唐却无奈的农村单身世界

作者:彭大松,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

来源:文化纵横

电影《光棍儿》

买婚、换亲与租妻

——一个荒唐却无奈的农村单身世界

【导读】据报道,当前中国至少有3000万左右适婚年龄后的男性娶不上老婆,而成为单身汉,这部分人中的大部分将可能一生无婚、终老孤寂。这部分人群主要集中在贫困农村,或者是偏远农村户籍的单身群体。一方面,他们逐渐沦为底层的边缘人,生活窘迫、老年无着;另一方面,他们无家、无产、无后,因此也较易成为滋扰社会、孤注犯罪的高危群体。“单身汉”问题亟需社会的关注,本文作者立足于一手的调查资料,为我们展现了农村单身汉在结婚无望之时,为延续子嗣,会做出何种抉择。本文摘编自《村落里的单身汉》,仅代表作者观点,特此编发,供诸君思考。

本文旨在考察:当农村的单身汉结婚无望,为了延续子嗣,单身汉及其家人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买婚

所谓的购买婚姻是指婚姻的缔结是以金钱交换的方式完成的。购买婚姻有两种:一种是男性以金钱、财物交换女性为妻,另一种是女性以金钱财富购买男性为丈夫,这两类都属于购买婚姻。在这里,我们主要关注前一类婚姻形态。

对于购买婚姻,一般认为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公开的,即第三方(父母或媒人)同男方讲定姑娘的身价,由男方通过金钱支付的方式,购买女方为妻。另一种是隐含的,女方父母(或其他第三方)并不标明女方身价,而是通过索要一定数额的彩礼(一般大大高于正常的婚姻彩礼数额),男方才能最终交换到女性为妻。

江边村一户人家,嫁女儿的时候就提出了一系列条件。其中一项彩礼费用就高达10万。这两种婚姻形态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公开要价,后者变相要价,很多学者将二者一并称为购买婚姻。但从法律的角度来考虑,后者还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购买婚姻。法律上界定的购买婚姻是指第三方以违背婚姻自主的原则,以索要钱财为目的而造成的婚姻。而索要彩礼与第三方定价是有区别的。在法律上,前者不受婚姻法保护,是无效婚姻,后者则被视为合法婚姻的范畴,受婚姻法的保护。

在一些女性资源稀缺的农村地区,购买婚姻正在成为大龄男青年实现婚姻的重要手段,成为单身汉们摆脱单身的一种策略行为。在男多女少的江边村,有许多家庭都是通过购买的方式,实现了结婚的愿望。在我们随机访谈的村民中,就不乏是从贵州、湖北、云南等地购买媳妇并结婚生子的。 许多单身汉,甚至将赚到足够的钱去买媳妇儿,当成生活的新动力。

购买婚姻存在被骗的风险,但为了实现婚姻,许多单身汉家庭还是愿意冒险一试。前文所述及的老张一家被骗婚的遭遇,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在江边村上演。实际上,老张在决定为儿子购买媳妇之时,已经做足了“功课”,并有意识地去防范各种风险,但最终还是难逃被骗的下场。当然,在江边村也有一些人通过购买婚姻的方式成功实现了婚姻。这些婚姻成功,让单身汉充满了希望与期待。甚至有些单身汉以此作为生活的新动力,努力赚钱,为的是有一天攒了足够的钱,便能结婚成家。

中国农村的光棍

小花是早年从云南一个山村“嫁”到江边村的媳妇,也是唯一愿意接受我访谈的外地媳妇。小花的婚姻,与其说是“嫁”倒不如说是被“卖”到江边村。

回想起当初刚刚嫁到江边村的时候,小花说“我都想逃掉,但还是说服自己留了下来。有了孩子以后,就再也没有动过这样的念头”。直到后来,她才知道当初介绍她来的那个生意人,是老公的一个远房表哥。为了答谢他,家里也给了不少“好处”。再后来,这个生意人就干脆干起了“婚姻中介”,专门将外地的,更为贫穷村落的姑娘“介绍”到江边村。这个人很精明,他清楚地知道江边村有许多单身汉等着结婚。只要能结婚,许多家庭愿意赌上全部的家当,为单身汉儿子买个老婆。正是单身汉及其家人急切结婚的心理,让这个生意人觉得其间有利可图。如果“介绍”成功还能名利双收,两相比较下,这种婚姻介绍所获得的好处,更具诱惑力。据老苏讲,经这个人成功“介绍”的外地女孩,少说也有7~8户。介绍的手段是连哄带骗,有的甚至受到了胁迫。只要将这些姑娘带到了当地单身汉家,收了钱之后,就不再与他相关了。一些外地女孩适应不了,试图在婚后逃走,但在被抓回来之后,通常都会受到家庭和其他熟悉村民的严密监控,难以逃离。

尽管我国法律早就明文规定,在违背妇女意愿的情况下,通过金钱交换、欺骗等行为达成的婚姻属于违法行为,但对于江边村的单身汉而言,这却是最重要、最有效达成自己婚姻愿望的办法了。因此, 购买婚姻仍然是当前中国农村单身汉摆脱单身的重要途径。许多单身汉家庭以及单身汉本人都寄希望于用金钱购买一个老婆。

电影《光棍儿》

▍换亲

无疑,以金钱为交换媒介的购买婚姻为单身汉摆脱单身、实现结婚的愿望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然而,这种交换中,需要男方家庭筹集一大笔钱。对于贫困家庭而言,往往难以筹集到这样一笔“巨款”。如果家里不能筹集足够的钱,还有一种办法,也同样能达成这一愿望。这种办法就是用另一桩婚姻作为交换的筹码换取婚姻。当然,这种交换发生的条件是双方家庭都有这种需求。

以另一桩婚姻为媒介的交换婚姻,在有些文献中称之为换亲。人类学者认为,换亲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形式交换,另一种是对称交换。前者又包括了对等交换婚姻、三角交换婚姻和多边交换婚姻。后者包括了同期交换婚姻和信用交换婚姻。

对等交换指男方为了能够顺利结婚,用自己的姊妹交换新娘,自己姊妹同新娘的兄弟结婚,由此而形成对等交换婚姻。对等交换婚姻又被通俗地称为来回亲。例如,张家把女儿许配给李家儿子时,就商定李家应把女儿嫁给张家的儿子。一般而言,这种婚姻要求两个家庭都有儿有女,才能构成对等交换的条件。这种交换,有的是同时发生,马上兑现(称为同期交换);有的是先成人者先行一步,举办仪式的同时,需要为未成年的人订立婚约,待成年以后,再行兑现(信用交换)。三角交换婚姻是指A家庭里儿子娶了B家庭的女儿为妻,作为交换,A家把女儿嫁到C家,C家将自己的女儿家给B家做儿媳,形成一种三角交换关系。这种交换属于间接交换、单向的,是非对称交换。以此类推,如果多于三家以上的交换婚姻,则成为多边交换婚姻。由于婚姻中的三角交换关系、多边交换关系比较少,这里主要聚焦于对称交换婚姻的情况。

对称交换婚姻是交换婚姻中的常见模式, 换亲的条件是两个家庭都有儿有女,将自己家里的女儿嫁给对方家庭做儿媳妇,换来对方的女儿做自己的儿媳妇。这是典型的一对一交换婚姻。在婚姻史中的早期出现的族外群婚,典型特征是男子相互交换姊妹或其他亲族子女为妻。中国古代有“西周之初,迄于春秋,姬姜两姓世为婚姻”的记载,这表明自那时起中国有过交换婚姻的踪迹。现代社会,交换婚姻已经很少出现。但在那些偏远、贫穷的农村地区,交换亲作为一种单身汉摆脱单身的策略,有时还会在这些地方上演。对于那些家里贫穷,却又没有姊妹进行交换的单身汉而言,只有被迫沦为光棍。正如孙淑敏在西北赵村研究中所指出来的,这些家庭换亲的动因并不仅仅是因为没钱,更多的还是基于女性资源的稀缺。我们在江边村发现两例换亲情况,这两例换亲行为无一例外地都说明了,一些家庭在女性资源稀缺和男性择偶困境双重压力下,不得已才做出换亲行为。在江边村我们发现了两例大龄青年,通过换亲,达成了婚姻的愿望,摆脱单身。无一例外,这两种换亲都属于对等交换类型。

在访谈中,我从小杨父亲那里得知两个家庭都生活得很幸福,小杨的妹夫虽然手脚有残疾,但凭着父亲是石头村大队书记,在当地开了第一家百货店,赚的钱不比那些外出务工的人少,一家人过得很幸福。小杨是瓦工,进了一家建筑公司,这几年村里正搞新农村建设,建房修路不断,活儿不断,也干得不错。另外,媳妇小香也给杨家添了孙子,这是让老杨夫妇最称意的一件事。

从这两例换亲的个案中,我们似乎都能看到, 换亲行为是单身汉家庭和个体为了达成婚姻,而不得已采取的策略行为。涉入其中的家庭或个人,存在着多方博弈关系。一些个体成为受益者,一些个体则成了利益受损者。从双方家庭而言,则是一种共赢。在这里我们也注意到了这样的现象,换亲中受益者多是男性,而受损者多数为女性。在个案1中,小杨的妹妹嫁给一个残疾人,虽然内心不愿意,但面对家庭压力不得不服从。个案2中兰花虽然表示愿意嫁给游手好闲的刘家人,但在心里是为了报答哥哥的养育之恩。我们也注意到这两例换亲均发生在20年前,那时的农村,父母是儿女婚姻的主要决策者,特别是女儿出嫁上,父母的决策更是举足轻重的,女儿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只能服从父母的安排。当然,父母亲的安排也是出于家庭整体利益的考虑,比如为单身汉儿子“讨媳妇”,不得已才牺牲了女儿的婚姻自主性。

本文转自《设计与哲学》,ID:PhilosophyDesign

然而, 时过境迁,当下的农村的婚姻缔结中,男女两性主体地位的崛起,特别是女性对于婚姻决策权的掌握,使得换亲的发生率极低。中国农村在经历了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之后,即便那些边远地的村落,父权制也已经开始衰微。不排除一些家庭,在单身汉儿子无法结婚成家之时,仍然会考虑用女儿来交换儿子的“婚姻”,但女性在婚姻决策中主体地位的崛起,强烈地拮抗着家庭权威对于个体婚姻做出的安排,让这种婚姻策略越来越难以实施。

▍典妻

如果我们认同婚姻是一种契约关系,那么以金钱为媒介的交换以及用一桩婚姻为媒介的交换婚姻,旨在建立一种长期的契约关系。 在人类婚姻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过一种短期的契约婚姻关系。这种短期的契约婚姻关系称为典妻/租妻。

所谓的典妻/租妻在不同的地区,典妻/租妻的称谓有所不同。例如在东北称为搭伙或拉帮套,甘肃称为僦妻、陕西称为串门子等等不一而足。称谓不同,但婚姻形态基本类似,动因也大体相同。就是将妻子当成商品典当给别人,双方签订契约,约定期限、租价以及具体要求。一旦契约签订完毕,出典的妻子就和承典人形成一种临时的夫妻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典妻和商品交易中的物权转移相同,男子典妻之后,失去了对妻子的占有权,而承典人则相应地获得了这种权利。尽管典妻婚姻是建立一种临时的夫妻关系,却也讲究仪式,一般要经过媒证、订约、下聘、迎娶等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典妻也是一种婚姻制度,至少是正式婚姻的一种补充。

电影《光棍儿》

建立典租婚姻需要双方(出典人和承典人出典人一般是妻子的丈夫,承典人是出钱典租妇女建立临时夫妻关系的人。被出典的女性一般不在契约上签字,由此可见古代社会里妇女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签订契约。契约中对典租价格、典租年限以及双方的义务责任都做了明确的规定。一般而言,出典年限通常为3~5年小于3年的称为租妻,3年以上才称典妻。典租价格则根据女性的年龄、典租年限来确定。此外,契约上还对被出典的女性做出规定:如出典的妻子在出典期间不得同原来的丈夫同居,不得探望子女。有的契约甚至要求出典的妻子有生育能力。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典妻契约对于出典的妇女而言无异于签订了卖身契。一旦签订这样的契约,被出典的女性就要供人玩乐,为其生育后代,甚至要忍受与自己子女骨肉分离之痛。一份现存于辽宁省档案馆中清朝时期的典妻契约,内容如下:

在这份契约上,有出典女子的丈夫赵喜堂和张慕氏的签字画押,唯独没有出典妇女的签字。由此可见,古代社会中女子的社会地位之低下。因为这种婚姻关系是一种违背人性的婚姻形态,被视为中国婚姻制度的一个“毒瘤”。因此,新中国建立以后,这种婚姻形态从人们的视线中淡出直至消失。

典妻婚姻何以形成?根据相关资料,典妻婚姻的形成大体有以下原因:

(1)贫穷。在一些地方有“富人典业,贫子典妻”之说。《汉书·主父偃传》中记载:“男子疾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生活贫困使得典妻现象大量出现。

(2)战乱。由于战争频繁,许多人生活难以为继,导致买卖妻子现象频发。

(3)地方风俗。《涿县志》记载典妻行为在当地发生频繁,并逐渐成为一种风俗。根据该县志记载,“男子因家庭贫困,将妻子嫁卖出去以求自活,女方家庭概不干涉,不仅如此,女方还与承典人以亲戚关系交往”。

(4)妇女地位低下,对男性形成人身依附。当男方家庭陷入生活困境的时候,典妻也成为顺理成章之举。

(5)作为处罚不贞妇女的一种手段。据《清史》记载:“孙富有与大功弟妻通奸,后其夫将奸妇卖于他人为妻。”

(6)社会保障体系缺失。在封建社会,很多农村地区的宗族在建立族规的时候,都有要求族人相互帮助的条文。如有些家谱中就规定,“夫亡独可哀而节义至重,如有寡妇孤儿最宜存恤使幼有所依而节得以全”。

电影《光棍儿》

尽管典妻婚姻形式在民国之后已经衰减,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基本消失,但由此衍生出一些新的变体仍然在某些地方存在。例如,坐堂招夫、租妻生子等典妻新变体在一些贫穷落后的农村时有发生。

这是一则典型的“坐堂招夫”形式的婚姻。它与招婿上门不同,招婿上门是法律允许的婚姻形态,而坐堂招夫则是通过私下签订协议组建临时夫妻,是一种非法的婚姻形态,不受法律保护。因此,这类婚姻的发生,只有在双方各有需求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至少应该具备两个条件:其一丈夫及其家庭有实际困难,有招夫需求。本例中,丈夫死亡,无力抚养子女。其二承典人需是单身汉,并愿意上门充当典夫,承担养家之义务。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变体的典妻婚姻形态在贫穷落后、单身汉较多的农村地区发生率较高。在我所访谈的江边村,同样也发现了类似的案例。

这则个案中,吴远将妻子租给单身汉老高,获取500元租金。虽然双方仅限于口头约定,却仍然符合典妻的特征。单身汉性缺乏,有夫妻生活的需要,而典妻家庭急需用钱。两种需求,促成了这桩荒唐的交易。知情人透露,要不是这桩交易最后变卦引发纠纷,恐怕外人并不知晓。原来吴远不到3天就偷偷地把妻子接回了家,老高上门讨要租金未果,并遭到对方殴打。事发后,村委会出面调解此事,才让事态得以平息。

尽管,当下中国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与过去社会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然而,随之而来的贫富差异问题却日益突出。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民终日围绕生存而苦苦挣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大有人在;而一些东部的农村地区,村民们却过上了与城市人无差异的现代化生活。贫困偏远地区的未婚女性在比较优势的驱使下,嫁到条件更好的地区,女性资源外流加剧了本已失衡的性别比,从而导致许多单身男性无法建立家庭。性匮乏与贫困两种因素的叠加,使得像典妻/租妻这样的荒唐行为在贫困落后农村的发生在所难免。在江边村调查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10年前的一桩租妻生子的个案。

简言之, 类似典妻这类有违人性婚姻形态的发生,是农村经济贫困、社会保障缺失以及性别比失衡等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现在也成为某些单身汉获取短暂婚姻生活和性满足的一种策略。

本文摘编自《村落里的单身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篇幅所限,注释从略,内容有所编删。

推荐阅读
  • 年度最佳微小说《良心的底价》,读完沉默

    年度最佳微小说《良心的底价》,读完沉默

    内容来源:图文综合自网络 从前,有一个人很喜欢欣赏画作。 他拼命地节衣缩食,为的就是多买几幅新画。 数十年下来,从伦勃朗、毕加索到其他著名画家的作品,他应有尽有...

    07-12

  • 经典微小说:《丢脸的父亲》

    经典微小说:《丢脸的父亲》

    父亲挤上火车,倚窗而坐。虽然埋头闭目,但是他依然能感到别人的目光盯着他。别人看他,只因为他反穿着衣服。他知道反穿衣服丢脸,但是他只能这么做。 父亲对面的男人一直...

    07-08

  • 一等奖作品:我的农妇妈妈(含泪读完)

    一等奖作品:我的农妇妈妈(含泪读完)

    内容来源:图文综合自网络 作者:赵海宁 来源:《舍得》节选 1997年7月28日,天津一中高三学生安金鹏在阿根廷举行的第三十八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喜获金牌。 这位朴...

    07-07

  • 2022上半年12篇最佳《微小说》,短到极致,却催人泪下……

    2022上半年12篇最佳《微小说》,短到极致,却催人泪下……

    内容来源:图文综合自网络 1 《电话》 老太太接到了一个诈骗电话,对方谎称是她儿子,但她儿子在两年前已经病逝了。 可那骗子的声音和她儿子实在太像,她舍不得挂断。 骗...

    07-06

  • 经典短篇:《五分钟的爱》

    经典短篇:《五分钟的爱》

    内容来源:图文综合自网络 01 上高中的明明每周都去爷爷奶奶家吃饭。这也是老爸暗中授意的,因为爸爸发现每次只要明明回去,爷爷奶奶都会烧几个像样的好菜给明明,否则,...

    07-05

  • 自在一生,自己就是风景

    自在一生,自己就是风景

    卞之琳在《断章》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位置不同,高度不同,风景亦不同。每个人阅历不一,很难感同身受。 大年初一,有人叫了外卖,客户与外卖...

    06-23

  • 愿有一人,知你懂你

    愿有一人,知你懂你

    红尘陌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行者,时常在思考着这世间,最走心又最难得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灵魂拷问是什么? 我想那便是有人懂你!人的这一辈子,被人懂是幸福的,有...

    06-23

  • 绝望过后的温暖

    绝望过后的温暖

    文/路桂军 有一位来自河南的患者,病情确诊为乙肝肝硬化转为肝癌。他来找我时,癌细胞已经骨转移,出现全身疼痛的症状。 他问我:“我的疼痛有没有办法治疗?” “有办法,...

    06-10

  • 芒种,愿你我无恙,岁月无忧

    芒种,愿你我无恙,岁月无忧

    生命的每一段都记录着我们走过的历程,岁月的每一帧都见证着所有,时间煮雨,岁月缝花,最美的是深情,寒来暑往,春华秋实,最暖的是感动,感谢静好时光,让我们走过鲜衣怒...

    06-06

  • 一则真实的故事:《海獭哺乳》

    一则真实的故事:《海獭哺乳》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位商人的亲自口述。 他在未经商前是个猎人,专门捕捉海獭。 有一次,他一出门就抓到一只大海獭,等剖下珍贵的毛皮后,就把尚未断气的海獭藏在草...

    06-06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