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陪女儿高考的一天(戳中万千家长的心!)

发布者:食不可挡 2021-11-12 17:46 原作者: 莫言来自: 洞见趣闻

摘自:作家出版社《会唱歌的墙》

高考不是一个人的事,

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事。

高考的大幕已经拉开了,关于高考的话题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今天,我们一起来品读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当代着名作家莫言记叙自己陪女儿高考的文章。

言语间,我们看到一位父亲的殷切期盼和担心焦虑,正如天下万千考生家长一样。

高考不是一个人的事,那是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事。

1

那天晚上,带着书、衣服、药品、食物等诸多在这三天里有可能用得着的东西,搭出租车去赶考。

我们运气很好,女儿的考场排在本校,而且提前在校内培训中心定了一个有空调的房间,这样既是熟悉的环境,又免除了来回奔波之苦。

信佛的妻子说这是佛祖的保佑啊!我也说,是的,这是佛祖的保佑。

坐在出租车上,看到车牌照上的号码尾数是575,心中暗喜,也许就能考575分,那样上个重点大学就没有问题了。

车在路口等灯时侧目一看旁边的车,车牌的尾数是268,心里顿时沉重起来。如果考268分那就糟透了。

赶快看后边的车牌尾数,是629,心中大喜,但转念一想,女儿极不喜欢理科而学了理科,二模只模了540分,怎么可能考629?能考575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车过了三环路,看到一些学生和家长背包提篮地向几家为高考学生开了特价房间的大饭店拥去。虽说是特价,但每天还是要400元,而我们租的房间只要120元。

在这样的时刻,钱是小事,关键的是这些大饭店距考场还有一段搭车不值、步行又嫌远的尴尬距离,而我们的房间距考场只有一百米!我心中蛮是感动,为了这好运气。

安顿好行李后,女儿马上伏案复习语文,说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我劝她看看电视或者到校园里转转,她不肯。

一直复习到深夜十一点,在我的反复劝说下才熄灯上床。上了床也睡不着,一会儿说忘了《墙头马上》是谁的作品,一会儿又问高尔基到底是俄国作家还是苏联作家。

我索性装睡不搭她的话,心中暗暗盘算,要不要给她吃安定片。不给她吃怕折腾一夜不睡,给她吃又怕影响了脑子。

终于听到她打起了轻微的鼾,不敢开灯看表,估计已是零点多了。

2

凌晨,窗外的杨树上,成群的麻雀齐声噪叫,然后便是喜鹊喳喳地大叫。我生怕鸟叫声把她吵醒,但她已经醒了。看看表才四点多钟。

这孩子平时特别贪睡,别说几声鸟叫,就是在她耳边放鞭炮也惊不醒,常常是她妈搬着她的脖子把她搬起来,一松手,她随即躺下又睡过去了,但现在几声鸟叫就把她惊醒了。

拉开窗帘看到外边天已大亮,麻雀不叫了,喜鹊还在叫。我心中欢喜,因为喜鹊叫是个好兆头。

女儿洗了一把脸又开始复习,我知道劝也没用,干脆就不说什么了。离考试还有四个半小时,我很担心到上考场时她已经很疲倦了,心中十分着急。

早饭就在学校食堂里吃,这个平时胃口很好的孩子此时一点胃口也没有。饭后劝她在校园里转转,刚转了几分钟,她说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清楚,然后又匆匆上楼去复习。从七点开始她就一趟趟地跑卫生间。

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当年闹日本的时候,一听说日本鬼子来了我奶奶就往厕所跑。解放后许多年了,我们恶作剧,大喊一声:鬼子来了!我奶奶马上就脸色苍白,把提着裤子往厕所跑去。

唉,这高考竟然像日本鬼子一样可怕了。终于熬到了八点二十分,学校里的大喇叭开始广播考生须知。

我送女儿去考场,看到从培训中心到考场的路上拉起了一条红线,家长只许送到线外。女儿过了线,去向她学校的带队老师报到。

八点三十分,考生开始入场。我远远地看到穿着红裙子的女儿随着成群的考生涌进大楼,终于消失了。

距离正式开考还有一段时间,但方才还熙熙攘攘的校园内已经安静了下来,杨树上的蝉鸣变得格外刺耳。

一位穿着黄军裤的家长仰脸望望,说:北京啥时候有了这玩意儿?另一位戴眼镜的家长说:应该让学校把它们赶走。又有人说:没那么悬乎,考起来他们什么也听不到的。

正说着蝉的事,看到一个手提着考试袋的小胖子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人们几乎是一起看表,发现离开考还有不到十分钟了。

几个带队的老师迎着那小胖子跑过来,好像是责怪他来得太晚了。但那小胖子抬腕看看表,依然是不慌不忙地、大摇大摆地向考场走。

家长们都被这个小子从容不迫的气度所折服。有的说,这孩子,如果不是个最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最坏的学生。

穿黄裤子的家长说,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他的心理素质绝对好,这样的孩子长大了可以当军队的指挥官。

大家正议论着,就听到从学校大门外传来一阵低声的喧哗。于是都把身体探过红线,歪头往大门口望去,只见两个汉子架着一个身体瘦弱的男生,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

那男生的腿就像没了骨头似的在地上拖拉着,脖子歪到一边,似乎支撑不了脑袋的重量。

一个中年妇女(显然是母亲)紧跟在男孩的身后,手里拿着考试袋,还有毛巾药品之类的东西,一边小跑着,一边抬起胳膊擦着脸上的汗水与泪水。

一群老师从考试大楼里跑出来把男孩从那两个男人手里接应过去,那位母亲也被拦挡在考试大楼外。红线外的我们一个个都很感慨很同情的样子,有的叹气有的低声咕哝着什么。

我的觉悟不高,心中有对这个带病参加考试的男生的同情,但更多的是暗自庆幸,不管怎么说我的女儿已经平平安安地坐在考场里,现在已经拿起笔来开始答题了吧。

3

考试正式地开始了,蝉声使校园里显得格外安静。

我们这些住在培训中心的幸运家长,站在树阴里,看到那些聚集在大门外强烈阳光里的家长们,心中又是一番感慨。

因为我们事先知道了培训中心对外营业的消息,因为我们花了每天120元钱,我们就可以站在树阴里看着那些站在烈日下的与我们身份一样的人。

可见世界上的事情,绝对的公平是不存在的,譬如这高考,本身也存在着很多不公平,但它已经是当下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了。

对广大的老百姓的孩子来说,高考是最好的方式,任何不经过考试的方式,譬如保送,譬如推荐,譬如各种加分,都存在着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有的家长回房间里去了,但大多数的家长还站在那里说话,话题飘忽不定,一会儿说天气,说北京成了非洲了,成了印度了,一会儿又说当年的高考是如何的随便,不像现在的如临大敌。

学校的保安过来干涉,让家长们不要在校园内说话,家长们很顺从地散开了。

将近十一点半时,家长们都把着红线眼巴巴地望着考试大楼。大喇叭响起来说时间到了,请考生立即停止书写,把卷子整理好放在桌子上。

女儿的年级主任跑过来兴奋地对我说:莫先生,有一道18分的题与我们海淀区二模卷子上的题几乎一样!家长们也随着兴奋起来。

一位不知是哪个学校的带队老师说:明年海淀区的教参书又要大卖了。

学生们从大楼里拥出来。我发现了女儿,远远地看到她走得很昂扬,心中感到有了一点底。看清了她脸上的笑意,心中更加欣慰。

迎住她,听她说:感觉好极了,一进考场就感到心中十分宁静,作文写得很好,题目是《天上一轮绿月亮》。

4

下午考化学,散场时大多数孩子都是喜笑颜开,都说今年的化学题出得比较容易,女儿自觉考得也不错。第一天大获全胜,赶快打电话往家报告喜讯。

晚饭后女儿开始复习数学,直至十一点。临睡前她突然说:爸爸,下午的化学考卷上,有一道题,说“原未溶解……”我审题时,以为卷子印错,在“原未”的“未”字上用铅笔写了一个“来”字,忘记擦去了。我说这有什么关系?

她突然紧张起来,说监考老师说,不许在卷子上做任何记号,做了记号的就当作弊卷处理,得零分。

她听不进我的劝,心情越来越坏,说,我完了,化学要得零分了。我说,我说了你不信,你可以打电话问问你的老师,听听她怎么说。她给老师打通了电话,一边诉说一边哭。老师也说没有事。但她还是不放心。

无奈我又给山东老家在中学当校长的大哥打电话,让他劝说。我说:退一万步说他们把我们的卷子当成了作弊卷,给了零分,我们一定要上诉,跟他们打官司。

爸爸认识不少报社的人,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把官司打赢……

凌晨一点钟女儿心事重重地睡着了……

我躺在床上暗暗地祷告佛祖保佑,让孩子一觉睡到八点,但愿她把化学的事忘记,全身心投入到明天的考试中去。明天上午考数学,下午物理,这都是她的弱项……

推荐阅读
  • 年度最佳微小说《良心的底价》,读完沉默

    年度最佳微小说《良心的底价》,读完沉默

    内容来源:图文综合自网络 从前,有一个人很喜欢欣赏画作。 他拼命地节衣缩食,为的就是多买几幅新画。 数十年下来,从伦勃朗、毕加索到其他著名画家的作品,他应有尽有...

    07-12

  • 经典微小说:《丢脸的父亲》

    经典微小说:《丢脸的父亲》

    父亲挤上火车,倚窗而坐。虽然埋头闭目,但是他依然能感到别人的目光盯着他。别人看他,只因为他反穿着衣服。他知道反穿衣服丢脸,但是他只能这么做。 父亲对面的男人一直...

    07-08

  • 一等奖作品:我的农妇妈妈(含泪读完)

    一等奖作品:我的农妇妈妈(含泪读完)

    内容来源:图文综合自网络 作者:赵海宁 来源:《舍得》节选 1997年7月28日,天津一中高三学生安金鹏在阿根廷举行的第三十八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喜获金牌。 这位朴...

    07-07

  • 2022上半年12篇最佳《微小说》,短到极致,却催人泪下……

    2022上半年12篇最佳《微小说》,短到极致,却催人泪下……

    内容来源:图文综合自网络 1 《电话》 老太太接到了一个诈骗电话,对方谎称是她儿子,但她儿子在两年前已经病逝了。 可那骗子的声音和她儿子实在太像,她舍不得挂断。 骗...

    07-06

  • 经典短篇:《五分钟的爱》

    经典短篇:《五分钟的爱》

    内容来源:图文综合自网络 01 上高中的明明每周都去爷爷奶奶家吃饭。这也是老爸暗中授意的,因为爸爸发现每次只要明明回去,爷爷奶奶都会烧几个像样的好菜给明明,否则,...

    07-05

  • 自在一生,自己就是风景

    自在一生,自己就是风景

    卞之琳在《断章》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位置不同,高度不同,风景亦不同。每个人阅历不一,很难感同身受。 大年初一,有人叫了外卖,客户与外卖...

    06-23

  • 愿有一人,知你懂你

    愿有一人,知你懂你

    红尘陌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行者,时常在思考着这世间,最走心又最难得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灵魂拷问是什么? 我想那便是有人懂你!人的这一辈子,被人懂是幸福的,有...

    06-23

  • 绝望过后的温暖

    绝望过后的温暖

    文/路桂军 有一位来自河南的患者,病情确诊为乙肝肝硬化转为肝癌。他来找我时,癌细胞已经骨转移,出现全身疼痛的症状。 他问我:“我的疼痛有没有办法治疗?” “有办法,...

    06-10

  • 芒种,愿你我无恙,岁月无忧

    芒种,愿你我无恙,岁月无忧

    生命的每一段都记录着我们走过的历程,岁月的每一帧都见证着所有,时间煮雨,岁月缝花,最美的是深情,寒来暑往,春华秋实,最暖的是感动,感谢静好时光,让我们走过鲜衣怒...

    06-06

  • 一则真实的故事:《海獭哺乳》

    一则真实的故事:《海獭哺乳》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这是一位商人的亲自口述。 他在未经商前是个猎人,专门捕捉海獭。 有一次,他一出门就抓到一只大海獭,等剖下珍贵的毛皮后,就把尚未断气的海獭藏在草...

    06-06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