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历时19天,巴黎奥运会落下了帷幕。除了紧张激烈的赛事,这届奥运会上频频出圈的00后们、60多岁还能再战一局的“超龄”阿姨选手、大众马拉松跑出第一名的程序员姑娘……每一位拼搏的选手都在闪耀。也启发我们思考,冠军和金牌以外的意义。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周滢滢 编丨Luna
巴黎奥运会于昨日凌晨落幕,62岁的阿汤哥骑机车压轴亮相,传递五环旗,将我们将对奥运的期待,从巴黎引向了四年后的洛杉矶。
这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队以40金27银24铜的佳绩,与美国队金牌数并列。
来自中国的新生代运动员们,定格了太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瞬间:
“Queen Wen”郑钦文,成为首个进入网球决赛的亚洲球员,为中国网球拿下首个奥运单打冠军;
“世界飞鱼”潘展乐以46秒40的成绩,获得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冠军,并拿下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赛金牌,结束美国在该项目上长达40年的金牌垄断;
“莎头”组合为中国乒乓赢得首枚奥运会混双金牌….
除此以外,还有越来越多像谷爱凌一样的“六边形战士”涌出。他们不仅是体育健将,也是全方位发展的学霸,比如,本科毕业于斯坦福、正在读法学博士的击剑冠军江旻憓。
在外滩君看来,这些熠熠生光的奖牌,以及这届奥运会上很多运动员,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启发和思考,甚至那些所谓的“失败者”,也有很多动人的故事。
重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而不是陷入内耗
这届奥运会,很多00后运动员因为“松弛感”出圈。
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直言,“如果大家想养孩子,最好能养出像潘展乐这样自在的孩子。”他说,自己从潘展乐身上,看到了绝对的身心合一。
图源:央视面对面节目
其实,除了潘展乐,我们还看到很多精神内核强大、不内耗的新生代体育健将。他们不一定是冠军,却也给奥运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
巴黎奥运,是00后田径运动员吴艳妮首次出征奥运赛场。早在2018年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她就以12秒09的速度,刷新了亚洲女子100米栏最好的成绩,成为“新一代女飞人”。
从第一次出圈开始,到这次的巴黎奥运会前官网运动员照片更新,吴艳妮常因为妆容遭受质疑。
无论是潮流的麻花辫、胳膊上的皇冠纹身,还是赛前个性化的手势,都被人认为过于招摇和张狂,不太符合中国人内敛的性格,甚至说她“在没有实力的时候就想着先出名”。
好在,吴艳妮有一种不被外界干扰的强大内核。被质疑太过于高调时,她曾直接怼回去,“我是要去战斗的,你让我低调,你没事吧?”
她还非常大女主范儿地表示,“那些对我的谩骂、诋毁,本身就是一种仰望。”
没有被舆论左右的吴艳妮,将所有的劲儿都挥洒在了赛场上。
预赛中,她的同组对手包括世界记录保持者、牙买加名将、美国名将…..堪称“死亡之组”。尽管最后无缘直接晋级,对自己成绩不够满意的吴艳妮,已然创造了中国选手在奥运会女子100米跨栏项目上的最好记录。
✦
其实,就像这届奥运会一直在流传的“00后整顿采访界”,以全红婵、潘展乐为代表的奥运冠军们,在镜头前的坦诚直率、甚至无厘头的回应,让大家看到了有别于过去煽情和苦大仇深的采访叙事,不禁拍手叫好;
✦
✦
同样,极具个性色彩的吴艳妮们,也让我们看到,整齐划一的运动员身份背后,是千差万别的个体。谁说运动员就一定要素面朝天?爱美的姑娘,既可以梳着可爱的麻花辫,也可以在赛场上拼尽全力、英姿勃发。
✦
无惧异样的眼神,尊重自己内心的喜好,吴艳妮也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奥运精神——与其在他人的质疑中陷入内耗,不如将困难变成踏脚石,奔向自己的星辰与大海。
此外,在那些经历坎坷,依然活跃在赛场上的运动员身上,外滩君也看到了新时代的奥运精神——成功,并不意味着不会失败。只有正视自己的伤痛、脆弱、低谷,接纳失败,才有可能破茧成蝶。
就像美国体操女王西蒙·拜尔斯,这位备受关注的体操明星,在3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上,因为出现难以置信的重大失误,得了人生最低分,一时舆论哗然。
对于这一反常表现,她坦言,自己并没有受伤,而是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她说,自己一度找不到站在赛场上的意义。
当时还没人知道,曾拿下了11枚奥运会奖牌的拜尔斯,在赛场下有着难以言说的伤痛与阴影——一团糟的童年生活、训练时遭受的虐待和打击、甚至在训练中被队医性侵……
尽管外界对她接下来的表现,抱有巨大的期待,但是她却选择了退赛,正视内心的伤痛,并开始接受心理疏导和恢复。
经过长达两年的休整后,她终于重返赛场,并在巴黎奥运会上,冲破黑暗,重返世界之巅,拿下女子体操个人全能金牌。
正如拜尔斯所说,“运动员也是人,需要先保护好自己的思想和身体,而不是仅仅去做外界期望他们做的事情。”
她希望每位运动员都能勇敢正视自己的伤痛和需求。比起输赢,自己在比赛中的状态,是否能享受其中,是更为重要的。
同样,每个孩子在自己的人生赛场上,也会遭遇无数次低谷,只有对失败予以宽容,给予他们自我调整的空间,才能给孩子成长的底气和安全感,去重回自己的巅峰。
享受竞技体育本身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这届奥运会上,不少高龄运动员的故事,同样令人振奋。尽管未能夺金,他们却为奥运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乒乓球女子单打32强赛上,对战孙颖莎的,是一位来自卢森堡的华裔运动员倪夏莲。
早在1983年的东京世乒赛上,她曾拿到混双金牌,还收获有一枚女团金牌和女双铜牌。从国家退役后,她辗转海外,后来定居卢森堡。这位来自中国的乒乓女将,走到哪里,就将冠军带到哪里,被称为“欧洲不可战胜的乒乓女王”。
除了过往的战绩,更让人备受关注的,是她以61岁的高龄,还坚持站在乒乓球赛场上,实属难得。
不太巧的是,在巴黎奥运的32强赛上,她碰上了女单头号种子选手孙颖莎,二人上演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祖孙大战”。
令人敬佩的是,在不太可能赢的这场比赛上,她也全然享受其中,不放弃每一个可以打出好球的机会。孙颖莎也在赛后感慨,“倪阿姨的体育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不管落后多少,场上她一直在拼,一直在想办法。”
这届比赛,倪阿姨虽然止步16强,但她已经书写了自己的传奇,成了对后代年轻人最好的激励。还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倪奶奶的粉丝已经破百万大关啦,比卢森堡的总人口还要多!”(数据显示,2023年卢森堡总人口数为66.9万)
除了倪夏莲,还有一位乒乓球手也因其年龄而受到关注。她叫曾智英,是一位来自智利的华裔运动员,今年已经58岁,而且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相比曾拿过双打世界冠军的倪夏莲,曾智英的乒乓球生涯,则显得更为默默无闻。
因为母亲是乒乓球教练,她顺利成章拿起球拍,从9岁开始坚持打球,一路也打进了国家集训队。
15岁那年,曾智英遭遇了一项重大打击,由于国际乒联的一项改革,迫使她必须更换球拍,重新适应新的打法。她的信心一落千丈,乒乓球事业也随之结束。
退役后,她先后在智利一个北部城市当乒乓球教练,后来又转行做服装生意,并在当地结婚生子,再也没碰过球拍。可每次搬家,她都会看见以前的球拍和球衣,想扔又舍不得。
直到2020年疫情,她被困在家,无意中重新练习乒乓球,每天和发球机打一小时。已经20多年没有挥拍的她,突然发现自己还是喜欢打球的,打球让她感受到久别的快乐和激情。
疫情结束后,已经50多岁的高龄的她,开始参加比赛,不仅被选进了智利国家队,还在南北洲的几场比赛上大放异彩。
曾智英用了50年时间,才确定自己爱的是乒乓球,好在一切都不晚。在拿到巴黎奥运会的名额后,她发了一场漫长的高烧,睡得昏天黑地,却感受到一种圆梦的幸福。
虽然在巴黎,曾智英的奥运之旅止步在了第一轮,但这不是终点。她说,回到智利后,自己还会继续打比赛,没有专业的比赛就去打业余的,要一直打下去。“原因很简单,我爱乒乓球。”
在竞技赛场上,“高龄”虽然可能是劣势,却也能让他们放下包袱、享受比赛本身。
如今,曾智英因为乒乓球,更感受到了无条件的被爱,这是年轻时所不曾拥有的。她说,现在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输赢,丈夫和儿子都永远支持,观众都大喊她的名字,告诉她,没关系,她很棒。
这样一位老当益壮的运动员,也让我们看到,如果是真的热爱,何时开始都不晚,或许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此。
跨界参加奥运,
发现人生的更多可能
除了高龄运动员,也有很多业跨界运动员出现在大众视野里,为本届奥运会带来了一幕幕传奇。
在巴黎奥运会大众组马拉松赛上,中国选手、一位90后银行程序员黄雪梅,获得了女子组冠军。
这位完全利用业余时间练习长跑的姑娘,被网友称为“业余选手的天花板”。她在个人全马中的最好成绩是2小时32分,刷新了当时中国马拉松赛场上女子业余跑者的最好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奥运历史上首次设置大众马拉松赛,赛道与正赛完全相同。全球共有4万多名大众选手中签参赛,跨界选手里还有谷爱凌这位同样热爱长跑的运动明星。
更令人动容的是,毕业于东南大学计算机专业的黄雪梅,还是一位靠读书走出大山的女孩。她只知道要努力学习,直到高三时,才看到400米跑道长什么样。
到了大学,她意外间被学校的定向队发掘,才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练习长跑。工作后开始与马拉松结缘,工作的单位还因为她成立了跑团。
这次意外夺冠,当被问及是否会转为职业选手时,黄雪梅表示,像现在自己这样也挺好的,没有压力,不受约束。她更新希望在工作之余,用跑步的方式去排遣工作中的压力,这样的跑步方式更适合自己。
是啊,当越来越多普通大众以“跨界选手”的身份,参与这场国际盛宴,共同享受竞技体育的魅力,这才是奥运会本来的意义。
除了跨界运动员,这届奥运会上还有很多小众冷门的项目,也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圈。
比如,因为“中国第一铁腚”称号而受到关注的选手吕先景,参加的公路自行车赛,就是这样一个在国内颇为小众的项目。
选手需要骑行273公里,且骑行过程中要爬行一两千米的海拔,汽车开完全程都得三四个小时,堪称奥运会赛程最长的项目之一。
最终,吕先景在这场比赛中,骑了足足7个小时,拿下了第68名,成为近30年来该项目中国首个完赛的运动员。在山地自行车女子越野赛中,中国选手伍志帆也以1小时36分07秒获得第22位。
还有女子冲浪比赛上,被誉为“山的女儿也能站在浪的尖上”的杨思琪,这位来自大凉山的05后女孩,8岁前没见过海、没学过游泳,却因为卓越的天赋、以及惊人的毅力,硬是挺进了16强创造了历史。这也是中国队第一次拿到冲浪项目的参赛资格。
还有参加滑板项目女子公园赛(碗池)的郑好好,11岁的年纪,刚刚小学毕业,不仅是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最年轻的运动员,也是历届夏季奥运会年龄最小的中国选手。
尽管在预赛,她第一轮拿到63.19分,排名第18位,未能跻身决赛,但离16强的小目标其实只差两小步了。
此外,还有速度攀岩、霹雳舞比赛、女子橄榄球、女子曲棍球等小众项目,借由奥运盛会进入了大众的视野。
巴黎奥运是速度攀岩和攀石、难度攀岩分别设项后的首次奥运会。不同于注重技巧和路线选择的攀石、难度攀岩项目,速度攀岩要求运动员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一条标准线路的攀爬,有人把它比喻成 “垂直的冲刺跑”。
速度攀岩运动员伍鹏(左)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小众冷门项目,不少选手是由其他运动项目跨界而来,他们也是代表中国队首次挺进奥运会。
比如,自由式小轮车女子公园赛上,拿到中国队在这一项目上首枚金牌的邓雅文,原本是一位田径运动员;而参加速度攀岩项目的运动员伍鹏,最初学的其实是柔道,后来被选送攀岩。
他们运动生涯的重大改变,其实来自一项体育圈内的改革——跨界选材,也就是从其他项目的运动员里挑苗子。
这种训练模式,与大众印象中的运动员培养模式截然不同。现有的运动员大多是从小就选定了某一项固定,进行封闭且长久的训练。
这一训练模式虽然容易造早出成绩,却也可能限制很多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发展潜力。而跨界选材,却给了很多运动员拓展人生更多可能的机会,也能短时间内填补小众领域的空白。
越来越多小众赛事的兴起,对于家长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它让我们可以在孩子的体育运动和特长培养上,有更多的选择。如果孩子感兴趣且擅长的领域,恰好是一项小众运动,没准孩子还能更容易获得展现自我的机会。
同时,它也启发我们,如果说让孩子在某个单一的领域早投入,是一种培养方式;那么,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的体验,让孩子获得充分而全面的锻炼,同样也是在培养孩子在未来可迁移的能力。
专才还是通才?或许还要看孩子的个性和天赋。
当然,即使孩子不能在某个项目上成为佼佼者,也不妨碍他们享受体育竞技本身带来的快乐,以及享受运动带来的好处。
一位执教了20多年的奥运教练表示,今天很多孩子在父母的高期待下,从体育运动中越来越感受不到乐趣,反而觉得是一项苦差事。随着父母的投资增加,孩子所承受的压力和期望就越高。
如何把运动的快乐还给孩子?
这位教练说,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将孩子对外在成绩的关注,引导孩子去关注自己内在的感受。比如,每场比赛以后问孩子三个问题:你玩得开心吗?你在努力提高你的技能吗?你想回来打下一场比赛或下个赛季吗?
金牌,或许是展现竞技体育精神的绝佳载体,但它绝非是目的本身。体育运动的价值,本来就具有更宽广的内涵。
这才是巴黎奥运会上,那些已经夺冠、或者未能夺冠的运动员们,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参考资料:
《打进奥运就足够好了,58岁的曾志英想》谷雨实验室-腾讯新闻;
《中国女程序员,巴黎奥运会夺冠》极目新闻;
《奥运会最无厘头称号的背后,是冷门体育项目的艰辛》Vista看天下;
《“祖孙大战”后,倪夏莲火了,网友:粉丝数超卢森堡人口了》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