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只有经历过奋斗和艰苦的人生才能体会到真实的人生,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坚韧的品质,现实多次证明了这一点。
她出生在伊朗东北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 做苦力,母亲 给人家帮佣,勉强维持着一家人的生存。她刚刚出生,就掉进了苦难里。
困于生计,她6岁时随父母移居到非洲的津巴布韦。她在那里上学,本应该无忧无虑地享受童年时光,但灾难却不期而至。12岁那年,她突然得了眼疾,眼里的世界一下子都模糊起来,连书本上最大的字也看不清楚了。那天,母亲带着她离开校园时,她频频回头,却总也看不清曾经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她绝望地痛哭流涕。黑暗的世界里,她每天在地狱般的孤寂与痛哭中苦苦挣扎。为了安慰她的情绪,母亲每天晚上回来,都要给她讲一些外面的见闻。白天,父母都出去做工了,没有人来陪她,为了打发时光,她就把听到的那些见闻编成许多感人的故事 。没想到,父母听了她的故事后,竟被感动得泪流满面。
16岁时,她的视力渐渐恢复了正常。看着家里的窘境,她主动向父母要求出去做工,赚钱养家。她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电话接线员,每天从早到晚工作,只能赚到买一块黑面包的钱。但是好景不长,不久,她因为接错了一个重要电话而被解雇了。于是,她又开始四处寻找工作,最后,她给一个有钱人家的小孩做保姆。那是个不听话的孩子,没办法,为了哄他高兴,她就编各种各样的故事讲给他听。有一天,孩子的父亲偶然听到了她讲的故事,这位博览群书的男主人对她说:“你讲的故事很精彩,出自哪本书呢?”她害羞地说是自己编的。男主人吃惊地对她说:“一定把你的故事都记录下来,有一天,你也许会成为作家呢。”这番话,对16岁的她来说,不过是一句笑话 罢了,因为她每天要面对的,都是贫穷的现实生活 。
20岁时,她结婚生子了。她憧憬着自己的人生之路,从此会铺满灿烂的阳光。但她没想到,婚姻 却成了她生命 中的一个劫。婚后第三年,那个她认为可以依靠的男人 ,突然销声匿迹了。他拿走了家里所有的财物,扔下了3个幼子和支离破碎的家。想着茫茫的人生之路,她恐惧、心痛,她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为了排遣苦闷,她开始提起笔来写被自己称为故事的小说 。写小说,成了可以让她逃避现实、排遣痛苦的方式。
31岁时,她发现自己实在无法养活3个年幼的儿子了。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带着孩子离开津巴布韦,前往英国。此时,她的全部家当只是背包中一部反映非洲生活的小说草稿。
刚下船,问题就来了。没有食物,没有住处,孩子们嗷嗷待哺,她心如同刀割,她拿着自己唯一的筹码——那部长篇小说的草稿到一些出版社去碰运气,结果处处碰壁,受尽白眼和奚落。没有人会相信,一个非洲来的流浪女人 会写出值得阅读 的小说来。但她不能放弃,因为这是拯救她自己和孩子们的唯一机会。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她几乎敲遍了伦敦所有出版社的大门,直到有一家出版社同意以《野草在歌唱》为题出版她的小说。
包括她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部非洲题材的小说出版后竟吸引了无数读者,整个伦敦出版界在一夜之间都认识了这位带着3个孩子的年轻母亲。
一部小说的成功 ,让她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和生活的方向——继续写故事、写小说。童年以来的苦难与坎坷经历,都成了她创作故事的素材。贫苦的出身,使她对弱者有着天然的亲近与同情;对人性的深切关注,又使她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勤奋写作。从此,她在写作的道路上一发而不可收,结下了累累硕果。
时光荏苒,在文字中耕耘的她由少妇变成了老妇,又由老妇熬成了耄耋的白发老婆婆。
2007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多丽丝·莱辛。颁奖公告中这样写道:“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以及她那史诗般的女性经历。”
这一天,距离莱辛88岁生日还有11天。她是年龄最大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回顾一生,莱辛认为,自己是与苦难结缘的,苦难一直伴随着她,这是一种不幸,但这又何曾不是一种大幸!正是有缘得到这些苦难的磨砺,她的人生才会光芒四射。
编后语:苦难是一个双刃剑,处理的好,对人生是良药,如果不能应对则,可能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