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陆羽茶经经典句子?
①
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
茶之笋者,竽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
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
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②
1、 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茶经·一之源》。
在巴山、峡川一带,有两人合抱才能抱住的大茶树,要砍下茶树枝条,才能采茶。
2、 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茶经·一之源》。
从茶叶的品质来说,野生的是上等,园圃栽培的就次一等;生长在向阳山坡上、林荫下,茶叶带紫色的是上等,绿色的就次一等。
3、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茶经·五之煮》。
煮茶用的水,用山上的泉水中的水最好,江河里的水其次,井水是最差的。
③
1、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陆羽《茶经》
2、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陆羽《茶经》
3、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陆羽《茶经》
4、茶香宁静却可以致远,茶人淡泊却可以明志。——陆羽《茶经》
5、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乏、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陆羽《茶经》
6、啜苦咽甘,茶也。——陆羽《茶经》
7、要解口渴,就喝汤水;要排忧解闷,就喝酒;要清醒头脑,就喝茶——陆羽《茶经》
8、茶者,南方之嘉禾也。——陆羽《茶经》
9、黔中生恩州、播州、费州、夷州,江南生鄂州、袁州、吉州,岭南生福州、建州、韶州、象州。其恩、播、费、夷、鄂、袁、吉、福、建、泉、韶、象十一州未详。往往得之,其味极佳。——陆羽《茶经》
10、《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陆羽《茶经》
二、茶圣陆羽十大经典语录?
《茶经》
作者:陆羽
《茶经》简介: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
此书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
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
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
它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一部重要著作,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陆羽《茶经》经典语录大全
1、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陆羽《茶经》
三、品茶七字顺口溜茶经?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平时也有品茶的爱好,聊写几句。
品茶顺口溜
又是一年春好处,
清脆碧绿满山岗。
巧手拈来细揉捻,
文火熏烘有文章。
拈得三五共水饮,
跌宕浮沉散幽香。
入口清甜精神爽,
回味无穷意悠扬。
今宵把盏邀君饮,
情连四海细珍藏。
人生得意需忌满,
让人三分又何妨。
品茶七字顺口溜为头道水、二道茶、三道茶水最精华、四道清甜韵味暇,意思是第一泡茶水清淡,无茶味;第二泡茶初现茶叶滋味;第三泡则是茶叶的精华所在,滋味、香气均衡;第四泡稍逊,但整体茶水依旧清甜、鲜爽、饱满。
以上,也并非绝对。
因为我国茶叶众多,六大茶类,个具体色,对于普洱茶、红茶、绿茶则不完全适合,因此可以作为日常茶品的参考。
但泡茶重点还是,自我的认识与实践,方可总结一条属于自己的泡茶方式
一字“爱”茶:爱
二字“喝”茶:珍惜
三字“聊”茶:畅所谈
四字“学”茶:用心感觉
五字“品”茶:人,茶,心,意,境
六字“悟”茶:心悟,神悟,魂悟
七字懂茶:饮,喝,品,享受,追求
差不多这就是个人理解的整个茶道的七字总结了,喝茶跟喝酒差不多,喝的是个心情,是个意境,全靠自己悟。
④
头道水、二道茶、三道茶水最精华、四道清甜韵味暇。
四、茶经十章对应的内容是什么?
《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分上、中、下三卷,包括茶的本源、制茶器具、茶的采制、煮茶方法、历代茶事、茶叶产地等十章,内容丰富、详实。其中第七章“茶之事”,辑录了自上古神农氏到唐代中叶数千年间有关茶事的记录,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古代茶的发展演变,尤具史料价值。
《茶经》共十章。
除四章是讲茶的性状起源,制茶工具,造茶方法和产区分布外,其余六章全部或主要是讲煮茶技艺、要领与规范的。
“四之器”详细描述了茶道所需的24种器皿,包括规格、质地、结构、造型、纹饰、用途和使用方法;“五之煮”讲烤茶要领,选用燃料,鉴别水质,怎样掌握火候和培育茶的精华技巧;“六之饮”详细规定了饮茶应该注意的9个问题,还提出品名贵之茶每次不要超过三盏以及三人饮茶、五人饮茶和七人饮茶各应如何进行;“七之事”例举历史上饮茶典故与名人逸事;“九之略”讲述在野外松间石上、清泉流水处和登山时在山洞里等不同场所进行茶道哪些器皿可以省略;“十之图”要求把《茶经》所写的茶事活动绘成图,挂在茶席一角,使参加者能在场看明白。
对于茶道的思想内涵,《茶经》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
五、茶文化妙语?
自古以来,文人雅士爱茶的都很多,他们爱茶至深,还把茶写进了诗里,被人传诵。
在诗中,他们写出了品茶的体会、对茶的赞美,甚至对生命的感悟。作为现代的爱茶人,读茶诗,仿佛带我们穿越千年,与他们共饮一壶茶。
一言至七言诗·茶唐·元稹(zhěn)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一至七言诗”是隋唐时期的一种诗体,也就是我们常说“宝塔诗”。此诗是元稹等人欢送白居易以太子宾客的名义去洛阳。
全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
第二句写了茶味香和形美。
第三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
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
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在碗中浮饽沫。
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 而且早上也要饮。
结尾时,指出茶的妙用,不论古人或今人,饮茶都会感到精神饱满。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僧皎然,俗姓谢,字清昼。唐代著名诗人、茶僧。
九月九日重阳节,从唐时起就有在重阳节登高赋诗、插茱萸或饮酒之风俗。皎然在重阳节同陆羽品茗、赏菊、赋诗,开创以茶代酒,移风易俗之新风。
两碗茶唐·白居易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
举头看日影,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这首诗大致的意思是,吃完睡一觉,起来喝两碗茶。抬头看看日头,夕阳西下。快乐的人可惜日子过得太快,忧愁的人厌恶日子怎么就那么慢呢。那些无喜无怒的人,也不在乎时间长短了,一切顺应自然吧!
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把茶与人生作比较抒发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情怀,不受喜怒哀乐的困恼,坦然面对人生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
这首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胸襟。后两句说的是: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宋·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全诗句句写佳人, 同时又句句写佳茗。在飘渺的仙山上,洁白的流云悠然飘过,山上灵草幻化的仙子用白云洗遍每一寸香肌,不加粉黛,丽质天成,茶芽为流动着的云雾所湿润。
诗中“从来佳茗似佳人”和他另一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两句构成了一副极妙的对联。
观采茶作歌清·乾隆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西湖龙井旧擅名,适来试一观其道。
村男接踵下层椒,倾筐雀舌还鹰爪。
地炉文火续续添,干釜柔风旋旋炒。
慢炒细焙有次第,辛苦工夫殊不少。
王肃酪奴惜不知,陆羽茶经太精讨。
我虽贡茗未求佳,防微犹恐开奇巧。
乾隆下江南,自然是奔着苏杭去的,到了杭州,自然要游西湖。既游西湖,品龙井茶那是免不了的事儿。公元1751年,即乾隆十六年,他第一次南巡到杭州,去天竺观看了茶叶的采制。他六下江南,曾五次为杭州西湖龙井茶作诗。
诗中描写了茶农把茶叶供官后,其余全部卖给商人,自己却舍不得尝新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生活极大的同情与关怀。
七碗茶诗唐·卢仝(tóng)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七碗茶诗》也叫《七碗茶歌》,是《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它写出了品饮新茶给人的美妙意境。
第一碗喉吻润,第二碗帮人赶走孤闷;第三碗就开始反复思索,心中只有道了; 第四碗,平生不平的事都能抛到九霄云外,表达了茶人超凡脱俗的宽大胸怀;不敢喝第七碗,只怕两腋生风,欲乘清风归去,到人间仙境蓬莱山上。
茶对卢仝来说,不只是一种口腹之饮,茶似乎给他创造了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将喝茶提高到了一种非凡的境界,专心的喝茶竟可以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
六、陆羽茶道的精神核心是?
陆羽茶道的精蕴,可用五个字概括即"清"、"和"、"俭"、"怡"、"健"。
一为"清"。清心养神是为神清。《茶经》有云:"至若救渴,饮之以浆;蠲忧忿,饮之以酒;荡昏寐,饮之以茶。"昏寐者,浑浑噩噩、混混沌沌之谓也。是一种精神上的麻痹、木讷、滞涩。饮茶可使人心清、神朗,可致人脱俗。行茶道,尚茶礼,是一种精神上的修持,境界的超拔。
二为"和"。和气安性是为气和。《茶经》云:"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座客数至五,行三碗……。这是客来敬茶的典型场面,且以茶礼恭敬奉之。体现的是一种心平气和、和睦安宁的气氛。故茶道之和,实乃人际的融通,意态的谦和。
三为"俭"。俭德精行是为德俭。《茶经》云:"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益。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精行俭德,指人的行为精谨俭朴,道德高尚纯正。以茶道待客、会友、处世,即是以俭朴之身待人,亦以俭朴之意律己。追求的是欲念的淡泊,体现的是真善的崇尚。
四为"怡"。怡情励志是为情怡。陆羽茶道中有鉴茗、辨器、识水等规制。在所有的识、辨过程中,最先发生反映的是人体各感官对美好物事的体验。如视觉所及,有茶具之精美别致状;有炉火之烈烈跳跃状;有沸水之腾波鼓浪状;有茶汤之碧绿琥珀状等不一而足。身临其境,品尝佳茗,情绪大悦。实为情绪的调节,志趣的雅求。
五为"健"。健体益寿是为体健。《茶经》云:"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又于风炉之一足铸曰:"体均五行去百疾"。醍醐、甘露之效,乃舒人心脑百节之至善者。而百疾可去,则体健何忧。是以饮茶得体健,实乃使精神获得良好载体,是人生康泰的理想归附。
从五字精蕴可看出,陆羽茶道,是陆羽人生的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修身养性观念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宝贵精神财富。
七、关于茶道的句子?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翟鸿燊《大智慧》
沙漠阿拉伯人形容他们也必喝三道的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三毛《送你一匹马》
春雨煎茶,温润清澈茶水中亦只是深沉世味,却又闲静淡远。——白落梅《时光知味》
年岁过得久了,就像一杯隔夜的苦茶,因为长时间的浸泡,味道虽在,芬芳已荡然无存。——白落梅
春雨煎茶,温润清澈茶水中亦只是深沉世味,却又闲静淡远。人事飘忽,烟火迷离,唯有一盏清茶陪我红尘经世,两无猜嫌,岁序静好。内心柔软之时,水色风影皆有诗情言语,小楼巷陌亦是含蓄婉转。——白落梅《时光知味》
烹尝方带酒,滋味更无茶。——薛能
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唐·徐夤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白居易
生拍芳丛鹰觜芽,老郎封寄谪仙家。——刘禹锡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唐·皮日休
蜀茶寄到但惊新,渭水煎来始觉珍。——白居易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刘禹锡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唐·陆士修
惟忧碧粉散,尝见绿花生。——郑愚
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白居易
心为茶荈剧,吹嘘成对鼎。——西晋·左思
茶道的礼法
茶道活动是要遵照一定的礼法进行,礼既礼貌、礼节、礼仪,法即规范、法则。“夫珍鲜馥烈者,其碗数三,次之者,碗数五。若坐客数至五,行三碗。至七,行五碗。若六人以下,不约碗数,但阙一人,而已其隽永补所阙人。”(陆羽《茶经》“五之煮”)此为唐代煎茶道中的行茶规矩。茶艺
“童子捧献于前,主起举瓯奉客日:为君以泻清臆。
客起接,举瓯曰:非此不足以破孤闷。
乃复坐。
饮毕,童子接瓯而退。
话久情长,礼陈再三。
”(朱权《茶谱》序)此为宋明点茶道主、客间的端、接、饮、叙礼仪,颇为谨严。
礼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是表示友好和尊敬的仪容、态度、语言、动作。
茶道之礼有主人与客人、客人与客人之间的礼仪、礼节、礼貌。
茶道之法是整个茶事过程中的一系列规范与法度,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一些规定,如位置、顺序、动作、语言、姿态、仪表、仪容等。
茶道的礼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损益,与时偕行。在不同的茶道流派中,礼法有不同,但有些基本的礼法内容却是相对固定不变的。
八、半是茶人半是仙出自哪里?
出自咏茶100首,由古代文人墨客所著,具体姓名不详。
“梅下红衣玉蕊怜,一池春水一池烟。 青禽羡我山居客,半是茶人半是仙。”
青禽羡我山 居客,半是茶人半是仙。[注]注:青禽,也就是青鸟。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
关于茶,《诗经》之《七月》云:“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荼即茶)茶圣陆羽《茶经》云:“茶者,南方之佳木也。
”有茶之亚圣之称的卢仝在《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中云:“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神灵。
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苏东坡在《次韵曹辅寄试焙新芽》中则云:“从来佳茗似佳人。
”都说女人如花,坡翁偏说佳人如茶。
据统计,我国历代的文人墨客为茶写下了两万多首的茶诗、茶词和茶曲,真是咏之不尽,赋之不绝,唱之不断。
九、陆羽茶经全文译文?
《茶经》全文:
卷上
一之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原注:瓜芦木,出广州,似茶,至苦涩。栟榈,蒲葵之属,其子似茶。胡桃与茶,根皆下孕,兆至瓦砾,苗木上抽。)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
(原注: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
从木,当作“[木茶],其字出《本草》。
草木并,作“荼”,其字出《尔雅》。
)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原注:周公云;槚,苦荼。
”杨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荼曰蔎。
郭弘农云:“早取为荼,晚取为茗,或曰荈耳。
”)。
其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原注:栎字当从石为砾),下者生黄土。凡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野者上,园者次。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阴山坡谷者,不堪采掇,性凝滞,结瘕疾。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
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
茶为累也,亦犹人参。
上者生上党,中者生百济、新罗,下者生高丽。
有生泽州、易州、幽州、檀州者,为药无效,况非此者!
设服荠苨使六疾不瘳。
知人参为累,则茶累尽矣。
译文:
茶 经
唐·陆羽
1、茶的起源
茶,是我国南方的优良树木。它高一尺、二尺。有的甚至高达几十尺。在巴山、峡川一带。有树杆粗到两人合抱的。要将树枝砍下来,才能采摘到芽叶。
茶树的'树形像瓜芦。叶形像栀子。花像白蔷薇,种子像棕榈。果柄像丁香,根像胡桃。
'茶'字的结构,有的从'草'部(写作'茶'),有的从'木'部(写作'[木荼]'),有的'草''木'兼从(写作'荼')。
荼的名称有五种:一称'茶',二称'槚',三称'蔎',四称'茗',五称'荈'。
种茶的土壤,以岩石充分风化的土壤为最好,今有碎石子的砾壤次之,黄色粘土最差。
一般说来,茶苗移栽的技术掌握不当。
移栽后的茶树很少长得茂盛。
种植的方法象种瓜一样。
种后三年即可采茶。
茶叶的品质,以山野自然生长的为好,在园圃栽种的较次。
在向阳山坡,林荫覆盖下生长的茶树,芽叶呈紫色的为好,绿色的差些;芽叶以节间长,外形细长如笋的为好,芽叶细弱的较次。
叶绿反卷的为好,叶面平展的次之。
生长在背阴的山坡或山谷的品质不好,不值得采摘。
因为它的性质凝滞,喝了会使人腹胀。
茶的功用,因为它的性质冷凉,可以降火,作为饮料最适宜。品行端正有节俭美德的人,如果发烧,口渴,胸闷,头疼,眼涩,四肢无力,关节不畅,喝上四五口,其效果与最好的饮料醍醐、甘露不相上下。但是,如果采摘的不适时,制造的不精细,夹杂着野草败叶,喝了就会生病。
茶和人参一样,产地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甚至会带来不利影响。上等的人参出产在上党,中等的出产在百济、新罗,下等的出产在高丽。出产在泽州、易州、幽州、檀州的(品质最差),作药用,没有疗效,更何况比它们还不如的呢!倘若误把荠苨当人参服用,将使疾病不得痊愈,明白了对于人参的比喻,茶的不良影响,也就可明白了。
十、一壶茶艺见人情?
好的茶叶也需要好的茶艺师来唤醒,茶为此回报茶艺人,也会自己的甘醇回报,一杯醇香可口的茶,会带给品茶的人一份温暖,一份热情,一份安心,人生就是如此。
道明清茶艺,品雅韵茗香。
茶叶,不过两种那姿态,泡茶不过两种姿势,浮沉时才能氤氲出茶叶清香,举放间方能凸显茶人风姿,懂得浮沉与举放的时机则成就茶艺。
饮酒与品茶,一直以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饮酒讲究场合,人多痛快酣畅,一人独自沉醉;品茶讲究心境,一人得幽,多人得趣。
一首当代《茶室铭》有云:“斯是茶室,唯茗德馨。龙井西湖绿,观音碧螺春。普洱兴鸿儒,往来聚嘉宾。可以健身心,侃茶经。仰清泉之润耳,仰国门之昌隆。敬茶神明!”来到茶室,谁都不会惹是生非。
茶在人际交往的连接带上具有其他媒介所没有的润滑作用。
俗话说“以茶会友”,其中就体现着交际的功能。
01
很少有不会喝茶的中国人。茶壶泡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社会变,茶道变,如今,客来客往,发展到用一次性纸杯泡茶待客的风气。
“一次性”,潜台词莫非是:“你是我‘一次性’的朋友。”“纸杯”,莫非人情如纸?这是礼节的不周,是主对客的不敬,让客人感到主人的轻慢。
语曰:“人一走,茶就凉。”用一次性纸杯泡茶待客,更有“人没走,茶就凉”的感觉,
02
“从来佳茗似佳人。”茶壶泡茶,大家喝的一样茶,心无猜忌,话投真情,构成平和淡雅的氛围。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
平日里,喝茶最多的时候是与人交流的时候:一是解渴;二是借茶的氛围谈心。
依据与不同朋友的性格和日常习惯,请朋友喝不同的茶。
淡淡的白茶,清香的绿茶,甜而有度的红茶,滋味醇厚的普洱茶,香气满屋的乌龙茶……
与朋友分享一杯茶的时光,席间希望彼此的善意,能够融合,能够释放更多的善意。
看似喝茶,不如说是在品一杯茶,用最合适的温度、水量与方法。
03
茶文化强调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培育感情,从而生成与人为善的道德情操和兼顾他人的处事准则,以至于在处理利益关系和各种矛盾时,能够互谅互让。
要发挥一款茶最优的品质,需要懂茶,更需要用心;需要心与行的统一,更需要心与茶的融合。无关认知,只关乎当下对茶的了解和内心那一刻的自然呈现。
心与心近了,茶越喝越会有感觉。
浓淡适宜,茶水相得益彰,喝茶人的悦然,分明是品一杯茶,实则是在品一杯清澈而有味道的人际关系。
品茶?还是品人?茶要品,人更要品。
生意场上、应酬桌上、人情面子、交际圈里,酒把“难言”的一切表演得淋漓尽致,一句话“全在酒里”,似乎就可以搞定一切。
但茶清心明,在面对复杂社会人际圈时,还是要保持平常心,清醒交际,用心交谈。
世上的迷醉太多,是时候,来一杯茶清醒自己,读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