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荀子有哪些经典的话?
①
1、人主不公,人臣不忠也。
2、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3、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
4、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5、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6、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7、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8、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9、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
10、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1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2、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13、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14、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15、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16、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17、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18、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
19、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20、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辨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谓至文。
21、先义而后利者荣,先荣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
22、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23、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24、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25、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26、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7、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8、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2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30、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
31、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32、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33、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34、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35、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
36、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37、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38、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39、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40、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41、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4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3、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
4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45、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
4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47、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轻师而贱傅。
48、积土而为山,乘之而后高,积水而为海,积之而后深。故圣者众之所积也。
4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0、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②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恶之者众则危。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学不可以已:意思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③
1、伯乐不可欺马,君子不可以欺人。——荀子
2、道虽学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3、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荀子
4、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荀子
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
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7、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後分也。——荀子
8、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圣人之行道也,无强也。仁者之思也恭,圣人之思也乐。此治心之道也。——荀子
9、‘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
10、君子养心莫善于诚。——《不苟》——荀子
11、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荀子
12、君戒专欲,臣戒专利。——荀子
13、笃志而体,君子也。——荀子
14、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15、不能治近,又务治远;不能察明,又务见幽;不能当一,又务正百,是悖者也。——荀子
16、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荀子
17、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於声音,形於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荀子
18、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
19、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荀子
20、圣人知心术之患,见蔽塞之祸,故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荀子
21、是谓是,非谓非,曰直。——荀子
22、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劝学》——
23、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伸。——荀子
24、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荀子
25、君子敬其在已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荀子
26、挂于患而欲谨,则无益矣。——荀子
27、名声若日月,功射如天地。——荀子
28、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29、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荀子
30、百乐者,生于治国者也;忧患者,生于乱国者也。——荀子
31、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以与及圣人之言。——荀子
32、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荀子
33、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荀子
34、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35、刻死而附生谓之墨,刻生而附死谓之惑,杀生而送死谓之贼。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使死生终始莫不称宜而好善,是礼义之法式也,儒者是矣。——荀子
36、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乱莫大焉。——荀子
37、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38、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荀子
39、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荀子
40、功被天下,守之以让。——荀子
41、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荀子
42、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43、好女之色,恶者之孽也。公正之士,众人之痤也。循乎道之人,污邪之贼也。——荀子
二、荀子说过的一句话?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今天,来看荀子的六句话:
1、学不可以已。
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应该持之以恒。在这句话后,荀子就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比喻,来说明学习的无止境。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木材经过加工以后就能变直,刀剑在砺上磨过就会变得锋利,君子学习渊博的知识,并且能经常注意考察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聪明,而行动上也不会犯错误。荀子用木与刀剑为例,来说明人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检验自己。
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亲临深涧,就不知道地有多厚。这与开头所说的“学不可以已”是一致的。学无止境,只有看到前人丰厚的知识成果,方才知道自己的浅薄与不足。因此要不断学习。
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整天苦思冥想,但还不如学习一会儿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远看,但还不如登高之后看得宽广。
当我们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应该把这当作学习的契机,有思考但不是闭门造车;要善于主动寻找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丰富自己、并向更高处攀登。
5、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君子定居时一定要谨慎地选择好地方,外出要和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交往,以此防止受邪恶人的影响,而接近于正道。一定要注意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
6、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没有刻苦钻研精神的人,在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的成绩;不能埋头苦干的人,在事业上就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学问不厌
长幼有序
学不可以已
思索已通知
酒乱其神也
恶之则重则威
良医之门多病人
公生明偏生暗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良田不为水,旱不耕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君子以德,小人以力
乱则国危,智者国安
五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呼加急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④
荀子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名况,时人又尊称其为荀卿(汉时避宣帝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国人。15岁时游学于齐,到当时以学术闻名于天下的稷下学宫学习,广泛接触了各主要学派的学说。荀子最有名的一句话是:
⑤
1、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2、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礼者,人道之极也。
5、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6、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8、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9、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10、学不可以已。
三、《荀子》的十句话?
1、“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译文:老天不会因为人仍讨厌寒冷而将冬天终止;大地也不会因为人们讨厌它太远而将废弃了它的广大无边;君子不因为一些卑劣之人的无理喧嚷和无谓的干扰就停止自己的行动,放弃个人的伟大志向。
2、“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译文:一个好的农民,并不因为遇到水、旱等自然灾害,就不去耕种土地;一个好的商人,并不因为一时的亏损,就不再搞经营;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并不因为贫穷,就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松懈自己的斗志,放弃自己的理想追求。
3、“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
”译文:即使有些事情干起来很辛劳、很劳累,但只要符合自己的理想,只要是发自于内心,也要坚持去干;即使有些事情没有什么利益可图,但只要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也要千方百计把它干好。
4、“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译文:意志坚定,志向远大,就会傲视富贵,对名利不屑一顾,遵循为人的准则,以道义为重,就会藐视那些王公贵人,对权势看得很轻。
注重思想修养,经常不断地省察自己的内心,就能支配外界的事物而不为外界的事物所左右。
5、“厚者,礼之积也;大者,礼之广也;高者,礼之隆也;明者,礼之尽也。
”译文:一个人能具备敦厚的品德,在于他日积月累,坚持不断地按照礼的原则行事;一个人能具备豁达大度的品德,在于他普遍地推行礼的原则,处处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一个人能具备高尚的品德,在于他真正把礼的原则发扬光大;一个人能具备明察秋毫的品德,在于他切实把礼的原则融化在自己心中了。
6、“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
”译文:品德高尚的人自珍自重,但不要求别人一定要尊重自己,把自己推举得很高;自己能做到诚实笃信,但不要求别人一定要百分之百地信任自己,非得一味向别人表白;自己能够成为有用之材,但不要求别人一定要任用自己,以致去投机钻营。
7、“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
”——(《非十二子》)译文:士君子以自己的修养不好为耻,不以被别人诬蔑为耻;以自己不守信用为耻,不以被别人不信任为耻;以自己缺德少才为耻,不以不被人重用为耻。
品德高尚的人不被虚荣所引诱,不被诽谤所吓倒,不被外物所动摇,而是遵循正道,严于律己,这才叫名副其实的君子。
8、“能小而事大,辟之是犹力之少而任重也,舍粹折无适也。
身不肖而诬贤,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译文:能力本来就达不到却非要干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好象力气小非要挑重担一样,除了伤筋断骨,又能有什么结果呢?对自己的品行和为人也要实事求是,正确对待。
本来自己的品德恶劣却一味吹嘘自己是贤人,就好象是个驼背的人硬充高个子,别人看到后,只能指着他的脑袋讥笑他。
9、“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积之而后高,尽之而后圣。
”(《儒效》)译文:人要不断地求索才能有所收获,不断地实践才能有所成就,不断地积累才能有所提高,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才会成为圣人。
10、“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译文:路程虽近,不走是到不了的;事情虽小,不做是不能完成的。
高尚的道德必须去追求,道德境界是在不断修养中才能走向崇高的。
四、荀子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1、【原文】:战国 荀子《荀子·修身》:“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译文】:对的错的都要知道,对的是对的错的是错分清不是愚蠢。
2、【原文】:战国 荀子《荀子·乐论》:“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译文】:快乐的人,圣人所喜欢的,而可以善民心,他深深地感动人,他移风易俗,所以先王用礼乐来教导他们,百姓和睦。
3、【原文】:战国 荀子《荀子·儒效》:“圣人也者,本仁义,当是非,齐言行,不失豪(毫)厘,无它道焉。”【译文】:圣人一样的人,以仁义为本,是非分明,说到做到,不差一毫一厘米,没有其他的窍门。
4、【原文】:战国 荀子《荀子·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译文】:君子不因为小人的气势汹汹的停止自己的作为。
5、【原文】:战国 荀子《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译文】: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
1、思索以通之。
2、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3、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
4、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5、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 荀子名言
6、凡斗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7、笃志而体,君子也。
8、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
10、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11、以善先人者,谓之教。12、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3、良医之门多病人。——《荀子·法行》
14、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15、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五、荀子经典名言名句?
1、利少而义多,为之。
利益少,但是道义多,这样的事要做
—《荀子·修身》
在利与义之间要舍利而取义,强调的是一种修身原则。
2、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
赠人以有益之言,比赠人以金石珠玉更显珍贵
—《荀子·非相》
说明有益的建言对他人事业人生的助益作用。
3、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
—《荀子·子道》
说明在真理、道义与君令、父命相矛盾时要服从前者,意在强调唯“道”、“义”是从的理念。
4、礼以顺人心为本。
本,根本。礼以顺应人心为根本。
说明制定礼仪制度的目的在于顺应人类希望社会井然有序、和谐稳定的心愿。
5、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
鸟被逼得走投无路之时就会用嘴啄人,兽到困窘之时就会用爪抓人,人到穷困潦倒之时就会设计骗人。
—《荀子·哀公》
以鸟兽困窘之时的行为为喻,说明人到穷困潦倒之时便会放弃道德操守的原因。
6、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
察看一个人的外貌,不如用心体察他的心理;体察他的心理,不如考察他做事的方法。
说明对人的考察应当重视其内心与做事的方法,而不应该停留在外表的体貌特征上。
7、贵贤,仁也;贱不肖,亦仁也。
尊重贤能的人,是“仁”的表现,鄙视道德不好的人,也是“仁”的表现。
—《荀子·非十二子》
说明“仁”正反两个方面的标准。
8、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定居一定要选择适当的邻里,交游一定要接近贤士。
—《荀子·劝学》
说明要加强道德修养,就应该注意周围环境。
9、生死俱善,人道毕矣。
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开始与终结都做得好,那么他的为人之道就完善了。
说明意在劝人行仁行善,要善始善终。
10、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赠人以善良之言,好比冬天的衣服一样让人感到温暖;说伤害别人的话,比用矛戟刺人还要厉害,为人说话不可太刻薄。
—《荀子·荣辱》
11、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一个人知道爱惜生命、安于快乐而抛弃礼义,那就好比想长寿而自刎其颈一样。
—《荀子·强国》
此以比喻来说明坚守礼仪对于“贵生乐安”的重要性,强调治国安邦不可缺失礼义的意义。
12、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君子自己贤能而对他人的疲弱无能也能容忍,自己机智而对他人的愚蠢也可容忍,自己知识广博而对他人的浅薄也能予以宽容,自己道德纯粹而对他人的道德不高也能宽容。
说明君子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人。
13、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批评我而又批评得恰当的,他便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而又实事求是的,他便是我的朋友;讨好奉承我的,他便是我的仇人。
说明修身养性要有闻过则喜的雅量,要亲近正人君子而远离谄谀小人。这样,才会有利于自己道德的修炼进步。
14、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不被荣誉所诱惑,不为诽谤中伤之言所吓倒。说明不求虚荣、不做亏德之事,自然可以堂堂正正、问心无愧地做人。
15、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大凡是人,往往都有惑于枝节问题而看不清大局的毛病。
—《荀子·解蔽》
说明人性的弱点:看问题不全面,往往惑于表面现象,结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六、体现荀子主张的句子?
1、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荀子
2、笃志而体,君子也。(意思是具有坚定意志并能付诸实践的人,才是君子) ----荀子
3、“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荀子
4、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
5、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荀子
6、以近知远,一以知万,以微知明 ----荀子
七、荀子最厉害的三句话?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毛泽东选集》的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第一句正是:“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有人之处必有江湖。在江湖中,从我们的立场出发,如何把众人分类,以便于我们把人生中有限的时间分配到不同类的人身上,这是一个问题。一般而言,我们倾注于亲人身上的时间会多于外人,一个人是不是亲人,这个容易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朋友,又如何判断?
1、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故言有召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