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邻居家有两个比我大十几岁的姐姐,一个在东北上大学,一个在上海上大学。
那时候,村里的大学生少之又少,提到她们俩,村里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尤其是我的父亲,总在激励我以两个姐姐为榜样,勤奋学习、刻苦努力,考上大学去看更大的世界。父亲当时是村里同辈中为数不多的高中生,或许是自己没上过大学的缘故,他对我们姐弟三个期望很高,总希望我们用知识改变命运。
在我还上小学时,父亲就教导我们:“上小学,同学是同村的小伙伴;上了初中,同学多了邻村的伙伴;等上了高中,同学就变成了全县的同伴;再继续往上进了大学校园,同学就来自全国各地……”
我那时其实不明白父亲在说啥道理。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后来上了大学,参了军,视野一点点打开,格局一点点变大,我才明白父亲当时实在有远见。
对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来说,要负担三个孩子一起上学,压力可不轻。为了让我们姐弟仨都能读书,遇到更好的自己,父亲和母亲总是默默付出,并告诉我们:“专心学习,不要考虑太多,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会想办法。”
每年开学和放寒暑假前是家里最难熬的时候,为了给我们交学费、书本费,父母早早就开始计算,需要凑多少钱,还差多少钱。尽管尽心尽力地准备,但还是会有凑不够的时候。每当这时,父母总背地里想办法,还到学校给老师说情。
也是从那时起,我似乎懂得了学习机会的来之不易,更加发奋苦读,成绩也开始突飞猛进,跃进班级前三,慢慢地我和姐姐获得的奖状越来越多,贴满整整一面墙。同村人来家里串门,也直夸我和姐姐,父母听了心里倍感自豪。
初中毕业后,很多同学因家里负担过重,早早辍学打工挣钱。当时我也有那想法,但被父母及时制止了。父亲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就这样,我们姐弟仨都顺利上完高中,考上大学,我则在大一时参军入伍。
入伍前,村里人来贺喜,当过兵的爷爷、伯父对我提出很高的期望,让我到了部队好好干。我也成了村里唯一一个女兵,让乡亲们好生羡慕。
入伍后,在考学提干未果的情况下,我始终不放弃努力,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求,一如既往地奋斗。后来,我考上士官学校,之后又读了本科。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正是小时候父母的鼓励与支持,才让我在不断求索中遇到更好的自己,创造了人生的精彩。
未来的路还很长,学习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终其一生,我们都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向前走,唯有知识和能力,才能让自己获得主动选择的权利。
文稿来源:火箭兵报(编辑:吴家斌)
作者:王洁蓉
播音:常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