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些人来说,将欺骗合理化的行为甚至是善意的。有超过20%的行骗者声称,他们只是想掩盖坏消息。他们没有感到羞愧,并真心相信只要留出一些余地,他们就能回到正轨,他人根本不需要知道他们做过坏事。
一名律师为一家小型电脑创业公司的首席财务官(CFO)进行辩护。当时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经济有下滑的迹象。这位CFO决定伪造一个季度的财务报表。“他是个非常正派的人,甚至有点天真,”这位律师说。这位CFO辩称自己只想做一次假账。下个季度情况一旦好转,他就打算回去更正自己的错误。“但下个季度并没有好转。再下个季度也没有。而此时他已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一次假账之后又是一次假账。这并非无可避免,但它就这么无可避免地发生了。
他算是个骗子吗?大多数人会给出否定的答案。他只是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走了霉运,一时失足而已。他确实做了坏事,但没有什么坏心。
然而,这件案子恰恰揭示了故事的另一面:没有一个骗子像他们表现的那样无辜。那家公司彻查了此事的全部细节,以确定这名CFO的不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结果发现,他在第一次伪造财报后不久就开始盗用公司信用卡,挪用公款数额高达数十万美元。”那名律师说,“我对他的看法發生了改变。他在我眼中本来是一个竭力想挽回失误又不想弄丢工作的人。然而,犯下第一个错误后,再犯接下来的错误就很容易了。”
骗子就是这样产生的。在道德的路上是不能抄近道的。一旦你决定踏上快车,翻过山头,再想刹车就太晚了。一旦你行骗得手,那种让你再次出手、骗取更多、花样翻新的诱惑就会与日俱增。这时骗术已经不再是抄近路的权宜之计,而是供你利用的有效工具了。
(摘自《我们为什么会受骗》 玛丽亚·康尼科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