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本善”还是“本恶”的问题,人们争论了千年,不妨继续争论千年。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天都必须诚实地面对它。
一是人性经不起检验。丹麦著名医学家、诺贝尔得主芬森,到晚年想培养一个接班人。在众多候选者中,他选中了一个叫哈里的年轻人。芬森有点担心,这个年轻人能否始终坚守在枯燥的医学研究中。助理出了个主意:让芬森的一个朋友假意高薪聘请哈里,看他会不会动心。深思之后,芬森拒绝了这个建议。若干年后,哈里成为了了不起的医学家。当他知道了芬森当年拒绝考验他之后,老泪纵横地说:“假如恩师当年用巨大的利益来考验我,我肯定会掉进陷阱。因为当时我母亲正患病需要医治,我的弟妹们也等着我供他们上学。但是,如果那样,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人性是脆弱、不稳定、有缺陷的。一个出身贫寒的孩子,怎么可能无视金钱的诱惑?对哈里而言,置母亲的疾病和弟妹的求学于不顾,一心想着自己成就事业,就高尚吗?一面要求他对远大目标坚定不移,一面又在他前行的路上挖设陷阱。这不荒唐吗?
二是人性中有贪欲。最近,在名叫《零容忍》的反腐专题片的第二集《打虎拍蝇》中,贵州省政协原主席王富玉出镜。面对镜头,王富玉忏悔说:“我不知道要钱干什么,我吃喝不愁啊。你要钱干什么,埋你啊!”就是这样一个声称“不知道要钱干什么”的贪官,在其退休后,还收受他人折合人民币1735万余元的财物,总计贪腐额超过4.5亿元。
作为王富玉这样级别的高官,其合法享受的待遇岂止是“吃喝不愁”?住房、收入、医疗等各方面,都可以达到非常优渥的水平。在他因贪赃枉法身陷囹圄,且其余生的生活待遇、水准都将严重受损的情况下,他感受到“吃喝不愁”的生活是值得珍惜的。可是,在他位高权重、呼风唤雨的时候,他的欲望岂止是“吃喝不愁”?在他的贪腐额度累积到4.5亿和权位走向省政协主席的过程中,他哪一天、哪一步又感觉到了满足呢?若非东窗事发,受到法律的制裁,谁又能保证他不会继续贪腐,推高他的贪腐额度?
在受到法律的无情制裁后,王富玉清醒了,自己走到这样的结局,是缘于“贪欲的登峰造极”。客观地说,人有私性本是寻常,放纵即成贪婪,约束则可免祸。如何用党纪国法、政治意识来遏制自己的贪性,更是一个领导干部必须有的敬畏和素质。遏制人性的贪欲,前提是实事求是地认识到、并诚实地面对人性的贪欲。我们不能凭空假设自己没有贪性,更不能因为自己有权有势而放纵自己的贪欲。
三是人性中有冷漠和自私。一個70岁的独居老人,每月有8000元的退休金,由于子女难以照顾他,就去了一家较高档的养老院。因为缴费较高,他每天能吃到单做的饭菜,但如果不用钱打点厨子和护工,饭菜里就总有明显不干净的东西。尽管他的基本生活能够自理,但还是会时常会遭受护工的呵斥和侮辱。他看到护工喂食失能的老人时,食物掉到地上,会被护工捡起硬塞进老人嘴里。护工的粗暴弄疼了老人,老人也只能咬牙忍住,不敢叫出声来。看到这些,他才明白养老院的老人们为什么都那么乖。他不想让这样的一切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住了20天后,就离开了养老院。
随着社会老年化的加重,养老问题受到重视,各种关于养老院的信息暴露出来:如果没有家人为老人主持正义,对老人施恶不会受到惩罚,这样的作恶就不会被遏制。一些养老院中的护工,浑身上下散发着冰冷的气息,对老人像是对待破旧的、即将丢弃的物件。有人说,这就是人性。无论怎样完善的制度和严密的监管系统,也达不到日常生活的所有场景。
人性是这个世界最具普遍性的东西。任何事情只要归结到人性,就很难找到解决的办法。一位历史学家说过:有史以来,人性的改变微乎其微。诚实地面对人性,是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也是惩恶扬善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