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遇电影》是一本由王竞 / 桂皓璇著作,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境遇电影》读后感(一):《境遇电影》:电影与认知科学——跨界的绝妙典范!
所谓“境遇电影”,关注的是主体与情境的相遇。这里的主体是指角色及其身体——准确地说是被观众共情后的身体;而情境则是电影中被塑造的时空,是身体经历的对象。相比传统的人物情节电影,境遇电影更强调观众的沉浸和身体经验,这是它区别于以往电影的条件。它是早已存在的创作方式,却在今天的媒介环境下才得以成熟。
全书从模型讲起,首先提出了境遇电影的模型,接着从身体、空间等方面阐述了模型。书中提到的电影都时间上较为新近,同时也是话题性十足的热门影片,阅读感受极佳。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公式:
我把这个公式理解为一种放大器,身体可以放大空间感,空间可以放大具身认知。显然,这本书与认知科学密切相关,无论是从开篇就提到的具身认知还是在空间部分提到的隐喻,都能窥见认知科学的元素。特别的影视分析角度令人眼前一亮,因为常见分析电影的角度文学性质、社科属性,总是这主义那主义,搞得我毫无主意。好奇着本书的科学色彩,我又去查了查作者的身份。王竞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桂皓璇研究生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感觉还是和认知科学没什么关系。接着翻到了豆瓣简介:
我直呼怪不得!跨学科,我的爱!
去年沉迷《以爱》,看了影视专业人士剖析它的镜头语言,深感其缜密的巧思和丰富的内涵,阅读这本书的感受也是一样。日常来说,我观影风格如同读书,更关注故事情节、画面色彩和人物表演,自然也碍于缺乏电影知识,只能关注到肤浅的留存视觉表面的内容,难以深挖电影如何好又怎样差。看到他人的专业分析,就像光芒入了眼。如前文所言,常规影评充斥各种术语,导致我心情相当复杂,但应用“境遇电影”模型来分析,就会相当清晰。首先要关注身体,身体跟人物不同,书中说,“人物是写出来的,身体是拍出来的。”镜像神经元决定人们在看到他人做某些动作时,自己也会感同身受,所以身体的具身认知就非常重要。感同身受之后,如何能更快地代入?这就涉及到影片的空间和时间感。空空荡荡,最单纯的空间和时间最难懂,也最耐读。写文章时,我们常说一定要注意层次,拍电影也是一样。烂片看完仿佛没看,因为他们的层次非常浅,画面非常单薄,更别提人物。一切完善,起码从故事叙述和电影呈现来看,已经足够优秀。
《境遇电影》读后感(二):用身体感受电影
作者在这本书里给我们介绍了一个讨论电影的新模型,这个模型叫做“境遇电影”。那么什么叫境遇电影呢? 所谓“境遇电影”,关注的是主体与情境的相遇。这里的主体是指角色及其身体——准确地说是被观众共情后的身体;而情境则是电影中被塑造的时空,是身体经历的对象。相比传统的人物-情节电影,境遇电影更强调观众的沉浸和身体经验,这是它区别于以往电影的条件。它是早已存在的创作方式,却在今天的媒介环境下才得以成熟。
其实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境遇电影就是身体加上空间,这其实提供了一个非常新鲜的角度去赏析电影,让我们知道为什么有些电影能那么的吸引我们。而符合境遇电影模型的电影就有许多,其中之一就是我所特别喜欢的《小丑》。 《小丑》这部电影引起了现象级的观影热潮,并获得了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超级英雄类电影获得此奖项。在开头作者就讲述了斯科塞斯所说的《为什么我说漫威电影不是“电影”》,其实就是缺乏演员自己自身的演技,基本都是靠各种炫酷的特效叠加起来的。
确实我在看漫威这种超级英雄电影的时候会觉得非常的刺激和好看,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了,单纯的爽,爽完就没了。而小丑不同,虽然他是反派角色,但是看完之后他能够让我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这种感觉能够让我回味无穷,能够引起我的无限深思。小丑亚瑟演员菲尼克斯那瘦弱的身躯更能引起我对于这个角色的同情。这部电影不仅仅只是说菲尼克斯的演技厉害,还有这摄影师的功劳。
电影《小丑》中主角的身躯
在哥谭市中,小丑身边无处不在的涂鸦还有在厕所的起雾,都能让我们体会到角色的情绪。这部电影是可以用身体来体会的,这一点不是单纯点叠加特效就能做到的,这就是《小丑》和其他超级英雄类电影最大的不同。它没有什么华丽的特效,有的仅仅只是身体和空间的完美结合。这就是境遇电影,他是用身体的一切感受来进行创造而不仅仅是用脑用心。
境遇电影精彩就精彩在电影所创造的那种空间,境遇电影不仅仅只是简单叙述情节,它能够有一种引力场将我们带入角色中去,去享受进入角色的状态。就是说作者告诉我们看电影我们不仅可以用脑去看,而且还可以用身体去“看”,去感受。这就是为什么小丑能那么的好看。 总的来说,作者给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去讨论电影,也就是就是境遇电影,看电影我们不仅要看情节的发展,还要看电影里的“身体”以及“空间”,去体会“身体”和“空间”带来的一种不一样的体验。想要更加具体了解“身体”和“空间”那就需要看看这本书了。
《境遇电影》读后感(三):沉浸体验与电影的未来
好莱坞电影的经典结构往往采取约瑟夫·坎贝尔在《千面英雄》中提出的“英雄的历程”故事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电影以叙事为主导,“人物中心制-心理动机-因果情节”构成了故事的骨架。在这种模式下,电影基本是影像化的戏剧或小说,尤其是在改编电影中,观众会高度重视对文本的还原度。
但近年来,一些电影弱化了叙事,而是强调人物境遇的刻画。如《地心引力》就被批评为情节单薄。相比传统的人物-情节电影,这种新模式更强调观众的沉浸和身体经验,这被王竞和桂皓璇归纳为“境遇电影”,《境遇电影》一书即是对这一新模式的讨论。
书中认为今天的电子游戏和电子媒介重塑了人们的感官,而VR、3D技术等景观今天仍然幼稚,但其巨大潜力不容小觑,反映了人们对身临其境的体验感的追求。“境遇电影”的出现就与人们对沉浸式体验的追求有关。换而言之,这无非是人们长久以来通过银幕“奇观”体验感官刺激的延伸。
根据书中的公式,“境遇电影=身体×空间”。
在这种模式中,电影更接近游戏,而非戏剧,“身临其境是它更关注的价值”。观众不再是置身事外看人物呈现故事,而是如同自己身处故事之中。因此,境遇电影高度重视对身体的呈现,因为这是观众代入并产生共情的基础。
相应的,境遇电影也将空间作为体验的对象,而不仅仅是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书中以《地心引力》为例,指出这部电影下载观看毫无意义,只能戴上3D眼睛在IMAX超大屏幕下,才能体验到其魅力。在这类影片中,空间不仅“被看见”,而且“被体验”,书中以《权力的游戏》第二季最后一集为例,观众跟随龙母的视线从一个空间到另一个空间,沉浸其中,如同自己在经历这一切。这的确让人联想起一些第一人称游戏,玩家跟随游戏人物的视角来到一处又一处空间,如同自己在场观察游戏的场景和画面,更加细致地感受到游戏中的种种细节,从而产生最大限度的代入感,相应的也会产生与游戏人物类似的紧张和压抑的感受。在这种空间呈现方式中,观众不再只是旁观,而是融入其中。
与空间紧密联系的是时间。书中认为“在境遇电影的视角下”,时间并不是影片时长那一两个小时,而是“一种心理上的经验过程”,因此,境遇电影模式中的时间同样服务于呈现身体感受,这里书中借用了心流理论,指出观众可以与角色之间依靠镜像关系结成经验共同体,让观众的参与具有一定的亲历性,从而为观众提供稍高于他们期待的体验,吸引持续关注,最终获得最佳观影体验。如诺兰的《敦刻尔克》,观众跟随士兵的身体在空间中穿行,不断经历安全到危险、可控到不可控的反复转换,从而保持了持续的专注力。
在呈现画面时,光影也不再仅仅是为画面造型、辅助叙事,而是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光线定义着空间,刺激着身体,并赋予场景以生命”,从而形成观众在此时此地的境遇体验。《降临》就体现了这种空间主导的影像风格,让人物融合于环境中,只是空间一部分,进而引导观众进入其中,与角色一起经历空间。
按照书中解说,境遇电影并非某种标准,是一种创作手法,即具备了上述对身体、空间、时间等元素的态度,即可以谓之具有境遇性。但其实书中选用的很多片段并非来自典型的境遇电影,甚至是来自经典的好莱坞电影。因此,这一概念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彻底的断裂与革新,而毋宁说是在视听媒介形态变化的背景下,对电影创作手法变化的某种回应。
《境遇电影》读后感(四):为什么电影具有非凡的感染力?境遇电影,带你打开观影新思维
电影是一种可供娱乐消遣的高雅艺术,以生动的图像形式,向人们传达一定的故事、思想、情感以及丰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当人们走进影院,或者在家里观看一场电影,如同额外拥有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那么,电影究竟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又是怎样让观众实现沉浸式观影体验的呢?
在《境遇电影》一书中,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竞和桂皓璇通过分析一些经典的电影案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电影认知模式,从而让更多电影爱好者们可以换个角度看待电影。
在传统的电影中,故事是影像的主体,所有的情节、表演、制作都是为叙事而服务的。然而,随着电影数量的递增式增长,老套的剧情很容易让观众失去继续观看的热情。
于是,电影模式的创新就变得至关重要。在本书中,作者介绍了市面上诸多受欢迎的电影主题,并针对传统的电影模式,提出了“境遇电影”这一理念。
所谓的境遇电影,关注的是主体与情境的相遇,即借助角色以及其身体,让观众在电影被塑造的时空中,实现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
如果说传统电影模式像戏剧,注重的是人物和情节;境遇电影则更接近游戏,注重的是观看过程中观众的心理和感受。虽然两者的侧重点不同,但无疑都是为了更好地呈现电影的魅力。
当境遇电影放弃复杂的情节和人物思想设定,想要给观众带来良好的感官体验,本身就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情。为此,作者从身体、空间、时间和影像四个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解读。
以空间为例,境遇电影中的空间,不仅仅是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而存在,还可以用来推进剧情,表现人物的情感波动,渲染某种氛围等。其中,物理空间是基本的表现空间。比如,电影《小丑》中多次出现的灯光闪烁的破旧地铁车厢。
经验空间一方面指的角色的空间感受,另一方面指的是观众对银幕上所呈现空间的经验感受。比如,食物的味道本身是无法通过电影传达的,但观众本身都拥有这些感知经验,可以加深对剧情的理解。
相比之下,隐喻空间则更为特殊。因为它已经超越空间的物理性,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比如,电影《寄生虫》中,富人区、半地下室和地下室这三种截然不同的居住环境,无疑暗示了居住者的身份地位。
在一次良好的观影体验中,角色的身体、拍摄的空间、故事发展的时间会形成完整的闭合,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这点来讲,境遇电影与传统的叙事模式的目的是一样的。
正如书籍最后所说的那样,“境遇电影”并不是一个标准的理论。更确切地说,它是对电影本质的一种探讨。条条大路通罗马,谁能说这种风格的出现不是一种创新呢?
随着科技的进步,沉浸式观影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如何获得更好的感官体验也成为许多人思考的事情。《境遇电影》就是这样一部聚焦当下的电影入门指南,让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