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课》是一本由[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34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学课》读后感(一):在正在进行的文学中寻求内在的力量
在看到目录的时候虽然对那些“时间”“宿命”“音乐”“游戏”的关键词很感兴趣,但也担心会不会是一板一眼的文学理论。打开第一次讲座的录音文字之后我就放心了,果然是科塔萨尔。
曾经在范晔老师的《诗人的迟缓》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因为是科塔萨尔,所以可以很放心他不会把“文学课”讲成“文学理论课”,而是尝试跟听众分享,如何通过“时间”“宿命”“音乐”“游戏”,将幻想的与现实的文字建构成一个“科塔萨尔的奇境”。
举个印象深刻的例子。科塔萨尔通过张力、强度、球体(这个比喻实在是太漂亮了)和封闭体系等概念去指出短篇小说重要的是其内在结构,并提出
后面围绕不同主题的具体论述我觉得还是不转述为好。目录中的这些关键词,我相信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都能够有自己的联想,可是科塔萨尔对这些内容却有独特的、有意思的谈论与延申,如果只看摘录的片段实在无法感受这些讲座的有趣之处。
科塔萨尔在第一个讲座中提到,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有三个阶段:“美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历史阶段”,他在附录(全书我最喜欢的文章)中提到:
他也将这种“需求”贯穿讲座始终,并称其为作者的“内在需求”,这为这些讲座文字平添了某种“现实色彩”——虽然悖逆了科塔萨尔认为“幻想也是现实的一部分”的理论,但他关于“内在”与“外在”的表达或者是对于当下的某种戏谑,确实在文学特质之余平添了一层“向外延展的维度”,这是科塔萨尔的现实关怀,可能也是那个球体炫目的底色所在。
《文学课》读后感(二):《文学课》读书笔记:科神的小说课堂实录
《文学课》,科塔萨尔课堂实录
最早接触科塔萨尔是在2012年前后,当时读的是“短经典”系列的《动物寓言集》。之前没看过任何关于科塔萨尔的介绍,只是单纯觉得这本书名字有趣,而且很薄,能很快读完。果真,一天就读完了,读后触动很大。就又买了同一系列中科塔萨尔的《游戏的终结》,随后是《克罗诺皮奥与法玛的故事》《跳房子》,但《跳房子》太厚了,十几年也没读完。《万火归一》《中奖彩票》当时没有再版,只能读电子版。最近几年,他写的绘本故事《熊的话》我也买了,女儿很喜欢。
后来才知道,科塔萨尔是博尔赫斯、马尔克斯、聂鲁达这些拉美文学大咖都极力推崇的作家。尤其是聂鲁达那句话,大意是:不读科塔萨尔,迟早会因无趣而掉光头发。
我一直觉得,科塔萨尔这类作家的脑回路是不同寻常的。他描绘的文学世界,会让你觉得,这不是通过努力就能达到的。所以,看到根据科塔萨尔课堂实录整理而成的《文学课》,我很激动。
科塔萨尔在课上精读自己小说、阐述自己的文学观、创作思路,分成了几堂课:作家之路,幻想短篇小说中的时间和宿命,现实主义短篇小说,文学中的音乐性、幽默、游戏,情刀巴与文学,有两堂课分别讲《跳房子》《曼努埃尔之书》《方托马斯大战跨国吸血鬼》。附录是两个讲座,《我们当代的拉美文学》《现实与文学、以及必要的价值颠覆》。
这很难得,一位一流作家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自己的创作思路,同时,选取自己的作品在课堂上读给学生,再结合着教学内容做分析。想想都令人兴奋不已。似乎国外很多作家都经常当众读自己的作品,卡夫卡的《美国》第一卷就是当众读的。他们的作品,首先是在公共场合读给大家的。
此外,还有两点值得注意。
第一,科塔萨尔对读者和学生很真诚。这体现在,和中国很多知名作家不同,他从没将自己的文学动机归为想赚稿费来买皮鞋或不上班,而是在讲文学与拉美现实的关系。中国知名作者们其实一直在扯皮。
第二,每堂课后面都有科塔萨尔和学生间的交流和讨论。那些学生很有意思,他们的问题,现实关怀很强,几乎没有讲自己文学创作问题的,都是围绕科塔萨尔作品、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提问,这与国内大多数读者关切个人不同。
我们的写作环境和阅读环境实在太差了。读者阅读从不是为了回应现实,似乎阅读真成了避难所,成了私人空间。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是提不出什么好问题的。作者清楚这点,他们一直表达的就是,搞文学跟你们做其他的工作差不多,都是为了混饭吃,或者吃得舒服些。读者问的实际上也是如何能找到一份作家的工作。就这样相互扯皮着。
这本书中,我收获最大的部分是“现实主义短篇小说”这堂课,这简直解决了我很多年对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的困惑。摘抄几部分:
“在这类小说中,离奇元素、幻想元素的引入能让现实变得更加真实……”
“现实主义小说面临的第一大危险就是过分强调主题,并认为它是小说的根本意义……在现实主义短篇小说中,主题是根本的、极其重要的,因为现实是无穷无尽的,而短篇小说永远是对现实的一种切割、分离和选择。”
“那些被我们铭记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所展现给我们的现实片段远远超越了小说讲述的故事本身……如果除了我们读到的内容之外,小说中发生的事还能让我们进入小说本身并没有说明的人物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在人格,那么这部作品会被人铭记。”
“现实主义短篇小说总是比它的主题内涵更丰富:主题绝对是最根本的,但是如果一部现实主义短篇小说仅仅局限于主题的话,那么它就只能沦为我们经常读到的众多普通小说之一了。”
以上。
《文学课》读后感(三):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学滋养
读完这本书,一时不太好形容我的感受。这么说吧,如果读科塔萨尔的短篇小说像是在享用无比新鲜的水果慕斯蛋糕,这本书就像是视自己做的蛋糕为宝贝的甜点师傅翩翩然从后厨走出来,他对上你那正在享受蛋糕的眼神,迫不及待要给你讲解一番这块蛋糕的妙处。
这本书从科塔萨尔自己写作的三个阶段——美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历史阶段——出发,讲了他对短篇小说这个体裁的独到见解,以及幻想、现实主义、幽默等元素对小说的影响,最后用两篇拉美文学对于现实政治的意义敲响台下这些美利坚小脑壳。
科塔萨尔的小说通常有着奇妙的结构和绝佳的讽刺与幽默元素,他对短篇小说结构和形式的比喻也很精准:
“长篇小说容纳一切,是开放的游戏,短篇小说则相反,它是封闭的体系。可以把短篇小说比喻成球体,它是最完美的几何形状。而长篇小说是结构庞大的多面体。
电影像长篇小说,摄影像短篇小说。伟大的摄影师的取景都有某种命中注定的意味:摄影师拍照时,将完美平衡、构造完备、内容丰富的景象装进了相片的四条边中,相片本身已经足够了,但它还发散出一种超越相片之外的氛围。
好的相片会给出各种暗示,激发着我们的想象力,对我们说着:那里还有什么呢?”
科塔萨尔自己非常擅长写“超越相片”的短篇小说。比如《南方高速》中停滞的大堵车,他用汽车品牌这个物化的符号代替人名,描写了堵车几个月之久的众司机群像,人的个性和这个小社会的荒诞感从这张“大合影”中挤着冒出来,成为这张相片最出彩的地方。
科塔萨尔的短篇小说中有很多幻想的片段,比如《正午的海岛》中想象自己去了梦中小岛的飞行员、《科拉小姐》中爱上护士小姐的小男孩,这两篇作品通过时间和叙事角度的多次错位来给读者制造麻烦和眩晕感。他在演讲中坦陈:“熟悉我短篇小说的人应该知道,我摆脱不了分身这个主题…在这篇小说中,人物也分裂了:原来的人物无法改变,被我们的时间束缚着,而那个全新的人物想终结琐碎、愚蠢和虚伪的一切…” 如果幻想是一场下午做的两分钟之内的有完整情节的梦,现实又能实际到哪里去呢。
关于幻想与现实的关系,科塔萨尔还讲到:“我从不觉得幻想是虚幻的,它只不过是现实给予我们的另一种可能性和另一种存在方式,出于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原因,我们会经历这些无法预知的事。可能幻想文学就是这样产生的吧,反正,我自己的短篇小说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为了让我们更深刻地生活在现实中。”
关于幽默,科塔萨尔把它的作用比作一场毁灭,而通过毁灭,方能创造。在他看来,“幽默推倒普遍的价值观和等级划分,颠覆它们,展示它们的另外一面,猝然揭示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东西,那些我们在普通日常的基础之上接受的事物。”
如果说幻想和幽默小说为科塔萨尔的创作铺了戏谑的底料,他的现实主义小说则充满让人拍案叫绝的卡夫卡式暗喻。
他在课堂中讲了这样自己一篇小说:一个村庄的人都习惯在扫墓之前清扫枯叶,这是一项约定俗成的规矩,任何人都不会去质疑。而为了清扫大量枯叶,机智的村民需要借助蛇獴的力量,蛇獴是一种见到蛇就会去扑咬的小型动物,所以当村民把枯叶上喷洒了蛇油,蛇獴就会扑到枯叶上把它们收集到一边。而获取蛇油就需要村里很多人进山捕蛇,甚至不惜冒着伤亡的风险。但没有人会质疑清扫枯叶的合理性。越来越多的人死在捕蛇的路上,墓地更多了,遮盖墓地的枯叶也就更需要清扫…
这样一篇颇具讽刺的现实主义小说放到现在看都会让人充满联想,科塔萨尔呈现的这份荒诞让读者开始审视自己的身边,开始观察这个“运行中的社会”,到底是否该批判所谓的“理所当然”。
全书的最后是两篇演讲稿,对于拉美作家甚至是流亡作家对于军政府能做出的抵抗慷慨陈词。科塔萨尔于50年代移居巴黎,但依然认为阿根廷是他的家:“和许多作家一样,我在写作的时候也会突然感到沮丧,觉得自己无依无靠,身心都离开了祖国…直到那一天,我得知我的一本书无法在阿根廷出版(这种事常常发生在流亡作家身上),由此,我痛心地意识到,我和我的同胞之间的桥梁被切断了,而那座无形的桥梁曾跨越时间和距离,把我们连在一起。让人最难以忍受的真正的流亡从那时开始了,读者与作家被迫分离的孤独开始了。”
即便颠沛流离,他对于书能起到的启蒙力量仍然让我很感动:“我们的书就像是漂流瓶,瓶中的消息被扔进了广袤无际的无知和悲苦中;但是,偶尔会有某些瓶子抵达目的地,而正是在这个时候,这些瓶子里的消息应当显示自己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应当给那些正在阅读或是将会阅读的读者带去启蒙和希望。”
除了主要授课内容,书中还收录了科塔萨尔和学生的对话,尤其可以看出作家的真诚。比如有学生问道:“为什么在一篇小说中有很多英文和法文?”科塔萨尔坦白是为了卖弄学识,而且一些蓝调歌曲的歌词如果翻译成西班牙语的话,会显得非常荒谬,那是“连奶奶都不稀罕的破玩意儿”,所以只能保留原文。他还会在讲完自己一篇好笑的小说之后对学生说:“好笑吧?我写的时候也快笑死了。”这些段子一样的只言片语似乎有种力量,能把我也拉到80年代的美国课堂里,和当年那些幸运的大学生一起,对着讲台上这个大胡子阿根廷人哈哈大笑。
这个四月,科塔萨尔的这场文学课成功将我暂时带离现实,在半空中享受了一餐“文学主厨料理”,待回到地面时,也增加了一些笑看苦楚的能力。
《文学课》读后感(四):马尔克斯:我为他在这世上存在过而心怀感激
人见人爱的阿根廷人我们如此热爱科塔萨尔,这可不是一句空话。从一众文学大师到普通故事爱好者,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没有人能读过他还无动于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尔克斯对他的称赞名副其实:人见人爱的阿根廷人。
巴勃罗•聂鲁达曾说:
如何向没有吃过的人描绘第一口咬下桃子的滋味?
战战兢兢地用各式水果做出比较,笨拙地打着手势,词不达意地使用种种形容词,也难以说出桃子丰盈的甜美、令人难以抗拒的香气、咬下第一口汁水四溢的清新感觉和吞下最后一口时就立刻涌起的回味和想要更多的愿望。
如何向没有读过的人介绍科塔萨尔?
将溢美之词堆叠起来也无济于事,因为它们似乎说不出阅读时那沿着脊背上升的颤栗,让人惊异的幽默与温暖,以及如同意外进入一片奇妙密林的感叹。
胡里奥·科塔萨尔与《文学课》
在写作中,以游戏为信条,科塔萨尔从容不迫地逃脱了严肃。他将即兴演奏与爵士乐的节奏带到创作中, 向读者展示了一整个隐藏在普通生活背面、介于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深邃世界——没想到小说还能这样写,没想到文字还能构出如此华美的迷宫,没想到乏味的日常在有人眼里是如此有趣、不稳定、富有张力。
《动物寓言集》中,老虎在宅子里四处游走,人们四处躲避,却在这里继续维持日常生活;
《南方高速》上,工程师在返回巴黎的途中遭遇堵车,这一堵就是几个月,静止的高速公路上诞生了一个微型社会;
《游戏的终结》里,天真纯洁的女孩们不得不迎来童年落幕,只能以游戏应对不可抵挡的厄运……
动物寓言集
7.9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 2020 / 南海出版公司
南方高速
8.8
[阿根廷] 胡利奥·科塔萨尔 / 2017 / 南海出版公司
游戏的终结
9.1
[阿根廷] 胡里奥·科塔萨尔 / 2020 / 南海出版公司
科塔萨尔作品
而当我们离开纸上世界,在现实中与科塔萨尔相遇,他的风趣幽默,他的博闻强识,特别是他那能够引起所有人心灵共鸣的真诚与坦率,也格外令人印象深刻。
1984年2月22日,马尔克斯在墨西哥城美术馆发表了一次演讲,以深切纪念挚友胡里奥·科塔萨尔。十天前,这位在马尔克斯口中“人见人爱的阿根廷人”因罹患白血病而离开人世。在演讲中,马尔克斯提到了三年前与科塔萨尔有关的一段往事。
虽然这样精彩的演讲无法再重现,现在,我们却有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走进科塔萨尔的文学课堂,进一步了解科塔萨尔,了解拉美文学,以及文学本身:
2022年,《文学课》中文首次出版。作为讲师,科塔萨尔毫不吝啬,将自己无与伦比的表现力和魔力应用在课堂上,直接而无所保留地将他的秘密和盘托出。
《文学课》
1980年,在生命最后时期,科塔萨尔受邀前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一门为期两个月的文学课。
这并非他首次受邀:1969年,为表对拉丁美洲“人才流失”和美国政治政策的反对,科塔萨尔拒绝了哥伦比亚大学邀请他担任访问学者的提议。七十年代中期,他去了几所美国大学参加研讨会、领奖。直到1980年,应一位老朋友之约,他终于同意前往。
在与朋友的信中,科塔萨尔表示,这份邀请让他有“绝佳的条件少工作、多看书”,然而对当时已经六十六岁的科塔萨尔来说,前者可能有些名不副实:他每周四下午两点到四点上课;每周一和周五从九点半到中午,还在西葡语系的办公室里接待学生,另外,就我们所知,他至少还额外举办了两场讲座。
科塔萨尔
《文学课》由作家在两个月间八堂课、两场讲座的录音转写而成。忠实刻录了天性顽皮的他是如何借课堂的机会和学生/读者们“合伙”做起了游戏,将文学讲得趣味十足、与生活现实息息相关。
“我不是个有规划的人,我既不是评论家,也不是理论家……”来自科塔萨尔的文学课是这样开始的。他不讲术语,不掉书袋,首先恳切地和学生/读者分享了对自己三十余年“作家之路”的分析:
科塔萨尔将自己的创作与整个当代拉美文学结合起来,按主题为我们上了八堂课。幻想与现实,文学中的音乐性、幽默感、游戏性,现实与文学的关系……科塔萨尔同时补充了关于文学的几个核心观点,并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谈及创作理念、音乐、电影……我们将随他进入一整个隐藏在普通生活背面的文学新世界,并得知这个世界诞生、壮大,以及背后的秘密。
为我们揭示自己创作的方法及起源之外,科塔萨尔也首次完整表达了自己对写作、文学、拉丁美洲、世界……的看法,带领我们领略真正的文学意义、承诺与使命。
他的文学课,保证会让学生/读者会爱上(或者更爱)阅读与创作,爱上(或者更爱)科塔萨尔与文学。
《文学课》书影
对于作家的“遗作”,出版后常常有两种声音:
第一种读者会吐槽“怎么还有书要出”“干脆把他的超市购物清单也集合出版算了!”, 正如2018年,科塔萨尔五辑规模宏大的书信集问世后,一位阿根廷记者评论说,出版社似乎真的把科塔萨尔的幽灵关在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巴黎之间的某个地窖里,好让他不停地写。
而第二种读者,为作者笔下世界着迷,便觉纸张之外的现实也被覆上一层光彩,尤其是对科塔萨尔这类作家,他们的作品在梦境和隐喻之间反复横跳,更显神秘迷人,让人忍不住想知道他在生活中如何思考行动。有机会加深了解天马行空的科塔萨尔和拉美文学,有机会——就像科塔萨尔在课堂上评论一位自己喜爱的作家时说的——“有福气再读一本他的书”,好像也不错。
不管属于哪类读者,读前请您相信:
这本书包含绝对合理的信息量,能为您提供了解这位文学大师和其作品,以及文学与创作的全新视角;
而还没读过科塔萨尔的人,也不必担心枯燥难懂,在课堂上,科塔萨尔再一次施展魔力,令一切主题都沾上独特的“科式”色彩,变成“意义重大、郑重其事的”游戏。
《文学课》书影
《文学课》刻录了十三个小时的座谈内容,而这对任何爱故事、想写作的人来说,都将是意义无比重大的十三个小时——
科塔萨尔的朋友,小说家阿里埃尔•多尔夫曼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自己曾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见过一幅呼唤科塔萨尔的涂鸦:回来吧,科塔萨尔,这对你来说能有多难?
对于本就在现实与虚幻间穿梭,带着我们“在这个自称世界的黏性物质中开路”的科塔萨尔来说,这能有多难?每读一次他的故事,参与他的文学游戏,和他的文字一起开始一场未知的华丽冒险,一小片科塔萨尔的可爱灵魂就会在书中鲜活起来。
而这一次,在《文学课》上,似乎有一个更完整的、更真切的、更“活生生”的科塔萨尔,真的短暂地回到了我们这些等待已久的学生/读者们身边。他开着玩笑,才华横溢,挥洒自如,有趣而动人,毫无保留地将自己与文学的故事娓娓道来,有时甚至会忘记时间。
科塔萨尔
而只要有人还在阅读,只要有人还爱故事,想创作,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同样的呼唤:回来吧,科塔萨尔。
科塔萨尔则在《文学课》中回应道:我想告诉大家,我深深地感谢你们,因为你们专注地、持之以恒地听完了我给大家讲的所有内容,我觉得这已经不再算是一堂课了,而是一场对话,一种联结。我想,我们大家都是很好的朋友了。我很爱你们,谢谢你们。现在,我真的得走了。
“致科塔萨尔,怀着嫉妒和友情。——马尔克斯,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