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在破碎重整中找回自我。
——蒋勋
情绪总是后知后觉,慢慢地积攒积攒,然后变大,充斥整个身体,然后再慢慢地回缓回缓,找到一个宣泄口,输出输出,直至平静。在这个过程中,总有那么几天的时间是用来浪费,可惜,却又无可奈何。
回归到原先的作息规律,舒服极了。虽然会有一点不适应,但会更多一些平和与淡然吧。读完了一本《孤独六讲》,很有意思,留下点什么呢?
大纲如下:

“现在,信息越来越发达了,然而,整个社会却愈来愈孤独了。”
“情欲的孤独,在本质上并无好与坏的分别,情欲是一种永远不会变的东西,你渴望在身体发育之后,可以和另外一个身体有更多的了解、拥抱,或爱,你用任何名称都可以。因为人本来就是孤独的,犹如柏拉图在两千多年前写下的寓言:每一个人都是被劈开成两半的一个不完整个体,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另一半,却并不一定能找到,因为被劈开的人太多了。”
“他一直在出走,因为作为一个社会心灵的思考者,他必须保有长期的孤独。”
社会越来越便捷,交流的工具越来越多,可是,我们不难发现,人与人心灵的距离好像愈发远了。微信群里聊得火热,见了面一言不发似乎是很正常的现象,每个人都在宣泄着孤独,但同时,每个人又在自己制造着孤独。
孤独的时间多了,可以做的事情也多了。就看你怎么去分配了。孤独不是寂寞,人需要孤独,孤独使自己得到很大的成长,不要害怕孤独,要学会利用孤独,在孤独时候要学会与自己对话。
周五,身边同事离开学校回去休息,回到空荡荡的办公室,心里也空荡荡的。以前,总是期待着休息,期待着放假,但是现在好像不太一样。害怕周六周日的空虚,害怕无人相伴的孤独。但是,时间不会听你的话,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总也留不住。孤独的休息日,打开了这本书,看到了对孤独的解释,很开心。原来并不是我太矫情,有太多的人感受与我相似。但我欠缺的就是,还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应对这些孤独情绪。我想,就从读书和看电影开始吧。
“所有哲学的思考者都是孤独的”,蒋老师谈的很深奥,我就从我的阅读体验简单的来说说我对“思维孤独”这一章节的理解吧。
“哲学就是在复制一个文化里所有与思维相关的东西”,这句话读了好几遍,不是很懂,我的理解哲学是对社会现象的一个抽象、概括和归纳吧。是非常考验人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的还有思辨能力,嗯,我想了想我自己,以上,都没有。蒋勋说“孤独是一种沉淀,而孤独沉淀后的思维清明”,我看到的时候觉得说的好有道理,好棒,却从未静下心去认真思考思考,这句话存在是否合理。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事情,唯上唯书没有任何怀疑和批判精神,所以享受不了孤独,崇尚简单而又肤浅表层的快乐。
在大学与班级同学一次读书交流会中,我分享了当时读的加缪的《局外人》,对主人公进行了大力的批判和谴责。分享完之后,有了兔子和我如下的对话:
——“为什么对他会有这样的看法呢?”
——“你看他母亲去世,一滴泪都没掉,还有心情去泡妹”。
——“为什么非得掉泪呢?为什么不能泡妹呢?”
——“一点都不伤心,儿子白养了”
——“不流泪和泡妹就代表不伤心了吗?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说人们常见的事情或者是常见的现象就是正确的”。
毕业许久,但兔子的话一直深深地记在我脑海里。
孤独是思考的开始,想要思考,想要活的清晰,就要学会享受孤独。孤独圆满,思维才会得到发展。所以,静下来,慢下来,给自己一点走路的时间,不要急着赶路,即使下点雨雪,不也是更有一番风景吗。
情绪得到输出,慢慢沉淀,直至清明。望一切越来越明朗。就像“亲爱的旅人啊”所唱“亲爱的旅人,没有一条路无风无浪。会有孤独,会有悲伤,也会有无尽的希望”。
勇敢的向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