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翻开我的微信收藏,里面有2011年1月21日我注册微信的记录,有2013年12月6日《槽边往事》订阅者破万的截屏,2014年1月9日我去杭州永福寺看雪的视频---大多都是这样的鸡零狗碎。
微信收藏是个很好的功能,如果有些东西自己想记录,不想发在朋友圈,又不想有谁看到,还不想额外下载一个笔记App,那么就可以放在收藏里,它相当于一个私人笔记本。尤其是一些临时的想法和感受,因为转瞬即逝的缘故,有必要找个地方放起来。比如说2019年12月15日,我写了这样一条:不去和他们搏10万+。为什么突然有了这个想法我已经完全忘记了,但后来我的确是那么做的。
在所有的收藏项目里,只有一条名人名言,那是在2014年6月22日,我摘录了一条哲学家尼采的话:“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对抗垂死与腐朽的生活模式中,以及建立生动和欢乐的新生活中所具有的才能和力量。”
8年前我把这句话理解为某种生活的循环上升,也就是说,所有我当下熟悉的生活模式因为成熟稳定而走向衰败腐朽,而与此同时,新的、更有活力的生活模式又会诞生出来。于是人需要向前一步,跟上这种新鲜的变化,保持自己对生活的热情,从中不断感受到快乐与活力。所以人要随时对自己的生活模式保持警醒,不能停留在昨天。
几年之后,我的看法改变了。我重读尼采这句话,去掉了冗长的句子成分,精炼出句子的主干,得到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具有的才能和力量。这样看起来,尼采整句话的全部重量都在才能和力量两个单词上。原先的的理想主义气质顿时就变成了现实主义的思量---你做如何想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拥有何种才能和力量。想到这里,不免有点沮丧。因为生动和欢乐的生活是人人都想要的,但是获得才能和力量却是一件困难的事,尼采偏说那是门票。
今天翻看微信收藏,再次看到这句话,感受又和之前截然不同。生活是不是循环上升?我已经不那么在意了。经过那么多年之后,我知道想要用一种简单模式去总结生活是个痴心妄想。想要总结生活,认为自己能够从中挖掘出什么规律本身就是妄想。当然生活也不是一个随机过程,它肯定有自己的线索,只是线索当初出现时自己未必认得出来。需要在走过很长一段路之后回头去看,才会惊觉原来每一步都有自己的理由。
个人价值需要才能和力量来体现?我同样也不那么在意了。这些概念里本身就隐藏着比较,才能有大有小,力量有强有弱。专注在才能和力量上,就是专注在比较上,我是不是更有才更有力?这是一个会让人产生烦恼的问题,烦恼会让人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不会关注生活本身,而是去想如何提升能力了。我认为当初我的分析有误,重点应该是“所具有的”,意思是有就行了,不要去管大小强弱。一个人的才能和力量,总是和他当下的生活相适配,剩下是运气做出的微调,略高一点或者略低一点。
但回顾这八年来,尼采这句话还是给予我许多鼓舞。在某些时刻,甚至为我提供了做选择的标准,那就是我犹豫不决的方向是否指向“建立生动和欢乐的新生活”?那些艰难的选择是否指向“对抗垂死与腐朽的生活模式”?一高一低之间,可以帮助我去掉许多选项。但这依然不是重点,我以为尼采这句话最大的价值是一种承诺,他承诺生动和欢乐的新生活存在---这才是重点。我受到鼓舞,受到激励,是因为他在这一句话中暗示了的确有新生活存在,而那种生动和欢乐的新生活值得前往。
打动我的不是道理,而是他这种不言自明里的承诺。当然我也可以自行找寻,但总不如一位著名哲学家讲出来给人的强烈信心。道理很容易让人忘记,但是那种欢乐的、积极的、坚定的口吻,却可以持久地发生效用。尤其是在生命中许多低沉、迷惑、茫然的时刻,它振奋精神的作用也就越发明显。无论是望梅止渴的典故,还是迦南---蜜与奶之地的承诺,都说明精神高于一切。深具信心,则一切达成。
在此我整理记录自己八年间对同一句话理解上的前后变化,也是想说明一点:与其急匆匆地去理解,不如先放开去感受。烦恼都是因为理解力太好,而领悟则需要真实感受作为基础。一个人每天能从家去到公司而不会迷路,不是因为记忆或者是导航,乃是因为他对自己能够抵达公司这一点从来都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