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读后感锦集

发布者:清风先生 2022-4-3 05:10

《伊甸》是一本由[波兰] 斯塔尼斯瓦夫·莱姆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甸》读后感(一):一个回味无穷的拼图,一个引人深思的隐喻

作为莱姆的早期作品,伊甸的节奏明显没有后来的索拉里斯星和无敌号紧凑。到中途的时候我甚至还感到有些无聊。一个接一个不能理解的事物,一个接一个想不明白的情况,在作者没有努力营造悬疑感的时候,就会让人一直感到很困惑。虽然科学家们到处探险,但是也没有像无敌号那样不断遇到生存的挑战,于是节奏又使人昏昏欲睡。

但是这一切在坚持到三分之二的时候开始有了回报。就像拼凑一个巨大无比的拼图一样,在拼到三分之二窥见全貌之前可能都会觉得无聊,但是一旦你看出来拼图的全貌,就会兴奋起来。读伊甸也是同样的感受。到这本书的最后,我不断的想起克拉克的与罗摩相会 - 我最喜欢的克拉克作品。

两个大师都是功力深厚 - 描述人类如何探索外星人的地盘,遇到各种新奇事物,遇到危险,试图理解发生了什么 - 在这些方面莱姆与克拉克不分伯仲。在与罗摩相会里,克拉克嘲讽了人类对于无法理解的事物的本能反应 - 不理解的就干脆毁灭它。在伊甸里,莱姆借着人类探索伊甸来隐喻一些问题:外星人是否曾经像人类探索伊甸一样探索过地球?他们是否像人类了解伊甸一样试图了解地球文明?他们是否对某些事情进行了干预?还是选择不插手,让人类自由的发展?伊甸里人类探索家的最终反思与选择,让人浮想联翩。

能读到最后真的是太开心了。谢谢莱姆 - 伊甸是一个伟大而富有无与伦比的想象力的拼图。它更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隐喻。

《伊甸》读后感(二):“我只知道,我们一无所知。”

莱姆是那种可以把故事写得很具体,但用语又很精简的人。伊甸是我读的第四本,依然在开篇就被抓住了全部的注意力,读完不自觉陷入长而深的沉默…

据说伊甸是莱姆早期的作品,从这本就能看出他擅长让人物用普通的语言,树立形象:

富有责任心的可靠的船长,在第二次探险中,化学家和医生下车查看远方的“城镇”,几人约定好时间,这时前后方都会遭遇危险,化学家问船长会等多久,莱姆这样写:“船长露出了微笑,在车灯的反光下他脸色灰白。‘直到你们成功,现在,出发吧。’”一位果断、可信赖的后盾跃然纸上。

个人主义但勇敢细致的医生,第一次探险时一个人率先去逛了工厂。在第二次探险中,一个人下“坟”,想要解剖尸体时,看到了一只沉静的蓝眼睛,他上去后,莱姆这样写:“他眯着眼睛看着他们俩。‘我们一无所知’”。一个在异性面临未知的人,信赖伙伴,敢于取舍探险,冷静地给出自己的判断,不臆测不夸大的人物,太有魅力了!

伊甸六人,每一位都很立体。值得反复阅读学习技巧。

结合当时的世代背景,莱姆讽刺了当权者不给民众开智,捂住民众嘴巴/让他们陷入终身的劳动,现在看地球上也很常见。他甚至很直白地写,如果高等文明看到地球上宗教用火刑处理异端,想要拯救弱小,难道是把枪塞给人家?

这本书给出了很多谜语,比如工厂是怎么运作的?被犁过的壕沟是飞碟的车轨吗?那些各式各样的植物都是食物吗?伊甸人喝水吗?伊甸人四只眼睛的作用是什么?莱姆都没有解答。一方面,这是一个路过的故事,后面写六人和伊甸学者接触,也只是了解了一部分伊甸的社会知识,而且莱姆没有展开;另一方面,莱姆恐怕也处于悲观心态,地球上发生的一切,即便是高等文明出现了,也无法改变。莱姆后期的作品中将神与神性作为隐线出现,恐怕也有再延伸的意味。无论走到哪里,人类都只能以自己的认知进行思考,恐怕做到的只有打扰、破坏。

这本书相比《索拉里斯星》《惨败》《未来学大会》评分居然只有7.9我好震惊…虽然是大师早期的作品,但可读性、想象力,对文字的把控力有可能是很多人一生都达不到的。打3分的莫不是胃口都被莱姆后期作品惯坏了?

《伊甸》读后感(三):伊甸之外仍有无穷的期待——读莱姆《伊甸》

莱姆作品集共六本,《伊甸》是笔者阅读的第三本。如果用一个词概括每部作品的主题,我认为《索拉里斯星》是回忆,站在外星球回忆地球;《未来学大会》是展望,预测70多年后的现实景象;《伊甸》则是接触,地球人与外星智慧生命的近距离沟通。

和外星智慧生物的接触,一直是科幻作品难以割舍的主题。莱姆在《伊甸》中描写了伊甸星的双生体智慧生物,没有惊世骇俗的狂想,而是套用了人类社会的一些规则,让语言不通、形象各异的两个星球“人类”,进行了试探性的对话。

书中,太空船计算出现错误,坠落伊甸星,由船长、工程师、物理学家、化学家、神经机械学家、医生组成的六人组,在伊甸星展开了一次颇具历险探奇色彩的旅程。

伊甸星上有城市,有工厂、有定居点,有沙漠,有不同的社会阶层,俨然地球上人类社会相似。而人类最感兴趣的“外星人”也渐次露面。伊甸星的智慧生物,是袋鼠型的双生体形象,巨大的软体中,包着一个小巧的类人生命,二者相依而生,不能分离。双生体的形象比较多样,有的有手指有的没有,有的有鼻子没眼睛,有的有眼睛没鼻子,大小黑白差别也很大。语言是不能直接相通的,但经计算机的解析,伊甸星土著双生体与火箭坠落伊甸星的地球人展开了对话。

对于外星智慧生物,人类总是当成亲朋或敌人去设想。亲朋的话,结局往往是大宇宙概念下的星际生物联谊;敌人的话,则演绎也入侵与反入侵、统治与反统治的纷争。太空船六人组与伊甸星智慧生物没有发生下面的冲突,只是见证了伊甸星智慧生命内部不明原因的屠杀和争斗。

书中比较惊人的情节,是船员们在录影带中,发现伊甸双生体竟然围着一个地球人的人体,船员们分析,那应是一个雕塑,是伊甸居民区双生体根据传送的信息制作的人偶。从莱姆在本书的描写看,伊甸星的智慧并不比地球人高级,甚至在同类争斗中,希望得到地球人外力的帮助。而负有使命的地球人,曾瞬间萌生了拯救伊甸星智慧生物的欲望,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伊甸。

合上《伊甸》,想起鲁迅《这也是生活》一文中的话:“街灯的光穿窗而入,屋子里显出微明,我大略一看,熟识的墙壁,壁端的棱线,熟识的书堆,堆边的未订的画集,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我有动作的欲望——但不久我又坠入了睡眠。 ”这一大段话很抒情,是地球视角的情感表达,但用来谈阅读《伊甸》的感受,很是恰切。

伊甸星之外,是无穷的远方。当太空船飞离伊甸后,船员们回望伊甸星卵白色的球体和“异常美丽的光芒”,有些留恋,但船长相信,在伊甸星之外,“还会有更美的。”

北京冬奥会的宣传口号发布了,世界各地的冰雪运动员将汇聚中国。如果真有外星人看到这一幕,是否会像《伊甸》中太空船的地球船员们,对着伊甸星上成群奔跑的双生体,满脸挂着疑惑。

一起向未来! 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 !

《伊甸》读后感(四):文明之间无法正确交流的PTSD

作品的基本叙事是个循环:整装、探险、接触、归来。整装部分以主角六人在一头扎进土里的飞船上进行各种修缮工作和做外出的准备工作为主。探险部分以写景为主,莱姆受到到超现实主义画作的影响,笔下的景物基本上是荒野中充斥着人类无法理解的生命体和双生体的建筑,实在想象不出来的可以看捷克超现实主义动画《原始星球》。接触部分描绘主角团在混乱中与双生体的接触,有意思的是,这种混乱并非由人类引起的,人类只是撞见了混乱的发生。归来部分是外出人员与留守人员的信息交换和分析,他们的分析过程全是用人类的思维推导伊甸人的行为逻辑,无论他们怎么推导,得出的结论总有不合理的地方。

孤寂和封闭的感觉贯穿整部小说。小说的开头发生在在封闭的火箭里,所有的情节都发生几个人内部,地点不是在在狭窄的火箭里,就是陌生的自然环境和外星人的坟地里。小说的高潮——两个文明的接触,也是发生在带电脑的小房间里,人物仅有六个人类和一个外星人。

本书成于六十年代,正值冷战,莱姆的创作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但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并不是小说的重点。小说的最后,通过翻译后的双生体的话,主角们猜测出了“伊甸”是个1984式的集权社会,这一定程度上批判了中央集权和信息管控,但莱姆并没有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展开,这样写只是为了在解决悬念的同时发表对控制论的一点见解。小说真正的重点还是“去人类中心论”,即人类不能用人类思维去理解外星文明。

小说中的主角自始至终都是站在人类的观点去思考伊甸人的社会,自然无法理解伊甸上的一切。而在了解双生体天文学家沟通后 ,主角团将伊甸人自然而然想象伊甸人有压迫与被压迫两派,他们分成两派,一派用认为伊甸的制度是不合理的,要解放伊甸人,让他们得到自由;另一派则认为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伊甸文明历史进程的一部分,贸然干涉只会对他们的社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主角们从来都没有真正了解伊甸人,他们得到唯一有用的信息来自翻译后的双生体语言。有翻译就会有失真,同样的词语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有不同的含义,当我们对另一种意识形态不了解时,我们会用我们意识形态下的语义去错误地理解另一个文明的话语。所谓正确的翻译,即正确语境下这个词的正确语义,是在两种文明长期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试错得来的,而主角们只与双生体交流了不到24小时,翻译后的双生体语言肯定有不少是不符合原意的。莱姆在文本中不断强调翻译的不可靠性,甚至借化学家之口说出来了:“这些是你对计算机精神分裂的臆语的私人加工,可不是翻译。”虽然翻译是不可靠的,但这是人类与伊甸人交流的唯一途径,所以主角们只能硬着头皮用大概率错误的语义推导出大概率错误的伊甸社会,得出伊甸人过得水深火热这个不知真伪的情况。所以主角们自始至终对伊甸文明的探索只是盲人摸象,他们从来没有见识过真正的伊甸文明。

整本《伊甸》就是对这第四种情况的证明。

伊甸人对外星生命的到来无动于衷,他们有他们自己的理由。虽然这些理由在人类看来不合理,但在伊甸人的社会环境下是合理的。

伊甸人的行为和意识形态没必要符合人类的认知,因为他们不是人类。

推荐阅读
  • 生活.美文

    生活.美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溢满生活滋味,让人沉醉其中。季节终点,冬日晚风凉,斜阳渐矮只影长。 孑然一身,独吟天上月,自顾自盈缺,揉乱琵琶弦,一碗红尘一盏烟,冷暖交杯是...

    12-18

  • 不要只看书名!这三本美文深度优雅,让人沉醉

    不要只看书名!这三本美文深度优雅,让人沉醉

    在书海中徜徉,偶尔会遇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书名,但翻开之后却发现内容大失所望。这种感觉可不太好!不过,今天我要推荐的这三本书,书名可能让你感到意外,但它们绝对不...

    12-10

  • 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美文)

    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美文)

    你好,早安!今天是12月10日,星期二。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不跟生活认输,不向岁月低头,你会发现世界如此美好。——题记在这悠长的人间旅途中,我们...

    12-10

  • 与自己的一场浪漫邂逅(美文)

    与自己的一场浪漫邂逅(美文)

    你好,早安!今天是12月5日,星期四。多做上进的事,拥有乐观的心态,人生就会变得更灿烂和美好。—《人民日报》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步履匆匆,仿佛被一只无形...

    12-05

  • 6篇超治愈的精美小短文,读起来触动人心

    6篇超治愈的精美小短文,读起来触动人心

    【一】不要与任何一个人去争,爱你的,不用争,不爱的,争来也没用,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二】时间是种极好的东西,原谅了不可原谅的,过去了曾...

    12-05

  •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些情感,它们静静地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不为外人所知,却在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等待与守候的故事,名为...

    10-18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我们试图用双手去抓住它,却只能触摸到空气的虚无。爱情,亦是如此。那些曾经...

    09-24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4Perhaps Love愿我们心中充满爱作者:John Denver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 place也许爱就像一片栖息地A shelter from the storm来自风暴里的避风港It exists to giv...

    07-05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