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三千年》是一本由[英]马凯著作,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202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恒河三千年》读后感(一):大河记
大河记 ——读《恒河三千年》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河流的伟大作用不可忽略。正如人体的本身构成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水一样,人的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需要水,人类离不开水。 在远古时代,人们对水的需求可能还仅仅局限于自身的生存需要,一个池塘一条小溪就可以满足了。甚至是冬天的冰雪融水,雨天的雨水,对于个体来说,这些水的获取是容易的。越是到后来,人们对水的需求越多,也就越离不开水。 当个体逐渐增加,成为群体,人类面临怎样解决水的问题。掘井汲水是一个方法,引来水流是一个方法。前者不适用于大规模的人群聚居,因为地下水的汲取不容易,难以满足更大的用水量。引水是可以的,可是也有个距离的要求,巨大的工程量,也令一般人望而却步。 还有一个既省力又省事的办法,就是居住在水边也就是河流旁边。人类所有的重要文明都是在河流两岸发展起来的,这有着十分现实的原因。比如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还有中国的长江、黄河,这些河流至今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新疆古代的塔里木河水量充沛,人文辉煌,后来水流中断,河流区域荒漠化,文明也就成为了历史,消失不见了。 印度的恒河也是一条对古印度文明极为重要的河流,可以说是印度的母亲河。印度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灿烂的辉煌文明,就是在今天也是重要的大国。数千年来,围绕着这条河流发生的历史文化传说故事,以及存在着的宗教、风俗、民情,不胜枚举,引人入胜。 《恒河三千年》就是一部介绍恒河历史,普及恒河文化的优秀著作。作者马凯是记者也是作家,在亚洲、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有30多年的新闻采访经历。他耗时四年,以第一手的报告和研究,从恒河源头实地全景探索,从地理到人文,从古代到今天,呈现了这条生命之河的全部意义。 记者、电视评论家卡兰•塔帕说:恒河是印度的生命之河,被印度尊称为“圣河”。千百年来,生命的兴衰围绕着恒河,轮回不倦。 十八章的章节详细地描绘了恒河的过去和现在。当然,作为职业记者,关注现实问题还是要更多一些。因此,书中大部分篇幅讲的都是恒河的目前现状。它的神圣的宗教性,它的严重的污染以及水流量大幅减少,还有它的生态环境的恶化,贸易量的减少,还有人们对这条河流的整治和拯救。 文明的辉煌外衣下,宗教的神圣加持下,依然离不开的实质是人们对于水的需求,那是须臾不可分离的,犹如空气对于呼吸。 可以看到,恒河的过去是辉煌的,现在则是混乱的、废怠的。过度的汲取和过量的使用,让恒河难以承受负荷,现代化药物污染,病毒、病菌肆虐,让这条河流成为了“毒河”。如何治理,让它继续辉煌,为人类服务,是当代的人们面临解决的问题。这些,其实正是本书的写作宗旨。 唯有灿烂的辉煌和毁灭的急迫,才让人们震聋发聩般惊讶和警醒。是时候该收敛人们的欲望和无尽索取了。一条大河,它无私,它给予,它自然,它也要人们的珍和保爱护。 2022年3月1日
《恒河三千年》读后感(二):现实中的恒河水与精神上的纯洁的恒河水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藏语意为"雪的故乡",也是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巴基斯坦等国的天然国界。
喜马拉雅山脉中有多条主要河流排水,其中以在印度入海的恒河,在巴基斯坦入海的印度河,在孟加拉入海的布拉马普特河(其上游就是大名鼎鼎的雅鲁藏布江),还有在缅甸入海的伊洛瓦底河,尤为出名。印度神话中认定恒河的发源地高穆克冰穴,就在喜马拉雅山南坡。
今天要读的这本书,就与恒河相关,是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恒河三千年》。
本书是内外双封精装设计,为16开,尺寸为787*1092。
《恒河三千年》是英国作家马凯的作品,同时他也是一位记者,曾于2012得因纳伦德拉莫迪崛起的特写获得过拉姆纳特冈卡新闻优秀奖。在本书有作者亲自拍摄的大量照片,可以从中一窥恒河与印度。
恒河大部分河段不稳定,一个是因为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一个是因为入海前逐渐下降的高度。恒河的河流从纯净的高山融雪出发,然后越往下流,渐渐变得混浊污秽,经过的城市越多,污染就越严重。
一条河养育了他们,他们的生活都与这条河相关:游泳,祈祷,清洗,咏唱,饮食,火化。印度教教徒都渴望死后能在印度的瓦拉纳西的河岸旁被火化,让骨灰沉入恒河,他们相信自己的灵魂因此得到净化,可以从出生到重生的苦难轮回中解脱。
之所以选择瓦拉纳西,是因为这是印度教圣地,著名的历史城,坐落在恒河中游新月形曲流段左岸。
印度北方的莫拉达巴德有许多工厂,比如造纸厂、蔗糖厂、黄铜铸造厂和塑料厂,但是这里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直接排入拉姆根加河及其支流。
印度的坎普尔是北印度重要的工业中心,坐落在恒河河岸上,同时附近也盛产棉花、小麦、甘蔗等。但是这里工厂不进行基本的废水处理,以致于化合物不仅影响河流水质,河流生态、动植物群,也影响使用河水的人,甚至农民田地用水都是混合了生活污水和处理后的废水。
印度教教徒认为恒河是不会被人类污秽所玷污,恒河有着很强的净化能力,甚至可以净化污水,杀死细菌。他们崇拜恒河,他们把现实中的河水与精神上的河水分割开来。
书中,作者也引用了大量关于恒河的资料。比如英国测量员JA霍奇森的关于恒河景致的描述,比如梵学者戴安娜艾克复述的吠陀神话里关于恒河的形成,比如诗人佳干纳特的16世纪的恒河赞美诗,比如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中关于恒河的故事等等。
在这本《恒河三千年》里,作者带我们从恒河沿河流而下,让我们看到恒河现状,穿插着各种恒河资料,以及采访信息,让我们全方位认识恒河。
《恒河三千年》读后感(三):印度的恒河,神圣而忧伤
人类对水始终有敬畏之心。一切生命离不开水,文明也是。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爱琴海催生了古希腊文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滋养了古巴比伦文明,黄河抚育了中华文明。然而世界上没有哪一条河流能像印度的恒河那样,负载着巨大的神圣,以及数不清的文明,发展成为世界上最神圣的河流。
在《恒河三千年》这本书中,作者写下了这条神圣河流的前世今生。
01.印度神圣的母亲河
恒河发源于喜玛拉雅山南麓,横穿印度斯坦平原,全长2500多公里,最后注入孟加拉湾。
历史上,恒河曾经不止一次地改变河道,淹没了不少城市和乡村,但在它留下的旧河床上,总会兴起更多的城市和乡村。大概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印度人把恒河看成是生命之河,也看成是死亡之河。
恒河的水量非常丰沛,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地下水储备,而且在雨季时,河水中夹带着肥沃的泥沙,可以生产出大量的稻米、小麦和其他农作物,支撑着大约7亿人口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印度流传着“恒河生,印度生。恒河亡,印度亡”的说法。
对于恒河,印度人有很多神奇的信仰。比如,他们相信,如果把盛有食物的容器放入恒河,食物在一年时间内都能保持新鲜;如果把霍乱胚芽放入恒河,几个小时之后,霍乱胚芽就能被杀死;如果把人的尸骨放入恒河,3天的时间尸骨就能被消融。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因为在印度人看来,恒河水能洗去罪孽,攘除灾祸,所以,他们希望自己的生命能在河岸边结束,希望肉体化成的一掊泥土能被恒河水接纳。尤其是对于印度教教徒来说,一生中最幸福的事儿,就是跳进恒河里洗浴。
他们怎么会知道,这个所谓“幸福”的事儿,居然会毁了自己心中神圣的恒河。在经历了日复一日的洗浴之后,恒河水早已失去了以往的清澈。然而他们依然在印度河里喝水,洗脸,排泄。
这多少会提醒人们明白,为什么印度会有如此之多的结核病、黑死病。恒河这个大浴池,正像是一个病菌的温床,让每一个外来者惊诧不已。
我们不能理解印度人的思想。同样,印度人也不能理解我们。
02.被无视的污染
《恒河三千年》里有这样一段话:
如今,第一眼看到印度的河流很少会让人觉得是一种美丽的景象。河
水通常混浊不堪,可能是黑色的,还散发着恶臭,水中混杂着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有时还漂浮着人或动物的尸体。河流两岸几乎遍布着垃圾、剩余的宗教供品,还有各种碎屑残渣。
这段话可能会劝退大部分想去恒河一睹风采的旅人。
的确,近年来,由于环境的污染,恒河水已经脏臭不堪。根据印度教的传说,恒河是印度的圣母,因此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在恒河中朝拜、沐浴。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苦行僧,还会在恒河边上断食断水,来锻炼忍耐力。
此外,无数印度教徒会千里迢迢把亲人的遗体运到恒河边的瓦拉那西,有的老人干脆到瓦拉那西岸边等死以求早日解脱。然而由于木材短缺造成火葬用的木材价格越来越高,很多没有完全烧尽的遗体会被直接丢入恒河,在恒河边上不经意间就可以看到漂流上岸的一些头骨。
不仅如此,岸边的居民还把生活废水也排入恒河,因为他们相信,恒河自身有清洁能力,是不会被污染的。
正因为如此,恒河成了垃圾河。根据印度卫生部门统计,经常在恒河中沐浴的人有40%至50%会患上皮肤病和消化道疾患。然而这并不妨碍虔诚的印度教徒在河中沐浴,母亲用河水为年幼的孩子洗脸,大一点的孩子则在浑浊的河水中欢快地游泳。
03.比生活垃圾更致命的工业废水和细菌
《恒河三千年》里,作者记录了一个印度人的顾虑:““现在这条河死了。所有的城市污水都流进了河里。但是只要铺设下水管道,事情就会有所改观……我真心希望可以帮助这条河恢复最初的样子。到那时,也许我已经老得没法下河沐浴了,但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在这里沐浴。”
普通老百姓都能想明白的事儿,那些企业家们却不明白。如今,每天都有许多有毒废料从工厂排进恒河,损害人们的健康和自然环境。水污染导致的肠道疾病在沿岸居民中越来越常见,包括急性胃肠疾病、霍乱、痢疾、甲型肝炎、伤寒,这些疾病都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恒河在现代被人们的一举一动伤害到“面目全非”,这里滋润着上千年的古老文明,也滋养着如今生活在这里的印度教徒们,对于面对的“危险”和“死亡”,人们似乎还沉浸在自我的愉悦之中•恒河的生与死,是我们看到的问题,也时刻督促我们审视自己的问题
除了污染之外,恒河更可怕的是细菌。
《恒河三千年》里提到:凡是到访印度和南亚其他国家的人们,常常会犯胃病,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当地落后的卫生条件。
印度13亿人口中有一半人都没有最简单的厕所设施,他们在露天处大小便,各种传染病就会传播到食物或水中。事实上,即使那些有厕所的家庭产生的污水也很少得到处理,那些污水最终也会流进恒河和其他河道中。
在这样恶劣的卫生环境下,即便在印度旅行,也有可能感染上一种最近才被发现的超级细菌,一个人只需要四处走走,接触一下当地的空气和物体,那些超级细菌就会进入他的肠子,而更可怕的是,含有这种超级细菌的许多疾病都对抗生素产生了极高的耐药性。
英国医学刊物《柳叶刀》中的一项研究表明,印度每年有超过5.8万的新生儿死于对大多数抗生素都有耐药性的超级细菌导致的感染。这个现象尽管才刚刚出现不久,却已经日趋严重了。印度的一位新生儿科的医生告诉作者:“5年前我们几乎从没见过这些类型的感染疾病,今,我们接收的婴儿中几乎百分之百都存在多种药物的耐药性感染。这太可怕了。”
如果换做其他国家,遇到这种情况早就想办法控制了,可是印度却任由其发展,根本就没有治理的想法。再加上印度本来就拥有庞大的医药产业,老百姓吃药也无所顾忌,因此,印度成了世界上最容易遭受耐药性细菌侵害所导致的死亡和疾病的国家之一。
04.独特的印度风情
尽管如此,印度依然是个神秘的国度,恒河也依然是这个神秘国度的精神支柱。在《恒河三千年》里,作者还写到了印度的人口压力、宝莱坞的明星、河上的异国风情、风暴与沙洲、一去不返的贸易要道等等,真实地还原了一个人们所不了解的印度。
由此看来,恒河作为印度最神圣的河流,承载印度文化,是印度人民的精神依托,同时也是印度文化的表征,是印度人付出最珍贵感情的河。这是印度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其他文化所没有的。
读了这本书就会发现,正因为恒河的圣性延绵不绝,所以滋养了圣雄甘地、神圣的泰戈尔文学家族,以及伟大的尼赫鲁政治家族。这样一来,对于印度人对恒河趋之若鹜这一件事,就不难理解了。
《恒河三千年》读后感(四):《恒河三千年》:一条脏污的现实之河,一条纯净的精神之河
在宝莱坞70年代老电影《恒河的誓言》中,开头有一段褪色的音像资料:位于恒河上游与山区之中,一位圣人坐在岩石上,并以一首名为 Maano to main Ganga Maa 的印度歌曲点明主题:
对于印度人来说,恒河是生命之河,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与宗教意义,并在他们出生、结婚和死亡等仪式中一如既往地扮演着核心角色。
然而,这条承载着印度人的生命、文化与信仰的圣河,却在世俗污染中逐渐变成“死亡之河”。
为了探寻恒河的神圣秘密,英国老牌记者维克托·马莱特实地探索,并在《恒河三千年》中呈现了自己耗时四年的第一手报告与研究。
马莱特从地理、传说、历史、现状等多维度揭秘恒河,讲述全面、有趣、最新的恒河历史,力图呈现这条生命之河所蕴含的全部意义。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史上第一次从恒河源头进行的实地全景探索,也是一次地理与人文的文明大碰撞。
恒河的形成是一段细节丰富、异彩纷呈的史诗。在印度的神话传说中,恒河是女神的化身。在梵文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中,也有关于恒河的故事,且聚焦于尚未玷污的纯净丰沛的恒河水。
故事中的神灵罗摩、朋友罗什曼那与圣人毗奢蜜多罗结伴同行,途中需要横渡恒河。三神被恒河的魔力所吸引,忍不住踏入宁静温暖的河水中,并发出感慨:沐浴完毕,倍感洁净:不仅身体清洁,而且精神纯净。
可见在印度人的心中,恒河早已不单纯是一条河流了,而是一种崇高的信仰,是流动的圣典真经,在世间万物中永恒流淌着至高无上的能量。
《恒河三千年》便是从喜马拉雅山脚下的恒河源头开始,一路向下,写满沿途体验的古代印度和现代印度中或悲壮或辉煌或神秘的故事,直至抵达孟加拉湾的入海口,步履不停地追逐恒河流动着的永恒精神。
蜿蜒曲折的恒河像是一条恒久的纽带,串联起我们对于古今印度的种种理解与想象。而这种精神无一不体现在印度人与恒河的重大活动中。
例如,每隔12年举办的大壶节,又称圣水沐浴节,会在沿恒河重要的心灵交汇点举行,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印度教朝圣者和圣人们。
人们会用双手捧起恒河水,再洒入河中,还会将鲜花与油灯放入河中,以此作为给祖先和神灵的供奉。庆典最后,他们会以庄严的仪式将已故至亲的骨灰撒入恒河水中。最终的返家途中,仍会带着恒河水。
他们相信,恒河是印度的母神,拥有独特净化作用的圣水可以救赎众生。这是信仰,是寄托,也是精神支柱。
就像国会一位人民议员的侄子库马尔所说的一样,“无论它多么肮脏,多不纯净, 对我们而言,它还是神圣纯洁的。” 尽管恒河遭到了污染,但现实的污秽不会影响圣河在精神上的圣洁,它永远是印度人心中纯净的精神之河。
当有人问,“你能否叫你的成员停止污染恒河”,北方邦商会的A.K. 辛哈这样回答:你能停止呼吸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恒河之所以会受到这么严重的污染,部分原因便是印度教徒们不愿相信自己的圣河真的会被玷污。他们坚信,恒河具有强大的净化能力,甚至可以净化污水,杀死细菌,消灭霍乱,救赎众生。
这些特性在印度神话与历史上都曾明确出现过,不可否认,恒河确实有自己独特的的自净功能,但当这份污染超过了它所能承受的“度”的时候,一切就不再乐观了。
当我们跟随作者马莱特的路线探访恒河的时候,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恒河上下游景色与水质的鲜明对比。如果说恒河上游是世外桃源般的风光,那么下游便是肮脏邋遢的乱象,充满化学污染和细菌污物。并且,这种现象在恒河及其众多支流沿岸的主要朝圣地和城市里正不断重复出现。
但恒河的污染绝不是偶然,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的无节制排放,民众对污染的知之甚少,严重的腐败问题,以及消极的遏制污染措施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恒河的污染。
与此同时,河水中所含的不仅有工业排放的有毒物质与有害细菌,产生致命的超级细菌,还充满了抗生素耐药性基因,并沿着河道四处扩散。
最终,这些被污染的恒河水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回到印度人体内,比如:直饮恒河水、在恒河水中泡澡、食用恒河水浇灌的蔬菜等,这也就使得印度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
正如马莱特在《恒河三千年》中所言:印度人正在用污染扼杀自己的圣河,而反过来,恒河也在扼杀印度人。
同时,马莱特也指出,当前印度所面临的最大任务是,改善基本卫生条件,修建污水处理厂,以便净化那些源源不断流入全国各地水道中的污水。
然而,正视和保护恒河,这项任务在实践中依然任重而道远。
印度人与恒河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这个不时游走于灾难边缘,却始终充满希望的民族,一分为二地看待恒河精神上的纯洁与现实中的世俗污染,将恒河捧上了神坛,也让它跌落了泥潭。
在这趟关于印度恒河的文明探索中,马莱特溯源而上纵览恒河的神性,顺流而下目睹恒河的脏污, 带领我们在世界宗教文明探索作品《恒河三千年》中游历印度恒河,感受一半天堂一半地狱的世界,并力求实现精神与世俗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