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散步(插图典藏本)》是一本由宗白华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34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学散步(插图典藏本)》精选点评:
●有插图读起来有趣多了。语气平和,平实易懂。读这样的书静下来慢慢看,常有发现。
●这一版本配上彩色插图赏心悦目。重读,又有新收获!
●竟然看哭了 被美哭了自己都震惊了
●细读,“空中有物,物中有声,一弦清一心”,唯美的道尽了音乐与生命,与世界的关系。
●整本书以论文集的形式探讨串联起中国古代不同艺术门类之间那条线,并对东西方美学思想做了比较说明,加上配图读来并不觉得枯燥无趣,反倒是充满诗意
●终于断断续续、吭吭哧哧读完了一本心心念念的“美学”。概念自成体系,不难懂,但也记不住,对美学家要讨论的对象和方法有了管窥。 几个印象深刻的认识: 1.中国画是音乐,西洋画是建筑。中国画主观,反对仰看飞檐;西洋画客观,甚至“客观到主观”(印象主义)。 2.中国画的空间意识,是无限中的有限,是“高远、深远、平远”三远。 3.中国书法也是音乐,讲究用笔、结构和章法。
●好玩却又通透、敏感却又平和的人,用内心关照世界,用艺术反映一切自然。
●美在门外徘徊。
●先前感觉有些云里雾里的,但读到后来就莫名很开心。
●俯仰之间的视角很厉害
《美学散步(插图典藏本)》读后感(一):中外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中国画里的空间构造,既不是凭借光影的烘染衬托,也不是移写雕像立体及建筑的几何透视,而是显示一种抽象的笔墨表现。
而西方画,更注重透视法:(1)几何学的透视画法,将物体前后交错互掩,形线按距离缩短,以衬出远近;(2)光影的透视法,远近层次而显露,更注重主观视觉所看到的,而非客观事实的明暗差度;(3)空气的透视法,因空气山川的变化,而色调明暗的变化。
纵使中国画发展更新到画兰竹,也不是西洋人写静物,须站在固定地位,依据透视法画出。他是凌空的从四面八方抽取那迎风映日偃仰婀娜的姿态,舍弃一切背景,甚至捐弃色相。融汇于心,胸有成竹,生命的运动。
中国画的空间构象更喜欢在一竖立方形的直幅里,令人抬头先见远山,然后由远至近,逐渐返于画家或观者所流连盘桓的水边林地。
而西方画在一个近立方形的框里幻出一个锥形透视空间,由远及近,层层推出,以至于无穷远。
《美学散步(插图典藏本)》读后感(二):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
宗白华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学散步》一书是挑选了宗白华先生的一部分关于美学的论文汇集而成的,正如小言中提到的“所谓散步,就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细细看过全书之后,对于美,对于审美,其实已然有了一个模糊的影子,美发自活力,源自生活,无处不在的自然既是美的所在。
很巧的是,这本书我大概买了有一年,却迟迟没看,在这之前,也算是细读了《大美中国》、《汉字书法之美》、《书艺东坡》等书籍,今年同时也在精读《诗经》,现在想来,若是没有之前的或是囫囵或是研读,那么论文集读起来肯定是颇为枯燥且难以理解的。(读大美中国,尤其是魏晋哲学、美学著述的时候,这种晦涩感尤为强烈)
诗、画
“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话外意,贵有画中态”,这句话道出了文学和画的异同。画中之美产生于一眼能够全面看到的各个部分协调的空间上的结果,诗中之美的要素则是相继的列数出来、时间上的结果,“诗中所咏的光的先后活跃,不能在画面上同时表现出来,画家只能捉住意义最丰满的一刹那,暗示那活动的前因后果,在画面的空间里引进时间感觉”。虽然诗、画各有局限,不能相互替代也不必相互替代,二者的圆满结合,就是情景交融,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
虚、实
美追求的究竟是“空潭泄春,古镜照神”的淡泊空灵,还是“返虚入浑,积健为雄”的精力充实?能空、能舍、能深、能实,而后真力弥满,则万象在旁。
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中国美学史初探
中国美学,不但留有许多理论著述,还有很多实体材料,而且各个传统艺术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包涵。魏晋六朝是中国美学思想大转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代的诗歌、绘画、书法,思想理论,更是承上启下,奠定了基础。
这一章节中关于《易经》中离、贲两卦象的美学思想论述虽只是点到即止,却是令人深思。
由流动的线条构成的中国绘画之美,更是在谢赫的“六法”被很好的总结出来: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而八音和鸣、余音绕梁的音乐和生气飞动、布置空间的建筑则是从别的方面诠释了中国古典美学。
艺术境界
这也是书里论文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论题,诗人画家独辟的灵境、创造的意向,他艺术创作的中心之中心,亦是“游心之所在”。
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始境、又境、终境三个层次分别代表着情、气、格,而禅意也就是最高的心灵境界,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静照,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源。
中西画
西洋画,固定地点,透视深空,视线无穷,追寻控制,一往不返;
中国画,三远,游目骋怀,俯仰观照,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极目悠悠,回环往复。
西洋画,写实,物我对立,以建筑为间架,以雕塑为对象,模仿自然;
中国画,虚灵,物我浑融,以书法为骨,以诗境为灵魂,气韵生动;
西洋画,光影立体,色彩纷呈,闪动跳跃;
中国画,笔法表形,点线皴擦,幽淡深远;
中国书法美学
字在艺术范畴已经不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作者感情,有着骨肉筋血的、表现生命力的单位,书画同源,书者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之缓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创造意境。之所以能一笔而成,气脉通联,各行不断,全因为这字字之间,反映的是宇宙中生命运动之美。
唐人诗歌和民族精神
其实通过这章,也就可以窥见宗先生论文之一二用心,民族盛衰存亡,系于民族之有无“自信力”,中国文化、艺术、美学,也正是民族习性的反应。这与我前些日子看到联大时期,文史教授论文著书之良苦用心,大概同源。
也就不难理解中国美感何为“澄怀观道,迁想妙得”,为何“澄怀观道,迁想妙得”了。
《美学散步(插图典藏本)》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
宗白华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学散步》一书是挑选了宗白华先生的一部分关于美学的论文汇集而成的,正如小言中提到的“所谓散步,就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细细看过全书之后,对于美,对于审美,其实已然有了一个模糊的影子,美发自活力,源自生活,无处不在的自然既是美的所在。
很巧的是,这本书我大概买了有一年,却迟迟没看,在这之前,也算是细读了《大美中国》、《汉字书法之美》、《书艺东坡》等书籍,今年同时也在精读《诗经》,现在想来,若是没有之前的或是囫囵或是研读,那么论文集读起来肯定是颇为枯燥且难以理解的。(读大美中国,尤其是魏晋哲学、美学著述的时候,这种晦涩感尤为强烈)
诗、画
“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诗传话外意,贵有画中态”,这句话道出了文学和画的异同。画中之美产生于一眼能够全面看到的各个部分协调的空间上的结果,诗中之美的要素则是相继的列数出来、时间上的结果,“诗中所咏的光的先后活跃,不能在画面上同时表现出来,画家只能捉住意义最丰满的一刹那,暗示那活动的前因后果,在画面的空间里引进时间感觉”。虽然诗、画各有局限,不能相互替代也不必相互替代,二者的圆满结合,就是情景交融,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
虚、实
美追求的究竟是“空潭泄春,古镜照神”的淡泊空灵,还是“返虚入浑,积健为雄”的精力充实?能空、能舍、能深、能实,而后真力弥满,则万象在旁。
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中国美学史初探
中国美学,不但留有许多理论著述,还有很多实体材料,而且各个传统艺术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包涵。魏晋六朝是中国美学思想大转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代的诗歌、绘画、书法,思想理论,更是承上启下,奠定了基础。
这一章节中关于《易经》中离、贲两卦象的美学思想论述虽只是点到即止,却是令人深思。
由流动的线条构成的中国绘画之美,更是在谢赫的“六法”被很好的总结出来: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而八音和鸣、余音绕梁的音乐和生气飞动、布置空间的建筑则是从别的方面诠释了中国古典美学。
艺术境界
这也是书里论文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论题,诗人画家独辟的灵境、创造的意向,他艺术创作的中心之中心,亦是“游心之所在”。
从直观感相的模写,活跃生命的传达,到最高灵境的启示,始境、又境、终境三个层次分别代表着情、气、格,而禅意也就是最高的心灵境界,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静照,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源。
中西画
西洋画,固定地点,透视深空,视线无穷,追寻控制,一往不返;
中国画,三远,游目骋怀,俯仰观照,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极目悠悠,回环往复。
西洋画,写实,物我对立,以建筑为间架,以雕塑为对象,模仿自然;
中国画,虚灵,物我浑融,以书法为骨,以诗境为灵魂,气韵生动;
西洋画,光影立体,色彩纷呈,闪动跳跃;
中国画,笔法表形,点线皴擦,幽淡深远;
中国书法美学
字在艺术范畴已经不是一个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作者感情,有着骨肉筋血的、表现生命力的单位,书画同源,书者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之缓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创造意境。之所以能一笔而成,气脉通联,各行不断,全因为这字字之间,反映的是宇宙中生命运动之美。
唐人诗歌和民族精神
其实通过这章,也就可以窥见宗先生论文之一二用心,民族盛衰存亡,系于民族之有无“自信力”,中国文化、艺术、美学,也正是民族习性的反应。这与我前些日子看到联大时期,文史教授论文著书之良苦用心,大概同源。
也就不难理解中国美感何为“澄怀观道,迁想妙得”,为何“澄怀观道,迁想妙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