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教》是一本由[日] 三岛由纪夫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殉教》读后感(一):美与暴烈
亨利·斯各特·斯托克斯的《美与暴烈:三岛由纪夫传》以一个三岛由纪夫的外国友人的视角为其画像,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三岛传记。正如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中所言: “美,美的东西,对我来说,是怨敌。”一种纯洁而近乎残酷的美是三岛由纪夫小说中永恒的主题,这种美浸透着武士道精神式的暴烈,具有震颤人心的冲击力。
《殉教》作为三岛由纪夫的短篇小说集,包括《轻王子与明公主》《殉教》《狮子》《毒药的社会效用》《急刹车》《明星》《参拜三熊野》《孔雀》《伙伴》等主题各异、篇幅不等的若干短篇。尽管是短篇小说,却是短小精悍,打着浓厚的三岛由纪夫式作品的标签。在三岛的小说《假面告白》中有句名言——“可我心之所向是死亡、黑夜和鲜血。”这些短篇的主题就是关于死亡、黑夜和鲜血。无论是少年还是老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在渴求着一种纯白而诡异的美,一种决绝而邪恶的暴烈。在美与暴烈中,完成生命的仪式、自我的蜕变以及精神的升华。
在三岛由纪夫的小说中,从来不乏悲剧性的事件与物哀式的时刻。而在这些事件与时刻中,往往发生着美的自毁,犹如一场暴烈的仪式,充满着疯狂的不幸与不幸的疯狂,以及观念的畸变与畸变的观念。
读三岛由纪夫的小说,就是沉浸在疯狂而模糊的仪式的狂欢中,经受着美与暴烈的洗礼。
此外,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殉教》读后感(二):轻王子与明公主
盔甲遗弃
宝剑染血
泪滴稀释着血液
想重来
想再爱
阴霾却挥散不去
亡灵在歌唱
傀儡在舞动
时间轨迹越拉越长
你我之间不断撕裂
承诺在阳光下暴露
燃烧
化为灰烬
回忆在战栗
爱越浓
心越痛
滴答滴答
美的痕迹在消散
灵魂被撕裂
祭献空洞的躯壳
让这份爱永恒
美人迟暮
祭献空洞的躯壳
让这容颜冻结
红颜祸水,国亡民乱,你来我往,拉锯战。
明公主的存在从来都是无辜的,她就静静的呆在那里,等着爱她的人到来。
故事从一开始就充满着死亡的气息,破败、沦丧、凄凉。
先皇爱着明公主,哪怕看到明公主与轻王子在偷情,他的反应不是愤怒,而是“我的儿子可以代替我爱着她”,这是怎样一种情感的存在?
轻王子爱着明公主,愿意为了她抛弃江山,愿意为她殉情自刎,这又是怎样一种情感的存在?
可是明公主到底爱着谁?
她从来没有选择权。
她永远都是被爱着。
谁爱着她,她就爱着谁。
明公主是幸福的,她拥有着皇与王的爱。
明公主也是不幸的,她怕爱会消失,她怕生命脆弱容颜易逝,她怕这不稳定的政权更迭。
明公主选择死亡,她带着重生的希冀,喝下最毒的药,沉睡在最美的梦中。
忘掉自己的幸福,也就等于忘掉自己的不幸。
杀死自己,让这份相爱永恒,做着最残忍的事情,完成最美的愿望。
《殉教》读后感(三):爱比死更冷
德国导演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的代表作之一《爱比死更冷》,是部典型的犯罪片,迷茫的人们死于非命,似乎死比爱更有温度,因为毕竟,他们过去及当下,都无法改变自己的状况,除非死去。
同样赞赏死亡的,还有大洋彼岸的三岛由纪夫。《殉教》作为他的自选短篇集之三,同样可谓爱比死更冷,印证了他对死亡的向往,从9篇短篇中,或可一窥他之所以热爱死亡的原因,那也是对美、未来与希望的执念。
把握赴死的机会,将这样的行为视为浪漫,从而身体力行地阐释所谓“向死而生”。死,生之前提,把握住死,方有更好的生。如何拥有更好的生?自是以死之行为与死之目的来诠释,“人类的生命实在不可思议,如果只是为自己而活、为自己而死,那么委实称不上坚强。一旦人类开始思考。将生命献诸理想云云,就会立刻对只为自己而活的念头感到兴味索然了。”
《轻王子与明公主》即是如此。
故事起始于墓地,最后也以死亡结尾。轻王子与明公主相爱,俩人充溢着无尽的爱意,这爱意炽热到占据了日常、甚至人生中最重要的位置。然,这也是矛盾所在。轻王子无视事业,也不愿夺取曾该属于自己的政治生涯,因为那意味着失去与明公主日夜厮守;明公主来到轻王子身边,带着爱也带着害怕,始终闷闷不乐,她希冀有离别。矛盾不断激化,最终,明公主自杀,她服下的与其说是毒药,不如说是笃信希望的解药,如此,她便完成了她的殉教。轻王子却并未因而作战进攻,因为,生存的意义已无,他人生的幸福,不是相伴的浓稠情绪就是天各一方的美感,而今烟消云散,唯有自刎,才能再次感受幸福。毒药和宝剑,作为付诸希望与美的工具,在那时那刻,即是比爱更有温度。
如果不是这样,那就不该死,譬如《殉教》。
亘理是美少年,注重自己外貌穿戴,却又心性敏感脆弱,不善于交际。在和同龄人相处中,他被孤立,被霸凌,每每此时,如同被排挤的基督徒,抬眼望天。田山欺负了他,艮理隐忍、逃避,也不反抗复仇,仿佛《圣经》中受苦受难的义人,蒙受无端、无情的攻击,并忍受这些苦难。亘理被众人审判,随后被捆了起来,曾欺辱他的田山,是带头人。田山也是于亘理有着情欲的人第二主角,他的表现,很明显心口不一,似乎是三岛由纪夫本人写照的影子。亘理被带到森林的树上吊了起来,众人以杀人及死亡的仪式感,战战兢兢地表演了亘理“受死”的全过程。而最终的结局,是吊绳的晃动与亘理的消失不见。同性的情欲,是他的驱动力之一,或也是阻止完成追寻死亡的绊脚石,于是就暂时让这个矛盾,在空中飘荡吧。
爱的尽头,是毁灭与死。《狮子》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在不断被至亲和至爱否定、背叛后,所迈向的步伐,仍旧是死亡,只是这回不是自我毁灭,而是毁灭他人。繁子,她的面容如同忧郁的大网,全身时刻准备着、紧张着,蛰伏着。一次又一次,她被人嘲弄,对方有自己的亲哥哥,有丈夫的上司、即丈夫婚外情者的父亲,还有自己的丈夫。她的幸福感逐渐消散,同时,毁灭的力量逐渐变强。她毒死第三者和第三者的父亲,掐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让丈夫备受煎熬。如此炮制,已是让对方比死更苦痛。她爱的,依旧是那个反语报复她的男人。毁灭后,她露齿而笑。
她笑,是因这样的死亡,如同殉教,才是理想化与浪漫的表现形式之一,且被赋予了生与希望。
“这种风景如回想一般完美,如回想一般寂寥而落寞,同时又静寂无声,绚烂辉煌。这明显是我临死前所见的图景,苏醒的记忆同未来切实的幻影即将结合在一起。”
完美,是三岛由纪夫孜孜以求的另一目标,也因此诞生了《孔雀》。初读颇有爱伦坡的调调,跟着故事寻找凶手。再后来却又发现大相径庭。爱伦坡强调是氛围,而他,强调是美与完美。孔雀的美与富冈年轻时的英俊面容交相辉映,随着时光的流逝,后者的衰老,让完美仅存在相片之中,于是他天天去动物园看孔雀,恍如孤芳自赏。而最后结局的真相大白,那是年老色衰的纳西索斯的哀鸣。
三岛由纪夫,他始终背负着沉重的羽翼,用极致的手法向我们诉说他的死亡美学,爱比死更冷,死比单纯的死,更美。他是希冀未来与希望的,然而,却必须通过极致的完美来呈现。我们和他一样的,是对美的追求,谁没有在不能称心如意时暴躁烦恼,心灰意冷的时候呢?抱持的是相同的希冀与希望,没有这些,也就不存在毁灭与美的各类艺术品。 或许也因此,《殉教》与三岛由纪夫的其他作品,至今仍旧为人们所追捧,ta同样是一种力量。让我们跃过寻死之路,再次启程寻找希望与美好。
嗯,“结局是甘美的。”
《殉教》读后感(四):死并不是爱的代名词
初读《殉教》,有些短篇没读懂,在友人一起讨论之后,明白了《轻王子与明公主》他们的爱情,是一种“三岛式死亡美学”,如果看过三岛的其他作品,以及了解三岛这个人,可能会更加方便理解这本书吧。轻王子和明公主是相爱的,但是明公主为了保证这份爱情,以死的形式来验证爱不会消失,随后轻王子也紧跟其后,个人无法理解的是,忘掉自己的幸福,就是忘掉自己的不幸吗?当我们无欲无求了,不幸也就消失了吗?
再来说说《殉教》这个短篇,小魔头田山总是欺负亘理,并找来一帮校园“小弟”来欺负亘理,田山多次对亘理实行暴力殴打,但田山却也被亘理的柔弱吸引,然后发生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但小说最后,田山让他的小弟将亘理绑在树下,最终以“殉教”的形式不见了。最终,我们可以说亘理输了,但亘理也胜利了。这样一个**的虐文,田山是直接的施暴者,但也是被迷惑着,而亘理是受虐者,也是神秘的胜利者。
《狮子》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感觉更加离谱。繁子的丈夫因为出轨,遭到了繁子的报复。先是杀掉了丈夫情人和情人父亲,再是杀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再者为了报复他的丈夫,把她丈夫也杀掉了。在这里繁子是一个病态的爱,用死亡的方式逼迫自己的爱人爱自己,但丈夫并不爱自己,更不爱情人,他更爱的只是权力罢了,为了这根本不存在的爱,去杀掉自己的儿子,值当吗?私认为,对出轨的丈夫最大的报复就是个人过得更好吧?毁灭性质的爱,就是更值得的吗?
来自《急刹车》的这段话,从三岛的死亡美学去理解,三岛认为,凡是美好的东西,只有在毁灭的一刻才能展现出他全部的美。就像是大火中的《金阁寺》,在比如说忧国的夫妇等,人们期待的是不是战争度没关系,需要更加自由,不被束缚,跳出自己的生活圈子,想要战争后重建的自由。文中的“我”,为拉塞尔夫人制作台灯,经过两次更改,都没有让拉塞尔太太满意,最终在第三次改造完之后,我坐上出租车,遇到一个急刹车,不小心把灯弄坏了,最终看见两三寸长的胎痕(即战争即将到来吧。),心中沉重的压力瞬间释然了,我扔掉了坏掉的台灯。文中的人们似乎厌倦了一成不变的生活,希望战争来把这一切都带走,然后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的可能。但这种无法说服我的想法,战争也可能带来不幸不是吗?但这些在三岛面前,用毁灭的美好好像也解释得通。
《明星》这一章节,有让我觉得很不舒服。先是我(水野丰)对待加代的态度,再然后是我各种耍大牌,不去之前说好的各种需要出席的场合,再然后是小有名气的我,对待那些不是很有名气的小明星的态度。真的,大家都是人,没有谁比谁高贵,再耀眼的明星,也只是一刹那的花火,总有被世人厌弃的时刻,或者是被新的花火替代的时候,为什么要去拉踩别人,来显示自己的高贵呢?尤其是这里的叫做“百合”的十八线明星,他们也只是想要混口饭吃啊,有必要这样去营造一个天下的女人都爱“我”的样子吗?尤其是无良媒体,他们只会编写对他们最有利的内容,谁会去管这些内容是不是真的属实呢?在娱乐圈,并不是我们看到的就是真相。
在三岛的笔下,我看到了一个个为爱殉身的人,正如三岛的“死亡美学”,死真的是悲剧的美和荣耀的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