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是一本由[美]艾莉森·莱夫科维茨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16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读后感(一):针对有高敏感心理特征人群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针对有高敏感心理特征人群的一本书,如果有这方面的特征,可以按照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思路阅读本书。 “认识自己”: 高敏感特质,深度加工信息,易受到过度刺激,情绪反应强烈或移情,感知微妙刺激,与艺术和自然紧密相连,内心世界丰富,身心联系紧密。 创伤症状,身心失联,疑神疑鬼,易受到过度刺激,时刻处于戒备状态,疏离,冷漠,无助,麻木,僵硬。 “改变自己”: 高敏感人群需要发现并尊重自己的核心价值,创造平衡有序的生活。你有权利也有资格选择真实的生活。
《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读后感(二):高敏感自助书
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敏感的人格特质。换句话说,我们都不能做到特别的洒脱,不能完全无视其他人对我们的看法,但有些时候这种敏感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扰,让我们产生很多的烦恼。
最近读了《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这本书,一方面对于高敏感的这种人格特质有了更多的认识,另外一方面也学到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方法来让自己的状态变得更好。
拥有高敏感特质的人,有的时候很容易情绪激动,常常想太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太在乎一件事情的时候,反而很容易把这件事情搞砸;太在意一个人的时候,反而会让这段关系变得失控。
如果我们总是特别的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的时候,我们可能就会把很多的注意力分散掉,那么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保持高度的专注。结果就是这件事情可能会被我们做的很糟糕。
在某些时候,当我们的朋友,同事或者领导对我们说话声音大一点的时候,有些人就会产生很多的想法,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是对方要来为难自己。这就是太在乎的表现。
其实别人在某个时刻怎样对待我们,是受到非常多因素的影响的,并不一定是我们的问题,也不一定是他要针对我们。而当我们被各种复杂的情绪困扰的时候,我们很容易感到疲惫,这也是在浪费时间。
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敏感的特质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缺点,恰恰相反,比较敏感的人往往对事物的发展有更加敏锐的觉察。当然当我们特别敏感的时候,也确实需要做出一些调整与改变。
在这本书中提到了很多能够帮助我们改善自己状态的方法,我觉得是非常实用,非常有效的。当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即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是特别的敏感,这些练习也能够让我们变得更好。
·当身心平静可控时,停下来,记住这种感觉。这 时候的你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回忆一下你感觉“最好”的时候。这段记忆将有助于你集中注意力。 ·专注当下。注意你的呼吸,把思想集中在现在发生的事情上。当你的神经系统平静可控时,注意此时大脑给的提示。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经常和朋友们交流,会问问他们我给他们的印象是怎样的,这也会帮助我更加清晰的了解自己。有些时候我们的想法会很多,很复杂,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所以那些直接的交流有的时候会让我们彻底放心。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们可以找到与世界相处的舒适方式,也会发现敏感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当然玻璃心也没有什么不好啦。
《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读后感(三):高敏感人群:煤矿里的金丝雀
《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高敏感人群的不受伤练习》作为一本心理学书籍,从日常生活、社交场合、工作等角度帮助高敏感人群照顾好自己,并发挥出自身优势。
书中用“煤矿里的金丝雀”来形容高敏感人群,这个形容让人眼前一亮,金丝雀对瓦斯这种气体十分敏感,它们一旦感知到空气中的瓦斯,哪怕只有微量,也会停止歌唱,这种特质帮助矿井工人远离危险。用“煤矿里的金丝雀”形容高敏感人群,让读者看到高敏感人群的独特性与其天赋,也让高敏感的读者群体意识到自己的优势,接纳并尊重自己。
《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高敏感人群的不受伤练习》在阅读指南中提到,读者可以先测试一下自己是否属于高敏感人群,毕竟这本书的主要阅读群体是高敏感人群。然后,书中有许多可用于练习的方法,帮助读者接纳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与节奏。
有的时候,高敏感人群在情绪上会受到过度刺激,伴随着焦虑与思维反刍;
有的时候,高敏感人群非常容易被周遭事物打动,情绪起伏比较强烈;
有的时候,高敏感人群可能在择业上感到迷茫,跟不上工作节奏……
所以,拥有高敏感特质是一种劣势吗?不一定,《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高敏感人群的不受伤练习》告诉读者,高敏感也可以是优势。
书中提到,许多高敏感的孩子会感到自卑,有时会隐藏情绪,如果父母不能用科学的方法照顾孩子的高敏感需求,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创伤。但是,如果在适宜的环境下学习,并且拥有细心的父母,高敏感的孩子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学业上有所造诣。
对于成年人来说,高敏感特质也有着不同的效果。举个例子,书中提到在社交场合上,高敏感者也许会感到不知所措,但也可能因为自己的强共情能力而照顾到大家的情绪,活跃气氛。当然,作者希望高敏感者能跟随内心的选择,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并在必须要出席的场合中从容应对,而这是需要一定的练习的。
通过练习,高敏感的读者能试着接纳自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与节奏。
《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高敏感人群的不受伤练习》中有想象练习,比如试着去构想美好的一天中会发生的事情,在每个时间段的感官感受,并将这些美好的感受记录下来;有关于社交的练习,比如试着说“不”,如何去拒绝一件事情,设定自己的容忍界限……
书中还有许多练习,以及测试,帮助读者找到自己的定位,并改善自己的生活、社交、工作状态。
说了这么多,练习的前提还是要学着自我接纳。高敏感可以是闪光点,当人们试着接纳自己,找到自信后,才能做到“自我实现”。
《玻璃心也没什么不好》读后感(四):我们只是在以更深刻的方式体验着这个世界
高敏感人群也许是这个世界上看似最玻璃心但也最坚强的人。他们总是在以更深刻的方式更强烈的感触去体验这个世界上最真实的生活原态,这是一个非常浪漫主义的生活原则,但是听到这句话,大部分人的第一感官会是实现这一想法所遭受到的“挫折”,比如生活不如意,工作不顺心,恋爱不甜蜜。
这三个问题对于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生活难题,对高敏感人群来说,更是困扰于心的终极难题。因为他们会为此陷入暴躁,愤怒,自卑,压抑,从而认为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与自己的生活脱离轨道,与身边的朋友失去感觉。
事实上,高敏感人群需要的不过是真实的生活。这本书提供了许多可以让高敏感人群好好生活的方法。比如如何在生活领域里舒缓自己的日常生活;如何在社交场合里面提升自我关怀;如何在关系领域里面健康沟通;还有在自我认知领域里面怎么发现自己的核心价值导向。
这些方法看似微小,看似熟悉,甚至感觉自己不用练习已经说得头头是道。但不要低估微小而高频次自控的练习效果,这种平静的缓慢的自愈自控自疗方式是高敏感人群认识自己最佳的方式。
这一切的前提,在于高敏感人群对自身的认知和认同。书中提到高敏感人群的四种典型特征可以简称为DOES
D 深度加工信息,即深度吸收感官信息,敏锐观察周边环境。
O 易受到过渡刺激,即身心容易感到不堪重负
E 情绪反应强烈或移情,即对刺激反应强烈,或能感同身受
S 感知微妙刺激,即能够发现自我或环境的细微差别
这几种特征不难看出,其实是独特的人格优势,如何利用系统的训练方式和舒适的节奏把控来融合这几种特征,不至于被特征反噬,是这本书想要传出的一个重要观点。即是,独特的高敏感可以通过普通的自控训练来,帮助我们适应高强度体验世界之后的“心累”,甚至转化成正向的能量。
这样的方法论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相信去反复的练习来了解自己。所以书中的每个章节,都用浅显易懂的理论普及,在用作者遇到的真实案例进行讲解,最后提出练习的建议和方法。在这种反复的练习中,高敏感人群会进一步认识到不同风格的敏感,书中罗列出来集中类型:情感型、想象型、智力型、精神运动型、感官型,并对不同类型进行了刺激点和临界点的分析。
书中其实为高敏感人群提供了一个参考模式,这个模式务必要简单才能让高敏感人群轻松了解自己。这部分在人群中的比例是15%-20%,事实上我认为这个统计结果是保守的,尤其在现在高社交频次和高网络粘度的生活环境里,高敏感人群呈现了新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他们可能是浮动的,是阶段性的,是环境性的。
一旦感受真实生活的方式脱离了现场性,变成网络实时性,高敏感人群的特征是会无限放大,而且情绪的走向会更加反复无常。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敏感人群对虚拟网络生活价值的不适应性。
要知道,我们敏感,并不是我们有病,是我们独特,我们的大脑随时都准备着接受这个世界的信息,我们比其他人更勇敢,更坚韧,更加积极主动。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们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感受能够让敏感的灵魂变得美好。就如同作者所说,感受到了这么多,却仍在继续前行。希望你也一样,快乐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