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日记读后感精选

发布者:翰墨书香 2022-3-22 05:10

《清华园日记》是一本由季羡林著作,青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5.00,页数:3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清华园日记》精选点评:

●看时总能想到歌词“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作者以简单朴实的句子记录着当年的生活,有点流水账又不似流水账,而对生活中细微之处的观察、尤其是很多时刻心境、环境的描写又极其到位。一直觉得生活就是由点滴细节构成,只有认真的对待每一个细节,才能将每一天都过得诗意,在此书中再次学到了

●真切,自己的生活。

●看另一版本时,发现这个版本内容较多一个。作为补充。对前半部分做了打分。

●季老的真实坦诚是那样动人!致敬!

●所敬仰之人也是凡人呀,看他写的日记时会有感到共鸣的内容,季羡林真的无比讨厌考试了哈哈哈。日常生活里总是看书,也有去翻译,真是非常厉害了。

●坐在图书馆里,四周的人好像都在准备各色考试:考研、考研、考注册执业资格。我捧着一本《日记》看,桌子上干干净净。想到这些,我有点不知所措。

●年少快意时,季老便早有了点点大师的风范。即便时间久远,但是代入感仍然很强,仿佛找到了似自己又高于自己的影子。十分喜欢。

●清华时期的季先生还是个毛毛躁躁的本科生,虽然勤奋,但给人留下印象更深的,却是牢骚满腹、自视甚高的感觉。他晚年敢于不带删改地把日记原貌公诸于众,是很有勇气的,毕竟此中涉及他当时对很多知名人物的臧否。他的脏话、他的性欲、他的逃课、他的疯狂运动,都是一个普通大学生真实的面相。

●真实有趣。每天都在看书,学德语,学法语,抄稿子,偶尔吃顿好的,发了篇稿子,体育及格不及格,为钱烦恼。真想读清华。

●老先生很坦诚啊,很刷好感。要向清华园的季羡林学习。

《清华园日记》读后感(一):没有标题

其实平时我也会写日记,只不过不是每日都写。读《清华园日记》的原因之一,是想了解名人是怎么写日记的。同时也想知道那时候季老在想什么。 印象最深的是季老对于书本的喜爱和孜孜不倦。会因为订的书到了而喜悦,因为没钱买书而伤心。虽然也有倦怠的时候,但季老大部分时间都在看书。希望自己也可以安静地读一读书,不要被外物所扰。 还有就是母亲死后季老的想法,也令我动容。无论是不信母亲舍得就这么离开他,还是觉得母亲吃了这么多苦还没有享过福,还有他悲痛的心情,都足以证明他对母亲的感情至深。小时候就寄养在叔父家,也没有减弱他对母亲的感情。 再者就是季老把自己写在日记里的话,本来不会示人的情绪和想法未经修改就出版,我也是很佩服的。直面自己以前和现在都不是圣人的现实。从中可以看到季老有那个年龄阶段的苦恼和迷茫,但也有蓬勃和朝气。

《清华园日记》读后感(二):大师在成为大师之前,他也是寻常人

季羡林先生在这本书的后记里写道: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所以他未对他的日记作任何的增改删除,只是将其原封不动地呈现出来,哪怕其中有些争议,但是不是圣人的他也全然接受曾经的自己。

读这本书之前总是认为大师从年少的时候开始就已经展现出独一无二的天赋或者有不同寻常的事迹,但是看季羡林先生的日记,撇开他清华学生的身份,原来他在那个年代也是和我们一样有着大学生有的烦恼与忧虑,又或是年轻人的意气风发。原来他在二十几岁这个年纪,也是和我们这个年代一样,骂考试,骂教授,担心生活费,没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情……日记中的点点滴滴让我觉得,原来大师在成为大师之前,就和我们身边的同学一样,平易近人,年轻时候的大师原来也可以是寻常人。

日记中比较出名的内容,在于他某些时刻的真性情。他直言去看女子篮球的人都是为了大腿去的,而他自己当然也不例外。他也会在日记中吐槽上课如坐针毡,一点钟时间都比以前长一倍。他也会在日记中骂教授,骂考试,不知道整天到底考什么。看了这些会发觉,原来作为大学生的他也是如此的平凡,没有那些离生活遥远的高尚情操,他也会在日记中评判哪个朋友值得交,哪个不行,他也会因为天天打牌而能执行读书计划,懊悔不已,然而下定决心明天开始读书,却又接着打牌。他也希望有人爱,有人了解,但是却找不到这样的人。他也不是兼具德智体美的好学生。

那个年纪的他从未想过能成为什么大师,他只是在那样的时代洪流下,努力做着每个平凡人的决定(虽然上了清华的他也不是那么平凡),他会想去作教员,因为这是一份稳定的工作。发现大学成绩对研究院不是那么重要的时候,他也开始不再在意成绩的高低。每天想着如何写文章以及如何在杂志上刊登自己的文章,不喜欢被人看不起。还有饱受争议的对女人劣根性的评断以及他平生最大的希望。这日记中的内容都呈现出了他在那个时代以及那个年龄下的局限性,又让我觉得原来他离我们并不遥远。

我一直觉得,那样博古通今,品德高尚,艰苦奋斗,接近圣人一般的大师是我们普通人遥不可及的存在,但是看了季羡林先生的日记之后会觉得,一个二十几岁的平凡人也是有希望一步步走向不一样的未来的。

《清华园日记》读后感(三):朴质而潇洒,如常而充盈

读日记,颇感真实与幽默。读人日记,观己人生。

描绘“艰难要钱”经历时,作者说“对一件事来说,这样的心理状态是影响不大的,但是时间一长,性格就会受到影响。”想到自己小时候,眼镜坏了,特别希望睡一觉,明天它自己就变好。眼镜是紫色的,没有边框,清晰地记得它在枕头旁边的那幅画面。因为眼镜是没有镜框的那种,配镜时就说可能容易坏,结果真的坏了,就很害怕,不敢跟大人说。后来说了好像也没有什么,重新去配了新的。虽然小时候那种心理过于夸张,但其实直到现在,对于某些事情,我依然希望睡一觉,明天就好了。这种期盼的心理,真的没有变过。还回忆到初中暑假和高中专业两件事,这里便不再说了,独自记在“日记”中吧。

作者写《游开元寺记》的段落,让我想起自己小学六年级上的作文班,因为学校组织看蝴蝶展,而作文班的老师是当时另一个班的语文老师,她知道这件事,就让我们写了《参观蝴蝶展》。这个事情如果放在今天,成了违规补课了,但是在我的人生中也算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小时候有很多爱好,音乐、美术、舞蹈、体育、英语,都因为一些因素无法实现。但那次上作文班,我能连续写很多篇小作文,虽然也是不记得什么时候就又停了,可写作这种事,不像其他的课程必须特意去学,在学校语文课上就可以延续,也能自我不断积累,于是才可一路至今。

记得小时候,大人总说小孩好,长大了,确实觉得小孩好,可即便穿越回小孩的世界,还是会觉得大人好,如此循环往复。不过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很喜欢小时候的语文课,尤其是初中的语文课,还有我最喜欢的地理课,还有政治里边的哲学篇,还有还不错的英语、历史,还有为了中考而努力的体测……一下子,又都记起来了。想起窗外的泥土、柳枝,想起那间教室。作者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学外文时,听窗外自然的声音,说喜欢这样的生活。能够体验生活中的诗意,真是很好的。

而回忆初中时,也令我意外,为何初中给我的印象是那样好、那样深,以至于近年来总是想起。这一点,跟作者的回忆困惑一样。

写电影《野玫瑰》,作者评价“前半还不坏,最后扯上国难,结果一齐加入义勇军。这是最近小说、电影一个Tendency(注:Tendency趋势),总得扯上国难,然而大半都非常生硬。我并不反对宣传,然而我总觉得这种宣传仍是劳而无功。”

原来,电影百年前是这样,百年后依然如此。不仅是电影,还有另一处谈及了形式主义。如果作者这样评价,放在今天,会是怎样?想起前段时间,看到某公众号在“呼救”,只因专业评价了某部“国”类电影的创作问题,就被投诉,被扣帽子。再联系近期的奥运会……所以,“进步”这个词本身,真的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单一。

作者说“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于是,对“九一八”、对“主义”的看法都直接放出来,不知这些如果放在“热搜”中,又会是何种景象。

作者关于“女人劣根性”的观点,我肯定不认同,但理解此种判断的缘由,而且这样的内容能够展现出来,有一个好处,它能让人知道:每个人,都会因一时一地的局限而不能有全面的认知,但不能因某一认知偏颇,就全盘否定一个人。

到了核心的清华园日记部分,看到了作者的情绪波动,被当时环境影响、被身边杂事影响,常无法静心读书。计划听讲座,也会一觉睡过去。常常是打球睡觉、打球睡觉,虽然也没怎么学习,但能看出运动和睡眠真是对身体好,长寿的秘诀就是这么简单。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心态。当时局势紧张,很多学生都走了,作者却还在,空中是日本的飞机,竟然也会麻木,有的课,只有作者一人去上。兵荒马乱的时刻,能够如此从容,可能不一定是多大的勇气,而是天生的顿感。

读名人日记,有一个很明显的作用,就是让自己心安。作者总是说“无聊”“无聊”“无聊”,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这种对生活的无聊感,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命里,即便如今的大家,也是如此。作者吐槽学校的考试,更印证了,即便再好的学校,身处其中,也一定会有不满,而所谓的今天的大学教育变味了,百年前,不也是一样么。作者“打牌打牌打牌”的记录,跟胡适如出一辙,这种“打牌”,跟今天的游戏青年一样。哎,生活多无趣啊。不过,等我回顾时,那便是休息休息休息,我有多爱休息啊。

作者日记中逐个出现的那些同学,都是后来各个领域的大家,然而在日记中所呈现出的,也只是身边的同学模样。所以感受到,一个人的天赋很重要,但一个人的“世俗”成就,实在太受身边环境的影响,很多人,是被环境推着往前走,走着走着,也就走出来了。

作者总是写着写着就提到文革,看来那个影响真的太深太深了。而作者关于此事的思索,更是“塞翁失马”“福祸相依”的例证。我近来,对此深有所感。

《清华园日记》读后感(四):我喜欢的那些片段

好喜欢这些片段和字里行间体现出的心理和感情呀。

◆ 自序

>> 我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记什么,一片天真,毫无谎言。

◆ 中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

>> 一方面读着,一方面听窗外风在树里面走路的声音,小鸟的叫声……声音无论如何嘈杂,但总是含有诗意的。

>> 我对学生生活起了反感,因为学生(生活)在学校里求不到学问,出了校门碰壁。我看了这些摇头摆尾的先生我真觉得可怜呵!我对学问也起了怀疑。也或者我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 理想是理想,外表上看的尤不可靠,一与现实,就另是一回事了。

>> 昨天同杨先生上燕大,走了成府,在一个小庙前面看见一条狗,撒完了尿以后,正〈□〉着腚抓土。我想它的意思(或者是遗传下来的习惯)是想把尿埋了,然而它所抓的土量极少,而方向也不对——这也是形式主义了。

>> 我觉得我所认识的朋友够了解我的实在太少了。人们为什么一天戴着面具呢?我感觉到窒息。我要求痛快。我并〈不〉是天才,然而人们照样不了解我,这我还说什么呢?我大笑罢,我还是大哭呢?

◆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

>> 元旦似乎该有什么“元旦试笔”之类的东西,不过,我的笔却有点怪,元旦,一整天,没向我脑袋里跑,只好不去试了。

>> 最近写日记老慌,一想没事,就想打住,其实再想还有许多。我最近自己发现,不只写日记好慌,无论做什么事总想早做完,不知什么毛病?

>> 又想到职业问题,实在有点讨厌。家里所要求的和自己所期望总弄不到一块,这也是矛盾吗?但却不能谐和。

>> 咒不知所云,德文程度,学过了三年的程度,弄到这步田地,实在悲观。但这悲观,不是真的悲观,我毫不消极,非要干个样不行。连这个毅力都没有,以后还能做什么呢?

>> 昨天读Witkop感到该文的困难,同时也就是自己德文的泄气,心中颇有退缩之感,但不久却又恢复了勇气。今天读起Holderlin来,又有了新鲜的勇气了。

>> 回来就开始写《再评烙印》,我现在才知道写文章的苦处——满脑袋是意见,但是想去捉出来的时候,却都跑得无影无踪,一个也不剩了。写了一早晨,头也痛了,才勉强写成,只一千字左右。

>> 所要作的《心痛》,到现在还没作起来。但是,我无时不在脑子思量着怎样去写。有时仿佛灵感来了,拿起笔来,一沉吟,头里又仿佛填满了棉花,乱七八糟,写不下去了。我做篇文章真的就这样困难吗?

>> 现在每天总要读点Holderlin,除了少数几首外,都感不到什么,因多半的趣味都给查生字带走了。

>> 几天来,老想到要写文章。根本没有文章而自己以为是个作家,不是很滑稽的事吗?

>> 写日记本来是愉快的工作,但是有时却也令人觉得讨厌。当我初次换一个新日记本的时候,写来颇加踌躇,而且也比较好。现在又有点老病复犯,安不下心,写来仓卒潦草。

>> 最近写日记老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刻板似的日常生活实在写来没有意思,然而除掉这个又有什么可写呢?在每天,写过了刻板生活以后,总想两件可以发表思想的事加上,意在使篇幅增加。就是今天这一段废话,也是目的在使篇幅增加。

>> 脑袋里乱七八糟地满是作文的题目,但是却一篇也写不出——今天只想作一篇《自咒》。

>> 又是满脑袋都装满了作文的题目和幻想,《黄昏》的影子老在我脑子里徘徊,但是终于没有很好的意念。我想,明后天在黄昏的时候,一个人出去散一回步,仔细领略一下黄昏的滋味,得点好的妙的新意念。

◆ 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

>> 早晨十点才起。我知道这是过年了,论理似乎应该有感想之类的东西,但却没有

>> 因为夜里没睡好,过午大睡。

>> 老不能沉下心念书,最近才觉到,不但没入了学问的门,连看还没看到呢。

>> 我最近写文章走的路太窄了——写的东西往往抽象到不能说,写来的确费力,几乎半天写不出一字,但不抽象的东西,我却又不愿意写,究竟怎样好呢?

>> 昨天晚上打牌,睡得太晚,今天起得颇早,所以很困。过午大睡。

>> 今天晚上本来有文艺心理学,竟不知怎地忘了去上。

>> 我现在总觉得,一切事情都可以不去做,但却不能不写文章。我并不以为我的文章是千古伟业,藏之名山,传之其人,只不过我觉得这比一切都有聊,都更真实而已。

>> 但是这泡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现在还不敢说。无论怎样,年轻人多吹几次肥皂泡,而且还是大的,总归是不坏的。

>> 在白天里,我总觉得太乱嚷,但在夜里,又感到沉默的压迫。

>> 今天开始写《夜来香开花的时候》,在想着的时候,这应该是一篇很美丽的文章,但写起来却如嚼蜡,心中痛苦已极,虽然不断地在写着,但随时都有另起一个头写的决心。这样,哪能写出好东西呢?

>> 有许多功课要预备,但总不愿意念书,晃来晃去也觉得没有意思。

>> 功课很忙,但却仍然想看小说,在看criticism和Classical Literature(注:criticism和Classical Literature文艺批评和古典文学)的当儿终于把《唐宋传奇集》的第一册看完了。

>> 晚上同长之、蒋豫图在王静安纪念碑后亭上吃西瓜,萤火熠熠自草丛中出,忽明忽灭,忽多忽少,忽远忽近,真奇景也。杜诗“忽乱檐前星宿稀”,妙。

推荐阅读
  • 付出,得遇上对的人 !(年度美文)

    付出,得遇上对的人 !(年度美文)

    有一个鸡蛋,非常天真的和石头在一起了,磕磕碰碰,身上伤痕累累,但鸡蛋一直坚持着,终于有一天,鸡蛋受不了了,离开石头。后来鸡蛋遇到了棉花,棉花对鸡蛋的每一个拥抱,...

    12-24

  • 生活.美文

    生活.美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溢满生活滋味,让人沉醉其中。季节终点,冬日晚风凉,斜阳渐矮只影长。 孑然一身,独吟天上月,自顾自盈缺,揉乱琵琶弦,一碗红尘一盏烟,冷暖交杯是...

    12-18

  • 不要只看书名!这三本美文深度优雅,让人沉醉

    不要只看书名!这三本美文深度优雅,让人沉醉

    在书海中徜徉,偶尔会遇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书名,但翻开之后却发现内容大失所望。这种感觉可不太好!不过,今天我要推荐的这三本书,书名可能让你感到意外,但它们绝对不...

    12-10

  • 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美文)

    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美文)

    你好,早安!今天是12月10日,星期二。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不跟生活认输,不向岁月低头,你会发现世界如此美好。——题记在这悠长的人间旅途中,我们...

    12-10

  • 与自己的一场浪漫邂逅(美文)

    与自己的一场浪漫邂逅(美文)

    你好,早安!今天是12月5日,星期四。多做上进的事,拥有乐观的心态,人生就会变得更灿烂和美好。—《人民日报》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步履匆匆,仿佛被一只无形...

    12-05

  • 6篇超治愈的精美小短文,读起来触动人心

    6篇超治愈的精美小短文,读起来触动人心

    【一】不要与任何一个人去争,爱你的,不用争,不爱的,争来也没用,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二】时间是种极好的东西,原谅了不可原谅的,过去了曾...

    12-05

  •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些情感,它们静静地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不为外人所知,却在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等待与守候的故事,名为...

    10-18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我们试图用双手去抓住它,却只能触摸到空气的虚无。爱情,亦是如此。那些曾经...

    09-24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