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日记》是一本由[印度] 维拉·希拉南达尼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深夜日记》读后感(一):孩子世界充满爱,没有政治
1947年,印度从英国统治下独立,随即分为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1400多万民众因宗教信仰不同,被迫迁徙到新的国家。 印度12岁女孩妮莎通过写日记给逝去妈妈,诉说着一切变化。 妮莎出生在一个中产阶层家里,爸爸医院上班,家里有奶奶及弟弟阿米尔,仆人卡兹。 爸爸一天到晚忙于医院工作,阿米尔有绘画天赋,就是读书不太行,可能被上帝关闭了学习窗,仆人卡兹善良有趣,是妮莎好朋友,在学校,妮莎有死党。 一家人平凡生活着,唯一遗憾是妈妈去世了,妮莎渴望得到母爱。 她在日记中写到: “妈妈,你知道我现在最期盼的事情是什么吗?我真希望能够跟你待上一天,从近处看看你的皮肤,听听你说话的声音,我还想闻闻你身上的味道,我会记在脑海里。” 通过每天给妈妈写日记,仿佛天上的妈妈就能看到妮莎成长。 可是平凡生活在7月18号以后变了。印度脱离英国,英国走之前留给印度一个蒙巴顿方案,印度一分为二。 印度这边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坦以穆斯林为主,民族宗教问题不断,滋生战乱。 妮莎感觉世界变了,感到困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妮莎父亲奶奶是印度教,妈妈是穆斯林,因为爱,可以一起生活。 妮莎在学校也有很多穆斯林同学,大家可以一起学习玩乐。 但是现在变了,印度很多地方,印度教徒、锡克教徒、穆斯林一直打来打去。只不过,妮莎现在地方没有那么严重。 妮莎姐弟上学的时候,有男孩朝姐弟俩扔石头,一颗小石子击中了妮莎后脑勺,姐弟俩不停跑。 明明大家之前还相亲相爱,却开始倒戈相向。 妮莎一家人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家人一起踏上穿越沙漠的艰辛之旅。 旅途中,阿米尔差点缺水而死,爸爸救了别人,也得不到一口水喝,妮莎被穆斯林教徒刀子架在脖子上,她也是穆斯林孩子啊,还想与穆斯林孩子一起当朋友,妮莎不解,为啥会变成这样。 卡兹冲破宗教信仰,与妮莎家人团聚,那是无关宗教信仰,只是因为爱啊,拥抱彼此。 妮莎看到无端的冲突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多大的痛苦,许多人被迫与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分离,也有许多人在煽动下互相猜忌和伤害…… 妮莎感到痛苦,她向妈妈诉说着这一切,她知道世界破例了,“这就像一场被编造出来的战争”,妮莎感到困惑不解及愤怒,但是她还是要勇敢成长,面对现实。 《深夜日记》虽说是儿童文学,读后觉得,它不应是儿童文学,更是写给成年人的书,因为它是世界最真实的缩影,只不过通过一个小孩日记展现出来。
《深夜日记》读后感(二):一段沉重的成长经历——读《深夜日记》
《深夜日记》是作者基于真实历史创作的一部日记体小说。小说的视角不是血腥的战场,却比战场更让人揪心,由于国家的裂变,让人们不得不面对离别与生死。在小主人公妮莎的笔下,我们不仅仅看到了爸爸的敬业,奶奶的大度,阿米尔的调皮,卡兹的忠诚,我们还看到有一些人,他们并非同一信仰而有着心心相印生活理想的美好希望;而另一些人,他们除了自已和家人,他们不相信任何人,他们之间相互猜疑、排斥。而作者正是借“妮莎”稚嫩的思想,记录下一个国家处于动荡时期一段沉重的成长经历,给予后人为和平而努力积攒力量和希望的勇气。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妮莎想象十二年前自己和双胞胎弟弱点出生时发生的家庭突变为开端,以向死去的妈妈倾诉她的日常生活和她的小心思为主要内容。她平时话不多,只和家里的几个人说话,“对着其他人,我怎么也开不了口,好像我的嘴或者大脑的某部分失灵了”。所以,妮莎认为话说出去就收不回来了,于是,她更愿意“写作”——记日记。除此之餐,她还“告诉”妈妈弟弟阿米尔爱画画,对画画情有独钟。他和弟弟上学放学,起初都安然无恙。然而,人生不会总是处于平静与美好的状态中,突然有一天,她知道了他们家要搬走了,她和弟弟都有了一种不安全感。
在搬走之前的一段日子里,爸爸照常去医院上班,而他们姐弟停学了。尽管停学期间有多么无聊,但他们也要无条件接受。于是,妮莎会更多地去厨房帮助卡兹做饭,与卡兹聊天以打发时间。弟弟阿米尔除了画画,会在爸爸下班时与他下象棋。奶奶则坐在椅子上做针线活儿,这些画面看上去有多么和谐而美好,可似乎就在刹那间这些美好破灭了。他们不得不收拾行李举家搬走,而卡兹因为与他们信仰不同,也不得不留在原地。那种离别啊......
不管有多么不舍,终究是要离开。在一个清晨,奶奶,爸爸,妮莎和阿米尔各自背着行李出发了,他们要靠步行去往另一个似乎很安全的地方安家。一路上,他们忍饥受渴,受尽痛苦与折磨,在走过沙漠时,最缺的是水,阿米尔差一点就送了性命。好在,一场雨救了阿米尔的命,也救了全家的命,还有无数的生灵。若不是到了妮莎的舅舅拉希德家,奶奶的生命也差点不保。好在舅舅虽然不会说话,但他是个善良热心的人,在敏感时期,他不顾个人安危,每天去菜场买食物,与妮莎一起为大家做食物,奶奶也正因为在这里得到很好的照顾而捡回了一条命。
友谊固然重要,但安全更重要,当爸爸发现妮莎与舅舅家邻居女孩有了接触时,他当即立断做出决定离开这里,继续前行。这次爸爸决定乘坐火车。尽管在等待火车的过程中很艰难,艰难到什么程度呢,艰难到你稍不留神就会被人砍,被人踢,因为人太多,就连检票员手里都不得不挥舞着武器,但他们还是幸运地坐上了火车,很快到达目的地——焦特布尔。
也许一切美好源于向往美好,他们很快安顿下来了,屋小却温馨,加上卡兹也历尽艰辛赶来了,他们又团聚了。正应了“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宁静,我想对互相残杀的人说,你们无法将我们拆散,爱是拆散不了的。”
是啊,爱是永远也拆不散的!合上书本,这句话去让我铭记在心。这本书记录得是段历史,是一个家庭的搬迁过程,是一段沉重的成长经历。它让我们读到它的每一个人学会思考,也正像作者所言:铭记过去的错误,就有望创造一个更开明,更包容,更和平的未来。接受差异一直是人类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儿童文学作家常立也赞誉“好的故事就是这样:从人的局限性出发,通往无限的可能性......不要忘了自己生来就有能够飞越至暗时刻的两只翅膀,一只是爱,一只是善良。”
《深夜日记》读后感(三):愿世界和平!
深夜日记》,在温暖朴素的文字里,我们看到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对母爱的渴求,对冲突的不解,对爱的单纯,是简单的憧憬。是什么维系多宗教国家?是爱! 是什么能突破阻碍?是爱!妮莎妈妈是穆斯林,爸爸是印度教徒,为了躲开不赞成他们结婚的家人,他们远远地搬离了熟悉的城市。爱情,第一次突破了宗教的限制和家人的阻挡。
本书以第一人称视角,一个12岁的女孩妮莎的身份,以向逝去的妈妈写信的方式,记录了一段往事。1947年印度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分裂成为印度和巴基斯坦,1000多万民众因为宗教信仰不同,被迫迁往新的国家。妮莎和自己双胞胎弟弟阿米卡、医生父亲、奶奶一起,从印度迁徙徒步,再坐火车到边界,她把自己的困惑,所看见的景象,都记录在写给妈妈的日记里。日记记录了几个细节,令人深刻。
医生对病人的爱,不会因为信奉的宗教身份而选择救或不救,在医生眼里,人类都是由肌肉、血液和骨骼组成的生物,所有人都一样。都是平等的,应该公平的对等。在他们一家迁徙途中,爸爸会不顾危险去抢救被砍杀的陌生人,这是他职业的承诺,不图回报。
妮莎的爸爸在救了被砍伤的人后,那个男人却没有分给自己一丁点能救命的水,她有憎恨,甚至有了粗鲁想去抢夺水壶的念头。这正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善良,她认为,善应有善报。而成人的世界,怎会如此单纯?
在离开家的时候,厨师卡兹送给妮莎研钵,她不怕负得偷偷地带上,这是用来研磨香料的工具。在遭遇缺水绝境时,天下甘霖,她用研钵接水后一饮而尽。研钵里还有香料的痕迹,甚至可以闻到过去熟悉的味道,那是她在原来家里的味道,是熟悉、温暖的感觉,正是那熟悉的味觉包裹的安全感。
封底
站在儿童的视角,她无法理解,为什么昨天还是邻居、亲人,友好的人们,会在一夜之间变成杀戮和仇视?这里没有战争,却发生着死亡和冲突。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她时刻担心自己失去生命,害怕日记本丢失,每晚被噩梦惊醒。在新的国家,新的公寓里,她会迎来新的朋友,新的生活。她的恐惧,应该怪谁呢?在国家大命运的洪流里,个人之渺小,如同蚂蚁一般。
忽然想起BEYOND的歌曲Amani,“是控诉战争到最后,伤痛是儿童”。愿世界和平!
《深夜日记》读后感(四):深夜日记:写给天堂里的妈妈,失去妈妈的孩子在哭泣
最近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问题,让战争重新介入大家的眼帘。
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中国,我们骄傲和自豪,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让我们远离战争,生活富足。
然而,我们的老辈,却也是经历过战争的洗礼。记忆深处,姥姥那句话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难!难!难!一难难三年。难,不是“困难”里二声的读音,而是“灾难”里四声的读音,是灾难的意思。
姥姥是旧时代的人,跟那个时代的人一样,从小裹脚,虽然后期不再裹脚,却已经定型,跟六七岁孩童的脚一般大。但,就是靠着这双脚,硬生生地走过100多公里,到青岛避难。
每每提及,姥姥立马眉头紧锁,长叹一口气,然后停上大概10几秒,仿佛又回到了过去那恐慌的岁月,痛心地说道:难!难!难!一难难三年。这8个字,是姥姥对战争岁月的深恶痛绝的总结。
战争带来的伤害,永不可逆,不分年龄、不分国度,都是灾难性的伤害。
2019年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银奖得主《深夜日记》,作者印度维拉.希拉南达尼,根据自己家族的真实经历创作,讲述了印度女孩妮莎,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被迫迁徙到新的国家,内心的恐慌、不安以及成长和蜕变的历程。
《深夜日记》采用日记的形式,手法新颖。通篇日记都是妮莎写给过世妈妈的信,用孩童的眼光来展现动荡的年代对孩子带来的伤害。就如日记里所说:“这就像一场被编造出来的战争”“我知道世界破裂了”。
妮莎所处的背景是1947年的印度,当时的印度摆脱英国独立,分成两个独立的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1400多万民众因宗教信仰不同,被迫迁徙到新的国家,途中数以万计的人死于暴力冲突。
宗教冲突在妮莎看来不能理解。妮莎的爸爸妈妈信仰不同,但是不影响他们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厨师卡兹和爸爸的信仰也不同,也不影响他们之间亲人般的感情。
妮莎的家庭,在当时的印度是个另类,是不被世人认可的。不同宗教之间是不能通婚的,所以,婚后妮莎的舅舅一家就跟她们断绝了来往。
妮莎的爸爸是个医生,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逐渐摒弃宗教隔阂,在他眼中病人不分宗教。这跟崇拜的印度领袖甘地秉承“不分宗教、印度统一”的原则相吻合。
妮莎的弟弟阿米尔的性格跟她截然相反:妮莎不敢跟外人说话,阿米尔是个话痨。这两个性格、兴趣不同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妮莎也从最初的不敢跟外人说话,经过命运漩涡的打磨,勇敢蜕变为可以突破自我的新时代女性。
总有一种声音能打动你,总有一本书能震撼你的心灵,读《深夜日记》,品幸福人生,生活中祖国母亲的庇护下,拥有安逸、稳定的生活,幸福感爆棚。愿世界没有战争,愿人类永远和平,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