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老师的汉字课》是一本由程玉合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80元,页数:2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错老师的汉字课》读后感(一):不错老师很不错!
不错老师的汉字课,好看又好玩啊!大人孩子都喜欢,一读就错、一写就错、一用就错,这才是真正的功底,文字的力量是无穷的,滴滴入流,汇成江河湖海,每一个字的力量也是无穷的,关键时刻,一旦弄错,后果无法预测。几十年来,高考、国考头几道题都是它。有幸遇到程先生的书!之前就和孩子一起读了两本,均爱不释手。程先生文风朴实又犀利,幽默中带着严谨,调侃中融着指正,不可多得的好书,赶紧读起来!
《不错老师的汉字课》读后感(二):玩着学本事
三本书的名字里,“一X就错的汉字”有六个字是重复的,关键字词是“读、写、用”。看到这儿我就来气。前几天,有同事给我发工作日志,说“最近开书店的人加群都很踊跃”“从下周开始先退出成人场”。我看半天不明白,问他,他愣了好一会儿才发现自己写错了。应该是“最近来书店的人加群都很踊跃”“从下周开始先推出成人场”。我批评他:我不要求你像图书编辑那样一点错都没有,但是在关键位置上的字你不能出错,出了错,意思满拧,耽误事。
好比马三立先生的相声《买猴》,原本给业务员的通知上应该写“兹派你到东北旺买猴牌肥皂50箱”,结果写通知的人马大哈,写成了“兹派你到东北买猴50”,这一错,业务员出差出了半年,从南走到北,从白天走到黑夜,就为了买50只猴。
类似的例子,过去不少,现在更多。当代人在“读、写、用”这几个关键字上的行为,堪称“部分功能丧失症”。与这类错误相比,这三本书里聊的“错”要高级很多。读完以后,提高语文水平是毋庸置疑的,当个显摆的谈资也没问题,最主要的是你不会再因为知识储备不足、胡乱开牙而丢丑。
无忧无虑的人写东西,通常会比较好玩。对于读书的人来说,快快乐乐把知识学了,简直好的不得了。眼下的少儿教育,最推崇的其实就是这——玩着学本事。
《不错老师的汉字课》读后感(三):汉字有文化,趣说多故事;汉字有生活,纠错故事多
此书一者有趣,二者实用,所以一经出版,便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对“错”字的原因追根溯源,对汉字造字的原理有了深入的理解,读罢常有恍然大悟之感,从此“不错”,印象当然更比语文老师大喝三声来的深刻。真是“不错”的好书。
于是贪心——这样的解读能不能再多一些呢?
真是心随人愿,近日接到程老师电话,嘱我为他的新作写序,我展开翻阅,“一读就错的汉字”“ 一写就错的汉字”“ 一用就错的汉字”,这不就是我想要的吗?此书真是为语文老师和孩子们挖到了一座宝藏,越读越期待,越读越有味道,不知不觉间竟然翻阅了几遍。确实是读人思己,与孩子们日日较量错字的镜头一一闪过。
“躁”里面有“足”,这个字和坏脾气有关系。大概是急了、烦了,就要跺脚吧。语文老师表示对此深有同感。
一字一世界。
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起点,自仓颉造字始,春种秋收的经验有了记录,厚重悠久的历史开始积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得以传承,因而有人把汉字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作为一位深耕教学一线30多年的语文教师,我深知给到汉字初学者——儿童正确的读音、写法、用法的重要性。
程老师爱汉字,更懂孩子。历代学者对于汉字的研究,或关注基本的音、形、义,或注解其深奥的文化底蕴,而程玉合老师所做的研究则专注于汉字纠错,它不是停留在梳理、汇总“错误”的层面,对于“纠错”也摒弃了死记硬背的枯燥乏味,而是大胆而巧妙地把汉字的基本知识和深刻内涵融合在故事传说、生活趣闻、新鲜事件中,以口语化的方式娓娓道来,兼具学术性与趣味性,让人一捧起来就爱不释手。而且,这套书囊括了常用字词中容易写错、读错、用错的字词,这是解决了师生共同的燃眉之急。
总之,这是一本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书,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好玩又有趣。我仿佛看到,孩子们畅游在故事王国,慢慢读来,领略着汉字的精妙博深,实实在在地收获着。
字里乾坤大,小书解深意。快快一起打开它,明辨对错,也去领略汉字之妙、文字之美吧!
《不错老师的汉字课》读后感(四):老程:我的三胞胎问世了
这几年,我几乎天天和小孩子在一起,如果我说自己有不少小学生好朋友,你还真别不信。我带他们读书,和他们一起玩,我给他们快乐,他们也带给我不少快乐。我,老程是个大孩子。
这算一本书吧,不过是一套三本,所以,我说是三胞胎。拿到手里,每本书是真不厚,我爱人说,这样孩子才喜欢。书厚了,孩子不容易获得读书的成就感。也许吧。小书也许正像小孩子,大了反而少那么一点可爱。
书出版前,我写了一段文字,本来说好做前言后记都可以,书出来了,却没有被放上。也许,编辑老师觉得三个推荐序分量够了,两个全国著名语文特级老师,一个全国十佳阅读推广人,都不是一般人,个个把我吹得狗尾巴花似的。
但我那段文字,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发给读者看看。我为什么写这套书,这套书有什么我自己感觉里的优点,给大家说道说道,我觉得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就放在下面吧。没有题目,没有就没有吧。
我的前言或后记
2017年,我的第一本书《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在中华书局出版,书受到人们欢迎,书后的几个附录,也让小书具有了一点工具书的功能。现在这套三本小书,完全可以视作几个附录的某种注释。
附录的呈现,是简单的:容易写成什么,容易读成什么,正确的写法读法是什么,虽然一目了然,但缺少鲜活的东西。一般人会认为,好像除了花时间记住,也没有好办法似的。
但每个汉字,写错读错用错,都是人的问题,某个字为人写错读错用错,其实关涉着此人的历史与现在。“我”和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汉字的生命,就是那么多的“我”,与汉字时时刻刻的互动。
当责编朱伊哲老师把她的策划案摆我面前的时候,我马上清楚了这套书的写法:不能只写汉字,而必须写带有生活气息,甚至带一点我的温度的汉字。我写的是汉字,也是我的生活。
有了明确的思路,我的写作速度很快。我一边写作着,一边快乐着。朱老师接到稿子,也很高兴。她拉来了极富童心的我们共同的朋友党霄羽,让这位喜欢文字的姑娘,从头到尾把稿子顺了一遍。
这套书,从一开始,就定位了,是写给孩子的汉字书,我们不指望面面俱到,但一定要让孩子读得懂,还要好玩有趣。我一开始就注意这点,后又有党霄羽朱伊哲两位老师的智慧融入,我对效果,很期待。
写给孩子的书,文字不能太多,插图必不可少。有趣的文字,有趣的插图,孩子是不是更容易接受?如果读着读着,玩着玩着,孩子就记住了一些东西,进而还体味到汉字的某些趣味,这是不是一件特有意义的事?所以我也特别感谢为书插图的三位老师。
书出来了,就属于读者了。我当然希望孩子们喜欢,但到底如何,我忐忑之余,其实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