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是一本由[美] 马特·马登著作,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读后感(一):无限创意漫画中
这是一本教画漫画的书,说具体点,是如何操控画面来呈现同一段对白的不同剧本。
打开目录,从"闪回"和"单格"起被吸引,翻到将近二分之一处又为风格的变换感到惊喜,又去下了原著。其实每个标题都暗藏玄机,感谢这本书让我看到那么多画面细节和故事的可能性。每一页漫画的构成,都值得思考。
创意五分。
《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读后感(二):形式即内容
前几天和妈妈电话讨论我最新的一篇推送。她说理论性太强了,看到一半就没有了兴趣。
这一反馈早有预料,因为我自己在写的时候就因为试图提高文章可读性而纠结了两天时间。我本想要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但是发现怎么也想不好,字里行间矫揉造作得很。最后深吸一口气,把之前写的内容全部推翻,想象自己是在人上课、讲通一个知识点,于是就有了现在这篇文章。
虽然阅读量上比以往的推送少了大概两百多,几乎是最时阅读量的20%了,但是我不觉得自己是写作上的失误。风格就是风格,没有对错可分。我想要论述的这件事非常严肃,我不希望用自己的故事以头版“黄色新闻”的形式夺取读者的目光,而忽略了这件事的严重性所在。虽然同一件故事可以用不同的风格讲述,但是最后呈现的可能也就不会同一个故事了。就像《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开篇写道:
不过意料之外的效果是,这篇文章吸引了很多老师的注意,而且发出来后波波学长还来找我讨论了内容。这一大胆尝试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写作原则:写作一定是以作者为中心的,作者可以通过考虑读者感受、如何更好传递信息,但是ta必须坚持写自己想要写的东西,而不是哗众取宠。我的文章风格很多变,而且还在不断探索中,未来或许还有更多形式,读者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选择阅读,但是我不能因为他们的喜好改变自己的声音。更重要的是,写作者不能因为读者的阅读水平而降低自己的思想高度。文艺审美不是“开门”——不是打开一个大门,大象、松鼠都能进去;而是定做衣服,为每一个读者都提供能符合他们审美胃口的作品。因此写作是绝对不能“就低不就高”的。
和妈妈这通电话下来,我的心情突然很坚定——不知不觉,我已经把写作这件事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在食堂等饭的过程中读了《一个故事的99中讲法》,其中的很多叙事风格都让我想起了《Fun Home》,比如“娃娃屋”、“偷窥”、“不可靠叙述者”等。同时这本书也间接呈现了漫画发展史,为了解各种漫画风格和漫画批评理论提供了一个小窗口。据说这本书的灵感是雷蒙·格诺《风格练习》,这本书在我的架上很久了,下一本就决定读它——既然决定将写作当成事业,就需要系统地学习。
2022.1.3 河西二楼
《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读后感(三):“形式即内容,实质与风格密不可分”
《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引言——马特·马登写给喜欢漫画和讲故事的读者的话!
本书中的每篇漫画说的都是同一个故事——事件内容是完全相同的——但用了不同的说法。你会看到变化的视角、不同的画风、各种致敬和戏仿以及有可能颠覆叙事观念的演绎。例如,能用一张地图讲个故事吗?用一整版广告又如何?我并不是说有确切的答案,但这些思考无疑令人兴奋:究竟可以用多少种方式讲一个故事,艺术和文字如何互动,这些漫画又如何与其他的视觉和叙述媒介发生关联。
本书灵感来自雷蒙·格诺的《风格练习》。格诺以一个内容简单、篇幅仅两段的文本改写出 99 种变体,讲述了主角在一天中两次偶遇某个略嫌讨厌之人的经历。一开始他用所有能想到的时态来讲述这个故事,然后他用了自由体诗歌,用商籁体,用电报,用自创规则的文字游戏,用一连串感叹号,用一种置身事外的语气……你说得出,他就做得到。
第一次读《风格练习》时,我就认为把这个主意用到视觉叙述上一定很有趣、很有挑战性,但总把这当成一个太疯狂的念头扔在一边。然而,多年里,这个念头总会浮现出来,诱惑我在画桌上将其变为现实。六年前,我终于投降了,拿起纸笔将其付诸实践。我的同行、朋友和家人对最初几次练笔给予迅速而热情的回应——我知道自己别无选择,唯有把这件事做到底。
虽然本书在排列上形成了某些序列,但完全可以随机阅读。没必要把这些漫画连起来一口气读完(永远不读完也没事)。第一次浏览会让你不时想来回翻翻——为了通览此书,为了找到最喜欢的一段,或者为了把它拿给一个朋友看,其实这对你来说无异于一本诗集或画集。
一个故事,哪怕再简单、再普通,到底能否脱离讲述它的方式?有没有一个核心的宝藏可以从风格和外形的特征中剥离出来?那宝藏会是什么样的呢?本书最开始的那幅漫画,我将其命名为“模板”,因为它使用了最少的风格元素。然而就算一秒钟的思考都会引发一连串问题:为什么是用钢笔而不是用刷子画?为什么用了八个格子,它们是怎么被选中的?风格并非“卡通”,但也并不算“写实”,这是为什么?忽然之间,一切都明朗了:那些看似仅仅是“风格”的选择实际上也构成了故事的本质。重读这些漫画,你将有机会探索讲故事的方法对所讲故事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同时,你将学会享受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它们欢迎一切艺术家,不论其创作媒介是漫画抑或其他。
与其重弹形式和内容、风格和实质之间的永恒老调,我倒是希望这部作品能对那些老套的二分法发出质疑,并提供一种不同的路径:形式即内容,实质与风格密不可分。
外封效果
内封效果
Bonus:选5幅尝尝鲜!(建议右键新打开大图观赏)
本书作者:因漫画创作成就而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马特·马登(中)获法国政府授予的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一个故事的99种讲法》读后感(四):人类天生爱故事
真正非常有趣的一本书,一个8格漫画为模板,演绎出99种不同视角讲故事的脑洞,精彩纷呈。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画风、各种致敬、各种模仿,还有可能颠覆叙事观念的演绎。
究竟可以用多少种方式讲一个故事,艺术和文字如何互动,这些漫画又如何与其他的视觉和叙述媒介发生关联,这些思考令人兴奋。
一个故事,哪怕再简单、再普通,到底能否脱离讲述它的方式?有没有一个核心的宝藏?
宝藏是什么呢?仅仅是“风格”的选择就构成了故事的本质。讲故事的方法直接影响所讲故事的发展走向和结果,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段就会产生丰富多样的故事。
这是故事的最初模板,8格漫画
用倒序方法讲述的故事
用日系漫画风格讲述的同一故事
用纵向绘图风格讲述的同一故事
变成了侦探故事
变成了旅游指南
变成了图标化的说明书
变成了广告手册
当我们有一个题目来创造,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不同的想法,这太有意思了。
最近在看《脱口秀大会》和《9号秘事第6季》,前者Talker们在限定的主题里发挥观察和想象的一切,在舞台上说出好笑的段子,后者两位编剧兼演员(胖胖和二册),创作出在短短30分钟内的多次反转意料之外,又饱含幽默和各种梗的短剧,论水准,后者远远超越前者,但共同点是创意。
还忽然想到了最近的一次浦东美术馆看展“徐冰的语言”,他将方块字笔画打碎重组了新的方块字,看似认识,实则不知所云,称为“天书”,甚至延伸到用26个英文字母创意方块字,还有用商标组成的电路板以及“商标诗”。等等这些都是在讲徐冰自己的创意故事,好玩。
笔画拆零,重新打造的方块字“天书”
方块字化的英文单词组合(艺术为了人民,ART FOR THE PEOPLE)
商标电脑主板兼“商标诗”
商标诗文如下:
犁歌
麦禾一木十楼花
田园布衣艳樱莎
红运速织得善果
风光无限梦婷霞
艺术人文的创作,全世界是共通的。
所以,故事讲得好,人类就会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