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是社风的细胞
最近,央视就家风、家规进行采访,镜头既对着街头草根,也对着文化名人。比如采访陕西作家陈忠实先生,陈回忆父亲教导自己不说狂话大话,不说谎话,只说真话。他讲到1962年高考落榜时自己情绪极度低沉,父亲用一句话开导他——天下农民,一大层人啊!不要以为高考失利人生就完了,当农民也很好。这句话强烈震撼了陈忠实,将他的狂妄一扫而空。(2月6日央视网)
我以为采访家风家规,让这一话题进入公众视野,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重新引起人们对于家风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实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举措。这是因为家风就是社风的细胞,并会对其它各风施加影响——
第一,家风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不管是形诸文字的,还是言传身教代代相因的,都体现了主流的价值判断。绝大多数家庭,不会将蝇营狗苟、舍义取生作为家庭的圭臬。反而五常八德、耕读传世、俭朴持家、睦邻友善……一直都是家风传承的核心。讲家风就是讲文化。讲文化强国战略,自然不能脱离家风的内含。舍弃家风的文化,只能是蹩脚的文化。
第二,家风是社风的涓涓细流,或曰社风肌体的细胞。如果一个个家庭家风不振、家规颓败,想要形成良好向上的社会风气,基本就是不可能的。想想那些颐指气使、目空一切根本不把别人甚至法律放在眼里最终锒铛入狱的犯罪分子,很多都有家风不正的背景。所以重视家风培育,就是重视社会风气建设,就是为社风向好向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历史上有许多良好家教的范例:孔融让梨、岳母刺字、曾国藩治家八字口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即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祭祖、睦邻八项要求,都是可供借鉴的样板。传承这些,就能形成正能量;而这些正能量聚集起来,就能形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采访中许多普通百姓说的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还有诚实、勤劳、守信、节俭、独立、大度、感恩等,都是良好家风的再现和正能量的表征。
古人非常重视家风,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是“治国”和“平天下”的根基。“齐”就是整肃,“齐家”就是整肃家风家规的意思。当然“齐家”前面还有“修身”,但自我修养,也需要良好家风的熏陶。而且这种熏陶,最好从孩提时代就应开始。你从小给他灌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的观念,他就可能养成“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思维。总而言之,树立端正的家风,传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的确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党风、政风、社风明显好转,百姓拍手称快,如果加上优良家风的打造,就能成为风气好转的基础。这,就是家风构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