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新版)》是一本由李银河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女性主义(新版)》读后感(一):当“像女孩一样奔跑”,只是努力奔跑,不再饱含冒犯
本月末,我读完了李银河老师的《女性主义》。关注了她的社交平台,也经常点开她的关于婚恋、两性的图文视频,这还是第一次认真读她的著作,行文流畅易读,也真的颇有收获。平日我对“ 女性主义”的认知和理解主要来自新闻时事,来自我的个人生活,《女性主义》帮助我梳理了女性主义流派的产生和各时期的女性主义的差异。所以对我来说,有一种“温故知新”的感受。但同时,心中也由生出一种沉重的感觉,两性平等依然任重道远。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不由得想起前几年我看过的一则卫生巾广告,当时看完觉得很震撼,现在回看依然心生感概。 这则广告叫做《像女孩一样奔跑》。广告一开始,主持人便采访了一些成年女性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男性,“请模仿女孩跑步的样子”。无一例外,所有人模仿的女孩跑步都是矫揉造作,忸怩作态的样子。
但当主持人问刚上学的小女孩同样的问题后,小女孩们开始努力认真地奔跑起来。在她们看来,“像女孩一样奔跑”的意思就是拼尽全力,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所以你看,我们口口声声说着“性别平等”,在“不平等”环境的影响下,有多少人会自然地认为女孩子跑步就是很弱很慢很滑稽的样子。我们给不同的性别贴上了标签,“男性”等于“力量”?“女性”等于“柔弱”?“跨性别”等于“变态”?新女性主义中的两性平等不仅仅是为女性争取应得的对待和利益,而是应当争取两性的和谐发展,争取性别界限的模糊。男性当然可以柔弱,女性也可以坚强,没有一个人会因为自己的性别感到任何一点压抑。
“虽然女性有了选举权、工作权和受教育权,但是表面的性别平等掩盖了实际上的性别不平等”。我对李银河老师在书中的这句话感同身受,这句话也很好的诠释了中国女性的现状。
我现在依然记得几年前的公司篮球比赛中,我们女队最终扭转局势让小组胜出。但是迎来的并不是男队的鼓励喝彩,而是这样一句话:“我们居然靠女生赢球赢了比赛”。一句不经心的言论,蕴含了作为男性的优越感,以及对女性性别的贬低。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依旧在影响着我们,“男性就应该比女性强大” 已经变成了想当然的“公理“。
作为个体,在争取性别平等的道路上,其实我们每个人(不仅限于女性)都能贡献一份力量。当下看或许微不足道,但每一份力量都如萤火,有其存在的重大意义。李银河老师建议(部分摘取):
-争取舆论支持:对那些在公共场所遇到的含有性别歧视内容的笑话说:我不认为这个有什么可笑。
-公开选择制造另一种途径:要求男人分担家务
-改变男权制的价值观和男性特权
-支持男女同性恋者
-反对种族主义
-不怕做小事
-与其他弱势群体共同工作
-不遵守他人的标准
恩格斯说过,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衡量。愿每个人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萤萤之火。我们承认男女有差异,但并没有哪个性别更高级。
女性也坚强,也温柔,也有握紧的拳头。
《女性主义(新版)》读后感(二):“杨笠”们代表了女性主义?当我们谈论女性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看过《脱口秀大会》的,有不少人都记住了一个名字:杨笠。
因为她的一句“男生为什么明明看起来这么普通,但是他却可以那么自信”,以及一些或鲜明或尖锐的言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舒适,网上对她的责骂和声讨不绝于耳,她甚至一度成为众矢之的。
有人认为她说出了女性的心声,有人则认为她只是在故意贬低男性而讨好女性,人们对她的言论褒贬不一。
当看似嘲讽的玩笑话,经由这个女生漫不经心地说出来,她就被贴上了女权的标签。似乎,从那时起,她就不再是她自己,而是成了女权主义的代言人。也有人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杨笠代表了女性主义。
其实,关于女性主义的理论并不少。人们从未停止过讨论,不同流派也衍生出许多不同的对于女性主义的理解。
尽管女性主义在争取男女平等的目标上有着基本的共识,不过,各个女性主义流派关于“性别主义”的起源和性质还是有着极其不同看法的,对于消除性别主义也有不尽相同的观点。
专注研究家庭婚姻和性别的社会学家李银河,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
研究后发现,20世纪60年代是以激进女性主义为主,她们认为只有消灭男权制才能达到女性运动的目标;70年代以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为主,认为必须改变整个社会结构,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性别平等。
到了80年代,则全面保守回潮;而90年代则是女性主义“三大家”的综合。
女性主义这个词在20年间,从默默无闻到充满争议,已经成为社会学研究的一个中心议题,更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绕不开的一个重要思潮。
在这些流派的各种观点唇枪舌战和激烈交锋中,似乎并没有谁占尽上风。
反而,表明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女性主义的思想和男女平权的观点早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人们对年深日久的性别秩序,已经发出了质疑的声音。
李银河在她的《女性主义》中提到,“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当一部分人还沉浸在对杨笠的“讨伐”中时,有一个女性也引起了人们的围观和热议,那就是余秀华。
人们谈论的焦点是,一个瘫痪的70后女诗人和90后男友的姐弟恋。似乎令人惊讶的是,一个按照世俗眼光看起来不那么美丽、而且身有残疾的女人,却能写出那样优美动人的诗句,竟然还能挣脱世俗的羁绊,敢于无畏人言,先是离婚,后又谈起了姐弟恋。
无论是她的诗歌,还是她的恋爱,都掀起了不小的风波。种种不解、讶异,无不透露出人们对女性甚至某些群体的歧视和误解。
无论是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还是某种偏见,都是人们对女性的不正确的认知。
女性到底是应该要保持女性自身的温柔和感性,还是要像男人一样强硬而理性?不同观点的人们,各执一词。
正确的女性观点不应该被性别的刻板印象所影响,认为女性天生就应该如何,男性天生就应该怎样,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自我的人。
对于男性来说,正确的女性观念是不物化女性。所以,女性主义是一种平权行动,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杨笠”们只是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余秀华也曾说,“我的身份顺序是女人、农民、诗人。但是如果你们在读我诗歌的时候,忘记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将尊重你。”
英国女作家伍尔夫说:“作为一个女人,我没有国家;作为一个女人,我的国家是整个世界。”
她的说法并没有错,我们全部生活在程度不同的男权制社会当中,我们不应当忽略这些男权制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但是,全世界女性的处境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男女并不是完全平等。而我们应当尊重彼此的差异,处境的差异,以及应对方法的差异,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努力,那就是争取男女平等。
女性主义是西方的思想,它的生长土壤是西方。在中国,女性主义不仅要面对西方思想,还要面对我们自己的传统。
按照李银河在《女性主义》中所说,我们可以试着“一方面借鉴西方女性主义的思想和做法,另一方面分析中国文化背景下,性别问题的中国式表现形式,用中国式的方式来解决中国的性别问题。”
著名女性主义科学家凯勒认为,“我们不应当总是划分正确与错误。”她主张,“不要总是要求人们‘选对阵营’,要注意到人们的差异。”
除此之外,李银河还提到,在新世纪,有一种新女性主义在悄然登场。
在《女性主义》一书中,李银河说,“从长期目标来看,我们应当从争取两性的和谐发展,到争取性别界限的模糊化,最终使性别作为一个社会分层因素,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使所有的个人都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
从而,不仅实现男女两性的真正平等,而且实现所有个人在地位上的完全平等。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个性的差异,没有一个人会因为自己的性别感到任何一点压抑。”
对刻板印象说“不”,向偏见与歧视Say NO,每一个女性,都可以拥有强大的灵魂和坚强的内在。
《女性主义(新版)》读后感(三):是谁用锁链把杨某侠变成八个孩子的妈妈?
准备过年,本已搁笔,但是为了徐州那个八个孩子的妈妈,还是忍不住说几句。很遗憾,已经2022年了,“铁链”居然不是修辞手法,而是真实的存在。
近日,一段网友拍摄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在一处简陋的小屋子里,一名女子穿着棉裤、上衣单薄,其脖子上拴着一条铁链,铁链上的锁垂在女子下巴下方。
网友将视频发到了网上,称这是“八个孩子的妈妈”生活现状,也有网友爆料该女子在徐州市丰县。
这女子为何脖子上会拴着铁链?怎么会生了八个孩子?她的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
在网友发布的视频中,孩子父亲曾透露自己56岁,有七个儿子一个女儿,大儿子已经23岁,最小的孩子2岁。
他说自己30多岁的时候才结婚,曾被周围人看不起,所以想多要孩子,让他们看看家里是有人还是没人,并说,生那么多,是因为总有一个会有出息。
据称,该女子系孩子们的爷爷捡回家的。
迷雾重重之下,有人怀疑这位女子是被拐卖到了这里,在网上反映了这件事。
当地有关部门回应,说1998年该女子和丈夫领证结婚,“不存在拐卖行为”,之所以把她拴起来,是因为她有精神病,有暴力倾向。
但是这个回应并没有平息舆论,大家反而更关注:
此女的精神病,是结婚前有,还是结婚后有?如结婚前有,根据法律,本就不合适结婚,为何能结婚?如果婚后有,又是怎么有的,会不会跟这种接连生育的环境有关?
另外,即便是精神病人也有人权,也需要被人性化对待,怎能如此锁住了事?难道是因为生了孩子之后,她没有了利用价值,就被这样对待吗?
知名作家蒋胜男发博表示,已经把相关情况向领导汇报,目前八孩妈妈已经被安排进入精神病院治疗,而八孩爸爸也将被调查是否涉嫌违法犯罪。
在为这位名叫杨某侠的女子心痛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追问:
到底是谁用铁链把她锁住,把她变成了八个孩子的妈妈?
是她的那个所谓“丈夫”吗?
是把她捡回来的所谓“公公”吗?
是视而不见、有不作为之嫌的地方有关部门吗?
是,也不全是。
有形的锁链锁住了杨某侠,无形的锁链锁住了更多人,甚至也包括那些锁住杨某侠的人。
这才是我们——虽然跟他们在同一片天空,但是生活状态完全不同的人们,在错愕之余,需要关注,并应据此有所作为的地方。
杨某侠的社会,和我们的,到底有什么不同?
最近我在拜读李银河老师再版的《女性主义》一书,我将尝试从这个角度为大家作出解析。
为何我们的社会,很难看到杨某侠这样的故事,而在杨某侠的生活环境中,类似的故事却见怪不怪?
须知,在这件事曝光之前,已经有许多自媒体成天上门去拍孩子一家了,也对这家人家说尽好话,却只字不提杨某侠的存在,可见在当地许多人心中,这样的事情不稀奇,至少远不如拍孩子稀奇。
他们怎么了,是黑白不分吗?
不能这么简单化理解。其实,这就和杨某侠的社会所处的状态有关。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大多数文化都形成了男权制,并持续了数千年之久,只有少数例外。可以断言,男权制是跨文化现象。
具体来说,男权制指的是:
1、将男性身体和生活模式视为正式、理想的社会组织形式。
2、这个制度赋予男性特权,并将男性特权合理化。
3、文化体系对男性的角色和活动赋予了绝对的权威和价值。
4、整个社会压迫女性。
在这样的文化中:
1、男性统治。 社会的各个领域,当然包括家庭领域中,所有的权威位置都保留给了男性,并用男性的标准评价女性。男尊女卑是深入人心的。
杨某侠的生活,完全不受自己掌控,全部受制于公公、丈夫,并且在他们看来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2、男性认同。什么是好的,值得向往的,值得追求的,或正常的,总是同男性和男性气质联系在一起。
杨某侠生育了八个孩子,其中七个是男孩,这个不太符合正常生育规律的情况,也引发了网友的关注。
是不是存在把生育的女孩送人的情况?或者这些女孩有更加悲催的结局?
关于杨某侠事件的讨论,其实就挺割裂的。
在一些平台上,很多人对调查结果强烈不满,要求严惩“丈夫”。
而在另一些平台上,也有很多人在追着“丈夫”讨要生育男孩的秘诀,认为他很“厉害”能够次次命中。
虽然只有生男孩好这样的思想早就不再是“政治正确”,但是不能不承认,在有些地方,这种思想依然根深蒂固,电影《我的姐姐》引发许多女性的共鸣,便是源于其中作为女性角色不受重视,被差别化对待的现实。当然,杨某侠及其生育的女孩们,是其中更悲惨的一类。
3、将女性客体化。在这种社会中,阻碍女性的创造力,不让女性接触社会知识和文化成就。
进一步的,为何要总是让杨某侠不停生男孩?
据说杨某侠曾经也是会说外语的人,怎么就沦落到“生育工具”?
这些年网友总是提“物化”这个词,杨某侠让人们看到了物化到极致是什么模样。杨某侠的这一生,除了生育以外,几乎就没有自己的生活,当她停止生育之后,生活便直转直下,待遇犹如非人一般。
试问,一个正常的女性,在这种状态下,怎么能不疯?
女性主义疗法就指出,需要从当事人所处的文化背景下看待其心理疾病,而不能只看表象,事实上,现代社会有很多女性有心理问题,跟她们个人的因素其实不大,恰恰是跟她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直接关系。只要改变了环境,这些问题也会有很大的好转。
网友朴素地追问这个女性到底是婚前还是婚后疯了,其实就是在用这种思维去思考问题。
显然,当地有关部门还没get到这个重点。
4、男权制的思维模式。主要是非此即彼的思考方式,即把所有事物分为黑白两级,忽略中间状态,注重等级思维,崇尚直线式的发展模式。
在讨论杨某侠事件的时候,其实也需要警惕这种思维,不能陷入是默许杨某侠就这样生活下去,还是去惩罚让杨某侠变成这样的人的选择中。
事实上,在我看来,这一出悲剧中,每个人都是很可怜的。杨某侠,杨某侠的“丈夫”,那一群孩子,他们都是非常古老并且依然丝毫改变都没有的男权制的牺牲品。
特别是杨某侠的“丈夫”,他面对自媒体说的那些话,如“30多岁没有结婚,所以要多生一些”之类,充分反映了一个被男权制养育长大的人,是如何牢牢地被这种制度深度捆绑,进而不仅毁掉了别人的人生,也葬送了自己的人生。
李银河在《女性主义》中,进一步说道:
男权制不是自然形成的,是人为构建的,当然也就可以改变。这是我们看待杨某侠事件时,应该有的基本态度。
事实上,在最近100年间,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风起云涌的女性运动的直接后果。之所以我们的身边很少有概率会出现杨某侠,也不是自然形成的,也是人为构建的,是这么多年,许多先辈,以及现在的人努力捍卫的结果。
看到杨某侠的这番遭遇,更是让这一代的年轻人,无论男女都要意识到这一点,如果发生类似的男权制倒退,你们都可能变成“杨某侠”。
杨某侠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但是只要不眼瞎就该知道,其实在许多地方,都有杨某侠这样悲惨遭遇的女性。
有人说,从杨某侠的故事里,真正体会到张桂梅的伟大。
因为她用教育,帮助更多可能成为杨某侠的女性,有机会摆脱历史的宿命,走出古老的男权制结构,融入到讲究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之中。
但是,我想进一步说,想要解救杨某侠,其实光靠救助女性是远远不够的,也要同时解救杨某侠“丈夫”这样的人。
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解救他们比解救杨某侠,要紧迫和管用得多。
这里就要介绍女性主义浪潮中的“进步男性运动”。
从女性主义视角来看,如果男女不平等,不仅是女性受压迫,男性其实更加受压迫。
按照男权社会的规则:男性必须工作挣钱养家,承受重大的生存和竞争压力,男性不能表现出内心温柔脆弱的一面,在人格发展上是受到压抑的。另外,由于压迫女性,他们也丧失了在男女平等的环境中生活的经验。
杨某侠的“丈夫”就是一个典型被压迫的男性。很多人除了认为是他害了杨某侠,对他恨之入骨,也会觉得他说得话很好笑,包括给孩子取的名字都非常滑稽,他给八个孩子取的名字分别叫:香港、航天、金山、银山、银行、国库、国际、银凤……
殊不知,对这样的人说一些教科书上的真理是没有什么用的,在他的脑海中压根没有形成这些观念,他依然是用他的认知框架来看问题,判断是非。
他生这么多个孩子,不就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想被人看不起吗?这里不仅仅是多子多福的问题,更是被很强的羞耻心所驱动。
但是,对一个人格独立的男性来说,有谁会因为要让人看得起,去多生几个孩子?更何况,生孩子主要还是女方的压力,也不是你男人。
事实上,从女性主义角度看,男性气质本来就是来源于负罪感,由负罪感塑造,也由负罪感来维持。
这就是为何导男性的疾病、残疾甚至早夭比率都高于女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推崇女性主义,推崇男性进步运动,不仅是帮助女性,更多还是帮助受苦受难而不自知的男性。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的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都存在这样的保守思想回潮:
他们往往是以赞赏家庭价值,反对女性主义为切入点,具体操作中,反对非传统的家庭,反对青少年的性,其中主要是反对女性主义和同性的面目出现的。
其结果就是试图继续捍卫已经落伍的男权制,制造更多被铁链“锁住”的“杨某侠”。
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警惕。
而警惕之下的一个好办法,就是不要只考虑救赎杨某侠,也要考虑救赎杨某侠的“丈夫”,让他们真实地意识到问题所在,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是怎么被男权制毁掉的,他们才能不继续配合这个制度,成为制度的忠实奴仆。
提到女性主义,很多网友是犯怵的。一来,知道男女平等是国策,当然也非常重要,对此不会有疑问。二来,又很担心,女性主义被人利用,而自己或他人缺乏分辨力。
李银河在《女性主义》中就介绍,其实现代西方社会的女性主义已经明显去政治化了,特别是新女性主义思潮,几乎是非意识形态的,主要特征就是务实,不去关注宏大叙事。
她们认为:
你可以得到一切,但你不可以同一时间得到一切。
我认为这是比较现实,也是可取的态度。
同样也适用于我们解救杨某侠们。
杨某侠们当然也应该和在北上广大城市的职业女性一样,拥有同等的权利,这是这个社会应该有的姿态,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过去的岁月不可能倒流回去,让杨某侠、杨某侠的“丈夫”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是不现实的。
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他们所处的当地社会环境。我不太相信,和他们住在相近地方的人,会不清楚他们家的这些事,对此无动于衷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在他们看来,这一切其实挺正常的,并没有我们觉得的那么“阴间”。
因此,我支持目前先给予杨某侠应有的医学治疗,同时好好照顾好她的几个孩子,这是目前最能做到,也是亟需的,至于其他的事情和人怎么处理,至少不是眼前就要决断的。不能操之过急。
对于我们来说,真正可以着手去做的,还有以下这些事:
1、揭露神话。
神话之一是世界的男权制秩序一直如此,永远如此。该这样反驳:男权制有几千年历史,但之前有90%的历史是男女平等的历史。
神话之二是任何改革的努力注定无效,男权制是如此巨大而强有力的,谁的力量也影响不了它。该这样反驳: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个人力量虽然有限,但靠集体力量完全有可能改变现状。
2、做出打破制度中性别不平等的努力。
我们缺一部《性别平等法》,去处理目前存在的一些性别不平等、性别歧视现象。当然,除了立法还不够。还需要有具体的目标,同时对性别问题要增加敏感度。
对杨某侠事件的讨论,目前真正从性别问题角度开谈的文章,其实并不多,更多还是着眼于事情的戏剧性,而这显然是不够的。
任何认为这只是一个个案的缩小化对待,正是对千千万万同样被“锁链”锁住的人忽视。
3、平行思考。
要把强势者摆在弱势地位去思考,让这些人代入到女性的角色中,让他们有能力共情一下女性受到的特殊待遇。
其实很简单,如果你是杨某侠,你会怎样,你能怎样?
我相信,再直的直男,也会觉得这是不可接受的。
4、承认男权制的问题。
不要否认,我们依然处在男权制中,只是不同的社会环境下,有些情况好些,有些比较糟糕。我们还要努力做点事去改变它:发出声音,比如这样的文章,比如传播《女性主义》这样的作品,特别是女性要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更多人听到这些,有所反思。
5、从长期看,要争取两性的和谐发展,并进一步争取性别界限的模糊化。当性别作为社会分层的一个因素越来越不重要,那时候每个人都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实现,从而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也就是每个人在地位上的平等,同时也能保留最大的差异,不会因为自己的性别感到压抑。
期待锁链被砸开的那刻,期待这样的社会早日到来。
最后,祝大家春节快乐!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35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