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你内心的小孩》是一本由丛非从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30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养育你内心的小孩》读后感(一):养育你内心的小孩
每个章节都很切中要害,给出了方法和引导思考,尤其是重视自己情绪所带来的信息,思考一些背后的动机,对于摆脱内心的不安全感很有帮助;可以全方面的了解自己,处理关系中的不确定性,养育自己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正视自己的需求,报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书的每个章节都非常实用,涵盖不同的养育课题,教会我们成长
《养育你内心的小孩》读后感(二):安全感第二章
安全感是什么,内心常见的害怕,缺乏安全感的本质,健康的安全感,如何获得安全感,原生家庭及育儿中的安全感。这些都是我们身上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恐惧,行为背后的原因,我们的五种需要,内心的害怕等。这就像医生给我们看病一样,每一种病,都有一定的症状,都有各自的表现,书中都一一阐述了,丛老师的表达直至要害,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每一段内容都值得细细推敲,反复思考。我们都能从中找到答案,良心力作,值得我们大家学习,不管有没有心理问题,翻翻看看都有收获。
《养育你内心的小孩》读后感(三):评《养育你内心的小孩》
最初单看这本书的名字已经让我迫不及待阅读了,因为太想养育内心的小孩了,但苦于没有方法。前面阅读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自由模式,已经让我深深反思了并去觉察了,甚至有次觉察到自己点受苦模式哭了起来,没想到对比起来这才仅仅是我阅读过程中的小菜一碟!
昨晚睡前又看了一会这本书,想着把价值感那章看完就睡觉,就看到了抱怨的好处和高价值感的坏处,让我茅塞顿开了。
没曾想看了后没有睡意就没有停止,顺便看了下一章的意义感,仅仅才看到空虚的来源,结果就这么一两节竟然看得我激动又兴奋!中间脑海中一直冒出“牛逼”二字的感叹(实在是太惊叹佩服了,竟然一时觉得如此词穷),把我之前一直不知道答案的“我是谁”的哲学问题(虽然我也没去深入研究过,主要觉得可能翻阅资料费脑筋也未必能搞懂),以及前几年脑海中时不时浮现的“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虽然这几年不再问了,但并不是因为彻底搞懂了),还有这两年“为何在觉得有些该有的都有了之后仍然如此迷茫的问题”解释得如此通俗易懂又如此让我信服赞叹!顺带把我对爱的认知,空虚的解读,焦虑的重新认识以及对为何意象对话时感受到孤独时竟然流泪的理解,不知道提升了多少台阶……其间的逻辑推理,举例阐述,以及联想我平时的一些问题都给出了全面具体又让我醍醐灌顶的回答,除了膜拜,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得阅读了多少本书,学了多少知识,深入思考了多少次,领悟出并记录了多少才能有如此产出啊!那个领域知识并享受其中,深入浅出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的成就感,那无疑是活出了自我,享受爱!
(还未读完,已收获满满,期待阅读后面更精彩的内容。养育自己进而自我成长是在每一步觉察中螺旋上升,我还会二刷三刷……)
在此致敬+10086
《养育你内心的小孩》读后感(四):生而不养?养比生重要!养娃,是往亲子情感账户存钱的过程
文|弥小木
当妈10几年,好像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生小孩?
为什么生小孩?最近看的《养育你内心的小孩》这本书里,提到的几个说法,包括了大部分人的回答了:
不管生孩子的理由是什么,生孩子前,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生孩子重要,还是养孩子重要?这两天在追的《人世间》电视剧,倒是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周蓉为了自己的爱情与事业,生了女儿,却将女儿留给自己的弟弟养了10几年。等女儿大了,才发现女儿跟自己不亲,各种难受。
生孩子重要?还是养孩子重要?《人世间》里的郑娟直白地回答了:当然养重要。
养孩子是门技术活,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就像银行账户一样,平时不积累,账户就会是空的。如何在平时就往亲子情感账户里存钱?《养育你内心的小孩》里分享的一些内容,值得父母们学习。
《养育你内心的小孩》是心理咨询师丛非从,分享一个人与自己相处的心理书籍。一个强大的人的内心,离不开五种感觉。哪五种感觉?安全感、自由感、价值感、意义感、亲密感。在育儿的过程中,又可以将这五感分成两个层次。基础的生存基石,内在的精神支柱。
何帆的《变量4》里,提到用终局思维考虑养育孩子,会考虑到孩子长大成人,需要具备6大能力。其中的能力之一,是养活自己的能力。《妈妈让我卖茄子》里的妈妈,因为要离开孩子,而坚决让孩子学会养活自己。这是一种外在的能力,除了外在的,还有内心的能力,《养育你内心的小孩》讲的就是学会做父母,教会孩子滋养自己内心的能力。
丛非从在《养育你内心的小孩》里,分析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构筑情感基础的重点不同。具体来说,零至一岁半的孩子,是构建内心安全感的重要时机。一岁半开始,是孩子自由感形成的关键期。三至六岁,则是孩子价值感的形成关键期。
安全感、自由感、价值感,是形成孩子生存的基石。
丛非从在《养育你内心的小孩》里,分享了一些缺失的原因。造成一个孩子没有安全感、自由感缺失、低价值感的因素里,有一些共通性。看这些共通性,对照我们自己的育儿方式,能起到警醒作用。总结起来,有三点,值得为人父母的我们学习。
暴力养育这个因素,会造成孩子的安全感、自由感缺失。而暴力养育,是会代代传递的。在《养育你内心的小孩》里,能看到很多受访者的内心独白,对暴力养育造成的痛苦,要很多年才能释怀,有些人一生都困在“暴力”的困局里。
我家老大提过,她曾经在舞蹈班,见过一个同学的腿上都是乌青,触目惊心。当时我们还讨论过,当孩子遭遇家长的暴力时,该怎么做?讨论到最后,似乎是一个无解的状态,除非家长自己有所觉悟。
暴力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大人伸出的每一拳,消耗的都是亲子情感账户的存款。
最近看到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名,《当了妈妈后,重新学说话》,这本书还没看,但是书名却说出了我的心声。越发觉得,和孩子说话,是为人父母需要学习的一项技能。
从用词、语气、到表情,与说话有关的,都需要重新学一遍。如果有父母上岗证,学会和孩子好好说话,也是要设置的一门课程。
在《养育你内心的小孩》里,丛非从分享的造成孩子安全感、自由感、价值感缺失的原因,其中都有因为父母的表达方式引起的。比如,孩子一做错事,大人就指责抱怨,在不断指责抱怨的过程中,不仅仅打掉的是孩子安全感、自由感、价值感的基石,更是会让孩子养成指责抱怨的思维表达方式。一个遇事只会指责抱怨的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除了指责抱怨,还有父母的“单向输出”的教育。什么是“单向输出”?简单来说,就是父母只负责张嘴说话,不负责听孩子说什么。沟通是双向的,而“单向输出”的方式,并不能叫“沟通”。“单向输出”的沟通方式,是父母主动关闭了亲子交流的通道。这里的“单向输出”包括,父母爱讲各种看起来逻辑自洽的道理,父母传递的恐惧意识,以及在背后对他人的负面评价。
还有的家长很难对孩子夸出口,如何夸孩子,倒是可以跟谷爱凌的外婆学习。谷爱凌钢琴才三级,她的外婆都觉得谷爱凌弹得有十级那么好。跑步第二名,外婆能大喊着第一。谷爱凌外婆对她的无条件夸奖,让谷爱凌印象深刻。夸孩子,也有门道。
说话是一门艺术,学会和孩子说话,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自由感、价值感的重要方式。
凡事过度就有了副作用,养娃也是如此。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将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孩子,会让孩子无法承受,削弱孩子的价值感。而过度忽视,又对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不利。
在养孩子的过程里,帮助孩子建立起安全感、自由感和价值感,亲子关系中良好亲密感的形成,就会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而这四者,是孩子内心的一股精神力量。这股力量,会带着他们在长大成人的过程里,不断成长。
在孩子小的时候,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安全感、自由感、价值感,是为了让他们有独闯天下的勇气与底气。按丛非从在《养育你内心的小孩》里的说法,就是心中有“意义感”。
意义感,指一个人能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生活。在意义感的层次,能给到我们为人父母的启示有两点:
“如果你的父母是懂得享受生活的,他们就会带着你一起去体验这个世界的美好。”我相信丛非从的这句话。这是“言传身教”的一种力量,想让孩子学会享受生活,先从自己做起。同时也不剥夺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和孩子一起体验生活,体会成长的力量。
生孩子容易,养孩子不易。如何让孩子长大成人?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看起来需要考虑很多的方面,而根本的,是让孩子有一个强大的内心。强大的内心如何来?在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日常生活里,一点点注入。
我是弥小木,一位真诚的阅读分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