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忧伤的老虎》读后感锦集

发布者:水木菁华 2022-2-21 20:45

《三只忧伤的老虎》是一本由[古巴] 吉列尔莫·卡夫雷拉·因凡特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63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只忧伤的老虎》读后感(一):不错的

很高我默默突突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很高我默默突突突突

《三只忧伤的老虎》读后感(二):三只忧伤的老虎

今天,我看了一个故事,名字叫《三只老虎》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这里面讲的是,从前,有三只老虎它们三个是很好的兄弟,有一天他们饿了,想出去找找有没有死去的动物,他们找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找到,这是老三看见了一口古井,老大说我下去看一看有什么好吃的,说这就跳了下去一看这里哪有好吃的,都是泥巴,上面老二老三一直问有没有好吃的,老大烦了说这里有很多好吃的你们都下来吧!老二老三都跳了下来,一看没有好吃的,老大想我们怎么上去呢?四壁都是滑滑的,他们几次都没爬上来,老二说,哪怕一人也会想办法就我们,现在我们都在下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要给自己留后路

《三只忧伤的老虎》读后感(三):老虎的忧伤

《三只忧伤的老虎》是因凡特最重要的作品,故事的背景设定在革命前夕的古巴,一批波西米亚式的艺术家、作家在哈瓦那的夜晚游荡,穿梭于不同的酒吧、夜店,因凡特借助这个背景全面地再现了1950年代末哈瓦那夜晚梦幻般的氛围。这本书和传统意义上的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截然不同,反倒是经常被和乔伊斯的巨著《尤利西斯》相较。《三只忧伤的老虎》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文字游戏、俚语方言、字谜、双关语、谐音梗,对于不同语言、文体的反复戏仿、重写,堪称是拉美“文学爆炸”时期最具实验性的作品,我相信一千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三只忧伤的老虎》是文学时代的象征

《三只忧伤的老虎》读后感(四):三只忧伤的老虎

花了整整一周才看完,非常难读的一本书。

黑页、白页、镜像、戏仿、意识流、文字游戏、多角度叙事,元素很多、用劲很猛,玩得很骚。

作为一本小说,我是不推荐读的,(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但从这本书里你能看到后现代主义的很多元素,能学到很多东西,这是很爽的。尤其是中间因凡特戏仿了七位作家来写一个故事,这真的太震撼了,多角度叙事很多见(喧哗与骚动、竹林中、押沙龙、花腔),但戏仿七位作家来讲一个故事真的是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另外推荐一本《项狄传》,斯特恩太先锋了,黑页、白页都是他开创先河的。

《三只忧伤的老虎》读后感(五):“她试着想象蜡烛熄灭后会发出怎样的光”———《三只忧伤的老虎》

蜡烛熄灭后发出了怎样的光?

哈瓦那,记忆,语言,音乐,文学

不自觉的对比了题记的爱丽丝,对一些作品的戏仿,俚语的变形,语言的游戏,因凡特完整的分散了语言,却又重构出一种全新的语言。

实验文本总带给我原始的动容, 想到什么写下什么什么就浮想起来,哈瓦那就这样让我迷醉,对于因凡特阅读总来的太迟。

文学原本只因存在在空气中,在厕所墙上,文字会背叛语言,却也创造着文学。

范晔老师引用了一首诗:

“那时候的照片我们一张也没留下来

所以我要想起你的模样

就一定要发明你的面庞”

文中的每一个人物不断的谈论着哈瓦那,因凡特好想变成了自语的爱丽丝,时间就被记忆充斥着。

爱是推动世界的动力,爱即忠诚,忠诚于必归虚无的存在,忠诚于必然分散的整体,只要那一盏盏街灯曾照亮过我的城市,哈瓦那拥有这世界存在过的一切证据。

“我对这些废墟做不到无动于衷,因为这是我无法忘怀的。”

爱过的人,谁会没有过哈瓦那呢?

古巴是性不是爱,而爱是古巴。

《三只忧伤的老虎》读后感(六):大胆开麦:不推荐阅读!

首先想说,不推荐原因不是写的不好,而是阅读门槛太高。或许它是一本很厉害的作品,但如果90%的读者看不懂,在我看来就是文学家的自我意淫。如果你看懂了觉得好,欢迎来告诉我。

本书就是这样。说是小说,前1/3还有情节,后2/3基本是意识流碎碎念了。翻译很难,是,但那些文字游戏的意义不大,所以何必呢。不是一两句看不懂,而是全篇看不懂(从《想破头》开始,都不用想,就是不知道他在写什么)。

本书营销手段厉害,拉《尤利西斯》和《追忆逝水年华》的流量,然而前两本出名这本无人问津是有原因的:它的阅读门槛比前两本还要高出许多,里面的人名典故大部分正常人都不可能认识,而不知道就完全不可能读懂。

总结:除非你是拉美文学研究专业的学生学者,或者平时就喜欢看实验性作品,不然这本书【不!推!荐!】阅读。单纯想看有趣情节,或者想了解古巴风土人情的读者,不能从这本书中得到任何想要的信息/阅读体验。

前256页(内容还算正常)阅读感受:真的好看,真的看不懂。

好看是作者情绪、氛围感营造真的很绝,也是这篇帖子选段的重点。哈瓦那的纸醉金迷、声色犬马,人性之堕落与欲望的糜烂,配上激扬的音乐,不是爵士而是波丽露舞曲。黑人街头被打死无人问津,富太太却在和闺蜜八卦xxx的情夫半夜死在谁的床上。阶级、经济、权力等主题隐于爱情闹剧之下,巴西浮世绘,很有巴兹·鲁赫曼导演作品的感觉。

看不懂一是因为典故和隐喻太多了,而且门槛极高,大部分即使有脚注我还是看不懂。我选择略过去,爱学习的书友们感兴趣也可以深入了解,给大家科普科普。二是因为文章是第一人称写的,但每过一段主角就换了人,而且作者并不告诉你现在的“我”是谁。我看到现在也没太搞清楚谁是谁,拼出完整的故事非常费脑子。喜欢诺兰的朋友可能会觉得有趣,但这又不是诺兰的非线性叙事,而是完全的碎片式叙事。

《三只忧伤的老虎》读后感(七):阅读过程中当时突发的幻想与读完的感受

关于星星雷亚的结局是不好的,但是她的死是一种象征性的东西,死就代表了故事结束,end,fin,故事结束就意味着遗忘,关注星星雷亚的摄影师痛恨遗忘,也许这也是他的职业是摄影师的原因之一。但是星星雷亚最终还是成功的被发现了,签了约,出了唱片,有伴奏的那种,所有人都知道唱片里的不是他们的星星雷亚。

故事里所有的故事都是发生在酒吧派对人来人往的,在音乐中,在玩笑中,其实他们都是清醒的,这些都是些幻觉,mirage,假象,迷醉,麻痹。总是醉着,为了不忘记?也许。

(P396倒数第5行与倒数第6行的开头)

看到这里我觉得这是在想我发问,当然也会是向任何读到这句话的读者发问,但是可能有的人就不会对此多做考虑,但我接住了这个问题之后就开始想象大海与记忆的某种关系,于是我借用了刚才看的电影《密室逃生2》中的第三个密室的全息投影的虚假的大海的场景(电影还行,适合喝可乐搭配麻辣香锅一起使用)。我把一些记忆就像《哈利波特》电影中一样通过眼泪放进了软木塞封口的迷你透明玻璃瓶,一个个扔向了大海,大海就是我的冥想盆,我认为她是冥想盆她就是冥想盆(为什么用“她”,因为基于国际惯例)。扔掉(其实也不是扔掉,对于我来说相当于存储)记忆的次数与大姨妈光临的次数一致,有的时候泪滴实在太小,即使放进瓶子里也没不出来瓶子里有什么存在,所以我的行为看起来就像是网购一堆透明玻璃瓶子然后在倾倒在大海里,极其不环保,但一想到日本的各种倾倒行为,我觉得自己可以稍微心安理得,但或许我可以把玻璃瓶子改成别的可降解的什么,或者干脆把擦干眼泪的环保的卫生纸扔进大海里,后来我觉得后者更加的隐秘与不会被人发现于是我选择了后者。实行几个月后我发现有时一个月也没有几滴泪,到最后我只能对着大海大脑空白的叹息,大姨妈继续奔流汹涌,而记忆干涸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干涸了,我只记得是从何时干涸的,那这样算不算没干涸?我买了洋葱,睁大眼睛剁的细碎,纸巾已经准备好,虽然最后的成果带点洋葱味,但起码留住了点什么,虽然耍了点手段,我想谁也不会介意。于是我下个月去海边的时候将已经风干的带有洋葱味的纸巾扔到了海里。在我将死之际我会用尽最后的力气走向大海的深处,大海将我安息,与我的记忆永恒。

这些文字我不是一下子爱上的,也分了好几个步骤,一开始是厌烦的,然后耐住性子,从“星星雷亚”的入口进入了,喜欢上了。书很厚,600+多页,我喜欢厚书,但也别太厚。书中彩页的老虎印刷的很喜欢,后来才知道是有特装版的。书的宽窄比较合心意,纸的感觉也不怎么让人讨厌。《巴恰塔》是风格的高潮,一个人讨厌时间,一个人喜欢回忆并能记住回忆的次数。这两个人就让我觉得他们就像波拉尼奥笔下的那些诗人们,他们是一样的,虽然在不同的故事里,但感觉都是一样的。

《三只忧伤的老虎》读后感(八):《三只忧伤的老虎》值得一读的理由

(文|亦浓)

译者是《百年孤独》的译者范晔,这就决定了《三只忧伤的老虎》这本书的价值是值得一看的。

本书作者吉列尔莫·卡夫雷拉·因凡特,古巴国宝级作家,拉丁美洲第二代新小说家代表人物,早年从事电影评论工作,1960年开始文学创作。

本书是因凡特的代表作,开篇即介绍了本书的主要内容。

这本小说的写作特点是,“没有明确的故事线,开篇的场景是50年代哈瓦那最著名的夜店,经主持人介绍,一干人物纷纷亮相。”

个人认为,本书的特殊的语言风格与作者早年从事电影评论不无关系。

试读部分展示了坎贝尔夫妇关于手杖的内容。

从坎贝尔先生的角度讲述了手杖的故事,无意中看到手杖,喜欢,而且认为坎贝尔夫人极力怂恿购买了手杖,因为特别喜欢就随身携带着,腿疼有手杖也方便。

在坎贝尔先生印象中,手杖是在咖啡馆里遗失了。

心情沮丧,却意外地发现在流浪汉手中,于是索要,甚至惊动了警察。

在警察的干涉下,智能缺陷的流浪汉不情不愿地把手杖奉献出来,甚至都不想要坎贝尔夫妇送的金钱。

待到坎贝尔夫妇回到酒店,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手杖就在房内出现。

短短的手杖故事这一部分,分三次描述,从坎贝尔先生角度,从坎贝尔夫人角度,从坎贝尔先生作为作家身份叙述故事的角度分别进行描述。

遇见手杖、购买、遗失(以为的)、发现(流浪汉拿着)、索要、真相出现……

不同角度来描述一个事件的方式比较新颖有趣,且正因为不同角度去描述,自然是从叙述者有利于个人或无意识间为个人辩解的感觉出发,增加了可读性。

有意思的是,坎贝尔夫人很搞笑地对坎贝尔先生的叙述进行“订正”:

“确实是……,但却是出于坎贝尔先生的暗示,他也没提自己……享受演出的可不止我一个……手杖不是在街上“碰到的”,好像走路的时候……”

然后,手杖是“坎贝尔先生起身的时候,伸手去拿靠在邻桌上的手杖:跟他的那根很像”……

然后“我们刚出门就听见有人从身后追来发出声音:是手杖的主人,只不过我们当时不知道他是真正的主人。坎贝尔先生想给他,是我反对。”……

正如书中开篇所言:

“整部作充满大量语言游戏、文体实验、文本互动、反常排版,可谓包含一切文本的文本,已成为20世纪文学史上的‘少数派’经典。”

初度部分的内容无法以偏概全,因此也无法辨识作者以《三只忧伤的老虎》命名之寓意。

本书“内容简介”中提示云:“书名源自西语中一句家喻户晓的绕口令”,个中含义待详读本书后将给朋友们解读。

反常规的排版方式、娓娓道来却不失有趣的语言风格、俚语新奇之名字,都是本书值得深读的理由。

期待详读。

《三只忧伤的老虎》读后感(九):三只老虎

亮相了,《三只忧伤的老虎》! 01 一本“不可译”的奇书 《三只忧伤的老虎》是拉美“文学爆炸”风潮中最独特、最具实验性的作品之一。这本书跟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同年出版,文学地位也不在其之下,但要论名气,却未免有些尴尬。自“爆炸”以来,对于全世界的读者来说,一批拉美作家的名字已如雷贯耳,但这本《三只忧伤的老虎》和它的作者,虽然“辈分”不低,了解的人却不算多,为何出现这种情况?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本书的翻译难度太大了。 就拿书名来说,它来自一句脍炙人口的西班牙语绕口令“三只忧伤的老虎在麦田里吃麦子”,就像起了个书名叫“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这并不是一句简单的玩笑。实际上,语言正是这本书的主角之一。 全书有大量文字游戏,比如绕口令、谐音梗、双关语、回文等等,还有笑话(甚至黄色笑话)。其语言素材并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标准西班牙语,更多则是哈瓦那俚语,甚至还有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这绝对不是作者有意自示博学,因为这些语言在他笔下也是颠三倒四、正误夹杂。许多可笑的错误,他有意让你看到——如果你看不到,好像也不能算他的错。 更别说,这本书里还埋了大量的文学、音乐、电影典故,如果没有“get”到他的“梗”,阅读体验也会大打折扣。这就是为什么在很长时间里,《三只忧伤的老虎》里虽然一只老虎都没有,却把各国译者和出版商都吓得后退不迭。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在中文世界从未有过译本,而在半个世纪后,这块硬骨头终于等来了另一只老虎。 2012年,这本书的版权终于落实,同时译者也确定下来,即翻译了《百年孤独》的范晔老师。前期准备工作花去了两三年,译稿完成后,范老师又修改、打磨了两年,终于在2021年4月22日作者生日这天交稿。此时的译稿已十分精致、完整,一字一句,甚至一个标点,都经过仔细斟酌。 在翻译过程中,范晔参考了西语注释本,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添加了许多译注,以辅助读者。完稿后,他担心译注过多影响原文的质感,又删去不少。最后留下的注释有1045条,这些注释不仅对理解原文大有帮助,本身也是充满乐趣的读物。 02 一场令人晕眩的文学大秀 这本小说究竟讲了什么? 《三只忧伤的老虎》没有明确的故事线,其结构非常特别,整本书如同一场演出。开篇的场景是哈瓦那最著名的夜总会(这间夜总会是真实存在的,至今仍在营业),叙述者正是秀场的主持人。主持人用双语报幕,介绍了在场的来宾,接着大幕拉起,演出正式开始。 这本小说的叙述重心是不断切换的,如同演员陆续上场下场。你会发现,很多正是前面主持人介绍过的人物。他们各自以独特的视角、声音和扮相呈现出一段“剧目”。各个篇章共同构成一场盛大而炫目的演出。 小说有好几位主角,都是古巴的艺术家,比如摄影师、音乐人、作家、演员等。他们的故事线各自不同,有时一个故事讲到一半戛然而止,几十页后又再续上,要等全书读完才能看到全貌。管中窥豹尚可见一斑,管中窥“虎”,却看不着一条完整的虎纹。然而正因如此,这本书给人的阅读体验是极为独特的。 ✨列举几个好玩之处: 1)故事的主人公之一是摄影师“柯哒”,作者借他的视角讲述了一位古巴传奇女歌手的故事。这个故事分为八段,穿插在其他的故事当中,每次出现的时候都有一个独特的标题,“当她唱起波丽露”。仿佛一首歌的八次反复,唱完之后,这位既令人生厌又惹人着迷的女歌手的一生便讲完了,只给人留下又惊叹、又唏嘘、又困惑的感受。 2)这本635页的书有一个轴心,就在位于正中部分的287~337页。因凡特在这里戏仿了七位古巴二十世纪文学史上最有名、最有代表性的作家,用七种完全不同的风格描写了同一件事:著名的托洛茨基在墨西哥城遇刺案。这里出现的文体有诗歌、小说、散文,甚至还有人类学报告。作者使用的词汇、修辞等也各不相同。 关于这部分,范晔曾说:“这对读者来说看着很过瘾和好玩儿,但是对译者来说确实是一个灾难性的事情。”但读完你会发现,这不仅是作者,更是译者炫技的时刻。范晔对这几十页的处理足见当代顶尖译者的实力,对于每一位读者/观众来说,这是这场演出中不负期待的高潮时刻。 3)书里还有一个跟主角们的故事几乎完全无关的章节,题为“游客”。作者把一个故事又讲了四遍,这个故事讲的是一对美国的中年夫妇到哈瓦那度周末,他先用丈夫的口吻把这个故事一本正经地讲了一遍,之后又用妻子的口吻把故事重讲了一遍。妻子重述时,毫不留情地戳穿了丈夫叙述中的不实之处。 两遍讲完之后,作者又假托这个故事原本是英文的,有译者认为前一个译本不好,于是又译了一遍,而这一个版本译得不仅生硬,还有错译,而且遇到难处便直接放弃,并加译注“此处文字游戏不可译”“此处也不可译”,令人啼笑皆非。 4)这本小说的语言使用极为任性,版面安排也无理取闹。读者会发现异常的换行、古怪的外语,还有很多错别字,这些基本上是有意为之(有时候是书中人物在抖机灵,有时候是作者设置的文字游戏,有时候是故意误用,读者看的时候会发现)。 这本小说不仅有大量的文字游戏,还有图像游戏。书里有几处突如其来的黑页、空白页,甚至还有一页的文字是反着印的。无论是试读本还是正式本,每次下印都让印务老师提心吊胆,印厂也反复确认。出版社的责编老师说得好:“如果该印错的地方都印对了那就是印错了。”——当这本书的编辑,也不容易。 03 一个在回忆中重建的故乡 整本小说充满了游戏,那么,这是否就只是一场大型的“风格练习”,一次纯粹的形式实验,一部无关于历史和现实的“单口喜剧”? 并不是这么简单。因凡特的生平有些传奇性。他出生于1929年,父母都是古巴共产党的重要人物,他在哈瓦那度过了青春时代,还曾经在革命后的政府里面担任很重要的文化部门的工作。60年代,他开始流亡,先是在西班牙短暂居住,之后定居伦敦,从此再也没有回过故乡。 评论家说,他是用语言重建了一个故乡。《三只忧伤的老虎》没有稳定连贯的情节,没有可以预期的走向,小说的几位主要人物似乎只是没完没了地说着俏皮话,在50年代哈瓦那的餐厅、夜店、俱乐部、赌场游荡。有评论认为小说真正的主角并不是这几位作家、摄影师、演员及其他浪游者,而是文学、城市、夜晚、音乐和电影本身。 著名批评家迈克尔·伍德写道:“他把过去当成是现在来处理,仿佛它从未远离,仿佛那些如今已除的电影院,如今已星散各地的朋友,以及哈瓦那本身,都在他容量惊人的记忆中找到了永远的家。” 至于那些无穷无尽的笑话和游戏,正如范晔所说,并不是一种轻飘飘的、装饰性的东西。这本书是热闹的、华丽的,但它也是浓厚的、有分量的。那种游戏性,勾起了我们内心的某种冲动——一种超越现实的冲动。 04 关于这个版本 最后,真诚地向各位读者朋友说几句。 这本书,行思的每一个编辑都读了,它有点儿特别,但我们很喜欢它,希望你也喜欢。 编辑过程中,我们完全尊重作者(全文无删减),尊重译者(哪怕动一个标点符号,也向译者确认)。我们在乎读者的感受,因此格外细致地整理了对理解本书十分关键的译注部分,此外还在编辑过程中陆续翻译了几万字的作者访谈,整理了跟这本书相关的片单和歌单。一切都是为了让大家能体会到这本书的乐趣。 我们还希望这本书能有长久珍藏的价值,所以在装帧设计上也是不遗余力。设计师汐和前后共出了四个外封方案,连环衬都换过六七次。下印时,我们也不惜成本,保证纸张和工艺一切到位,以最漂亮的面貌跟大家见面。 最后的最后,交货在即,还得再说一遍:看到奇怪的地方,不要着急退货,多看看就习惯了。

《三只忧伤的老虎》读后感(十):读《三只忧伤的老虎》P1-P286之后的情绪变化与心路历程还有故事简单描述

已读三分之一先吐个槽:乱七八糟的看的人头疼,说实话阿塞尼奥库埃视角的最无聊,看的过程睡了好几回。讨厌伴奏的黑人巨鲸女歌手部分挺好玩儿的。这种乱七八糟的意识流其实挺没劲的,我觉得,只是我个人觉得,其他人很喜欢请随意。语言有的还挺有意思的,全黑或者空白其实都是一种情节下心境里故事中的自然延伸,看过类似的排版或者设置,不常见单也没什么特殊的。不知道为什么,就觉得不管是这个古巴文学还是拉美文学波拉尼奥,都特拧巴,好烦。

好烦说的是读着读着就被带入书中的情节的好烦,讨厌书里的所有人,讨厌书里的世界,就像有的电影只能看一次,看不了第二次,第一次就够了,够够的。

(这部分是还没读P200-P212页之前的感受)

P62和P63页是全黑印刷,读了P61页我觉得应该是跟前文的阿塞尼奥找一个名人巨头政治领袖的男人寻求帮助,理由是收入少,活不下去,这个领袖就用打靶的枪朝他开了枪,“我浑身瘫软超前摔倒,什么也看不见,我的头猛地装上地面的一口井的井栏,朝里面栽了进去。”所以这全黑的部分可能是闭上眼睛之后的黑暗,或者是跌入井中的黑暗,或者是内心中绝望的黑暗。“我看着他差点说,能让我活下去,或者死也行。”

在我读完P169-P199的时候真的很烦躁,乱七八糟的看的人头疼,说实话阿塞尼奥·库埃的视角是最无聊的,读的过程睡着了好几回,这个库埃是个电影演员,与西尔维斯特雷(好像是医生)和《当她唱起波丽露》部分叙述者是一个摄影师是朋友,基本上就是这三个人在讲述各种故事,我觉得他们三个就是“三只忧伤的老虎”,当然这只是我读到P213的初步认识。

读完《想破头》部分后感受更新(读到P285):原来柯哒也是核心的讲述者之一

先说说摄影师和“星星雷亚”在P215页之前的故事吧,还算好玩儿点。

“星星雷亚”是一个体型巨大的用摄影师的话说体型像抹香鲸的夜店酒吧黑人女歌手,不喜欢伴奏,唱歌水平一流,很动听,坚信自己有朝一日会红。假装自己是一对男同性恋家庭的女仆,假装自己有个白痴儿子博取摄影师的同情,然而有一天其中一个男同性恋受害者阿历克斯对摄影师说事情的真相是,“星星雷亚”其实是赖在他们家不走,蹭吃蹭喝蹭住,而且她跟一个海滩卖汉堡的男人结婚了,有一个正常的12岁的女儿。阿历克斯还说“星星雷亚”的各种“恶行”,其实就是些生活习惯,然后“星星雷亚”特别想红,阿历克斯也特别希望她红,红了就可以离开他们家了,他们就可以自由了。

摄影师听说“星星雷亚”想红,竟然特意为她请来了娱乐圈的一些认识的人,举办了一个聚会,想让“星星雷亚”在晚会上一展歌喉,没想到他没出现,摄影师去酒吧夜店找她,找到她时她已经喝多了,她觉得自己与摄影师的世界格格不入她其实是自卑,觉得对方的世界“太高档太高雅”,摄影师骗她说他找了一个经纪人,“星星雷亚”于是来了晚会但是没看到经纪人,然后也由于喝醉了后来就直接躺在沙发上睡着了,呼噜声像是抹香鲸的叹息。

中间还穿插了一个女人去看心理医生的描述,在第四次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也就是P160页后有三页的空白,我觉得这就像前面的全黑一样的道理,是一种对永恒寂静的渴求,“我听着听着那首歌觉得自己像是在湖边观看小船来来往往没有声音一片永恒寂静”。后面P161-P166都是永恒寂静的空白,永恒寂静真的很短暂,只有3页6面。

写完这些感受烦躁感已经到了波澜不惊的状态了,情绪的色彩没那么严重了,相对客观说的话,这书还行,还能继续看下去。明天接着读,读完再更新,因为全书共635页,我放纵自己翻一下P635页,太搞笑了,怎么搞笑法,我不说。

《游客》就是一个故事讲了四遍

乱七八糟的感受:长时间生活的文化与只去生活几天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才能产生对文化巨大差异的产生的美的认同,处处都是美的,浪漫的,天堂般的,那时因为我们总能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所和文化之中,如果变成的永久性的,就开始消极的对比,挑剔,估计美感瞬间消失殆尽(夸张的说法)。

故事有点讽刺,两个人分别讲述了两遍,视角不同,也不用猜真实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最讽刺的部分就是坎佩尔太太用不熟练的西班牙语对围观群众解释手杖是坎佩尔先生昨天花钱买的,手杖是合法持有的。仿佛特别理性与彬彬有礼,特别文明。

《想破头》这部分前面都很欢乐,虽然语言重复,形容词,错别字太多,但都是作者故意的,这部分应该翻译起来很困难吧,但真的很好笑,特别贫,故事的发展需要熊一堆罗列的词语中找到,比如点了什么咖啡就要等上好几行。

先说一个我觉得这段中最好笑的笑话,是关于词典的:

太搞笑了,我大概笑了30秒。

P272页倒数第5行和倒数第4行太搞笑了,要是打出原文可能会发不出去,哈哈哈哈。

这段故事的叙述者是“柯哒”(外号源于柯达相机),故事的主角是热爱词典的话痨的妙语连珠废话连篇的牾斯忒罗斐冬。柯哒很喜欢他的朋友,讲述了他们之间经历的搞笑的事情,但还是接到了他另一个朋友西尔维斯特雷的电话:牾斯忒罗斐冬刚刚死了。作为读者我也一下子笑不出来了,刚才那个词典笑话导致的搞笑的笑容瞬间僵在了脸上,比僵尸还硬,比干尸还干,很难过(随着故事的进行),他们以为牾斯忒罗斐冬只是得了“牾斯忒罗沸洞头痛”,结果是“得知死者受过一次伤......记住上的一个结节,某种东西,一直压迫大脑让他说出那么多绝妙好辞,和词语嘻嘻,终其一生为万物重新命名”,最后这句话像是一个结语,一段墓志铭。(PS:我在读这部分小说时,外面一直有一个老大爷在吹《莫斯科没有眼泪》,然后我的眼泪还没流出来就像干尸一样干了,而且我觉得我也有一点“牾斯忒罗斐冬”化了,语言与话痨的魅力。哈哈哈哈。)

推荐阅读
  •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些情感,它们静静地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不为外人所知,却在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等待与守候的故事,名为

    10-18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我们试图用双手去抓住它,却只能触摸到空气的虚无。爱情,亦是如此。那些曾经

    09-24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4Perhaps Love愿我们心中充满爱作者:John Denver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 place也许爱就像一片栖息地A shelter from the storm来自风暴里的避风港It exists to giv

    07-05

  •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作者 东方春晓​ 无论快乐或不开心的日子,时间都如流沙,在指缝间“哗啦”流失。当暮春的秀手,叩开夏日的门楣,亦将逝去的五月,演绎相逢或告别的剧情,浅浅喜,淡淡愁。

    07-03

  • 缘分的秘密 !(美文)

    缘分的秘密 !(美文)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悲欢。缘分浅的人,有幸相识却又擦肩而过,缘分深的人,相见恨晚从此不离不弃。有的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

    07-03

  • 精选每日晨读,美文100篇‼️
  •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奇妙的缘分。我们或许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与某个人擦肩而过,然后彼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但有时候,这些相遇却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

    05-16

  • 美文,日子,盛开在五月

    美文,日子,盛开在五月

    靡靡之香,穿过弄堂,绕过亭长,在城中漫溢......车窗,划过玲珑紫粉,偶有留白,丰富了五月的层次。是丁香,结成花海,分列长街,随风涟漪。浅夏,登场。取之不尽的暖意。

    05-15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