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是一本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3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一):《抑郁患者的看法》
“(关于心理建设的书)有些时候还是能让人陷入回忆 、难以自拔, 但是不去解决这个根源 ,它就始终在你的内心深处 ,就好像一个小的疙瘩或者是种子一样会长大会发芽,所以找到根源去解决也是为了偶然想起 、触发的时候,让自己平淡的去面对,不要在深陷进去。抑郁就是那种陷入进去走不出来 一样的感觉吧。”
以上是一位朋友的谈话,谢谢这位朋友,一切都会好的,自我救赎,互相关心。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二):《抑郁患者的看法》
“(关于心理建设的书)有些时候还是能让人陷入回忆 、难以自拔, 但是不去解决这个根源 ,它就始终在你的内心深处 ,就好像一个小的疙瘩或者是种子一样会长大会发芽,所以找到根源去解决也是为了偶然想起 、触发的时候,让自己平淡的去面对,不要在深陷进去。抑郁就是那种陷入进去走不出来 一样的感觉吧。”
以上是一位朋友的谈话,谢谢这位朋友,一切都会好的,自我救赎,互相关心。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三):从共同体层面看待世界与自身
作者站在人类这个整体的繁衍的角度,深刻剖析了人幸福的根源在于与他人合作。
以下是本人印象深刻的点:
处于低谷状态的普通人或者罪犯至精神病患者也是因为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产生了问题。
3大课题:职业,人际关系,爱
重要的不是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如何看待过去发生的事。这是足以改变人的世界观的一句话,充分肯定人类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很能给人力量。
婚姻对整个社会以及个人的重大意义也值得体会
确实是一本能给人带来思考的好书。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四):特别像高考作文的一本书
《自卑与超越》的三观看上去很正——因为很多观点只是作为前提而没有解释。 比如说每章末几乎都有的“为了人类的繁荣”,但是作者没有解释为什么要为人类的繁荣而生活。作者也没有解释为什么人活着在社会上有正当职业就能对社会产生积极价值。 对于心理病例,书中给出了和病人经历相关的缘由,但是给不出能具体实施的解决办法。 作者支持男女平等,然而对于女性,作者除了“母亲”这项确定的职业没有给出其他具体的可能性。不过出于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经历,他也不可能写得很超前。 这本书的文字是真的像高考作文啊……可惜当年没有看过。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五):摘:《自卑与超越》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他与弗洛伊德和荣格并称为古典精神分析学的三大代表人物。
“超越自卑与追求卓越”作为个体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命题。
“心怀善意和勇气,以谦卑合作的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也正是每一个势单力薄的个体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立足生根的秘诀所在。”
1.
引发思考: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生活的意义是看尽世间五彩斑斓。
对比一下我的境界好假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六):心理学方面的科普书
在网上搜到说是心理学方面必看书之一,抱着很高的期待,但不是太令我满意。这本书所涉及的方面很多,从个人,孩子,青春期,学校等等,但都是用“合作”来进行讲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这本书用阿德勒来访者的例子阐释心理学的概念,让纯理论的内容易于理解,让人们关注一些以前未注意过的心理学知识。所以说,我认为是心理学的科普书籍。
但对于学过一点心理学,想了解更深的的人来说,这本书不太适合,因为不够深入,对每一方面只是简略的论述,无法让你学会一个方法论并运用到生活中。
心理学的内容值得科普到中小学的课本中,采用一些孩子们易于接受的方式,让他们能正视自己的内心,并自己分析。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七):与人合作
作为一名女性,虽然是独生子女,从小被父母教育“要独立”。长大成人之后确实感觉很多重大事情都没有让父母操心太多。同样,我父母也很独立,懂得自处,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这样的亲子关系似乎“很有距离感”。但这并不让我觉得,我和我父母的所有选择、努力的方向都是对的,是好的。《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从心理学的基点着手,让更多人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卑,懂得拼搏,勤奋,与人合作的重要。不要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那个世界里无论你自认为自己有“多优秀”,只要对别人没有价值,其实是“无意义”的心理补偿。人之为人,关心大局,关心社会,做一个有公益心,有价值,有能力去奉献的人,或许是通向幸福美好人生的更好途径。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八):自卑与超越
断断续续两星期看完了一遍,整本书比较贯通,估计有机会再看第二遍才能仔细体会。摘录以下句子,留个纪念: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追求正确的优越感:每个人都会有的优越感目标是属于个人独有的。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人生的三大事实:我们必须居住在地球-指向职业;我们活着就必然要和其他人发生联系-指向人及其同伴;人类有两种性别-指向爱情与婚姻。设立有意义的目标:生活的意义在于对人类全体发生兴趣并与之合作为我们的世界作出贡献。 关于梦的一章,非常理性。做梦时,个人就等于是希望在睡觉中解决问题。梦的目的是欺骗我们自己,并使我们自我陶醉,引起我们的心境和情绪。梦是当前现实问题和生活样式之间的桥梁:依照个人的特殊情境,他觉得自己生活样式的哪一方面需要再加强。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九):全部
分析的很细致的一本个体心理学书籍。 最初的部分感觉很绕口,不好读,但后面的对于青春期、学校、职业、婚姻等都有非常细致的分析,而且分析的很细微的点,让人感觉很有干货。 最有印象的几个部分:一是阿德勒强调人的最初记忆,这对他以后的职业选择很有指导意义;二是青春期,父母的教育、引导,对孩童的成长至关重要,当然学校也起到很大的作用,但需要学过相关知识的老师指导;三是婚恋,也指出来了,每人的不同,有要互不干扰开放的;有需要彼此忠诚的,当然这需要彼此保持兴趣,去共同努力 ,其实这也才是大多数人接受的婚恋观,也能达到心态的稳定和持续的健康向上的生活……四是强调合作的能力和知道社会规则等。 还有,如果想了解一个人,就要先了解他的童年,很对。 当然也有些不同意的观点,但大多数都是有指导意义的,有空再翻阅看看。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十):一百年后的阅读与思考
简单来说书中60%的观点超越了时代,即使百年之后阅读仍然是有价值,值得借鉴,值得思考。
当然也有40%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流逝暴露了当时的局限性,在现在看来有些牵强和不合时宜。
那是一个一切都在突飞猛进的年代,国家需要一种最为高效的资源来维持集体这个庞然巨物的高速运转,这种资源就是人,更准确的说是一群群听话的、能干的、勤劳的人。他们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是生育机器,可以是流水线的螺丝钉,可以是战场上最坚硬的子弹和最凶猛的火力,可以是开拓荒野征服四海最不可阻挡的生命洪流。
独特是不容易被领导的,自卑是懦弱的,心理疾病是被认为没有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每一个年轻人都是要按照固定的价值观和目标所教化的。
摆脱自卑让人更好的融入集体,强调协作更快的忘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而更好的与集体感同身受,荣辱与共。最终保持这个社会高速的进步,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和创造社会价值的人口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