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八字前一个比后一个高两分。别小看了这2分,动不动就多出几千万甚至一个亿的,虽然现在人民币不值钱,但再怎么不值钱也人人都爱。
算命中,命理格局高不高,有时候看财富,有时候看功名。不一定格局高的都肯定有钱,但是不是有名,就必然有利。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和利往往是捆绑在一起的。当然也有例外的。
宋朝朱熹是唯一一个不是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于孔庙的。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中,受儒教祭祀。
但是他有一次去看女儿,女婿。但是女儿虽然高兴,但是家里贫困,实在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招待父亲。
就跑到后屋的菜园子摘了几颗葱,做成了清汤。然后又煮了一碗麦饭。吃饭的时候,女儿望着桌上的葱汤,麦饭,眼眶含泪。
朱熹知道女儿的心思,就写了一首诗:“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朱熹作为儒家门人,坚守清廉。
可是他的祖师爷孔子,说得却特别直白:“富与贵,人之欲也。”
所以当时孔子在卫国当官的时候,一年的年薪是六万石,换算过来是12万公斤粟米。
孔子可一点也不穷,收学生的是时候,还说,给我十块肉条,我肯定收你当学生。原话是: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所以自古以来,有人求名,有人图利,有人名利兼收,学的可能是一样的知识,运用起来看的就是每个人不同的世界观和性格了。
现代有些人要么特别鄙夷知识,要么被困于知识之中,无法折中。
我做命理师这些年,总见到一些,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大师。口气之大,却与行为成反比。
现代的人几乎没有不识字的,但凡识字,手机电脑报刊杂志,电视广播收音机,谁还没见过点世面不成?
千万别给自己戴高帽子,现在不缺侃侃而谈的大师,缺的是接地气的学者。
所以我特别烦别人叫我大师,就像熬了一锅猪大肠从冰箱里冻成布丁,让我蘸着酱油吃一样恶心。
好歹我也读了点书,自己几斤几两自己还不知道吗?
被你套上大师的帽子,我就要端起架子不走寻常路了,就要有圣人的包袱,来拯救世人了不成?
所以找我算命卦金肯定要给的,因为我不是圣人,也不是大师,我也不自诩什么清高孤傲,我要养家糊口,上有老下有小,一个卦图重结构解说完,扣一下字眼提问正常,再扣着废话没完没了地一两天谁也受不了,哦,可能圣人受得住。
所以我从来不想道德绑架自己。人不能和自己人性作对,但是也不能放纵欲望不能自持。
所以要我说,我觉得孔子其实早就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了。但是他的理念,并不能使所有后世之人到达他的格局。
所谓格局,就是控制事物,看待事物的分寸。
是男人都好色,但是色字头上一把刀,男子汉大丈夫可以欣赏美色,如果沉溺于美色那就是下流。
是个人都爱财,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该赚的钱一分都不能少,不该赚的钱多赚一分都没有出息。
无论男女都虚荣,但是虚荣要建立在实力之上,没有实力的虚荣,那只是为了麻痹自己。有实力之后不必虚荣,因为虚荣是虚的。有实力的那叫做荣耀与荣誉。
做学问本来是为了让世界更好,而不是让自己过的更苦。
所以同样是儒家学者,孔子年薪十二万石粟米,天天有学生孝敬肉条。朱熹的女儿却只能含着泪大葱煮汤配麦饭。
只能说人各有志,与学问无关。
毕竟学问是死的,人是活的。儒学的核心是孔子当年嘴里蹦出来的金句。
孔子如果活在现在,你怎么知道他不会直播圈粉,做微博大V,针砭时事?
以孔子的八字,我认为他活到现在,应该是粉丝三千万,直男的意见领袖,做教育机构的名人大咖。
毕竟时代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