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群中的蚂蚁》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者:南山草人 2022-2-10 05:13

《象群中的蚂蚁》是一本由[美]苏迦塔·基达拉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4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象群中的蚂蚁》读后感(一):印共…印度种姓制度…解密

如果你对印度的制度有所兴趣,这本书真的太适合了…读的时候关于瓦拉纳西恒河边上的场景和当初亲身去到印度感受到的是一样的…这个国家虽然脏乱差,但是有种神秘感自动流淌…是否现在所有的印度人在接受了教育之后,依旧对种姓制度保持敬畏,是否除了不可接触者以外,还有高种姓人群会有所反思,并付出实际行动…一个婆婆怎么忍心自己的儿子去殴打自己的媳妇,你也曾经作为一个女人作为一个媳妇,这样的事怎么可以流传下去…印共的纷争国大党的纷争为何旷日持久…中印作战究竟为何,印度人民又持有怎么样的想法…这些都想再去印度好好了解…个人很喜欢的一本书,纰漏并不夸大现实…可能有的人觉得这样的现实是否过于残酷,但是这就是之前印度甚至当下印度的情况… 另外!喜欢书中对于猪死掉的描写…还有每个派别眉中心点红点的意义…(都已经折叠在书角部分了)

《象群中的蚂蚁》读后感(二):苦难的人生

这本书是看了朋友圈同行读书笔记后一时兴起读的书,没想到成了2022年的第一本书,内容还是非常颠覆我对印度的想象的,整体来讲这本书很值得读,有一些细节让我印象很深刻。

作者苏迦塔作为印度不可接触者的后代,用她个人的视角,加上母亲舅舅的记述,还原了印度独立之后的种种变化。三代人的生活里,让我感受最深就是无尽的苦,这种苦来自于历史、传统、社会基本架构,更是来自于难以脱离的人际牵绊。比如,我一直也很纳闷的一件事儿就是印度的种姓制度怎么能够被辨识出属于哪一阶层,以前只是模糊地知道通过姓氏可以做判断,实际上,在当时印度社会内部,你的出身是难以摆脱的印记,同乡、同村,类似乡土中国里的乡村秩序,成为是一种约定俗成默认的常识,可悲的是不跳出来永远都会觉得理所当然。于那些最亲近的家人的伤害我也觉得触目惊心,苏迦塔的妈妈——曼殊拉,尽管曾被爸爸保护、被大哥爱惜,但也会成为整个家管理、约束的对象,甚至是亲哥哥,也会用传统的礼教严格去约束,苛责。曼殊拉嫁人后,那段日子我觉得简直看不下去,难以忍受,在她跟女儿做口述的时候,还能体会到当年的那些辛酸苦楚吧。这一家不可接触者,因为读书改变了命运,而作为女性实现了阶层的超越真是特别难得,这应该都算是特别幸运的,那些沉默接受的大多数又得是什么样的境遇。

苏迦塔的舅舅萨蒂耶姆是这本书中第一男主角,通过他的视角,看到一个普通人的斗争、追求理想的路径,艰辛又很真实。 从最开始去读书、走上革命的道路,既稀里糊涂又感觉是理所当然,在印共内部的斗争中,看到萨蒂耶姆的无奈,也看到了他作为普通人的可贵。对家庭,他有特别超脱的地方——比如对妹妹曼殊拉的尊重爱护,也有特别不负责任的地方——比如为了那对超越阶层的爱侣斗争,牺牲家人,比如对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从未尽到应尽的责任,投身地下战,可以说是与家庭完全决裂了。但是家里人显然以他为荣,不论是妹妹还是妻子,妹妹的孩子,都对他执着追求自己政治理想表示理解,在他死后被追念的时候觉得荣光。

在里面看到了印度内部的政治斗争、印共发展的历史、印度的分裂、内部不同语言区的矛盾,真的是信息量很大,这一部分自己的背景知识太有限了,也就是看看概貌,看到了一段印度的历史,印度对中国毛时代的崇拜,家里的印度通史可以安排上了。

《象群中的蚂蚁》读后感(三):《象群中的蚂蚁》:对不起!我是不可接触者

介绍一本非虚构作品——《象群中的蚂蚁》。这是一部印度“不可接触者”种姓家族的口述史。由这个家族中一位受到良好教育,移居到美国生活的女儿编写的。

印度离中国很近,但对我来说依然是一个神秘、美丽的国家。

我对这个国家的认识停留在泰戈尔细碎、美丽的诗篇中,停留在印度歌舞的喧嚣和欢快中,停留在漫长的夏日里那些坐在菩提树下思考的思想家、哲人和一众信徒中。

我渴望借由阅读进一步了解这个国家,解开她的神秘和魔幻。《象群中的蚂蚁》却让我看到了另一面。我知道了在这个世界上不平等、受歧视不仅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是烙印在相关制度中的。

印度的种姓制度已经有3000年的历史,这个“传统”、这种“文明”从落后、腐朽的旧制度里一直带到了新世纪,依然存在这个国家的每个角落。我想,这一定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发展进程。

印度有传统的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这四个种姓的人在固定的领域从事不同的工作,其它的种姓都是贱民,

按照他们各自的职业各自还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处于印度社会最底层,生来就被有种姓的人所排斥的群体就是作者的家族,他们被称作“不可接触者”。

这个称谓好恐怖!

他们远远地生活在村庄外缘,不能和高种姓的人饮用同一个水源,不能在高种姓的人旁边吃饭,用和他们一样的东西,如果不小心侵入了高种姓人的领地,就会被驱逐、殴打,甚至失去生命。

在这个国家里,女人的地位依然很低,被丈夫打骂是很正常的事情,甚至,为了嫁出女儿,女方必须给男方很贵重的彩礼,因为他们要替你养女儿。

这个国家的财富牢牢掌握在高种姓的人手里,大量的贫民整日劳动却无法解决温饱问题。

“每六个印度人,就有一位是不可接触者。你的种姓就是你的生活,你的生活就是你的种姓。”这是作者在书中的告白。

这本书讲述了这个“不可接触者”家庭三代人的故事,他们顽强地与饥饿、贫穷反抗,与死亡和不公抗争,虽然这个家庭里的三代人都是读书人,却依然过着失业、饥饿、贫穷的生活。

不了解印度历史的人,对甘地领导的国大党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非武装斗争不清楚,对印度国内各党派之间的权力纷争、意见纷争也不清楚,对印度各邦之间不同民族的斗争、分裂也难以理解,而这本书从侧面做了一定的解说。

如果你对这个国家并没有什么深入认识的话,书里的很多描写会让你触目惊心!作者对日常生活中某些现象过于真实的描写,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纵观全书,作者并没有费心的构建结构、平添文采,只是情节的铺展和叙述,却可以让你一睹印度现实生活真实的缩影。

书中主要讲了两个人,一个是作者的舅舅,一个是作者的母亲。前者是一名激进的印共领导人,一个思想者和一个斗士,他多次领导和参与了印共组织的地下斗争,一生都在为改变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而奋斗。

作者的母亲,则是一个在艰难条件下一直不断求学的读书人,虽然有文化,但她也无法摆脱社会的歧视,接受大多数女性的社会现实,卑微而艰难的活着。

作者是这个家族的第三代人,她因为读书来到了美国,跳出了这个阶层的枷锁,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对自己的身世和家族的命运产生了新的思考和兴趣,写下了这本真实的记录。

《象群中的蚂蚁》是一个极为生动的比喻。每个人都是这庞大的社会机器中的小小蚂蚁,随时都可能被这个巨大的社会制度所吞没,一个人的呐喊和反抗是微不足道的。

难道,只有逃脱?希望看过这本书的你与我一起探讨。

《象群中的蚂蚁》读后感(四):逆流者的平等之路

印度社会中,有个群体被称作“不可接触者”。它代表传统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之外的贱民,处于印度社会最底层,生来被有种姓的人所排斥。苏迦塔·基达拉出身于一个“不可接触者”家庭,凭借自己的努力接受高等教育,跳脱出阶层限制移居美国。在异国文化中,她益发对自己故乡的陈规和不平等制度产生兴趣,根据舅舅和母亲的口述,创作了《象群中的蚂蚁:一个不可接触者家庭》一书,记录被压迫的普通人奋斗求生的故事。

和作者的美国同学一样,印度之外的读者难免会困惑,为何会有“不可接触者”?他们明明跟旁人一样,很好接触呀。撇开种姓制度的由来,不同种姓的人不像有些国家的人种歧视,不能凭外表区分,又如何知晓别人属于哪个种姓?倘若对方像作者一样是个知识女性,更无法根据谈吐气质判定她低等。但是作者说,身在印度社会,种姓区分就是显而易见的。许多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同一片土地,种姓即是家族世代相传的职业,是掌管祭祀、木匠、放牛还是屠宰,自有一条鄙视链,连小孩子都会欺负比自己“低贱”的孩子。即便去人生地疏之处求学,谎称自己属于另一种姓也容易被拆穿:不经意谈论起过往经历、生活习惯、仪式细节,就会暴露真实出身。

本书的主人公之一——作者的舅舅萨蒂耶姆,早早立志要改变印度社会的现状,让压迫不复存在。通过读书交友,萨迪耶姆先是渴望投身印共,尽己所能做一点小贡献:组织无地者的农会、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民俗布拉说唱形式宣传思想。可他渐渐发现,他的理想和印共的理念并不完全一致,在组织中,他很难得到真正的认同和支持。组织帕基人表演即是一件对萨迪耶姆有巨大冲击的事。当时,萨迪耶姆与友人要组织宣传剧团,却难为无米之炊——得不到印共的资金支持。他们找到了愿意出力的免费演员:帕基人。帕基人的种姓,从事的是挑粪的工作,在“不可接触者”中也属底层。同时,他们性格乐天活泼,喜爱生活在热闹的剧院附近,时常蹭电影看,耳濡目染下,背台词和表演也不在话下,更不乏能歌善舞者。然而印共反对帕基人演出,称他们有损印共形象。“一个受压迫者的政党,羞于让受压迫者来代表自己”,整件事显得极其荒谬。

萨蒂耶姆认为,拯救印度社会应当效法中国,先组织农民游击队,赶走地主、解放村庄,自下而上做自己的主人。可惜此时的萨蒂耶姆势单力孤,时常受阻,举步维艰。上世纪80年代的“遭遇战”后,萨蒂耶姆作为幸存者,小心地召集他的支持者,组建“人民战争集团”,从此神出鬼没。该组织后来颇有影响,但待作者成年后,却听说舅舅被组织开除,原因很讽刺:组织内部也有种姓矛盾,萨蒂耶姆坚持的平等破坏了组织和睦。“不可接触者”的平等之路,就算是在这样一个替受压迫者发声的组织里,仍显得过于理想化。

受哥哥影响,作者的母亲曼殊拉在少女时代也读了不少进步书籍,帮助哥哥的“战友”渡难关,有两个硕士学位,拥有体面的职业,有个性有主见。饶是如此,当她步入婚姻,还是诸多身不由己。缺少共同语言的丈夫、难以相处的婆婆、琐碎的日常、被家暴、孕期被抛下、濒死的分娩……最触目惊心的是曼殊拉的第三次分娩,只有娘家兄弟在侧。急需手术时,哥哥不得不冒充丈夫签字。术后遭遇满心怨怼的低种姓护工,导致伤口撕裂,家人的维护升级了打斗,血海中的曼殊拉读来令人心痛。知识未能改变命运,如果身边人还是固守着旧世界的思想,不愿作出改变,独善其身是无望的。

倘如书名所言,“不可接触者”就如生活在象群中的蚂蚁,无人珍视,稍不留意就会殒命,那么奋斗还有意义吗?一次次帮助同伴,自己身处困境时却遭冷漠相待,萨蒂耶姆的理想很远;坚持着做更好的自己,让家人过上更好生活,却并未被温柔相待,曼殊拉历尽坎坷;人事渐省,作者也曾凭一腔热血呼号呐喊,因自己的激进锒铛入狱。虽被救出,在这样一个知根知底的种姓社会,难免被孤立,以至婚配无望。他们不甘囿于被安排好的宿命,都在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向着那个更好的社会前进一点点,期待着未来的某天开花结果。往小的说,就是有见识的父母养育出有见识的子女,像曼殊拉一样,让女儿跳脱出被歧视的环境,写书让更多人了解印度社会的困局;往大的说,是不肯放弃的逆流者持续奔走,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问题,参与到改变社会的思考中,打成某种程度的共识,付诸行动。蚂蚁若是凝聚起来,也是动物中的大力士,这或许也是作者隐含的期望吧。

——辛丑年读《象群中的蚂蚁》

《象群中的蚂蚁》读后感(五):“你的种姓就是你的生活,你的生活就是你的种姓。”

出生于天堑般(qian)的种族隔离与歧视之中,仍怀抱平等而生的尊严与力量。印度总是给我一种恍惚的矛盾感。越来越多的印度人侵占硅谷,拥抱新世界各种文化,成为美国新兴高薪阶级,但是印度本国给人的感觉还是一个未开化的、封建旧思想的、传统种族制度严格的国家。这种矛盾冲突从何而来呢?印度从1947年就在法律上废除了种族制度,到了21世纪的今天,为何还是有大量的拥护者呢?从这本书中,我好像有了一点点答案。

这是一部讲述家族三代的变迁故事,里面有对印度阶层社会、文化、政治等等的介绍,作为初级入门的读者十分友好,还能够跟中国社会主义及老乡毛爷爷那个年代的历史产生连接,很惊喜。“低种姓人群对种姓制度的认同感才是种姓制度难以根除的根本原因。我们也可以看作低种姓人群自己把自己绑在了种姓制度的枷锁上。”在知乎上看到某网友的评论,也正是我看完这本书的猜想。最低阶层人,很难受到基本的教育,更加没有能力接受新思想,在没有任何意识的情况下,反而变成了导致自己命运的“始作俑者”。

在书里,三兄妹的父亲受到了教育才能找到稍微打破界限,让后面的故事发生;萨蒂耶姆读书时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经历,为后来成为各种运动的号召者和领头羊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的母亲临死之前说一定要让孩子接受教育,曼殊拉够在生活的残酷绝望、丈夫的暴力、职场欺压等重压下挺过来,甚至连这本书的出版,这都离不开教育。就算在无论的困境之下,也不能丢掉学习。 这本书里面不用的角色,都有非常鲜明的个性,也反映了,不仅仅是印度社会吧,是这个世界的众生百态。很让我惊讶和觉得反差的,是两位女性。

第一是,曼殊拉。在那个时代,她是高等教育、拥有硕士学位、从小在他哥哥先进思想熏陶之下的“新时代女性”,但是就是这么一位高知识分子,还是无奈被历史的洪流和根生蒂固的传统文化裹挟着往前。成绩好有什么用,因为你的出身和姓氏,任何事情都可以不作数,考试明明头等最后只能二等擦线而过、工作明明没问题却被诬陷总是迟到还被要求做假证、毕业之后突然不知道了意义最后怕变成老处女而嫁给了一个妈宝暴力的男人。最后,成为三个孩子母亲的她和丈夫的25个家人住在一起,用自己的工资支付他们的日常开支和到处赊账。

第二位,是玛尼亚姆。她是个文盲,也是最边缘最底层的种族。在丈夫刚开始闹革命时,各种流离失所,每年丈夫回来一次,每一次都在她肚子里留下一个孩子,也没有任何的收入,在不同朋友之间换着住,惨到不行。到了丈夫30多岁回归稳定家庭,突然间他又去闹革命,一直到最后跟她最后的车站告别。最让我触动的是,当时萨蒂耶姆问她要不要一起走时的那段对话。太震撼了。这是一个传统妇女,都想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也不明白他丈夫的政治理想和到底在干什么,但是依旧已某种坚定、温柔、勇敢的力量,去支持她仰慕的丈夫,守护她还幼小的孩子。

“玛尼亚姆,这是我最后一次来看你了。” 玛尼亚姆什么也没有说。她没有言辞能表达她身体中的东西,她没有能力去诉说她的感受。她甚至没法领会这场婚姻里她会辜负了的事实。 “你想和我一起去吗?玛尼亚姆。” 如今,她知道该说什么了,而她清清楚楚地说了出来:“这个国家和它的问——是你的责任。你的孩子是我的责任。你只管去干好解放这个国家的事,而我会养大你的孩子,保护他们,教育他们。” 他警告她,要毁掉他的每一张照片,每一张有他自己的纸张。 她送他前往车站。当火车驶出的时候,她穿着一身蓝色的莎丽,站在一盏灯下,发间戴着他为她买的花朵。在那昏暗的灯光下,她向他挥手,唇边带着一抹微笑。

同时,边看我也边提炼了一下成为优秀领导者,可能拥有的特质: 阅读、学习的能力 勇敢无畏 Fearless 自我思考的能力(不能盲从,要坚定拥护自己的思想自由) 文娱能力(要会利用大众舆论,辩论,文娱活动等) 战略能力(变化角度,找到对自己有利的点,比如: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盟友;这不是两个种族之间的斗争,而应该是阶级对阶级的反抗)

《象群中的蚂蚁》读后感(六):救赎之路,仍然漫漫无期!

非虚构作品,一直以来都是我的最爱。毕竟非虚构文学既有新闻报道的现实性,又有着文学的艺术形式。之前读的大多数非虚构作品都是中国的,而《象群中的蚂蚁》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关于印度的非虚构作品。相比起我们国家、欧洲或者美洲的文学作品,关于描述印度的作品显然还不太受我们关注。一般情况下,我们更倾向于也更愿意看更先进和文明的地方的作品,这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它们确实给我们带来很多文学上的享受,但关于印度的故事也有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 苏迦塔·吉德拉(Sujatha Gidla)的新书《象群中的蚂蚁》中,描述了一个关于种姓制度和性别歧视是如何在印度形成根深蒂固的文化的。苏迦塔·基达拉出生在一个在印度被称为“不可接触者”(俗称”贱民”)的家庭中。在印度,大多数的不可接触者的家庭都被有着高等种姓的人认为是脏的,被其他种姓的人不断鄙视,不允许也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比较幸运的是,苏迦塔·基达拉的祖父辈接受了加拿大传教士的帮助,并进入了他们开设的学校里接受教育,学习阅读和书写,并有机会受训成了教师,同样,也为后代进入学校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苏迦塔·吉德拉的兄长成为了印共的领导人,而苏迦塔·吉德拉自己接受了高等的教育,但是仍然被当代印度对于出身以及女性的桎梏所影响,无法享有与印度男子平等的尊严与力量。移居美国后的她,摆脱了歧视,有了想把这一切都揭示出来的力量,于是写成了这本书,呈现在我们面前。 苏迦塔·吉德拉所描述的故事线索来源都是母亲、舅舅、以及朋友们的口述。通过他们的口述,我们逐步地掀开了关于印度无处不在的种族制度和性别歧视的残酷面纱,看到了古老的偏见在当代印度的存续,也看到了一个不可接触者的家庭为了尊严,如何克服无尽的苦难,努力的抗争与活着。从古老的文明进化到现代体制的南亚大国,绵延几千年的种姓制度、宗教理念、文化积习是不容忽视的渊薮,在这些观念的长期熏陶、指引下,各种困难接踵而来,抗争的过程非常不易,不过纵然社会有种种丑恶和不堪现实,但从苦难的土壤中,还是能开出那朵叫“希望”的花。 没看过这本书之前,只是从电影里对印度有着简单的认识,一个爱跳舞的国家,很难想像印度的不可接触者家庭的背后有多少眼泪。不得不说,《象群中的蚂蚁》现实意义很强,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它有着力透纸背的犀利,能毫不遮掩地直指自己民族的弊病、剖析痛点,对待印度的社会问题态度自信从容,这需要莫大的勇气,也值得人钦佩和尊敬。但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等因素,使得印度女性和不可接触者的救赎之路,仍然漫漫无期,仍需在苦难中继续前行。

《象群中的蚂蚁》读后感(七):不可接触者的哀鸣

《象群中的蚂蚁》是印度裔女作家苏迦塔·基达拉所著的关于自己家族的非虚构口述史。它的副标题是一个不可接触者家庭与现代印度的形成。我在小时候从《世界五千年》和历史课本上知道印度存在着种姓制度,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其中婆罗门是梵天的嘴、刹帝利是梵天的双臂、吠舍是梵天的大腿、首陀罗是梵天的脚。至于不可接触者,也就是贱民,则被排除在梵天的身体之外。换句话说有四个等级却有五种人。正好之前也阅读过经君健先生所著的《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里面提到“所谓等级,是指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中一定的社会集团,这些集团由国家的成文法或不成文法规定其成员享有某种权利,承担某种义务以及加入或排除于该集团的条件”。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不存在阶层跃迁的可能。

在读完基达拉的这本精彩作品之后,其中的内容使我深受震撼,从直观上就能感受到不可接触者们的艰难,但很难设想实际情况比直观感受还要艰难。《象群中的蚂蚁》是基达拉对自己家庭的叙述,从她外祖父母的生活一直叙述到自己。这为了解印度农村生活和现代印度的历史提供了一个窗口。基达拉的家族史属于历史,而本书的其他内容仍然是当今印度的一部分。

在本书中所描绘的印度农村,保护家庭荣誉是优先事项。它们包办婚姻,自由恋爱只是一种奢望。在公共场合,年轻女性避免微笑或明显地注视那些不是家庭成员的人。她的兄弟们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她们的命运。家庭作为最小的组织体,共同分享住房以及家庭成员提供的食物和收入。基达拉的家庭属于不可触碰者的种姓,还是基督徒,这两种身份的叠加使得她们的身份处于一种更加不利的位置。她们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别人随手可得的东西。

种姓矛盾在印度独立的前夕作为次要矛盾侧身与印度和英国殖民者的主要矛盾之后。在那时,印度罕见地达到了一个民族团结的时刻。各个种姓都是英国人的反对派。然而,当1947年独立之后,尽管在明面上废除了种姓制度,但是其复燃的身影无处不在。正如基达拉的舅舅萨蒂耶姆所感受到的,他就是象群中的一只蚂蚁。基达拉在理解她在大象中的真实和蚂蚁中的身份的过程中,她重点介绍的就是她舅舅萨蒂耶姆和她的母亲曼殊拉的旅程,特别是两者的比较。这两个人的经历其实也揭示了在大学为什么基达拉会受到歧视,而来自不同地区的其他基督徒女孩并没有承受这些。

书中还大篇幅地介绍了萨蒂耶姆所参加的运动,然而,这些运动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改变微乎其微。更加值得同情的还是她的母亲曼殊拉所承受的,尽管是高知女性,但仍无力改变什么。包办婚姻、家庭暴力种种,相比之下,不可接触者女性比不可接触者男性所承受的压迫更深。她们还要面临父权制以及夫权的支配和压迫。这些也是基达拉最终远走美国的因素。

基达拉是幸运的,但还有千千万万不可接触者仍承受着苦难。《大象中的蚂蚁》用事实写就的文字发出了哀鸣,这些声音在印度往往被忽视。不可接触者和女性的悲惨命运应当值得关注。通过这本书,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更好地了解印度。

PS: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即刻删除

基达拉在2020年感染了COVID-19,现已康复。相关新闻见:https://www.vice.com/en/article/y3ddqj/we-gave-so-much-subway-conductor-who-caught-covid-19-urges-workers-to-fight

推荐阅读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100篇精选晨读美文,每天15分钟(4)

    4Perhaps Love愿我们心中充满爱作者:John DenverPerhaps love is like a resting place也许爱就像一片栖息地A shelter from the storm来自风暴里的避风港It exists to giv

    07-05

  •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美文欣赏:在时光的罅隙里

    作者 东方春晓​ 无论快乐或不开心的日子,时间都如流沙,在指缝间“哗啦”流失。当暮春的秀手,叩开夏日的门楣,亦将逝去的五月,演绎相逢或告别的剧情,浅浅喜,淡淡愁。

    07-03

  • 缘分的秘密 !(美文)

    缘分的秘密 !(美文)

    所谓缘分,就是遇见了该遇见的人。所谓福分,就是能和有缘人共享人生悲欢。缘分浅的人,有幸相识却又擦肩而过,缘分深的人,相见恨晚从此不离不弃。有的缘分是可遇而不可求

    07-03

  • 精选每日晨读,美文100篇‼️
  •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情感美文:不论结局,感恩相遇

    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场奇妙的缘分。我们或许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与某个人擦肩而过,然后彼此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但有时候,这些相遇却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

    05-16

  • 美文,日子,盛开在五月

    美文,日子,盛开在五月

    靡靡之香,穿过弄堂,绕过亭长,在城中漫溢......车窗,划过玲珑紫粉,偶有留白,丰富了五月的层次。是丁香,结成花海,分列长街,随风涟漪。浅夏,登场。取之不尽的暖意。

    05-15

  • 幸福,其实并不遥远(美文)

    幸福,其实并不遥远(美文)

    生活的最高境界是幸福,幸福的最高境界是清欢。 千百年来,一代代人绵延不断,奔波不停,都是为了美好生活,为了得到幸福。 幸福是人们的理想目标,是人类的最高追求。 一

    05-01

  • 美文,时光倒数,春花惊艳

    美文,时光倒数,春花惊艳

    寒城,花总是迟的。漫山遍野的芳菲浪漫,是别人家的灿烂故事。我们的花开,总要等到春很深很深时才来。四月荼靡,方为春始。再等几天,花苞才会勉为其难的苏醒,惺忪的坐在

    04-14

  • 美文:总有一些花开,惊艳了时光,浪漫了岁月

    美文:总有一些花开,惊艳了时光,浪漫了岁月

    总有一些花开,惊艳了时光,浪漫了岁月。在时光的长卷中,那些花儿如诗如画,如梦幻般绽放。它们以各自独特的姿态,演绎着生命的绚烂与美丽。春天,是花的盛宴。桃花灼灼,

    04-12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