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到时间尽头(藏在科幻里的世界)》是一本由【主编】周忠和、王晋康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远行到时间尽头(藏在科幻里的世界)》读后感(一):藏在生活中的未来
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说到这个问题可能大家会觉得很空泛,这个问题又会引申出很多问题,又会变成犹如八爪鱼一样的麻烦事。但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在我们的时间尽头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又有谁会知道?我们又会变成什么样子?我时常会问自己,却很难自己回答。我也算是一个热爱科幻的人,也读了一些宇宙科普类的书籍,但是始终感觉宇宙与科幻跟我隔着一层纱。直到有一天我翻看了一本不起眼的书,它是似科普又似小说的书籍,这本书改变了我对于科幻的认识。 你对经济危机是如何理解的?经济危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或许大部分的人都有几句话可说,都会想起1933年的经济危机,但是在这本神奇的书中创造性的将机器人的普及与经济大萧条相融合,并且带来了更沉重的话题——类人机器人与人类的伦理问题,小说里也写到了一位演技高超的女演员(当我读到时我就怀疑这是个机器人冒充的。),她的美貌描写并没有引起我任何的爱美之心,我反而觉得毛骨悚然,如果人类真的无法与智能机器人区别开,如果我们有一天爱上了一个智能机器人,我们会怎么样?我们该怎么办?这个故事一下子把我从虚无缥缈到外太空带到了现实生活中,第一次让我的思想与实际生活结合了。 相对于思考生活中机器人给人们带来的问题,有一篇名叫《中国太阳》的故事,吸引了我的目光,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文章脉络,都是一篇佳作,故事从日常生活出发慢慢延伸至“中国太阳”的伟大工程中,由乡野田间延伸至地球之外,甚至于星系之外,这其中还提到了主人公水娃与霍金先生的一段对话,这也是一种很奇妙的缘分,当我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霍金先生已经去世了,都是平添了几分缅怀之情。中国未来是否会真的有这样一个计划呢?我们是否终有一日会造出一个人工太阳呢?真的是令人拭目以待,充满着期待,至少目前我们的太阳系还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讲到这里,我真的对未来的科技充满期待,未来到底会是个什么样子呢? 未来是什么样子?“何为过去,何为未来,过去和未来也许只相差一秒钟,又或许是一千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发展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伤害,我们想到了好的一方面,那么我们有没有想到不好的一方面呢当然是存在的,于是我看到了《霾人》,雾霾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已经不稀奇了,那么我们有一天会不会因为雾霾而进化呢?或许是会的,或许也不会,无论如何这篇文章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思路,未来伴随着我们的生活,依然有很多问题,也许正像这本书的书封所写的那样,“是时候停下来,一起聊聊人类的未来了。”这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 从我读这本书开始,我积累了很多对于人类的反思以及对于人类未来发展的期许,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好书,第一次让我对于科幻有了一点理解,如果你也喜欢科幻或者对于未来颇有想法,那么这样的一本内容易懂寓意深远的书籍也是适合你的。这就是《藏在科幻里的世界》。
《远行到时间尽头(藏在科幻里的世界)》读后感(二):永不枯竭的想象力
想象力爆棚。这是我对这本《藏在科幻里的世界——远行到时间尽头》的第一印象。
这是一本科幻小说集,同时又是一本对科幻小说进行科普的书。可以说,这本书在设计上是很有新意的,这一点我们看看目录就能知道,前面都是一篇科幻小说,每一篇科幻小说的后面则是一篇针对这篇科幻小说的科普文章。这很像学校里面教师上公开课的感觉,一名教师上课,上完之后,其他的教师和专家评委进行评课,这样可以让所有的人对这节公开课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同样,这本《藏在科幻里的世界——远行到时间尽头》如此的设计,也让我们对前面的那篇科幻小说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科普文章的帮助下,我们不仅仅能够看到这篇科幻小说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也更多地对科幻小说中的科学元素进行瑕想。
本书开篇的名家名篇是刘慈欣的《中国太阳》。从《流浪地球》上映之后,刘慈欣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了。我看过很多篇刘慈欣的作品,大多都是乡土气很浓厚的,这篇《中国太阳》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这篇文章,你不会想到农民工和宇航员的联系,读完之后,你会佩服大师的想象力与构架。所以,这篇《中国太阳》也是很有代表性的,我们能够看到大师的功底。针对这篇《中国太阳》,本书不仅仅是文后的科普,这本书的写在前面,也是有很多的笔墨在讲述《中国太阳》。通过这几篇文章,我们看出,刘慈欣能够成为中国科幻的旗帜不无道理。作为读者,我们看到的是文章和故事的热闹,但是通过后面科普文章,我们看到了背后的科学,看到了门道。我们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刘慈欣科幻大师的称号不是白来的。
后面的几篇科幻作品也都非常不错,也许篇幅上差强人意,但这也恰恰给了我们意犹未尽的感觉。最关键的是,这些作品都特别有想象力,而且文末的反转也设计得很出色。当然,也有个别的篇目可能过于跳脱了,对于我这样的外行读者来说,有点儿过于难读懂,至少那篇《红苹果检查员》我就没有看明白。
《太阳的后裔》让我想起来前一段看过的一篇文章,说人为什么不能像熊一样冬眠。人类钻进冬眠仓穿越太空的例子真的不要太多,几乎部部科幻电影里都会有这样的情节,但是这篇《太阳的后裔》讲的却是冬眠的本质。动物冬眠是因为冬天太冷,食物短缺,被迫的。当人类也面临这样的绝境时,我们也不得不冬眠。在这样的背景下,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这篇故事为我们阐释得极为到位。虽然篇幅不长,仅仅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剪影,但是背后的想象空间却是极大。
《霾人》的设计更为有趣,作为华北大平原的原住民,雾霾那可是老朋友了。经过几年的努力,雾霾已经好多了,但是前几年那种雾霾锁城的感觉还是历历在目。虽然用人来吸收雾霾的行为并不人道,但是这样的设计也并非全无道理。霾人虽然是下等人,但是极强的适应力却令他们迎来了新生。
其余的几个短篇都各具特色,读起来都十分有趣,你会为作者的想象力赞叹,也会为编者的选择表示感激。作为一名科幻作品读者,当你看过太多的科幻小说后,多少会有那种千篇一率的感觉。但是这本书里的几篇却都充满了想象力,读过之后不由感慨,科幻小说的想象力还远没有到枯竭的地步,只是你看过的太少了。
《远行到时间尽头(藏在科幻里的世界)》读后感(三):走到时间尽头去看一看
时间回到2004年的那个夏天,我大学毕业,能够有一部摩托罗拉或者诺基亚的按键手机对我而言简直就是奢望。2004年摩托罗拉出了第一部超薄手机V3更是被称为手机界的神话。工作后,办公室唯一的一台电脑还是ms_dos操作系统的,显示屏就和个大面包似的。只是短短十多年,再回头,已是沧海桑田。
曾经“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愿望,如今看来竟是如此可爱,这中间也不过几十年。
现在的世界就是过去幻想里的世界,我们现在幻想的世界,也未尝不可能是以后的世界。藏在科幻里的世界,就是未来的世界,未来才是可改变、可期待的。
由北京科普创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出版的青少年科普科幻阅读书系之《藏在科幻里的世界:远行到时间尽头》是一套写给青少年的科幻读物。想象力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想象力也是很容易丧失的一种本领。年纪小的时候,天马行空的想法有很多,被这个物质世界污染就越少,也并未被框架所囿。很多从一开始各种奇思妙想的人,渐渐被这个物欲的世界吞噬,乐此不疲,最终泯然众人矣。
科幻,其实很难做。任何一种文学都需要复合型的作者。对历史、地理、医学、心理学、商业等等领域有所了解甚至是深谙其道,不然写不出漂亮的作品。科幻创作,需要有专业知识打底,把想象力糅合到里面。而这些专业知识又偏理科,理科的文学创作能力又有欠缺,所以科幻的创作就更难一些。更何况,有些知识跟我们的生活又有一些距离,并不是日常接触的,所以组织语言如何让受众理解,就更是一个问题。所以你看,要想把科幻的读物弄好实在是不容易。
《藏在科幻里的世界:远行到时间尽头》以刘慈欣的《中国太阳》为首,作为开场名家名篇,带给小读者的冲击力是够的,这里面不单单是未来科技发展的冲击,还有个人成长,人生抉择的冲击感。什么是好的作品,好的作品就是阅读后能带给人思考。发展,给了庄宇、水娃机遇,他们两个代表了两个圈,庄宇代表了拥有高等教育和知识的人群,水娃代表了低学历但有闯劲的人群,更像是现在的走出贫穷闯世界找机会的农民工。科技的发展,带给他们了机遇和可能。水娃一个从贫穷、缺水的大西北走出来的孩子,最初的目的就是能吃上水,吃的水不那么苦。境遇的变化,他走出的路也越来越远,回头来时路,这变化翻天覆地,如果不是自己内心的那一点点执拗,或许几十年后的自己还是如父辈那样喝着苦水,面朝黄土风沙。文章的最后,水娃的追求唤醒了想止步不前的庄宇。也可以说,庄宇和水娃的作用互换了,曾经是庄宇推着水娃前进——到了北京,清洁中国太阳。现在是水娃叫醒庄宇,推着他找到来时的路。
《藏在科幻里的世界:远行到时间尽头》内含10篇科幻微小说,难能可贵的是每一篇,包括《中国太阳》,后面都有一篇科普文字。带给小读者的是微小说所涉及到的科技知识的前世今生来世。
万事万物,皆有因果。发展是把双刃剑,带来的不仅仅是利好,还有潜在的风险和陷阱。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思维,有是非观,有利害判断力,让孩子们从小时候起,就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人生价值观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它将决定今后的路何去何从。
就像书扉页所写:相信阅读,勇于想象。
By 四夜月
2022年1月14日
《远行到时间尽头(藏在科幻里的世界)》读后感(四):只有未来才是值得一谈之事——读《运行到时间的尽头》有感
科幻从幼儿抓起,看似一句玩笑,但是真的有可能是我们未来的主导,了解的越多,懂得的越多,才能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进而为生存的社会做出贡献。但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有的效果还不好,没有做到说实结合,但是本书就起了很好的例子,值得其他从幼儿抓起的很好典范。本书选取了以刘慈欣《中国太阳》为代表的11篇中短篇小说,每篇小说都是某个领域的代表著作,每篇的背后是对该小说所涉及的科技进行详细介绍及现在未来的发展,让孩子在读完小说后,对心中的问题有了答疑释惑的地方,同时对科技有了初步的了解。感谢蝌蚪五线谱,感谢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每篇文章的背后总有着现实的意义。《中国太阳》讲述了农村孩子水娃的成长之路,这条路虽然很坎坷,但让人见识到了精神的力量和科技的伟大。水娃的六个目标在其踏实的基础上外加机遇的垂青下逐渐变为现实,水娃的成功不仅让父母扬眉吐气更让国家为之自豪,同时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所有人的共同参与,每个人都是时代前行的力量。水娃的踏实勤干和庄宇的创新发展让我们距离梦想的目标越来越近,同时科幻的价值在“科技哺育科幻,科幻推动科技发展”中会变得越来越大,这才是科幻文学的最大价值。紧随着的科幻作家吕默默《好未来与坏未来》对《中国太阳》中描写的中国太阳或者戴森球进行详细的介绍,让我们知道曾几何时,我们曾经对把太阳包围起来作为我们的幻想,虽然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对太阳暂行没有了此类想法,因为我们想到与其这样还不如再建一个太阳。冬眠是否能够选择,其实也是一个选择。比如康乃馨《太阳的后裔》讲述了在阿波罗星球遇到危机,只有冬眠才能度过生与死这一重大关键选择,总有感动我们的瞬间,“我”的选择看似成全了别人,其实也成全了自己。选择对与否,无人可知,有时候生活也会给弱者一个新的机会,但同时也会成为新的平等。比如王元《霾人》建立在贫富差距较大造成分裂不止在衣食住行,甚至连同一片天空下共同呼吸都成为奢侈,结果产生新一种人类,叫做“霾人”,也就是生活贫困者,而富人都进入高出800米的太空,成为人上人,但是结局有趣,适应环境的变化在地球居然生存不下去,因为环境太恶劣。比如《合理谋杀》讲述的我们建立的积分制,会有多么的不可靠。人与机器人该如何友好生存,机器人抢了人类的很多工作,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这样的事情发生的领域越来越多,好多科幻小说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描写,比如简妮的《藏好你的丹尼尔》讲述了反机器人紧张形势下,依靠机器人的人类如何保护机器人呢,这种保护只是单纯为了自身利益,一个演戏很好的女演员表演出色原来是依靠一模一样的机器人,一个写作好的作家依靠定做的“机器人作家”来保住自己的工作,被人发现使用机器人,就要受到惩罚,机器人演员已经被焚烧,那机器人作家该如何保护呢?杨远哲的《摇篮文明》讲述了依靠机器人等外界让自己实现躺赢,这是每个人的梦想,同时也是细菌的意图。
虽然该书的紧随其后的文章对前篇的介绍写的比小说还要多,但这样做能够让孩子们能够更加的理解,生活就是这样,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比如古诗,但是让人理解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但这是我们必须做的,因为我们所做的只为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