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摘抄

发布者:清风先生 2022-2-9 05:12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一本由[德] 歌德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2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一):孤独的死去

又一场轰轰烈烈的绝恋,上次这么压抑,读完才能长舒一口气的还是《一个陌生女生的来信》。维特的热情与苦闷,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一个年轻人的勇气与热忱,少年的鲜活,深陷爱情的挣扎,都是这个悲剧当中热烈的存在。“我所知道的那些,别人也可以知道。但唯有心,唯有这颗心是完完全全属于我自己的”。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剧,欣赏过的美景,都有无数的观众和看客,唯有自己的灵魂,受过书籍熏陶、戏剧浸染、美景滋润的灵魂,真真切切属于自己,且独一无二。

悲剧才能带来深深的灵魂共振。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二):浪漫主义殉葬

《少年维特的烦恼》这本书,确实让我理解到经典为何被称为经典。虽然在阅读前已经了解了大概故事,阅读过程中并没有让人感到不耐烦,反而能让人全身心地沉浸进去,甚至在读完之后绕梁三日。这个故事实在是很复杂,让人没法断下一个确定的结论。

依我看来,维特当然是有错的。他太过于沉浸在一些不着边际的虚拟世界,例如他的艺术,他的美,他的爱,并且为了这些能够牺牲一切。这种奔赴的燃烧的,飞蛾扑火的心态其实早就注定了他的死亡。即使不是因为绿蒂,也会因为别的。他对自己既放纵又严苛,他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与想象当中,却不愿意给自己留一条生路。

在某种视角来看,绿蒂也是有错的。明明知道自己已经订婚,并且对丈夫是忠贞不渝,也知道有这么一个情绪狂热的青年爱慕着自己。在某种道德伦理准则中,她应该早早地远离维特,让他断了这个念头。她是维特实际上的操纵者,在和丈夫的谈论当中,在最后拿下手枪的一刻,她很有可能或者她应该预知了维特的死亡。倘若她最后能够贡献一点点力量,也许维特就不会死。

至于阿尔卑特,他当然也有错。他也许在一开始就不该妄想能三个人和平的相处,明明心里介意,也不应该一开始寻求一个不太可能实现的道路。他明明不可能照顾维特的脆弱情绪。 三个人都指责一番,我的心里似乎获得了片刻虚伪的宁静。我要去对他们吹毛求疵,是因为我对自己想,如果不那样做,是不是悲剧就不会发生? 然而我也是没有资格去指责他们的。这个故事本来就发生在宏大的背景,荒谬的前提之下。如果说维特是浪漫主义的化身,倒不如说整个故事都是一场浪漫主义的殉葬。 我可以指责维特情绪过激,可以指责他不着实际,可是我却没有他那样奔赴的勇气,永远给自己留了一丝苟且的余地。沉浸在精神世界当中,也不能不说是一种幸福,在精神与实际当中不断的徘徊苟且,真的就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吗?

我可以指责绿蒂不守道德,欲拒还迎。可是这个故事好像本来就游离在传统的道德准则之外,如果我遇到了一个与我心意如此相通,又难以割舍的男人,我也不确定自己会如何取舍。

最不能指责的好像是阿尔贝特,他明明是这个故事里可以对维特表达最大恶意的人,可是自始至终他都保持了他的谦逊与冷静,显露出了尽可能的最大的善意。 如果我是维特,我最后会去死吗? 不要这么设想,人是无比脆弱的。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三):被抛弃的信徒维特

《维特》是一部太容易使人感到共情的小说:维特一见钟情绿蒂后的神情恍惚,爱而不得的受苦与折磨,维特对自然的欣赏与歌颂,以及他对循规蹈矩的市民性格的抨击,这些都非常能够引起读者,尤其是现代青年的共鸣。但是,在读《维特》时我也能感受到一种时时刻刻的距离感——我与维特之间的、一般意义上的恋爱与维特的恋爱之间的距离感。再读小说后,我觉得维特的感情更近似于信徒般的献身精神,他的“爱而不得”更像是一位热忱的信徒被上帝和世界抛弃后的绝望。

我、自然、上帝和绿蒂的关系

维特自开篇起的性格特征就是富有激情、反对中庸、无论是悲伤还是快乐都要任凭心灵将感情发挥到极致的。在遇见绿蒂之前,在那些他后来以追忆的语气提起的回忆中,维特将充盈的感情投向自然界。1771年的整个5月,维特在瓦尔海姆度过了快乐的、亲近自然的一个月。他提到自己的灵魂是“上帝的镜子”,并且希望自然景色能成为自己“灵魂的镜子”。我认为,这代表了维特遇见真爱前的宗教观,是一种“反映性”的宗教观:在自然景色、自然的生活方式中寻找自己与上帝的共鸣之处。我理解此处维特的宗教观是非常不“宗教化”的,不要求拯救和救赎,只要求感到自己的内心感受与超越性的伟大力量之间的共通。此时他读的荷马可以看做是维特的圣经。

六月,维特遇到并爱上了绿蒂。从此,绿蒂也加入了维特作为信徒的信仰对象中。他、绿蒂和孩子们一起,在瓦尔海姆度过了可能是维特一生中最快乐的一个月。直到阿尔伯特归来,维特在见识到阿尔伯特稳重、成熟、有魅力的性格后,一下子感到了自身甘拜下风。他依然享受着三人的交往,但是同时意识到自己不再有独享绿蒂的爱的权利的可能性。因为作为对手的阿尔伯特在任何标准中都是无法挑出毛病的完美青年,而自己因为性格的特征和命运不济,早就没有了与对手一战的可能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维特在阿尔伯特归来后的痛苦、迷茫、不断“想要走”的心理看作是认识到自己无法得到绿蒂的爱、因此也就无法在上帝面前得到救赎的结局后绝望的信徒心理。

因此,当维特在第二编中离开瓦尔海姆、外出谋事的时候,作为读者的我们都会为维特松一口气,并且暗暗希望他能找到其他的心理安慰,以代替绿蒂在他心中近乎上帝的地位。但维特的旅途开局美好,结果却越来越糟:他无法与市民社会的规矩成法兼容,更无法接受世俗的“有所作为”作为自己的心灵归宿。最后,绿蒂的形象在一个对外界社会失望了的维特的心中再次升起。所以维特必然会回来,回到唯一能带给他与上帝相通的感受、也唯一能判定他的命运结局的人身边。

此后的情节使人不忍卒读:我很难想象维特在后来得知阿尔伯特和绿蒂已经完婚、以及听到绿蒂站在阿尔伯特一边规劝自己不要过分用感情,甚至用玩笑语气禁止自己再来绿蒂家时那种步步逼近极限的心碎状态。对于一个将恋爱只看作恋爱的人来说,这情节可能只是宣告一场亲密关系的结束;而对将恋爱看作上帝在生活中的代表的维特来说,这无疑是最终的审判:信徒感到自己最终被抛弃,“被天父留给自己”。而自杀也可以被更好地理解为维特的最后一次献身,“这并非绝望,这是信念,我确信自己自己苦已受够,是该为你而牺牲自己的时候了”。

《少年维特的烦恼》读后感(四):少年维特之烦恼

少年意味着什么?是青春、是热血、是愤世嫉俗的怒火还是熊熊燃烧的爱情。少年维特带有少年这一词注定意味着他的普通与不平凡,对于城市和贵族阶级的不满促使他来到乡村养病,从他的书信中不难发现这个春光明媚的地方使他身心愉悦,澄澈的井泉和打水的姑娘以及可爱的孩子们似乎完全脱离了城市那些既定的规则。维特在他的书信中不仅一次提到过妈妈希望他有所作为,也不仅一次对此进行质疑,什么是有所作为?这或许也是维特对于世界的一次反击。他特立独行,捧着一本荷马史诗漫步在山岗上,眺望远方的树木、细数天上的繁星、聆听昆虫的生命,这时候的维特不再激动、以乡村的平和打败了内心的愤怒之火。事情的转机出现在那次舞会上,维特碰上了那个使他一生为之倾倒的绿蒂,她美丽、动人、善解人意,他们思想契合仿若天造地设的真爱。那些日子的欢欣雀跃更是一个未曾陷入恋爱的人无法想象的,维特用他饱满的感情丰富了那一段时光,每一个不曾见面的日子都是煎熬,每一次的漫步和谈话都成为在心头细细品味的故事,原先的带着些许忧郁以及不满的维特在每一个清晨和傍晚都因为这样一个意中人雀跃不已。然而不幸的便是绿蒂的婚姻,这似乎是一个无法回避无法解决的问题,阿尔伯特同样是一个高尚善良的人,维特深知这一切却又深陷泥沼。从阿尔伯特和维特的初次对话中不难看出两个人思想的不同,阿尔伯特对自杀这种行为不屑一顾、对于受到热情支配的人充满鄙夷,恰恰相反的维特却认为这是一种常情,是不可挽回更不是应该受到谴责的痛苦。看到这里我似乎就能够理解维特的自杀原因了,他的悲剧早已经印刻在头脑中了,他的自杀于他而言也是一种作为。如果维特代表当时思想解放反对贵族阶级的代表,那么阿尔伯特是不是恰恰能够反映世俗的看法。第二编的开始便是维特的职业生活,这个游晃在乡间街头的少年来到了城市,城市的一切都使他不满,令他生厌,维特更是不吝词藻对此进行批评。社会中的繁文缛节以及对地位身份的追崇使维特格格不入,也使得他更加忧虑。导火线是宴会中贵族们的羞辱,从这更是不难看出社会的畸形以及维特愤世嫉俗的原因,这也成为了维特自杀的一个原因。回到了绿蒂身边的维特更是在精神上遭受了巨大打击,过去的一切美好与如今相互映照,曾经明媚的春光变为满地的落叶,那个追求爱情的青年农民最终还是被驱逐了最后以杀死另一个爱慕女东家的农民导致被捕为结局。维特深知自己优柔寡断以及愁闷的个性,青年农民诚挚的感情和热烈的情感以及无果的爱情更是使维特感到心伤。和阿尔伯特以及绿蒂的相处似乎都是处于水深火热和甜蜜的交替中,被砍掉的胡桃树也成为了这一个凄凉秋天的背景。少年无法自抑的深情自然无法有所隐瞒,维特的每一天每一秒都是绿蒂,都是这一朵无果的花,他的心态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崩溃,和阿尔伯特的交往也出现了摩擦,阿尔伯特不再善良,反而变得自私,无法给予绿蒂幸福,这更使得俩人的矛盾加深。阿尔伯特对绿蒂施压促使俩人不再频繁见面,最终维特在和绿蒂一次火山爆发式的吻中,给予了自己一个结局。他们的谈话是两个相互吸引的灵魂的交流,却注定了没有结局,我想,维特念的莪相的诗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他自己吧。那一种熊熊燃烧的激情和热血以及带着毁灭式的信念都有了一定的宣泄口。自杀的维特用绿蒂拿过的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未必是痛苦,也带着些许解脱的意味。只是他最后的死亡实在使人感到心酸,先是从椅子上滚落下来,后又疼痛难忍地绕着椅子打滚,直到第二天中午才真正离开这个世界奔向天堂,这是多么难熬的一个过程不得而知,却也反映出维特存在的痛苦。

之前不知道在哪里听说过维特是一种自我毁灭的情感和文学,读过之后更是深有所感,少年维特无法融入社会,对市民阶层不屑一顾,与世俗中存在着许多矛盾,他甚至有些懒散、碌碌无为,对于他来说剥豌豆还是剥扁豆又有什么不同呢?维特这个人物并不完美,他也有许许多多的缺点,他感情至上,对于世俗的陈词滥调不以为然,或许这也是歌德要告诉我们的少年吧。少年之所以被称之为少年,就在于独特的情感以及带着些不可爱的任性,歌德将少年维特的忧郁和热烈留在了书中,将无法化解的矛盾指向一条无法避免的死亡之路。

也很理解这本书对于当时社会的影响,一个无法融入社会的少年的爆发式情感和行为不难成为无数被禁锢的处于分裂般社会的青年的心声。仿若多年干旱的大地被震动天地的雷雨撼动,这种感动似乎能够感同身受。

推荐阅读
  • 付出,得遇上对的人 !(年度美文)

    付出,得遇上对的人 !(年度美文)

    有一个鸡蛋,非常天真的和石头在一起了,磕磕碰碰,身上伤痕累累,但鸡蛋一直坚持着,终于有一天,鸡蛋受不了了,离开石头。后来鸡蛋遇到了棉花,棉花对鸡蛋的每一个拥抱,...

    12-24

  • 生活.美文

    生活.美文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溢满生活滋味,让人沉醉其中。季节终点,冬日晚风凉,斜阳渐矮只影长。 孑然一身,独吟天上月,自顾自盈缺,揉乱琵琶弦,一碗红尘一盏烟,冷暖交杯是...

    12-18

  • 不要只看书名!这三本美文深度优雅,让人沉醉

    不要只看书名!这三本美文深度优雅,让人沉醉

    在书海中徜徉,偶尔会遇到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书名,但翻开之后却发现内容大失所望。这种感觉可不太好!不过,今天我要推荐的这三本书,书名可能让你感到意外,但它们绝对不...

    12-10

  • 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美文)

    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美文)

    你好,早安!今天是12月10日,星期二。人间一趟,积极向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不跟生活认输,不向岁月低头,你会发现世界如此美好。——题记在这悠长的人间旅途中,我们...

    12-10

  • 与自己的一场浪漫邂逅(美文)

    与自己的一场浪漫邂逅(美文)

    你好,早安!今天是12月5日,星期四。多做上进的事,拥有乐观的心态,人生就会变得更灿烂和美好。—《人民日报》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步履匆匆,仿佛被一只无形...

    12-05

  • 6篇超治愈的精美小短文,读起来触动人心

    6篇超治愈的精美小短文,读起来触动人心

    【一】不要与任何一个人去争,爱你的,不用争,不爱的,争来也没用,任何事情,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顺其自然。【二】时间是种极好的东西,原谅了不可原谅的,过去了曾...

    12-05

  •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每天一篇情感美文,总有一篇会感动你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有那么一些情感,它们静静地流淌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不为外人所知,却在心底泛起层层涟漪。今天,我要讲述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等待与守候的故事,名为...

    10-18

  •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情感美文)

    生活中,总有许多美好无法挽留。就像那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暖而柔和,却在不经意间悄然逝去。我们试图用双手去抓住它,却只能触摸到空气的虚无。爱情,亦是如此。那些曾经...

    09-24

  •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美文欣赏】岁月静好

    秋风轻抚过岁月的痕迹。落叶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铺展,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阳光透过稀疏的枝丫洒下斑驳光影,与老槐树下斑驳的影子交织在一起,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凝固。...

    09-19

  •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每日精选美文分享#

    美文欣赏:为我生活的城市守望作者 东方春晓我生活的这个城市,有言说的后进落寞,有赞誉的秀色丽景。外地的朋友浅游小聚之后,都会在送别的站台,紧握或拥抱时道一声:过...

    08-19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