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福柯》是一本由[芬]约翰娜· 奥克萨拉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阅读福柯》读后感(一):如何阅读福柯
如何阅读哲学系列四本新书开箱:尼采、克尔凯廓尔、福柯、德里达_哔哩哔哩
米歇尔·福柯是20 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社会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富有创造性的历史学家。他不可逆转地塑造了我们今天对权力、性态、疯癫和犯罪等争议性问题的思考方式,奠定了多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其批判性研究持续启发着诸多学者、艺术家和政治活动家。
在《如何阅读福柯》中,约翰娜· 奥克萨拉围绕福柯思想的重要主题,精心挑取十段关键文本,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提供一系列线索来帮助读者由此前行,对福柯的思想做出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如何阅读福柯》读后感(二):如何阅读福柯
如何阅读哲学系列四本新书开箱:尼采、克尔凯廓尔、福柯、德里达_哔哩哔哩
米歇尔·福柯是20 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社会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富有创造性的历史学家。他不可逆转地塑造了我们今天对权力、性态、疯癫和犯罪等争议性问题的思考方式,奠定了多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其批判性研究持续启发着诸多学者、艺术家和政治活动家。
在《如何阅读福柯》中,约翰娜· 奥克萨拉围绕福柯思想的重要主题,精心挑取十段关键文本,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提供一系列线索来帮助读者由此前行,对福柯的思想做出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如何阅读福柯》读后感(三):读福柯:匠心独运,紧抓精髓,这是一条阅读捷径
米歇尔·福柯,法国哲学家、社会思想家 ,身为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的他更被誉为“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他所研究的知识考古学、谱系学、伦理学等思想扭转了现代哲学的研究取向,奠定了多种学科的理论基础,他对文学评论及其理论、哲学、批评理论、历史学、现代医学、批评教育学和知识社会学有深远的意义。其批判性研究持续启发着诸多学者、艺术家和政治活动家,深刻影响了我们今天对权力、性态、疯癫、犯罪等富有争议的主题的思考方式。在这本《如何阅读福柯》中,芬兰学者约翰娜·奥克萨拉围绕福柯思想的重要主题,精心挑取十段关键文本,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提供一系列线索来帮助读者由此前行,对福柯的思想做出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纵观福柯多彩传奇又极富争议性的一生,据传他曾自残、自杀未遂、患有严重抑郁症、吸食毒品,他是法国著名的同性恋者,在瑞典、华沙、突尼斯等多地“流浪”……无法想象这些种种不堪的人生经历能和一代哲学思想大师能够联系到一起。或许是正因如此,富有叛逆性的他在“极限体验”中,将西方的思想脉络重构,成为人类精神史绕不过去的重要环节。他为“疯癫”“不正常”辩护;走上街头参与反种族主义示威;被视为“监狱信息小组”领袖,争取犯人权利……直白地反对他视为无法容忍的东西。然而,他又能在平衡中,实践“生存美学”。而他的死亡,也备受争议……
作者在这本《如何阅读福柯》中复杂矛盾而传奇的福柯之生活和其思想联系起来,在探讨福柯的复杂学术和政治生活,结合福柯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学术生涯,对其思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予以逐一解读。本书首先简要梳理了福柯的主要著作和其中的主要思想,及其思想对同时代及后世的影响,然后着重对其“认识论”、“权力”、“话语”、“自我关怀”等思想进行了要言不烦地详细论述,帮助读者了解和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在其思想转变的过程中,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从美学到惩罚体系,从疯癫与文明到尼采与先锋思想,福柯的作品对20世纪晚期的现代思想影响深远。然而,在涉及面广与影响力强的同时,这些作品也以晦涩难读著称。[这本书为福柯的作品提供了可信的导读,这些作品涉及文学、政治、历史、哲学等广泛领域;同时,作者增添探究了一些关键主题,这些主题在福柯深入研究身份、知识、现代社会中的权力等领域时,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和解读意义。要想读懂和掌握哲学思想范畴的概念和理论绝非易事,尤其是身为“后现代主义思想的考古专家”的福柯的著作,对于我们普通读者更合难上加难。这本书精准抓住了福柯思想的骨骼精髓,布局谋篇匠心独运,有着诸多的方法技巧,为那些不懂阅读福柯、抓不住要义重点的初探读者,提供了一条便利的捷径,避免他们走入误区和弯路。
《如何阅读福柯》读后感(四):《如何阅读福柯》:一本打开福柯的好书
一
我在大学第一次接触福柯是在一次读书会,那时候草草地读了《规训与惩罚》的一章,然后就在听老师和同学们讨论,然后知道了“规训”、“知识和权力”,虽然并不懂这个,但也听得津津有味,因为这打开了对社会认知的一个角度,而且很有道理。
之后我应该是看另一本《疯癫与文明》,因为“愚人船”的印象很深,就像这本书所说的,福柯的写作充满着强烈的隐喻,更像是文学作品。这一种历史分析方式为人诟病。在我的书架上,还放着两本福柯的书,《性经验史》和《什么是批判?/自我的文化》,这两本还没有翻阅。
而手握着本《如何阅读福柯》,我是很激动的,因为此前即便阅读了两本福柯,我还是不太懂他的理论思想,只是熟悉了几个术语。而打开这本书,我对福柯的理解应是全方位的上升一个小台阶。
二
《导言》中,作者向读者介绍了总体情况,例如“自由是贯穿福柯整个哲学生涯的指导性问题。他的研究领域是各种社会实践:他的整个思想可以被描绘为对实践的不同层面的研究。”以及“他将哲学和史学以某种新的方式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导致了对现代性某种令人惊骇的批判。”当然,重点在于,作者将福柯的研究划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的考古学,如《疯癫史》(《疯癫与文明》)、《知识考古学》、《事物的秩序》等。70年代是谱系学阶段,包括《规训与惩罚》和《性史(第一卷)》(《性经验史》)。80年代是其伦理学阶段,撰写了《性史》的最后两卷。作者提醒我们,这三种区分并不是严格的区分,而是意味三种不同的方法和研究目标。
对于福柯的深入介绍是在第一章《哲学的自由》,这一章对福柯其人以及其哲学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福柯,“他一方面是一名积极投入的活动家,另一方面是一位冷静超脱的哲学家。”其哲学,“最重要的影响不在于他做出的明确判断,而是他所采取的对我们自身文化进行分析的取向。……他试图通过仔细的哲学审视,从必然性中探寻出某种偶发的、流变的和武断的东西。”其历史研究,实则是一种“当下史”的研究,其“予以历史化的东西经常都是看似永恒的、不可避免的各种事实”。他的尝试,“不仅要表明我们是如何成为我们之所是的,而且要表明我们如何能够成为别样之所是。”
三
紧接着,从第二章开始,基本是每一章在围绕一本书或两本书阐释福柯的思想。比如第二章《理性与疯癫》,在摘录了一段《疯癫史》后,作者向我们论述这本书的内容,将书的目的总结为“试图通过对疯癫的历史化而使其实现去自然化:疯癫应该被视为一种可变的社会建构,而不是一种无历史的科学界定。”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出现一种错觉,好似每一章是某本书的评论一般。
第三章《人的死亡》所摘录的是《事物的秩序》,跟随着尼采的福柯喊出了“人已死”,借此福柯希望打开思考的可能性,转而向语言展开分析。当然,这一章还有一个“知识型”的概念,也需要读者费点心思理解。
第四章《文学的无名性》引述的是《何为作者?》,作者说,本书“出发点是认为作者已死——作者的意图不再是作品之意义和价值的最终来源。”由此,读者可以打开小说文本的无限可能性,正如“人已死”去打开思想的可能性一样。
第五章《从考古学到谱系学》以摘录《尼采、谱系学、历史》的部分开始,讲述在尼采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谱系学,这种谱系学“并未如尼采那样运用心理学或种族的解释方式,而是深刻地质疑个体主体的重要性及其心理特征”。转向谱系学也是转向对权力关系和科学知识的形成关联的研究,即前文的“知识与权力”。
第六章《监狱》便是我所熟知的“监狱”,从《规训与惩罚》中来。第七章和第八章关于“性”。第九章是《政治权力、合理性和批判》,即从我书架一本《什么是批判?》开始。最后一章,《自我实践》,从《快感的享用》启程,也即到了《性史》的第二卷和第三卷,福柯最后的一些著述。到此,此处的旅程结束。
总之,本书语言流畅。虽然一些地方蹦出的术语并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解释,比如“历史化”、“无名”,但对阅读的妨碍并不是那么大,对于总体理解福柯的思想并没有产生障碍。
另:六十五页第一段倒数第三行“他/她的作品中的某种定西”的“定西”应该是“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