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时代的慢阅读》是一本由[美]大卫·米基克斯(David Mikics)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快时代的慢阅读》读后感(一):说到底,世界也是身外之物
尼尔·波兹曼1985年出版了《娱乐至死》一书,解析了美国社会由印刷统治转变为电视统治,得出了由此导致社会公共话语权的特征由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一切公共话语以娱乐的方式出现的现象,以此来告诫公众要警惕技术的垄断。而至如今,我们更加深陷于这个泥潭之中。
不知何时,我们打招呼的方式从“你看了昨天的报纸了吗”变成了“我看抖音说”、“你看xxx的直播了吗?”。纸质阅读甚至变成了另类的代表,实属无奈。而大多数人表示有心无力:想好好看一本书,却静不下心、或者看不懂。《How to Read a Book》一书出版至今,销量百万,充分说明了人们对读书仍然是趋之若鹜的状态,一直抱着求知之心,只不过是没有准确的掌握阅读方法。而因为年代久远,很多内容都会让人读着如同嚼蜡。《快时代的慢阅读》以轻松的风格写出了如何阅读这件事。并且梳理了主要规则↓
其中解析了大量作品,一步步引导读者应该如何阅读、如何适当的提出疑问、如何真正读懂一本书,让它展示出自己真正的价值,而不是给自己的已读书目仅仅是增加1的作用。出生伊始,我们就好像被贴上了标签,好似提线木偶一般被牵扯着。如果说有什么能让我们走出这困境般的生活,阅读一定是最好最低成本的选择。我们用几个小时或者几天时间读一部文学作品,我们若真正读懂了它,那无疑是我们精神上过完了某一种生活。我们批判着某个时代、我们憧憬着某种感情、我们憎恨着某一现象,我们在阅读中寻找自己…趋之若鹜。
读书最美妙的时刻就是,你读到某种你以为仅有自己才能体会到的思想、感受、思维方式,发现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你与他从未谋面,他也可能早已过世,就像书中伸出了一只手,与你的手紧握。
《快时代的慢阅读》读后感(二):墨香带来的慢阅读
“自有了人,就有了文学。自有了文学,就有了关于文学的言说。自由了这些言说,人类文明的家园便多了一扇窗户。透过它,我们瞥见了大千世界。”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发生着改变。从口口相传到印刷时代,人们通过文字记录文学感想。在电子媒介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的今天,虽然很多人用手机,电脑,pad,电纸书阅读,但依然还有很多人回归纸质书,静下心来,随着墨香一起翻开书,慢阅读……
在我们聊慢阅读之前,我们先说一说什么是阅读?阅读不仅仅是用眼睛看的过程,更是一种眼手脑并用的一种技艺,一种实践。
什么是好的阅读?好的阅读和品尝美味一样,需要细嚼慢咽,慢慢去品的过程,而不是狼吞虎咽。随着生活节奏和脚步的加快,很多人会通过一小段新闻,一个视频,甚至只是一个标题去了解事物的浅层面,而并非深入了解。如果你是一个网络爱好者的话,每天只是浪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或者一小撮芝麻粒大的事情上的话,很快就会忘记。
凡事都有利有弊。数字生活或者互联网虽然实现了许多好的改变,但很难使我们静下心来进行有效的阅读,并且会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容易浮躁。“互联网会使我们比以往更难投入到严肃、缓慢和有效的阅读中”。这也是数字生活的弊端所在。
那什么是慢阅读呢?慢阅读首先要对阅读充满渴望,其次,要有很好的阅读习惯。慢阅读就是一个去实践的好方法。慢阅读讲究的是慢,不追求读书的数量,而是质量。在慢阅读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喜悦。“一旦学会了慢阅读,就等于拥有了一份稳固的财富,它会不断段激励你向前”。很多年轻人,由于沉迷于网络阅读,绝大多数人会觉得阅读甚至慢阅读是苦活,其实不然。当你放下手机,静下心来进行慢阅读时,你会发现,慢阅读其实是一件很享受的过程。这就好比,经常在快节奏里生活的我们,偶尔放慢脚步,停下来欣赏周围风景的时候,才发现景色也很美是一个道理。
只要你想,书籍就在那里,不离不弃,它可以成为你人生路中持续不断的精神伴侣。当你真正的投入到某本书里的时候,你会发现,周围一切事物都干扰不了你,你已经活在了自己的世界里,此时的你才能够真正地放松和集中敬精力,并逃离平时那种被干扰的生活。真正体验一本书的唯一方式就是静下心来,打开一本书,慢阅读。如果读者对一本好书进行慢阅读和深度的思考,是对阅读最起码的尊重。而且这种方式总是会有好的回报的。所以,有句话说得好“阅读哪怕只有一页篇幅的真正文学作品,都需要严肃的时间投入,需要时间来思考”。
朋友,请暂时离开网络,抛开的手边的电子产品,远离浮躁的世界,打开一本书,让我们一起,进行一场走心的慢阅读。
《快时代的慢阅读》读后感(三):比纸张更锋利的是写在上面的文字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信息时刻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每个人出门可以忘带所有东西,却唯独不能忘带手机。人们走在路上,行色匆匆却也总是不忘拿出手机划拉几下,也许是WeChat、邮件或是某些app的推送,手机总是会动起来,吸引你的注意力。但是这样更快的信息获取不意味着对你的生活提供更多帮助,你也许也会苦恼于各种信息的频繁轰炸。
曾经可以捧着一本纸质书坐在那里一下午的时光悄然流逝,电子书随着网络进入人们的生活,虽然在某些角度上方便了人们外出的阅读需要,但是连上网络的电子设备,总是可以轻易地切换到其他页面。这也可能是为什么一开始大家会比较推崇Kindle,从某种意义上,它作为电子书,更纯粹地将注意力集中在看书这件事情上。但是随着电子书的价格上涨,以及生活的压力,能够长时间沉浸在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多的转变成了碎片化阅读。Kindle之前也有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
同一时期也是因为各个阅读app的兴起,其实人们的阅读需要一直都存在,只是很多时候,碎片化的时间以及信息不断冲击的当下,阅读时候注意力总是会被分散。而这本书,通过十四个阅读规则,一步一步推进,让我开始开启了另一种阅读人生。
“比纸张更锋利的是,写在纸上面的文字。”
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耐心。耐心地屏蔽这个光线陆离的世界,学会给予自己独处阅读的时间。如果一本书一开始并没有完全的吸引你,可以多尝试几次,如果依旧不合胃口,也是可以选择更换书目。但是不要一遇到困但就放弃,有些时候,暂时地搁置,经过几年,你经历了更多的人生,你再重新翻看,也许会有不同的感悟。
另外一条也是我最有喜欢的一条——写笔记。阅读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各种不同的感悟,想法或许稍纵即逝,我们可以随手记在书籍的边页上。当你有机会再度重翻这本书,你会看到当时的笔记,你可以和过去的自己进行交流,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变化。这些被记载下来的文字,也许在当时并不能带给你什么,但是时间会给文字镀上神奇的魔力。
当你用心的读完这本书,也许你就会寻找到适合你自己的、在这个快时代的阅读方式,你也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到阅读带给你的奇幻世界。
《快时代的慢阅读》读后感(四):慢阅读带来的回报
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数字科技的浅薄承诺所带来的失落感,它提供的交流方式越来越快捷,越来越独特,却令人越来越不满意。我们不需要再时刻刷新了解最新的消息。相反,我们应该后退一步,想一想伍尔夫以及其他许多人都曾颂扬的:慢阅读带来的回报。
——大卫•米基克斯
不得别说,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购买渠道的丰富,书籍的可得性越来越高,买书读书似乎也在成为一种新潮流,席卷各个年龄阶层。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城镇居民图书阅读率从2019年的67.9%提升至2020年的68.3%,农村居民图书阅读率也从2019年的49.8%提升至49.9%。然而,正逢一年终结新年伊始之际,我们看到的各类平台上的阅读报告,大家谈论最热烈的似乎是今年读了多少本书,甚至有些博人眼球的大V打出“1年300本书打底的”标题。读书成为风气毕竟是件好事,然而,在这种潮流中却不能也不应该忘记,为什么要读书?有多久没有好好拿起笔,仔仔细细的看完一本书了?
伍尔夫认为,读书使我们有能力自己记账,记录我们的善恶行为;华莱士•史蒂文斯认为,当我们阅读时,我们以更真实也更奇特的方式认识了自己;卡夫卡则谈到,“有些书简直就像钥匙一样,能带开自己的城堡中一些我们并不熟悉的房间”。
然而,想要达到这些伟大的作者所言的读书的意义,浮光掠影、以量取胜的方法是难以企及的。互联网来带的爆炸性信息洪流令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头条、即时资讯、信息碎片,康德早就预警了这种“数量的崇高”:各种选择无穷无尽,令人头晕,它们令我们感到无助,而不是强大。时代节奏越来越快,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如果想在读书中有所得,请尽可能的关闭电视、电脑、手机,静下来,慢下来,走入阅读的真谛。
《快时代慢阅读》里,大卫•米基克斯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手把手的授予读者“阅读之渔”。理论方面,作者列出十四条阅读规则,其中有阅读态度类的:要耐心、保持质疑;有技巧类的:问正确的问题、注意开头与结尾、辨识路标、追踪关键词、找到各部分;有思考方式类的:辨识叙述声音、感受风格、发现作者的基本思想、探索不同的道路;有实际操作类的:使用词典、写下来、再找一本书。克服快时代的各种干扰是一场战争,只用运用正确的策略,掌握实用的工具,才能实现通过阅读所获得我们期望的创造力。
在本书的后半段中,作者以阅读短篇小说、阅读长篇小说、阅读戏剧和阅读随笔四类题材,向读者例证了如何运用这十四种阅读规则。这部分实例的演绎过程,既是一种学习的经历,也是对过往阅读过作品的再认识。在作者的引导下,才发现此前囫囵吞枣背后的历史背景、人物线索、思想碰撞以及时代意义。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慢阅读的“精”与快时代的“泛”并非割裂存在,只有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之上,才能赋予慢阅读思考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慢阅读的延伸书单,会进一步拓宽认识的疆域,而通过快时代的精心选择,才更能挖掘思想的深度。
“阅读不应该是件苦差事,也不应该是单纯的避世途径,而更应该实在更高层面上的一种生活形式”。工作生活的重压下,阅读时间来之不易,而正确的阅读越多,才会提供给我们更多的生活,正如哈罗德布鲁姆所言:“比你日常所能接触的更多的人物,和远超你可能亲身经历的更多的爱与恨、强烈的幸福与悲哀”。